斑马消费 陈碧婷

今年的电影市场,到目前为止,没有大惊喜,只有小疲惫。

《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之后,就是《银河护卫队3》和《速度与激情10》,续集电影撑起了大半壁江山。

接下来,续集电影可能会更多。它不仅占用了好莱坞大部分精力,连中国电影公司们也把这种流水线引进了过来,博纳推《红海行动2》、《智取威虎山前传》和《传说》,光线传媒对这几年成功的国漫全部出续集,连韩寒都要做《飞驰人生2》了。

未来一两年的各大核心档期,续集扎堆,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常态。

电影观众们日渐提高的观影需求,【挡】不住市场扎堆出续集的求稳心态;但是,大面积缺乏原创力的续作,能否【当】得起电影市场正向循环的复苏使命?

电影市场,续集难当-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续作时代来临

即将结束的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一共上映了260多部电影,只有4部票房超过10亿元,与去年相当;其中有三部来自贺岁档,整体看来比去年好不了多少。

最近一部“小爆”的电影,是《速度与激情10》,上映接近1个月,累计票房9个亿。再往前,则是漫威的《银河护卫队3》,上映超过1个月,票房接近6个亿。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今年以来的电影市场,续集撑起了大半壁江山。票房亚军《流浪地球2》、票房季军《熊出没·伴我“熊芯”》,以及其他票房过亿元的《阿凡达·水之道》、《蚁人3》、《蜘蛛侠:纵横宇宙》、《黑豹2》,都是续集电影。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今日正式上映的《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蓄势待发的《闪电侠》,有望在今年引进的《碟中谍7》、《沙丘2》等,性质也差不多。

这一招,也从好莱坞引进到了中国电影界。接下来一段时间,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国产电影,将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续集。

其中,博纳影业继续与香港导演深度绑定,投资《红海行动2》、《智取威虎山前传》和《传说》(《神话》的续集)等项目。

中国电影则与冯小刚和徐克合作,分别推出《非诚勿扰3》、《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

光线传媒通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大鱼海棠》,尝到了国漫的甜头,票房、口碑双丰收,未来将继续推出《哪吒2》、《姜子牙2》、《大鱼海棠2》。

北京文化和华谊兄弟,近年来颓势明显,忙着解决内忧外患,手里只剩下存货。前者的《封神三部曲》,第一部计划7月20日上映;后者有大IP加持的《美人鱼2》、《前任4》,当然也包括可能难见天日的《手机2》。

除了这些老牌电影公司,就连市场上的新锐电影公司们,也都打起了续集电影的主意。

韩寒的亭东影业,《四海》扑街后,计划推出《飞驰人生2》;联瑞影业则计划投资《人生大事2》、《目中无人2》,后者是网络电影首度反向开发院线续集的全新尝试,为续集电影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与此同时,麦特影业、上狮影业推出《爱情神话2》,北京精彩推出《雄狮少年2》。这两款续集电影的前作票房均为票房为2亿+,不算爆款,但凭借优质内容获得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当然,还有一些市场上并非主流的电影公司们,开发续集作品,试图保留市场地位,如《除暴2》、《无名之辈2》、《扫毒3》、《拆弹专家3》、《叶问5》等。特别是最后这部,引发了网友的疯狂吐槽,《叶问4:完结篇》中,主角已经被终结了,难道还要玩《速度与激情》里全员复活的套路?

求稳的诱惑

影视资本之所以愿意炒冷饭,很重要的原因是,续集电影好像更容易票房大卖。

据斑马消费统计,2020-2022年,国内电影票房TOP10中,2020年续集电影2部,2021年多达6部,2022年亦有5部;而在TOP5中,2020年和2022年均有2部,2021年多达3部。

2023年,这种趋势同样明显。截至目前的票房TOP10中,续集电影达到4部,TOP5中占了两部。其中,《流浪地球2》斩获票房40.29亿元,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十,这个电影IP的商业价值,可能仅次于《战狼》和《唐人街探案》。

通过系列电影的制作,形成电影IP之后,还可以通过改编权转让、衍生品销售等方式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唐人街探案》向漫威看齐,推出了系列剧集;《流浪地球2》周边9天众筹过亿,授权玩具火得一塌糊涂,就连非常小众的电影手记图书,也在电商渠道遭遇抢购,上市几天就断货,需要加价才能买到。

这些IP产品丰富了粉丝的品牌认知,进一步提升其忠诚度,又可以反哺续集电影。《战狼》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流浪地球》系列,票房节节攀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之所以续集电影越来越多,也与电影市场仍处于艰难复苏之中,投资、发行方更求稳,很难挡住做“影N代”的诱惑有关。

近年,电影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且两极分化严重,人流量明显在向更热门的档期、更头部的作品集中。

据斑马消费统计,10亿+影片从前几年的16部,锐减至2022年的8部。20亿+票房的表现更糟糕,之前最高可达7部,2021年和2022年,仅剩3部。

正常年份,比如说2019年,票房冠军超过50亿元,往下走,40亿、30亿、20亿、10亿、几亿元级别的都有几部,相对均衡。

到现在,这种梯度分配的均衡格局被打破,2023年以来,《满江红》、《流浪地球》超40亿元,后面的基本断档,第三名《熊出没·伴我熊“芯”》不到15亿元。

电影公司们的大制作,只能到贺岁档、暑期档去挤个头破血流,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让本来就高风险的影视投资行业,秒变赌场。

这种割裂的市场状态,加剧了影视公司们的业绩波动。这几年,中国电影、博纳影业、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公司业绩如坐过山车。

韩寒的亭东影业前几年赚得盆满钵溢;2022年《四海》扑街,连带一众合作公司亏损;今年成为五一档最大的赢家,应该又可以“支棱”起来。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老牌巨头和影视新势力不断交锋,资本越来越害怕把钱花在未验证的“创意”上,因而,无论是对投资方、片方还是发行方而言,推出续集影片似乎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全靠续集难当大任

那么,靠短平快的续集电影,能否担得起影视行业长期发展的重任?答案是,只有IP、没有绝活儿的话,很困难。

近年来,多重制约因素叠加,导致观影需求急剧萎缩,2022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7.12亿,同比下降39.8%。

今年春节档迎来短暂的繁荣后,电影市场并未像其他行业一样迎来复苏,五一档总票房仅有15.19亿元,远不如2019和2021年的水平。

消费场景恢复了,你可以马上去游山玩水,立即去餐厅大快朵颐,但当你走进电影院,却发现没什么电影可看,市场严重缺乏好的内容供给。

要想重新将观众拉回电影院,只能依靠优质内容持续激活观影热情,且这一过程必定很漫长。

这主要是因为,电影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推出优质内容-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电影产业盈利-影视公司积极投资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形成正向循环,才能逐步推动电影行业复苏。

这个过程,少说得一两年,真正走出一个正向周期,起码得两三年,算是所有消费行业中传导链条最长的板块。

在这特殊的市场背景下,电影公司们纷纷重点布局续集电影,能否扭转这种颓势?

有前作珠玉在前,观众对续集电影抱有更高的期待,需要更优质的内容反馈,才能满足心理预期。

与之相对应的是,与原创剧本相比,续集电影要想在与前作完美结合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更多新鲜感,难度可谓是相当大。

从此前推出的多部续集电影来看,在对剧本创作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很多创作者往往会为了复制前作的成功,不再追求新鲜感和完整度,而是套路化严重,使得续作人物单薄、节奏差、剧情弱,拉低IP水准。

不要只看到《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熊出没》系列的渐入佳境,实际上,今年以来被批评最多的商业大片,正是前段时间引发观影热潮的《速度与激情10》。

续集电影中,失败案例也相当多,比如说《捉妖记》。《捉妖记2》原本被寄予厚望,但上映后被吐槽平庸到只剩卖萌,导致原本计划的第三部未能顺利推进。前几年,徐峥的囧系列曾大获成功,但续作一部不如一部,再加上围绕徐峥的争议不断,这个IP的热度早已冷却。

当然,唐探系列也没好到哪去,虽然陈思诚一开始便有将其打造成IP的想法,票房也再创新高,口碑却越来越低。

当年的头部电影尚且如此,在当下电影票价日渐增长、消费者更加理性的电影消费新时代,如果续集电影质量一般,仅靠情怀支撑,便很难出现预期中的大爆发。

届时,那些为了圈钱而入场的投资方,也很难再继续掏钱投资续集电影,重启电影市场复苏的重任,最终还是要交到认真做产品的公司和电影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