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20日电(记者 李佳佳)聚焦云南怒江沙瓦村4年脱贫历程的纪录电影《落地生根》2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根植于云南怒江沙瓦村的历史与现实,用富含情感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到脱贫攻坚的前沿,看大山深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沙瓦村整村脱贫的事迹诠释精准扶贫政策的重大意义,从一个独特切面映照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脱贫攻坚影像志。

影片发布的海报上,一长一幼两位村民身着怒族传统服饰、倚靠在木栅栏边坐下,远景则是沙瓦村的代表性“地标”景色皇冠山。两位村民等待、张望的姿态,象征着沙瓦村民世代长居于此、守望家园的深情,以及对于摆脱“千年贫困”的渴盼。正如海报上的影片宣传语“一步千年,见证奇迹”,沙瓦村的怒族村民作为“直过民族”,在国家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祖祖辈辈等待的通往山外的公路终于开工,沙瓦村生活从此“一步跨越千年”,揭开了新的篇章。

全国公映之前,《落地生根》已举办多场特殊的放映活动。在19日于上海举办的特映会上,一位观众在映后与导演交流时忍不住动情落泪。影评人、上海大学教授刘海波盛赞本片导演柴红芳作为纪录片人的坚持与努力,“通常来说,拍摄这些很艰苦的纪录片的导演都是很年轻的,大多数是男导演,没想到柴导自己爬上这么高的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坚持了4年。”他从专业角度肯定影片的创作,“这部影片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感动。我最感动的是后来那几个孩子去了北京,真正体验到了大城市和家乡之间的差异。影片把这一点呈现出来,恪守了一个纪录片导演对现实、对真实的尊重,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各界专家也从多个角度肯定了这部影片。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刘恒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影片非常朴素地描绘了中国某一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虽然朴素,但它像一个沉甸甸的、坚固的纪念碑一样立在这里。”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则认为这部影片体现了真实的力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工程,靠编剧、靠戏剧性的展现很难把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现出来。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呈现了非常丰富的过程和细节,提供了真实的个案,建立了脱贫攻坚的影像档案。”

《落地生根》的导演柴红芳曾这样诠释片名的含义:“说要让贫困的老百姓脱贫,就一定要脱了贫,就是说话算数、落地生根——它讲的是政府的信誉。”柴红芳还表示,对这部影片寄予的希望不仅在于上映,更在于放映之后产生的“蝴蝶效应”,“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放映和宣传,让这座村庄、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变化,能够真正为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增收、为改变他们的命运起到更大的作用。”

目前,《落地生根》全国百所高校展映已经启动,后续还将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专场、乡村振兴专场、滇沪合作专场、滇珠合作专场、三区三州减贫交流专场、百村放映”等一系列主题放映活动。未来,还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展映,实现“五洲同映”,让真实的中国减贫故事,被世界看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