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微短剧正以燎原之势崛起,迅速抢占市场。为了紧跟观众观剧习惯的转变,拓展大小屏融合发展方式,北京广播电视台集结全台优质创作力量,精心打造12部原创微短剧,于2月24日起在北京卫视晚黄金时段播出。
这些作品以”轻体量承载重情怀”的叙事智慧,沿袭京产微短剧“植根现实、传承文化、科技赋能”的创作基因,以“小体量、大情怀”的创作实践,彰显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破圈能力。
紧跟热点
科技与人文的深度探索
近年来,北京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微短剧+”模式,此次展播的多部短剧大胆使用技术革新拓宽创作边界,对科技发展进行了更深度的人文思考。由台总编室自制的短剧《饺子·未来》以机器人穿越未来的设定探讨科技伦理,在“人性化烹饪”的温情叙事中隐喻传统文化与数字时代的共生关系。北京卫视自制的短剧《AI吐槽小会》用轻喜剧形式解构人机关系,既契合Z世代的表达习惯,又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乐观视角。卡酷少儿自制的《炫卡少年之热血征途》采用“真人CG+动画”的跨次元叙事,将环保理念融入冒险剧情,打造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的青少年成长样本。北京北视英特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短剧《震古烁今——张衡地动仪的千年回想》依托AIGC技术,再现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历史,用科技赋能实现古代科技奇观。
文化传承
创新表达激活传统基因
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面,此次展播的多部短剧以古今对话、奇幻叙事为载体,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BRTV网传中心制作的短剧《摇钱树》借用山神报恩的民间传说,用寓言式的叙事生动诠释”勤劳致富”,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巧妙嫁接。BRTV新闻频道自制的短剧《爷爷的徽章》通过三代社区工作者的传承,将奉献精神具象化为跨时空的徽章信物,完成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
观照现实
温暖笔触书写人间烟火
在此次展播的作品中,不乏温暖人心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以细腻视角捕捉平凡生活的闪光点。BRTV影视频道制作的短剧《微光长明》,改编自频道内员工曹婷婷的真实故事,该剧用跨越半个世纪的忘年交串联起抗美援朝历史与当代养老议题,既展现英雄精神的永恒价值,又以细腻笔触刻画跨越代际的温情。北京时间自制的短剧《平凡人生》聚焦职场转型困境,以外卖员与妻子相互扶持的日常,诠释“努力生活即英雄”的坚韧品格。BRTV科教纪实频道自制的短剧《小区大事》延续《现场说法》栏目特色,将普法教育融入家长里短,实现“润物无声”的观剧体验。
时代回响
个体叙事折射家国情怀
此外,该系列作品以小见大,通过个体命运映射社会变迁。BRTV新闻频道制作的短剧《第一份工作》以电台主播穿越时空的奇幻设定,串联起传统广播与融媒体的时代碰撞,在虚实交织中致敬媒体人的初心。BRTV科教纪实频道制作的短剧《赌祸》通过卧底警察的惊险经历,延续涉案短剧“紧凑真实”的创作优势,以强叙事展现反赌斗争的复杂性,彰显公安干警的英勇担当。北京卫视自制的短剧《追梦人》以“纸飞机”为线索,通过主人公与童年自我的对话,诠释梦想坚守的意义,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共鸣与精神指引。
在微短剧的创新探索中,北京广播电视台将秉持精品化的创作理念,坚持价值引领,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不断优化创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