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六姊妹》最新的剧情中,奶奶离世了。何家丽哭得像个泪人,她比谁都清楚,世界上最疼爱她的人走了。
奶奶的一辈子,经历过大风大浪,见识过人世沧桑。在临走之前,奶奶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留给家丽的遗言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以后啊,照顾好自己,别指望孩子;别的没什么了,只是担心你妈,一碗水端不平。”
奶奶的遗言,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和刘美心不同,奶奶是个清醒通透、知书达理的人,在儿子早逝之后,她一直扮演着全家压舱石的作用。
奶奶向来明事理、知轻重,所以她的遗言十分耐人寻味。她给何家丽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指望儿子小年;二是担心刘美心偏心。
对于自己的儿媳妇刘美心,老太太看得一清二楚。有的父母偏心是由于能力问题,不懂端水的艺术;刘美心却是标准的意识问题,她从来就没有端水的想法。
在她眼中,只有自私自利、挑拨离间的老六何家喜才是她的亲闺女,其余的女儿都是垃圾桶捡的、充话费送的。她从来没想过要端水,而是直接连碗带水一股脑送给了老六。
因此,奶奶临死前的担心不无道理。真正令人费解的是,奶奶为什么要特意叮嘱家丽不要指望孩子呢?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何家丽夫妇把小年一手拉扯大,为的就是晚年之后的生活有个照应。此时的小年,刚刚结婚、夫妻恩爱,奶奶为什么说他指望不上呢?
阅历是一个人无法用钱买到的财富。奶奶活了九十年,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心思缜密、目光毒辣,双眼像是开过光,总能瞬间就看穿人的本质。
奶奶之所以要家丽不指望小年,是因为她早就看透了自己的重孙子根本就靠不住。
小年与李雯重逢之后,立刻就陷入了疯狂的热恋。在经过了谈恋爱、见家长的流程后,双方自然而然地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于小年的婚事,何家丽夫妇本来自有打算。按照两人的想法,何家有两居室的房子,又提前准备好了彩礼。只要双方家长见面、选定良辰吉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但是,李雯的母亲却提出了要求——小两口结婚前要有房子,而且还必须是三室一厅的房子。何家丽被迫无奈,只能与张建国商量对策。
对于岳母的要求和父母的难处,小年全程见证、心知肚明。为了自己的婚事,爸妈被逼到了墙角,但是何小年却始终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何家丽与张建国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而何小年却像个旁观者,从头到尾,他都在淡定地吃瓜。
世上所有的父母,对孩子几乎都是掏心掏肺、毫无保留。何家丽眼看着儿子与李雯铁了心、对了眼,只能想办法促成这桩婚事。最终,张建国牺牲了县团级的待遇,为儿子置换了三室一厅。
换了房、结了婚,何家丽的尴尬才刚刚开始。
婚后的小年,小两口住着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心里却盘算着将爸妈往奶奶家里赶。毕竟,在这对小夫妻之间,话语权始终握在李雯的手中。
李雯想要大房子,李雯想把公婆赶出去,何小年为了讨好媳妇,屁都不敢放、眼都不敢眨,只能将亲爹亲妈轰出去。
不过,何小年这样的子女,简直是又当又立的典型,他既不愿意和父母共同生活,还不愿意背上不孝的骂名。
于是,在双方家长见面之前,何小年找到了奶奶刘美心。他表面上是给奶奶说自己好事将近的喜讯,内心却盘算着让妈妈在娘家长期住下去。
奶孙两人经过了开场的套话之后,开始了一场极限拉扯的疯狂试探。
刘美心:结婚之后,打算把你爸爸妈妈接过去一起住吗?
何小年:我肯定是愿意的。但我妈放心不下您和老太,估计以后应该还会住在这儿,到时候看她意愿。
刘美心:你知道你妈这几年也很不容易。结婚之后,记住要好好孝顺孝顺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你呀得做主,让李雯好好伺候她。让她过上舒心的日子,懂吗?
何小年:那必须的。
何小年嘴上说着孝顺父母,言语之间反反复复就一句话——我妈得住娘家。
对于何小年的说辞,奶奶刘美心的表情是这样的,我截图如下,大家自行体会。
刘美心是修炼千年的狐狸,道行自然不比孙子浅。她没话找话、见招拆招,生生地把女儿何家丽又推了出去。奶孙俩嘴上笑嘻嘻、心里就差骂娘了。
这一局,奶孙俩势均力敌、战成平手。只是,何家丽的悲惨结局已经肉眼可见。
果然,婚后的小年,把爸妈留在了何家;跋扈的老六,把大姐赶出了何家。可怜的何家丽,为何家任劳任怨,为儿子掏心掏肺,最后却被人当作烂皮球踢来踢去。
如今,我们再看奶奶临终前说的那句话,才发现她的独到之处。她早就看透了何小年,所以才会给家丽善意的提醒。
亲妈刘美心,儿子何小年,在这样的双杀组合面前,何家丽注定命苦。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