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在全球票房排名前100名的影片中,仅有四部电影的单一市场占比超过99%,余下三者分别是《战狼2》(99.46%)、《长津湖》(99.65%)和《你好,李焕英》(99.88%)。在其余96部电影中,大多数的单一市场占比都落在30%至50%之间,以更均衡的票房分布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热卖。
适逢情人节,《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正式开启海外扩映之旅,力图在本土市场之外找到更多受众。
在北美,《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前四天便进账逾8百万美元,创下近年华语电影的北美票房纪录。但在亚洲电影的范畴内,华语片与印度和日本等“优等生”的差距尤存,开拓新的国际空间并非易事。
改写北美近年华语新高
据IMDbPro统计,《哪吒2》从14号开始铺开至北美660家影院,首日预估报收于310万美元。接下来两天《哪吒2》走势稍弱,首周末票房为721万美元,单馆收益超过1万美元,闯进榜单前五名。若加上周一“总统日”公共假期的收益,《哪吒2》前四天共进账约830万美元。
这创下今年华语电影的北美新高,轻松赶超两周前出炉的《唐探1900》,后者迄今的总成绩为192万美元。与此同时,《哪吒2》相比前作也有明显提升。2019年8月,《哪吒之魔童降世》率先在北美55家影院亮相,公映当天斩获近15万美元,首周末在扩映至66家影院后拿到逾101万美元,随后最多曾登陆135家影院,累计数字超过369万美元。事实上,《哪吒2》用时三天便超过《流浪地球》的总成绩(597万),创下近年华语电影的北美票房纪录。
如果《哪吒2》维持稳健走势,最终北美票房可望突破千万美元,有机会成为2006年以来首部达标的华语电影。本世纪初,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曾在北美势如破竹,叠加在颁奖季上的彪悍战绩,最终一路续航至1.28亿美元,迄今仍是北美票房最高的外语片。此外,《英雄》(5371万美元)、《霍元甲》(2463万美元)、《功夫》(1710万美元)、《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1469万美元)和《醉拳2》(1155万美元)等片也成功撞线,为武侠片的“黄金时代”写下辉煌篇章。时隔近20年,《哪吒2》让华语电影重返北美“千万美元”俱乐部的曙光再现。
以单馆收益计,《哪吒2》排在当周所有影片的第三位,逊于小规模点映的《共同的语言》(2.06万美元)和漫威新作《美国队长4:美丽新世界》(2.16万美元),后者首周末在4105家影院席卷8884万美元,前四天连假更累计突破1亿美元关口,为漫威影业拿下新年“开门红”。而由索尼操盘的《帕丁顿熊3:秘鲁大冒险》则在3890家影院落袋1276万美元,以周末票房计排在榜单次席,但单馆收益(3280美元)并不突出。
从口碑来看,《哪吒2》的爆米花指数达到99%,显示观众的满意度处在高位,不过影评人的评价数量相对较少,来自Deadline的弗雷德·托佩尔表示,“《哪吒2》武打场面的呈现与梦工厂动画的《功夫熊猫》系列一样优雅”,而片中“种类繁多的生物应该会吸引《权力的游戏》和《指环王》等奇幻史诗的国际粉丝”。在IMDb网站上,《哪吒2》的平均分达到8.4分(共4.7千个评价),优于同期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6.5分)和《唐探1900》(6.1分)。
除美国和加拿大外,《哪吒2》还同步进军大洋洲等国际市场。据Numero统计,《哪吒2》在澳大利亚91家影院亮相,首周四天共拿到235万澳元,次于《美国队长4:美丽新世界》(531万澳元)和《BJ单身日记4》(445万澳元),排在票房榜第三名。接下来,《哪吒2》将陆续登陆港澳、越南等地院线,有望在更多大银幕留下足迹。
以当前的扩映步调,《哪吒2》在海外突破千万美元不成问题,更长期的目标应瞄准由周星驰设立的标杆。2016年,由“星爷”执导的《美人鱼》除在北美和澳新英公映外,还登陆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海外总票房达到2696万美元,迄今仍是过去10年的华语电影最佳。
与“优等生”差距尤存
在近年华语电影的序列中,《哪吒2》的北美发行成绩已属拔尖,甚至有望创下2006年以来的新高。但若将对比范畴扩大至亚洲,《哪吒2》的单兵突进则显得形单影只。
以印度为例,过去三年间每年都有至少一部电影在北美卖过千万美元:2024年,《毗湿奴降临》(1829万美元)和《普什帕:裁决》(1300万美元)携手通关;2023年,由沙鲁克·汗主演的《帕坦》(1749万美元)和《战士》(1520万美元)双双达标,力压同属宝莱坞军团的《父仇》(1500万美元);2022年,泰卢固语电影《RRR:双雄起义》则以1450万美元拿下北美外语片年冠。
而在2019年及之前,印度电影在北美突破千万美元便已渐成趋势,包括《巴霍巴利王2:终结》(2019万美元)、《摔跤吧!爸爸》(1239万美元)、《帕德玛瓦蒂王后》(1185万美元)和《我的个神啊》(1062万美元)都曾成功撞线。若将标准再做调整,2022年和2023年都有10部以上的印度电影超百万美元,2024年也贡献出至少七部百万作品,在外语片军团中形成稳固的集团优势。
更重要的是,上述影片都位居各自年份卖座榜的前列,亦即在印度和北美皆有不俗斩获,实现本土和海外同步热映的局面。相比之下,华语电影仍基本处在“墙内香”的阶段。在《哪吒2》之前,过去五年的本土高票房作品都在北美曝光度有限,由贾玲自导自演的《热辣滚烫》以200万美元的成绩居前,曾在影院复工初期“救市”的《八佰》仅拿到37.3万美元,而《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分别进账34.2万美元和11.7万美元,《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和《满江红》则完全不见踪影。事实上,包括两部《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美人鱼》等在内,过去10年在北美卖过百万美元的华语电影也不到10部。只有当类似《哪吒2》取得的成绩不再是孤例,华语电影才算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
从亚洲动画的维度来看,《哪吒2》依然望其日本“前辈”的项背。在过去五年间,日本动画在北美院线已崛起为关键的势力:从2021年《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狂揽4951万美元开始,《龙珠超 超级英雄》(3811万美元)、《咒术回战0 剧场版》(3454万美元)、《鬼灭之刃绊之奇迹然后前往柱训练》(1766万美元)和《海贼王:红》(1278万美元)全部轻松突破千万美元,凸显热门动画剧场版的号召力。
在原创方面,宫崎骏的“收山之作”席卷4683万美元,打破原来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保持的厂牌纪录(1920万美元),让吉卜力在北美破千万的作品数达到四部。由新海诚执导的《铃芽之旅》也拿到1093万美元的成绩,正在本土之外追寻宫崎骏的脚步。若加上《精灵宝可梦》剧场版等较早期作品,在北美破千万的日本动画已远超10部。
日本动画在海外的吸引力并不限于北美,而是在亚太、欧洲、拉美等都有坚实的受众基础,这也直接体现在前述众片的票房分布中。例如,以逾400亿日元刷新日本影史纪录的《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其本土票房占全球比重约为77%,亦即海外市场贡献近1/4的份额,而这在近年的日本动画中已属“低标”。双双入围金球奖提名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和《铃芽之旅》,本土市场占比分别只有约1/5和1/3,可见日本之外的观众贡献了绝大多数票房。
这更映衬出《哪吒2》对单一市场的倚赖程度。根据comScore的统计估算,截至上周日《哪吒2》的海外收益合计占全球比重约为0.56%,即本土市场的份额达到99.44%。换句话说,即便《哪吒2》在北美已冲上近年华语电影的顶点,但国际观众的贡献比例仍微不足道。
这也再次体现出周星驰的指标性意义:《美人鱼》的海外占全球比重达到4.8%,远高于前述众多华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