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燕公子
人生如戏,有人演着演着就演成了法制咖。
2025年2月19日,海口警方一纸通报炸翻舆论场——曾因《美人鱼》中“郑总”一角走红的导演兼商人郑冀峰,因涉嫌猥亵儿童被刑拘。
消息一出,网友们惊呆了,还记得2016年《美人鱼》里,他顶着稀疏的头发,穿着土豪金战袍,用“喷农药”“土鳖”等魔性台词,把暴发户演得活灵活现,也把观众们逗得捧腹大笑。
他在片中的出场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是很短,但却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网评甚至认为他比主角演得还好。
但其实,这位备受好评的“演技派”,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佬儿,来头之大,资产之多,堪称娱乐圈“斜杠天花板”:编剧、导演、演员、电影出品人、商人……头衔多到名片印不下。
他名下有5家海南影视公司,还是香港资本之一,当初能在《美人鱼》中获得演出机会,就与其带资本进组的“钞能力”有关。
因为该片有大量的水下戏,考虑到演员们的身体状况,导演周星驰决定将冷水换成热水。但这样一来,拍片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郑冀峰得知以后,爽快表示自己可以投钱,但有一个条件,即需要出演一个角色。于是周星驰改了剧本,专门为他增加了“郑总”一角。
谁能想到呢,一夜之间,“郑总”就沦为了“郑囚”。而在了解了其作案手法之后,网友们感叹,原来不仅“郑总”的有钱是真的,油腻下作也是真的。
通报里是这样写的:郑某某在海口挑选演员期间,以指导舞蹈动作为由,对参加排练的女性未成年人进行猥亵。
网上曝光出的过程则更加细致:在筹备新片《纯真年代》时,他以“单独指导演技”将12岁女童诱骗至休息室,手机里还存着“比剧本更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
家长愤怒指控,称只要孩子不配合,他就以删镜头相威胁,孩子急得直哭,问他“删了是不是就白练了?”
据其手机内的信息显示,这不是郑某峰第一次作案,从2017年起,他持续以选拔小演员的名义接触未成年人,手机证据显示至少关联3起案件。
而在此事曝光后,多名匿名演员在社交媒体的控诉,也侧面印证了郑某峰的惯犯性质。一位14岁受害者吐槽:“他摸我时说‘这是演技特训’,现在我才知道该演的是《法治进行时》。”
一名19年的举报者畅意发声:“当年我们发声就被压,现在终于等到天亮了。” 一16岁逃过一劫的女生:“他嫌我年纪大,原来16岁在他眼里已是‘超龄儿童’”。
还有剧组工作人员爆料:“他连亲嘴戏都要‘亲自示范’。”
公众人物+未成年人受害+长期预谋作案的三重BUFF,直接触发全民愤怒。有法律专家指出,利用职业便利犯罪属“顶格量刑”范畴,参照类似案件,郑导或将喜提15年“包吃包住套餐”。
最魔幻现实主义的是,郑冀峰曾执导儿童电影,还被盛赞“充满童心童趣,对小朋友极有爱心”,并称该片试图教育小朋友如何区别坏人,避免与坏人结交…
如今看来,这分明是“现身说法教学片”——毕竟谁能比导演更懂坏人的作案流程?
正如网友总结:“相比于相由心生,我更相信上流社会更下流。”但法律的回应永远严肃:无论头顶多少光环,践踏儿童权益者,就该领衔主演铁窗生涯。
当“艺术”成为犯罪的遮羞布,当“童心”沦为侵害的借口,此案不仅是个体堕落,更是对行业生态的警钟。
最高人民法院早已明确: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应顶格严惩。我们期待,这次审判不仅能还受害者公道,更能推动建立娱乐圈“未成年人保护白名单”,让“选角”不再成为“寻猎”的代名词。
毕竟,真正的艺术从不是恶行的保护色。
而法治社会的底线,也绝不该是“钞能力”能跨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