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在时光的对望中发现爱与美(创作谈)
《180天重启计划》是我在芒果TV拍摄的“情感三部曲”的亲情篇。不论是《我在他乡挺好的》中的友情,《装腔启示录》中的爱情抑或是这部剧中的亲情,人与人的关系始终是我想和观众探讨的主题。
《180天重启计划》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吴俪梅上大学时,不顾家人反对,执意辍学和相爱之人远走他乡,生下女儿顾云苏,又在28岁时冲破丈夫的阻碍,执意放弃让她感到困顿失望的婚姻,重返社会。这使顾云苏对母亲产生了埋怨和不解。但顾云苏长大成人也面临相似处境时,却鬼使神差地做出和吴俪梅当年近似的选择,告别让她理想破灭的职场和恋人,企图回家“啃老”。吴俪梅怒其不争,而且由于吴俪梅已经重新组建家庭,一个新生命即将到来,母女二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吴俪梅下意识脱口而出一句话:“如果不是你,我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顾云苏,也印证了她长久以来深埋在心底的自我拷问:如果没有她,吴俪梅是否就能顺利完成学业,活成理想中的自己?这之后,母女关系陷入僵局。
虽然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尝试用喜剧的方式消解这对母女关系中的沉重,但现实生活中有些矛盾我们始终无法回避。女儿常被母亲视为自我的分身,既有希望她“优于自己”的期待,又有“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都是因为你”的暗暗谴责。这并不是女性的错,而是时代观念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及其职责的不公正看待造成的。成为母亲就意味着要永远自我牺牲和奉献吗?我不这么认为,也不希望这是今天每个选择成为母亲的女性仍需面临的困境。所以,《180天重启计划》塑造了一个有点特别的母亲吴俪梅,她在家庭中不再充当隐忍、牺牲的角色,她的种种行为背后,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找寻自我价值认同的渴求。
我在拍摄中尝试采用过往28岁的吴俪梅和当下28岁的顾云苏的双时空叙事方式,试图通过这种对照,让她们能够真切地看见彼此,也希望观众切换不同视角,跟随我们的故事走近她们。吴俪梅和顾云苏是在各自时代勇敢前行的两位同龄女性,她们互为镜像,最终从彼此误解、质疑,到相互理解,直到看见深藏在彼此内心深处的爱意。
显然,吴俪梅和顾云苏都不完美,但我仍然爱她们身上炙热的生命力,爱她们对生活的不妥协、不将就,爱她们始终忠于自我,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如此美好,不论是28岁还是48岁,她们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为《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 漠)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