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国出了趟远门,就感染上了肝炎,治疗后没什么效果,再次检查发现得了肝癌晚期。这病发现的晚,按当时的医疗水平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治疗的时候太疼了。饶是卫国这样的汉子,也因为疼忍不住哭了出来。看到卫国这么痛苦,家文心里难受。
剧中对卫国去世这段有很详细的描述,从他生病到住院再到最后去世,篇幅不多却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人走茶凉”。
卫国生病住院时,何家跟陈家呈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何家得知卫国生病后,纷纷掏出钱帮忙,六妹夫车接车送家文来回医院,还跟着一起去上海。
家丽、家艺、家欢掏了几次钱,也去医院看了几次,光明没地方去的时候,也都是他们帮忙带着,没让家文操心。
可作为亲兄弟的陈家却截然不同,卫国弥留之际,大哥大嫂单独来见了这一次。这场戏导演给了详细的画面,完美呈现什么是虚情假意。
大哥大嫂都戴着口罩,言语中虽然是关切,实际上带着疏离,大哥连连答应光明上初中的事情包在他们身上,却偷偷的把手抽了出来,不肯跟卫国有过多的接触。
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害怕被感染,所以不肯来医院看卫国,躲得他们一家远远的,迫不得已了才不情不愿的来一次。
原著中因为害怕被感染,陈克思只去了两次,一次是刚住院,他们责怪是家文给了卫国经济压力,让他不得不出差所以染了病。
暗地里说家文是害人精,长得漂亮就是来克夫的,硬生生克死了卫国。
第二次便是卫国临终前,所有人都来了,他一一交待后事,希望两个姐姐和大哥可以照顾娘俩,可以帮衬着一点。
他们嘴上说着让卫国放心,实际上不仅家文得不到他们一点帮助,就连亲侄子光明也是如此。家文要照顾卫国没时间管光明,便让光明去大伯家吃饭,可还没进家门,就被堂妹拿装有84消毒水的喷壶洒了一遍。
因为他们担心会被感染,所以区别对待,光明心里清楚,但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只能忍下来默默承受。
卫国去世后,陈家人演都不演了。家文忙着上班,中午实在腾不出时间给光明做饭,就让光明去大姑姑家吃饭,她给伙食费。
大姑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住在教师宿舍,可她们担心家文改嫁,光明就成了他们的累赘,一顿中饭都不让,为了让光明回家吃饭,他们竟然对光明说“你再不回去,你妈就不要你了”。
家文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让光明去姑姑家吃饭,也没让他去麻烦他们了。
后来,光明考上了重点初中,原本光明是不需要住校的,学校离大伯家很近,可大伯不愿意光明住进来,两夫妻在他面前演了一场戏。不忍心母亲求人,光明选择了住校。
家文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却没想到这家人会做的这么绝。光明考上了大学,小姨和表哥都高高兴兴的给他准备了家宴,每个人都给了红包。
出于情理,光明也去见了姑姑和大伯,但没想到大伯只给了200元,那时候考个大学不容易,一个家出个大学生得耗费多少心血。
作为孩子的大伯竟然只拿了200元,这怎么拿得出手啊!家丽知道后气不过,直接敲了陈家的大门,陈家大伯赔着笑脸说拿错了红包,凑齐一千块给了光明。
走出陈家的大门,光明便暗暗发誓要出人头地,再也不让自己像叫花子一样去求冷血的大伯和姑姑。
很多人不理解,家文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要改嫁给大她十岁的老范。在老范家当牛做马伺候儿媳坐月子也就罢了,也不管光明怎么想。
可她真的太难了,卫国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钱。她得工作也出了问题,要不是张秋林帮忙,她还在洗盘子。
她一个人要把光明养大,还得供他读书考大学,压力太大了,所以她只能找个经济条件不错,又能接受光明的人,这样才能保证光明顺利的大学毕业。
如果有的选,家文也不想改嫁!只能说,真的太难了,好在最后光明争气,成了小辈中结局最好的那个,也让家文过上了好日子。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