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保持住了英雄史诗底色,改编有彩有败。之前还在想原著那些大阵、神魔对打那么无聊好难改,没想到改得挺巧,而且把原著里的工具人改得有血有肉。文仲被逼上场,虽然选择愚忠但死前也会反击。邓婵玉忠勇善义、爱憎取舍,一生来去。妲己害人也不再像原著里仅为取乐,而是为了疗伤这种实际目的。女性人物走出了附属品的藩篱,为自我的爱恨而活,就连最平凡的无名民女也可以主动向神仙表达爱意。
该片是《封神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姜子牙、姬发带队坚守西岐,家园保卫战一触即发!邓婵玉、闻仲奉商王殷寿之命,率魔家四将等殷商大军征伐西岐,西岐一方得殷郊、雷震子、杨戬、哪吒等相助,更聚全民之力守卫家园。兵戈相对、法术交锋,两大阵营掀起强强对决,继续关于“封神榜”的争夺…
比起第一部,该片基本是全方位升级,剧情更顺滑,线索更清晰,目标更明确,特效更精良。整个第二部就是攻防城战,夹杂其中的“为何而战”主题非常明确,既然没有第一部各种支线搅合和繁多人物铺垫,开干就完事,而围绕战局究其根本便是至高者胜,四魔将贡献最多笑点,小段武戏暖场效果佳,十绝阵大高潮够看,但三头六臂蓝巨人还是绷不住。其实封神榜不好拍,中国的神话故事,越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越不好拍,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真要感恩现代科技,让封神演义里的魔幻场景可以展现在我们眼前,想象成真,很多宏大的神仙斗法大饱眼福。
朝歌逆转生死,西岐全民皆兵,飒爽女将弃暗投明,宽仁共主万民皆怜。上一部建立好世界观和敌我矛盾后,这部就哐哐开战,最精彩的莫过于人神妖各种术法对决,你方魔家四将出动青云剑、混元伞、风火琵琶和花狐貂,我方祭出钓鱼术、混天绫、五行遁术、三头六臂。你方十绝杀阵,我方万众一心。影片的文本依然很让人有讨论欲,尤其是殷郊线,凄凉不足以形容这个角色的悲情,而是他始终贯彻的愤怒,他不会和解,从生到死都为了“弑父”,直至最后灵魂消灭,而邓婵玉正是他的映射。仅凭这一点,还是很想看第三部的。
这部影片让我爱上邓婵玉。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在男人群像中脱颖而出的女性,她能够在重压下自荐征战,能够在船夫们挑逗的歌声中坦然前行,能够以绝对的武力优势征战沙场,能够在紧急关头以绝对的坦然和无畏,帮助姬发刺下决定命运的一剑。她的每一场戏、每一次言语、每一道疤痕,都能让我窥见她痛苦而灿烂的一生。邓婵玉的忠与勇、骄傲与无畏、力量与柔情、笑容与鲜血,给予这部电影、这个故事一抹饱满的色彩。
封神2在神魔对撞中重构人的主体性,当诸天仙妖沦为权力棋子,凡胎肉体却在血火中迸发神性光芒。姬发在信仰崩塌中宣告人性对天命的终极反叛。“你愿意为西岐的百姓而死,那你愿意为了西岐的百姓而活吗?”这句话太有力量了,他让姬发明白,为众民献身可称之为勇敢,但为众民扛起一片天,才是真正救西岐的主人,逞一时之勇是畅快的,担天下之重任是西西弗斯的巨石,痛苦漫长,却是真正的重担。所谓封神,实为封存永不臣服的人性辉芒。
第一部逃离朝歌,主题是为何而生。第二部守卫西岐,主题是为何而战。“邓婵玉”塑造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不太提及的女性美,不是温柔的妩媚的,不是乖顺的慈善的,不是机灵的活泼的,不是蛇蝎的妖冶的阴鸷的,是一种飒爽的果敢的自信的矫健美。帝王甲胄于她是束缚,差点要命,这个隐喻和上一部质子团类似,“卸下甲胄获得新生”。一句“我回家了”呼应第一部结尾姬发,但是战斗场面有点形同儿戏。也难怪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说,这不是一部讲战争堆特效的电影,这是一部叙述人的成长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