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晚上,在正式上映的第21天,《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23.19亿(含预售),超越《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同时,跃居全球影史票房第8位。这也是全球影史票房前十里,唯一一部非好莱坞电影。

一系列票房纪录被打破,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与工业化内容生产的爆发力。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时光退回2023年,《哪吒2》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说“希望《哪吒2》在2024年,带动中国电影票房进入70亿时代”,遭到了网友的“无情”嘲笑“痴人说梦”。不怪网友没有先见之明,因为《哪吒2》创造的是票房奇迹。

《哪吒2》创造的“奇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三岁小哪吒居然能够点燃这么多中国观众的热情;合情合理的是,看过电影的观众,可能都会认同,这部作品值得看——它本身就是一部好电影。好作品,自然会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

另一方面,《哪吒2》也颠覆了太多中国影视圈固有的制作“公式”,比如——演员要带流量,剧情得洒狗血,或者,干脆就是投机取巧赚一票就跑的“收割”。

某个角度而言,三岁哪吒,既是中国电影的骄傲,同时,又伸出手狠狠扇了内娱一记响亮的耳光。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用心“创作”,而非“攒局”

在过去很多年里,提起影视拍摄,圈子里流行的一个词儿,不是“创作”,而是“攒局”。不只是在影视最热的那几年,包括当下,都有“攒局”者。

所谓“攒局”,就是资方收个什么网文IP,拉点流量明星,找个导演,整个剧组,开工。不到一年,上线。

仿佛,一部影视剧,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这类内容,比比皆是。不仅是电影,还包括大量剧集。当然,现在微短剧领域就更如此了。

2019年前,或者更早,“攒局”很容易,而且也很好“收割”,骗去电影院的,不在少数。“攒局者”们有一套公式,可以判断出有多少收益,应该怎么攒这个局。

但最近这几年,“攒局”的,越来越不好干了。

包括今年春节档,就有一部类似“攒局”的片子。某个资方高管,一拍脑袋,想了一个方向,买了IP,找了自认为合适的导演,以及某顶流,就开工了。年初官宣,次年春节上映,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制作期。

但,这部电影算是惨败收场。观众,不好“骗”了。

甚至于,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2023年初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就是一部“攒”出来的电影。官宣开机是在2022年中旬,次年春节档上映,制作时间只有半年,不可谓不快速。

当然,《满江红》完成度还不错,整体观感是在及格线上的,这得益于张艺谋的深厚功力。但很遗憾,这只不过是又一部“快餐式电影”。

《满江红》上映时,「文娱春秋」曾对张艺谋导演有一段这样的评价——

《满江红》是张艺谋从《一秒钟》(2020年)后的第四部已上映电影。疫情三年,70出头的他;马不停蹄出了四部电影,还有一部《坚如磐石》也已拍好待映,中间,又执导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正因太过匆忙,所以,才很难再创作出像《活着》那样的传世之作。包括2000年之后,他的所有电影都有这种感觉。而《满江红》,也是如此。[链接]

三年出四部电影,说张艺谋勤奋,没问题,但他一直在“攒局”中穿梭,而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荣光。

这些许荣光,就叫“用心创作”,是对《红高粱》《活着》等影史经典的“细细打磨”。

《哪吒2》能否成为经典电影?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时间。但至少,导演饺子带领团队耗费5年功夫,认真“创作”了。

所以,少点“攒局”,多点“用心”。

票房能不能攒出来很难说,但艺术佳作,是绝对“攒”不出来的。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不需要流量明星也能成功,甚至更成功

截至2月18日19点,《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综合票房6.48亿,男主角肖战的粉丝,已从最初的信心满满转为对他下一部作品的期待。曾称“坚决不撤档”的《蛟龙行动》,已于2月14日正式宣布撤档,票房定格在3.89亿。《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11.64亿,涨势缓慢,导演乌尔善恳求观众“再给《封神3》一次机会”。

这三部电影,均与《哪吒2》同天上映,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有当红流量明星的加持。观众已用脚投票,一部无一线明星参演,亦无流量明星配音加持的动画电影,在“亮刺刀”竞争排片和观众的春节档,几乎将几部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逐一掀翻在地。

欲以流量明星光环作为营销噱头,或用明星粉丝票房作为保底以降低投资风险,在真金白银的电影市场上,本无可厚非。但观众起初或许会因偶像的号召力走进影院,但当观影体验远低于预期,失望与愤怒便在口碑的传播中不断发酵。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吒2》中一众主配角的非知名幕后配音演员们的创作故事与个人轶事,在口碑与票房水涨船高之际,被网友们津津乐道,与电影角色一同频频登上热搜榜。

这是优质内容工业化,对流量逻辑的降维打击。

事实上,它已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部由流量明星主演的影视作品,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功。《哪吒2》一飞冲天的2025年春节档,已彻底打破了“流量明星=票房保障”的旧逻辑。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尊重观众的表达,才能“双向奔赴”

《哪吒2》的成功,不仅源于IP效应或技术突破,还在于其“死磕到底”的创作诚意。工业化制作体系下,创作者的艺术表达,与观众的审美需求高度契合,于是才有了与观众的这场“双向奔赴”。

尊重观众,始于对制作标准的敬畏。导演饺子说“不给自己留后路”,《哪吒2》幕后也衍生了一系列“死磕到底”的创作故事——

洪流之战中不计时间成本的2亿级角色量的群体动画,终营造出了千军万马的两军对垒。在仙界与妖界的决战中百万妖兽必须缠戴锁链,在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复杂特效场景仍保持乱中有序,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妖兽们的绝望与背后的控制,让这场群体反抗惊心动魄。而制作团队对申公豹的毛发特效的精益求精,导致特效师崩溃跳槽却又阴差阳错继续死磕,也成为一桩笑谈。

在配乐方面,为了让观众获得更丰富的听觉体验,团队选用侗族大歌、唢呐、呼麦、大三弦、埙等丰富的民族乐器为影片配乐。电影角色曲《就是哪吒》更是经历了 600 多遍录制,力求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传达角色的情感与影片的主题。

网友说“我爱这部电影的每一秒”,那是因为《哪吒2》团队以近乎自虐的创作态度,将观众看得见的每一帧和整体的视听感受都推向了极致。于是,网友们用显微镜看《哪吒2》,挖掘了无数隐藏的小细节,如敖丙拥抱敖光时老父亲温柔得耳尖都下垂,申公豹为李靖的代购的药品清单每一味药材都大有讲究,哪吒与敖丙变身前后连裤腰带都有符合人物特征的细节变化……

导演饺子说,为了保证人物形象准确、画面细节完整,全片超70%戏份他都自己演过一遍。非科班出身导演接地气的亲力亲为,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死磕每一帧”、尊重观众的表达,观众便以“不放过每一秒”的热情回馈票房,实现了商业与艺术的共生共赢。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与观众共振的故事底本,是真正的“绿牌”

与观众的双向奔赴,还在于摒弃将观众视为被动消费者的观念,而是以“平等对话者”的身份构建叙事逻辑。

前作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抗争,到续作中升华为仙界等级制度对妖族的群体结构性压迫。续作彩蛋中对Boss唯命是从的鹿童鹤童,借机殴打无量仙翁,看似无厘头,却让劳累了一年的打工人笑得舒心。申公豹在玉虚宫受排挤的处境更是引发职场边缘人群的共情,他因出身卑微而追求认可,承载的是申正道一心“进体制内”的父辈梦想。

有观众将其解读为对当代职场内卷和阶层固化现象的幽默而辛辣的批判,有着离职焦虑的打工人们看到了自身生存困境的镜像折射。其实,《哪吒》故事底本中的“自我认同”“反抗命运”,是全人类共通的主题支点,

在家喻户晓的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哪吒2》对角色逻辑进行了深度编织,让故事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李靖不再是神话里高高在上、冷漠专制的父权代表,和殷夫人一起理解尊重儿子的选择、奋起支持儿子反抗命运。高冷霸气望子成龙的敖光,展现了父爱爆棚、温柔的一面,和谐的亲子关系让这位高颜值Daddy圈粉无数。

这些角色的重塑契合了社会对父权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家庭关系的多元化发展,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从对时代情绪的精准捕捉到文化表达的深层解构,一个能引发群体共鸣的故事底本才是真正的“绿牌”,让观众走进了电影院,乃至二刷三刷。

登顶全球第一的哪吒,狠狠扇了内娱一耳光-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不用担心,中国电影市场真的很大

《哪吒2》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上映后,海外票房已突破1000万美元,在IMDB平台收获8.4分的高分,“烂番茄”的“爆米花指数”高达99%。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在海外的票房纪录,更作为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工业技术电影,成功从国内热映扩展至海外社交媒体,引发了广泛关注。“好莱坞制片人寻求合作”“奥斯卡评委喊话哪吒角逐奥斯卡” 等话题热点又回流至国内社交媒体,形成了火热的跨文化传播现象。

当然,海外票房的贡献者,到底是华裔为主,还是会吸引到大量非华人观众,目前还很难判断。

但很明确的是,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票仓往往是在本土之外——比如影史排名第一的《阿凡达》27.49亿美元票房中,北美只占7.6亿(换言之,他们的全球化做得非常好)。从目前《哪吒2》的票房表现来看,中国电影票仓仍然只集中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要走出去,或者说“出海”,并不容易。

不过,在没有学会“走”之前,谈什么“跑”呢?

好在,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大,大到能够创造出许多奇迹。先能够在国内“跑起来”,才能有机会到世界其他国家拼一拼。

而拼的基础,只有两个字:实力。

正如《哪吒2》所揭示出的——文化软实力与技术硬实力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哪吒2》并非先行者,其成功在于,影片中的文化符号亦非简单堆砌,而是成了故事真正的血肉。成都茶馆的市井烟火融入了陈塘关的市井生活,太乙真人的川味普通话为角色增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而呈现了其性格,原型来源于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和金面具“结界兽”,因呆萌迟钝的人物设计成为最受欢迎的“小配角”。

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真正丰富了故事内涵,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输出。

“成长与救赎”的普世主题演绎,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文化隔阂。哪吒与敖丙的成长困境,对身份认同的迷茫与探索,这种对本土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使其在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找到共鸣。

截至发稿,《哪吒2》仍在持续刷新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纪录。在单一市场取得百亿票房,同时在海外攻城略地,成为引人瞩目的全世界现象级文化现象,也让全球影人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居然具有如此突破想象力的潜力。

这,或许是《哪吒2》给行业最大的信心提振:

当工业化体系支撑起足够优质的内容,观众自会以真金白银为之加冕。

撰稿| 叶子、JackA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