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的导演,饺子,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初心。他的公司门口,就是当年他的作品的沙盘。
1999年,饺子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大三那年,他开始学习动画创作,毕业后,他放弃医学,去了一家广告公司。2004年,饺子从广告公司辞职,一个人在家啃老,创作自己的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应该说,从那时起,他就成名了。
该片先后入围第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国内外奖项。
《打,打个大西瓜》画面、技术、分镜、构思都很好,但主题其实平平无奇,讲述的是两个霸主为了争夺土地而展开了世界大战。双方的两名飞行兵在空中相互纠缠,一起落难到大海中的一个小岛上,本来敌对的两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后来成了生死之交。
他们拒绝战争,在小岛上下棋
这是一部反战动画片。百度百科中就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个饺子官方认可的定位。反战题材很多,所以,《打,打个大西瓜》的主题平平无奇。但正是这个平平无奇,是一个年轻人看世界、看人类的初心。
什么叫反战呢?就是避开宏大角度去谈战争的对错,而是从个体角度出发,通过凸显个体的主体性,去反衬、凸显战争对个体的摧残。
反战电影,本质上都是个体主义的。
饺子没有忘记他的初心,《哪吒》当然也是一部个体主义的电影。“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比这更明显的了,不用作其他解读了。即便有其他意思,饺子的初心不变。
他画的庆祝海报,就是当年他的处女作。他没忘记。
饺子没忘记初心,但,很遗憾的是,《哪吒》在一些人煽动的汪洋大海中,变为了宏大的叙事。
哪吒的成功,破票房纪录,有新闻性,应该报道,值得庆祝,但一些人魔怔了。
《哪吒》在全国,只有在上海还不是票房冠军,他们就开地图炮,“上海哪里看得上国产”“喝咖啡是要配外国电影”。
他们编造北美、欧洲打压哪吒不给排片。说什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哪吒。这些谣言都被正规媒体辟谣了。
还有些人呼吁抵制美国队长,还找了个理由,美国队长辱华。要知道,所有的电影内容都是经过审核的。
有电影院不给美国队长排片,理由是支持哪吒。
有人刷很多次,就为了给哪吒支撑票房,有人请同村的所有人去看,有老板让工厂停工去看。
最终,饺子的初心,一部个体主义的电影,在一些人的煽动中,又陷入宏大叙事。
这些人帮不了《哪吒》,反而是在添乱。让电影回归电影、回归市场,才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捷径。把一切都绑在宏大叙事中,当其他国家不把中国电影视为一个公司,一个导演的作品时,这对中国电影反而是不利的。
有老师让学生第二天统一哪吒头,“我命由我不由天,明天统一哪吒头”,这是一个讽刺,统一的哪吒,就不再是哪吒,而是统一的土拨鼠。
饺子的初心,是叫人做自己,而不是用宏大叙事去煽动他人。他想让人做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而不是一模一样,动作整齐的土拨鼠。
已开快捷转载,欢迎转载
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
欢迎关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