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看这几年的影视剧市场,能发现古偶剧和谍战剧遍地横行,别看数量多,实际上观众们都已经看看厌了,不仅剧情不够新颖,而且演员的演技同样不够看。
好在,年代剧扛住了观众的考验,不仅剧情的内容用心,而且剧中的演员多是老戏骨和实力派,有了他们的坐镇,更加吸引着观众看下去。
像是去年的《小巷人家》,虽然讲得是稀松平常的生活日常,还有街坊邻里的生活小事,但是剧中的烟火气却能将观众感动。
还有刚完结的《六姊妹》,光是从一个家庭就能看出时代的变迁,正因为这种接地气慢节奏的剧情,观众们才对年代剧情有独钟。
这不,刚刚在央视八套播出的《陌上又花开》,在播出之后收视率直接升至全国第一。
然而,再看这部剧的口碑,观众在评论区中全都给出了一致的差评,不禁想问,如今观众连年代剧观众都不爱了吗?
喇叭裤、微分碎盖,这是年代剧该有的装造?
《陌上又花开》这部剧的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农村,那个时候的人们都忙着修路和建设,主打一个劳动最光荣。
一上来,就能看到镜头对准了众多凿墙和修路的农村人,每个人都忙得连脑袋都顾不上抬一下,再看后面搭建的景,确实也是真实的,看着确实有年代感。
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夸一句,接下来的一个镜头直接把观众给雷到了,镜头中间的女人正是我们的女主角,身上的装扮完全没有年代感。
一映入眼帘的就是她的那张脸,不难发现,为了能和周围的土墙融为一体,她的脸上特意涂上了一层灰,侧脸的打光整张脸凹陷下去了一块,眼睛眯着抡起锤子凿山。
但是,剧组能不能再动动脑子啊,这样的无脑装造简直就是在糊弄观众,因为仔细一看,就能发现很多的漏洞。
首先就是她的脸,虽然涂了会,但是脸蛋依旧水嫩饱满,整张脸娇嫩得像是一个刚下乡支教的城里大学生,可是谁能想到她在剧中的人设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紧接着再看她头上的草帽,这一看就是拍摄之前刚从市场批发来的,工人们一人一顶,草帽没有一点毛边,新的甚至在太阳光底下反光,但凡是多戴几天就不会这么新。
说起新,她穿的衣服那才叫崭新,衣服袖子上有一种专属的新衣服的油光,而且在工地上都敲敲打打这么长时间了,她的身上一尘不染,就这,她还装作累得气喘吁吁。
说真的,骗观众没有骗到,也别把自己给骗到了。
从远景再看,拿着这个小锤子在墙上敲,她这样子看着和简直磨洋工没区别,按照这种速度,这路估计这辈子都修不好,愚公移山都没她慢。
而且,虽然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怎么刚看见女同志在墙上敲敲打打了,男同志在地下铲土看着雷人,为了显女主肯吃苦,就一点也不考虑现实情况,剧情编也不编得严谨点。
看着这些镜头,真想冲到编剧的跟前问问,这真是年代剧吗?除了脸上抹了点灰,真没感觉和现在有啥不同。
你以为这就已经是最雷人的了?还真不是。
剧中的女角色休息时,镜头从后面照过去还以为我看错了,她身上穿的黑裤子竟然还是修身的喇叭裤!而且裤子的长度也是流行的九分裤,这年代剧的时髦程度简直要和现代一分高下了。
而当她脱下手套后,手上嫩得像是刚才敷完了手膜,正常人就算是戴着手套撸铁一小时,手上都能起茧变糙,她倒好,拿着锤子抡了半天还能这么嫩,这合理吗?
除了女角色之外,剧中的男角色也同样的时髦,突然从屏幕里面窜出一个微分碎盖的小伙,双手插兜吊儿郎当,走路一股街溜子感觉。
能在年代剧中看见这些,我还真是开了眼了,没有想到在央视《六姊妹》之后能播出这么个奇葩剧。
屋内布置锃光瓦亮,只顾表象,不顾细节
在年代剧中,除了演员的穿着打扮之外,剧中的布置也同样具有看点,而看完了这部剧中的大致布置后能看出,布景组用心了,但没有完全用。
先来屋子墙上贴的奖状,因为贴的时间长了,所以能看到奖状褪色了,而且褪色的程度也是不一样,墙上也被磕得缺一块少一块,这些细节把握的非常到位。
但是,视线往下再看一眼桌子,这一看就是经过了细致的保养,而那个时候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什么闲工夫保养桌子?
而桌子下面摆着的凳子又变成了脏兮兮的旧凳子,这一看就不配套,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
再看他们施工队用的小推车,车斗里面空空的,钉钉框框得推了半天原来就是做作样子,这里面简直要比女主角的脸还要干净。
这部剧从上到下都透露着一种假穷人的模样,虽然大致一看有农村里灰扑扑的感觉,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个别道具崭新得简直和景色格格不入,难怪观众们在看了一集之后纷纷弃剧。
结语
看到剧中的种种细节之后才明白,不是观众的口味变了,而是观众向来只喜欢用心制作的好剧。
而《陌上又花开》这部剧中,从剧情到演技哪哪都没有年代剧中的感觉,观众们只能弃剧期待下一部剧了。
不知道大家看这部剧了吗?你觉得如何呢?
信息来源:
原资料来源于电视剧陌上又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