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蛇眼财经v

春节档落下帷幕,《哪吒之魔童闹海》毫无悬念地成为最大赢家。这部电影不仅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票房,更是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27名,成为TOP30中唯一的非好莱坞影片,在动画电影领域更是冲至全球第六位,超越《小黄人大眼萌》。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90亿元,且还在朝着更高的纪录不断迈进。

光线传媒作为《哪吒2》的主投公司,股价连续大涨75%,市值创10年新高,预计《哪吒2》将为其贡献8-10亿元净利润,远超5亿元制作成本。这一案例激励资本重新评估影视板块价值,推动影视股投资逻辑从“档期博弈”转向“IP价值评估”。

不过,同样是春节档,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光线传媒在这场票房盛宴中赚得盆满钵满,全力押注主旋律电影的博纳,却没能延续此前的高光,今年的表现并不亮眼。而在春节档电影“座次变脸”的背后,整个影视行业格局也正在经历着全新的变化和重塑。

行业格局:头部效应加剧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达95.1亿元,《哪吒2》独占50.9%,而博纳影业的《蛟龙行动》票房仅2.98亿元,这样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哪吒2》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头部影片的强大虹吸效应。这种“赢家通吃”的现象,在电影市场中愈发明显。

从市场份额来看,头部影片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优质的内容和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资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根据公开的数据来看,《哪吒2》全国范围内的排片率都不低,其场次不仅占据很多影院的黄金时段,还基本维持着超过60%以上的排片率,个别小县城甚至达到了夸张的70%排片率,在观影人数暴涨的那几天,其排片甚至一度按照分钟来计算,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成本影片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曝光度,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哪吒2》为例,其背后有着光线传媒的强大支持,从剧本打磨、制作团队组建到宣传发行,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积累的超高人气和口碑,也为《哪吒2》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观众对于“哪吒”这个IP的认可和期待,使得《哪吒2》在上映前就已经备受关注。

相比之下,中小成本影片往往在制作上捉襟见肘,宣传推广也缺乏力度。它们很难像头部影片那样,通过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排片方面,影院也更倾向于给头部影片更多的场次,这进一步压缩了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

这种头部效应加剧的现象,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激励着电影制作公司不断提升影片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头部IP;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为电影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

光线传媒:多元化战略的胜利

光线传媒在《哪吒2》的成功中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自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斩获50亿+票房后,光线传媒就开始在动画电影领域持续发力。《哪吒2》的火爆,再次证明了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而光线传媒的成功,离不开其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在内容创作上,光线传媒涉足了动画、青春、戏剧等诸多领域,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些举措对其票房和市场反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动画电影领域,光线传媒立下了做中国皮克斯的志向,成立了专注动画制作的彩条屋公司,并投资了20多家动画公司,其中包括十月文化、可可豆动画、彼岸天等,覆盖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版权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动画生态。

除了生态布局之外,光线还加大原创力度,并打造了《哪吒》系列为代表的众多神话IP(后续还有《杨戬》、《姜子牙》等IP),并构建了自己的封神宇宙。在技术层面,光线还专门建立了剧本数据库、分镜云平台等,推动动画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向国际优秀动画电影靠拢。在市场策略上,光线不仅注重国内发行,还积极推动海外发行,拓展全球市场。

此外,光线还积极涉足青春、喜剧、悬疑等诸多题材,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反响和口碑。比如,在青春题材领域,2013年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由赵薇执导,这部电影凭借对青春岁月的细腻刻画,成功唤起了观众对青春的回忆与共鸣,斩获了7.26亿元票房。

在喜剧题材方面,光线传媒同样成绩斐然。2024年11月30日上映的《好运来》由开心麻花、先锋影业、光线传媒和大地影院联合制作,集结了白客、黄才伦、乔杉、王大陆和李嘉琦等一众喜剧明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并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成绩。

悬疑题材领域,光线传媒也有所布局。其与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改编自冶文彪的同名小说,该小说历经10年打造,融历史与悬疑推理于一身,书中有超20种推理诡计、80多起案件,并复原了《清明上河图》全图中824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创造了恢宏格局。

在产业链布局上,光线传媒涵盖了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以衍生品开发为例,随着《哪吒2》的热映,其相关衍生品如潮玩、手办、文具等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光线传媒通过与泡泡玛特、万代南梦宫等品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联名产品,进一步挖掘了“哪吒”IP的商业价值。这种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使得光线传媒在电影票房之外,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光线传媒也下足了功夫。它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人才,如导演饺子等,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光线传媒还注重与国内外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遇冷

与光线传媒的春风得意相比,博纳影业在这个春节档则显得有些落寞。其投资的《蛟龙行动》票房仅3.52亿,远低于预期,这一结果也让博纳影业陷入了深思。

一直以来博纳影业都以主旋律商业片著称,从《智取威虎山》到《长津湖》,博纳影业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升,主旋律电影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蛟龙行动》的失利,一方面是因为影片本身在剧情、制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瑕疵,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剧情方面,作为一部主旋律动作片,《蛟龙行动》与以往同类型影片在故事框架和主题表达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缺乏创新点。在特效制作上,与国际一流水准存在较大差距影片中的一些爆炸场景、枪战画面以及海上战斗场面,特效呈现效果显得粗糙、生硬,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假”感。

另一方面,《蛟龙行动》的失利,还反映出主旋律电影在市场竞争中的同质化问题。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数量不断增加,观众对于这类题材的审美疲劳也逐渐显现。从《战狼》系列到《长津湖》,这些主旋律电影以其热血的剧情、震撼的画面,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然而,随着这类电影的不断涌现,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而《蛟龙行动》正好遇到这个问题。

从角色塑造来看,《蛟龙行动》中的角色形象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和立体感,尤其是缺少对人性复杂性的展现,导致人物形象非常的脸谱化。在宣传方面,《蛟龙行动》也未能有效地打破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蛟龙行动》想要脱颖而出,自然就面临较大的外部挑战。

此外,博纳影业在多元化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过于依赖主旋律电影的市场表现。一旦主旋律电影市场出现波动,博纳影业的业绩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此次春节档博纳影业遭遇的状况,也侧面佐证了依靠单一题材抗风险能力弱的本质。

新形势下的产业变局

《哪吒2》的火爆,对整个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长期影响。它不仅重塑了电影市场格局,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从市场格局来看,《哪吒2》的成功将进一步强化头部效应,资本将更加倾向于投资具有潜力的头部IP和制作公司。这将促使电影制作公司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它的出现也会加剧市场竞争,一些实力较弱的制作公司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在产业升级方面,《哪吒2》的成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它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在技术和内容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和IP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优质动画电影的出现,中国动画电影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哪吒2》的高票房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电影行业,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将促进电影制作技术的创新和提升,推动电影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哪吒2》霸屏春节档,喜了光线传媒,也给整个电影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头部影片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电影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影制作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内容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IP,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也需要在头部效应加剧的情况下,关注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推动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