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笑梅
蛇年新春,影视与文旅的联动又出新热点。热播剧集《国色芳华》通过展现牡丹之美,带动菏泽、洛阳等地的牡丹和周边产品销量。与此同时,蕴藏在牡丹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让海内外很多观众对牡丹国色、盛唐国风心生向往。
《国色芳华》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商户之女何惟芳在“花鸟使”蒋长扬的协助下,逃离不幸福的婚姻,以花为业、勇闯商海的故事。牡丹是贯穿整部剧的重要元素。在长安城中,无论是贵族府邸,还是寻常百姓家,都竞相栽种牡丹,欣赏其风采。女主角何惟芳更是与牡丹结下不解之缘。她小名牡丹,又在母亲教导下极为擅长种植牡丹。凭借这身技能,她以花为业,种牡丹、卖牡丹、调制牡丹香粉,带领身边几位女性自力更生、改变命运,如牡丹般盛放。
该剧播出后,不仅雍容华贵的牡丹之姿俘获了观众的眼球,剧中男女老少欣赏牡丹的雅韵也引得观众争相模仿。在山东菏泽,牡丹花的销量比往年同期增加1/3,预售数量高达40万盆;在河南洛阳,牡丹花酥成为抢手货,很多观众都想要来洛阳亲口尝尝牡丹的味道,洛阳应天门还推出了“国色芳华”主题灯光秀。去年春节,很多游客趁假期去打卡淄博烧烤、排骨年糕;今年春节,一趟牡丹主题之旅也带来另一番风味。
当然,剧集的热播,靠的不仅是“养眼”的画面,更是有深度的内容。牡丹为画面染上了绚烂的颜色,而牡丹文化则使得这份绚烂有风骨、有内核。
从古至今,牡丹素有国泰民安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在唐朝时期,牡丹不仅是标志性的美学符号,也是重要的精神符号。人们热衷于赏花,赏的是吉祥富贵、赏的是开放包容、赏的是民族自信。绽放的花朵背后,代表的是一整个盛唐的繁华景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以花为媒,剧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剧集除在国内受到关注,在海外也产生了不俗影响。该剧通过多个流媒体平台发行覆盖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73个国家和地区,并在Netflix和Viu平台上登顶多地区热门榜单。此外,该剧在专门收录亚洲影视剧的视频网站VIKI上线首日,就收获9.8的站内评分;在越南头部视频平台K+开播后,观看时长不断走高。还有不少短视频博主将该剧主题曲《流芳》进行改编,用中国民族乐器在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街头演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