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
今天是大J职介所,别忘了二条是讲给孩子们听的职业故事哟~
文|大J职介所
图|受访者提供+网图
老杨是一位职业音乐人,再准确一点说,是一位顶尖录音师,也是一位音乐制作人。
周杰伦的《青花瓷》录音师是老杨……
凤凰传奇不少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老杨也参加了制作……
久石让和汉斯·季默到中国来录专辑,录音师也是老杨……
老杨参与制作的
部分作品
专门采访老杨,一是因为“音乐”是人人都喜欢的东西,也是很多父母愿意花钱和时间让孩子去学习尝试的东西;
二就是“音乐制作”这类文化产业,在很多人眼中很神秘又很挣钱,天天能见明星,似乎是“把爱好变成金钱”,还能名利双收的领域,相信不少父母和孩子都很好奇。
老杨说,他20年职业生涯里确实有过相当高光的时刻,大概是07年前后,那几年,他坐在耗资9000多万搭建的,全亚洲最好的绿洲录音棚里,昼夜不息,玩命地给这些行业顶尖的歌手、作曲家们录音;
▽十几年前的老杨和他的录音棚▽
那时的乐坛,群星璀璨,神仙打架;华语乐坛称得上天王天后的人物,专辑里几乎都有过老杨的名字。
一个天赋好,悟性高,又勤奋不懈,无限热爱音乐的青年人,就这样被如波涛一般涌来的好作品们,喂成了顶尖录音师,让他有牢不可破的根基,推着他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制作人。
▽现在的老杨▽
01
吃音乐这口饭,需要聪明
我问老杨,音乐制作人到底是干啥的。
老杨说,就等于是总导演吧。例如张艺谋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那他要干什么呢?当然就是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要管;大到总预算,团队,主题,小到演员的服装细节。
总之,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要从0开始构思,并且最终向全世界的观众呈现出完整的奥运会开幕式。
同理,音乐制作人,要从0开始构思,最终向听众呈现完整的音乐作品。
电影电视剧的总导演,音乐作品的制作人,这些都是文化艺术产业中的高阶岗位,对艺术作品全权负责。
不是每个学音乐的孩子,都能吃音乐这口饭,更别说成为音乐制作人。
那这是拼天赋么?我问。
老杨说:“我猜你说的天赋,大概就是天生对音乐元素很敏感,比如什么天生耳朵很准,听一个音能听出来音高,天生节奏感很好,天生听到旋律就能唱得很准,嗓音很好听,手指头适合弹琴这些对吧……”
“音乐天赋当然是必要的,但真正要专业搞音乐,还得很聪明。”
聪明?搞音乐又不是搞数学,为啥要很聪明。
老杨说,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数学和物理的。
声音是振动,是波,不同波长不同频率对应不同音高。
旋律,节奏,音程,和声背后都是数学关系;而发声,录音,混响的实现又都要搞清楚了物理原理。
咱们人的智商(IQ),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在音乐学习中,要理解和掌握,音阶、和弦、节奏、调式等复杂的内容。
这些知识需要用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才能理解和运用,我光说到这些专业名词,没有接触过音乐的人就感到复杂了吧,要是去上过一两节乐理课,马上就能体会到一点也不简单,不比做数学题轻松。
截图来自《音乐理论基础》
学音乐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乐谱表演细节,音乐创作需要将已有的音乐元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作品。这种创新能力不仅依赖于灵感,还需要逻辑思维和结构设计能力。
交响乐总谱片段
另一方面就是人文了,音乐源自祭祀和宗教,往大了说,音乐要去表达人类最崇高神圣的终极价值;往小了说,音乐要表达人类最微妙最复杂的情感情绪。
咱们说的情商(EQ),主要体现在情绪管理、同理心、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音乐讲究的就是情感表达和共鸣,不管演奏什么,总要能够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当然还要与乐队的伙伴,和各个工种的同事密切配合,这种协作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团队精神。
“所以你看,所谓的音乐天赋,其实只是起点。”
图源:网络
02
老杨的从艺之路
老杨小时候说话很晚,两三岁才开口叫爸爸妈妈,但还不到两岁,就能跟着每天新闻联播的片头片尾音乐哼得特准。这种音乐天赋是盖不住的,父母当然发现了。
父母立马带他去少年宫开始学小提琴,学了7年,每天晚上要在枯燥和痛苦中拉琴2个小时,老杨用生不如死来形容那些回忆:看,有天赋,也一样痛苦。
7年以后,很有天赋的老杨在小提琴演奏上毫无起色,选择了放弃。
但在老杨8岁二年级的某一天,老师来班里问,谁唱歌好听?全班同学指向老杨。
他从此被选入学校的百人合唱团,不到一个月就成领唱,这位老师成了真正带他走上音乐之路的人,老杨很快就拿遍了当地所有歌唱比赛的大奖。既然明明有天赋,为什么拉琴和唱歌结局如此不同呢?
和拉小提琴不一样,歌唱让老杨无比快乐。
天赋和苦练都是必要的,但这两者都拧不过“热爱和快乐”。
老杨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和生活重心都是唱歌。
从辽宁的小城市坐着火车来北京上专业课,就是老杨的高中记忆。
所有人,包括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教授和老杨自己,都认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专业歌唱者。
但在高考这道命运的大门口,老杨却一脚踏空了,他居然到18岁还没有变声。
变声是个关口,尤其是男性,童声的音色和条件,可能在变声以后完全改变,对于顶尖的专业院校,一年就那几个名额,绝不会冒着极大风险选一个没有变声的孩子。
老杨觉得天塌了,18岁的他,“一辈子”都在唱歌,他没有一秒钟想过,不唱歌要做什么。
人生经验远远比他丰富的老师们,把老杨介绍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音乐编导专业。
03
真不能谈什么性价比
老杨大学毕业正式入行成为一名专业录音师,是在饭桌上拜师,跟着张雨生《大海》的混音师,业内著名的小伍老师开始学习。
他一开始是坐在录音棚里,师父背后,看着师父干,他说这个过程不是要学技术,技术是死的,录音设备怎么用,怎么操作,这些技术花上几万块钱找个培训班就能学会。但是看师父怎么理解音乐,体会他怎么去处理音乐,这是只有人能影响人的,只有灵魂可以影响灵魂的。
跟着师父当“学徒”,干活没有工资,还要自己出钱给师父买水买饭,但老杨说真的特别值,真想培养一个音乐制作人才,是特别费心思的,光是能让你坐在耗资1000万的录音棚里,起点就非常高了。
让你干活,不是为了压榨你那点劳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一辈子积累起来,最要命的东西都教给你了。非要算,师父还是亏的,因为市场份额就那么大,把本事教给了徒弟,也就是把生意把客户都给了徒弟。
5年以后,老杨就把师父的技术和艺术都吃透了。可是,他们口中的音乐制作的本事,到底是什么呢?
音乐不单是写歌的人写出来的,也不单是唱歌的人唱出来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制作出来的,这是身为外行的我们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的。
写歌的人(作曲家)会创作出一个旋律,例如,哆哆嗦嗦啦啦嗦,对,《小星星》,但只有这一句可不是音乐作品。
▽这首小星星开头的旋律▽
接下来编曲上场,编曲要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把它展示出来。
例如,选哪些乐器?要几个声部?什么时候用和声?等等等等。古典音乐时期,贝多芬写交响乐,就会给整个交响乐团写“总谱”,这也就是编曲。
▽类似这样的小星星变奏▽
然后录音师要上场,研究怎么能把编曲创作出来的各种声音录到最好听,后面还有混音等各种制作过程。
国内的现状是,词曲作者和歌手,是拥有版权的,周杰伦和凤凰传奇卖出的每一张唱片,在KTV的每一次被点歌,都会赚到版权费。但制作者们,例如录音师,虽然也是这个音乐作品重要的创作者之一,但却不能分享版税。
所以,老杨干了20多年音乐,也并没有挣到大钱:他说有人能挣大钱,例如郎朗啊,凤凰传奇啊;但挣不到大钱,甚至还要待岗待业,或者只能糊口的人,是绝大多数。
从教育投资的产出比来看,音乐真不算啥好行当。
从小一堂专业课多少钱?不停换乐器多少钱?父母和孩子每天砸在练琴练唱上的时间精力折合多少钱?
图源:《俗女养成记》
要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养到大学毕业得花多少钱,而把一个孩子从上第一堂专业课培养到音乐学院毕业,更加不敢算了。
而收益,是真不对等啊。
如今的音乐市场,比零几年时差不少,老杨在绿洲录音棚那时全北京就没几个录音棚;现在有200多个;那时音乐市场非常繁荣,老杨就坐在棚里源源不断的活找上来,光“小时费”一个月就能到3万。现在是录音棚空着,没有活,录音师到处求人来录歌,还要想物业费怎么交。
现在,一个新人刚刚入行来当录音师,老杨的公司大概能给开七八千的薪水,入行十年,技术水平扎扎实实的老手,一个月稳定三四万。
乍一听不算少,但回头看看当年学琴的投入;再想想互联网企业那动辄几百万的年薪,一对比,就少得可怜了。
老杨一直说,他自己是幸运的,当年18岁没变声,没能成为某个文工团的歌唱演员,否则今天未必有饭吃;入行做录音师,遇到了市场繁荣,海量的好作品不仅让他挣到了自己开公司的第一桶金,更把他的技术和对音乐的领悟力,百炼成钢。
录音师老杨成长为制作人老杨,自己开了公司,当了老板的老杨当然也要学做生意;
在艺术生产行业,赚钱的公司永远都有,有大量订单就好比“口水歌”,预算其实很低,但是要求也低,市场广阔,且干一单公司能挣80%;
而老杨在艺术效果的追求上,是不惜代价的,只要不亏本,就一直做到自己满意,所以业内也都知道,不是认真的“大作品”就不用找老杨了。
而下一步,老杨的职业计划是,自己的公司不干了,要去干更大的事情;在国内的音乐版权分配机制上,撕开一道口子。
目前创作出一首新歌,放到网络平台上发表,平台要分走80%以上的版税,剩下一点点给了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可能还要不定期再拿走一些费用,说,用来给歌曲做宣传。
相比之下,美国的音乐版权划分中,平台只占5%,最大的收益属于词曲创作者和演唱者,并且制作人员也是有制作版税的,制作版税占15%~20%;
简单对比就知道,后一种分配机制明显更加能够鼓励创作,激励更多的音乐人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老杨说,他已经开始走第一步了,而能走到哪一步,那就要走下去才知道。
图源:网络
04
到底怎么去工作,才能让自己快乐
老杨很妙,他一直说学音乐的门槛是高的,而职业音乐人,尤其是音乐制作人员,是个性价比很低的行当。
但他不仅干了20多年,而且干得很快乐。
直到今天,他每一次走进录音棚去处理音乐作品,都 能感受到快乐。 20几年的职场生涯,当然也有很多让他想要骂娘的时刻(他还真就骂过不少),但和音乐在一起的日子,他又每分每秒都很快乐。
他不内耗,他知道自己要的,自己喜欢的,自己追求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他知道他非要做这样的音乐挣得不多,但他乐意。
图源:网络
我跟老杨说,你这种状态得让多少人羡慕啊,甚至觉得你挺可气了;
你有天赋,也聪明,还是脚踏实地,还有好运气,坚持自我还能创出一片天,工作让你快乐,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可普通人的工作不是这样的啊。
比如,就在一个半死不活的公司,每天做着狗屁不是的ppt,工作根本没有价值,自己也不喜欢,那怎么可能快乐起来呢
老杨说,你以为做音乐就不用面对这种情况么? 做音乐不也一样会遇到奇葩客户,外行领导和专门给你找茬的可恶同事么?
哪个行业都有这些,哪个行业都有大量你自己觉得毫无价值,让你看不上的活儿,甚至你还只是这些垃圾活里的一个螺丝钉。
螺丝钉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杨说,只要到你手上的东西,你尽最大的本事,用你自己能给的最高标准做好,其它都不去管。
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抱怨;而每一次,每一个活都做到了,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会越来越大,你要说了算,你要有价值,都是从眼前开始的。
图源:网络
我问老杨说,现在AI大行其道,AI都能作曲了,以后这个行当更不好干了,你还会让你的孩子学音乐么? 作为专业人士,如果朋友来问你,到底要不要花钱花时间让自己孩子学音乐,你又怎么回答。
老杨说他家儿子也弹钢琴,9级了,但大概率不会搞专业,但儿子在弹琴的这些年里,变得更有爱,更有耐心了,更有责任心了。
变得有爱不是因为学钢琴,是因为在学钢琴的过程当中,父母和家人的陪伴,妈妈爸爸陪着他弹琴的过程,增加了交流和陪伴。
图源:网络
如果家长并不想陪伴,自己也不喜欢音乐,只是想花钱把孩子打发给老师和培训班,那就不要做这件事了。
在学音乐的过程中, 每完成一个曲子都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最开始是被迫的,家长和老师强制要求,这周必须把这首曲子弹下来。
这个过程一次次重复,想想看,5年10年下来,要弹几百上千首曲子,一次又一次,在完成曲子的过程中循环。
长时间培养下来,他就知道,这件事我必须要做成,我一定可以做成;潜移默化里培养出一种世界观,就是要下功夫,要有责任感,要有始有终。
总体说来,音乐对孩子的教育本身是有极大益处的。
前提是,你必须要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心血,如果做不到这种付出,那自然也就得不到最大的回报。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另外还要唠叨一句,今天的二条(发文的第二篇),是讲给孩子们的职业故事,有录音放给孩子们听。别忘了哟~
如果你想看更多职业介绍,可以点击文章开头#大J职介所,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的职业,欢迎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和我们联系。
愿意参与我们采访的各行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