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

一个人的痛苦、迷茫,往往来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就有这样一部以历史为专题的神级纪录片:《中国通史》。

它长达100集,每集45分钟,生动地讲述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的浩瀚历史图景。

这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里,湮没了无数的人,尘封了数不清的事。看懂了它,你就会明白:

你再委屈,也委屈不过蒙恬、韩信、岳飞……

再心有不甘,也比不过李广、诸葛亮、王安石、辛弃疾……

你当下躲不过的痛苦、解不开的心结,放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缕青烟。

看懂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就再也没有什么情绪能击垮你。

1

刘邦告诉你:

再顺遂的人生,背后也有隐忍

王立群教授说:

“刘邦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抓住了时代给他提供的机会,成就了他因缘际会的人生。”

刘邦本人出身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子;

他也没有多大的远见,到了四十多岁还是一事无成。

但他幸运就幸运在,当时的张良、韩信、萧何等一系列厉害人物,都甘愿辅佐于他。

种种机缘之下,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但你以为刘邦的人生就如此顺遂,一路躺赢吗?

并不是,他也有数不尽的隐忍。

纪录片中说道,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主咸阳的事情,激起了项羽的不满,项羽决定向刘邦开战。

但项羽军队有40万人,而刘邦仅有10万军马,如果应战,刘邦肯定打不过。

在生死攸关之际,刘邦开始做小伏低,主动向项羽请罪,说自己绝无称王之心。

心态不好的人,一定要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在他的刻意示弱下,项羽放了他一马。

之后,刘邦被逼退守巴蜀地界,那个地方,本来是秦朝用来流放罪犯的偏远之地。

但刘邦到了那里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暗中积蓄力量,耐心等待反击时机。

虽然在之后数次的楚汉相争中,刘邦都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甚至连家人都落入敌手。

可他还是愈挫愈勇,在困境中不断调整策略,联合各方势力,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

也正因此,才有了刘邦后来反攻项羽,逼项羽垓下自刎,而后一统大业。

想起苏轼的一句话:“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那些看似顺遂的人生,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风光无限,而是充满了日复一日的克制与隐忍。

因此,我们谁都不必心态失衡,因为受了一点委屈,就抱怨命运;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做成,就颓丧不已。

人生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只要肯忍辱、忍气、忍败。

那么无论你现在处于多么深的低谷,也终有攀上高峰的一天。

2

诸葛亮告诉你:

再努力的人,也会有遗憾

杜甫在追思诸葛亮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也许只有遗憾这两个字,才能贯穿诸葛亮的一生。

纪录片中讲到,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为此,他虽身在南阳草庐,却始终心怀着天下大事,等待着一位赏识他的伯乐。

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满腹韬略,才有了用武之地。

他辅佐刘备先后占取了荆州、益州,之后又在汉中之战战胜了曹操,使刘备有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而后,刘备建立蜀国,拜诸葛亮为丞相,他们继续为匡扶汉室而殚精竭虑。

然而还没过两年,局面就急转直下,刘备于白帝城病逝。

刘备死后,诸葛亮感念先帝恩遇,遂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以望统一天下。

但无论诸葛亮怎么努力,终归是力不从心,先后四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到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积劳成疾,病痛缠身。

但只要一息尚存,他还是决定再博一把。

他费尽心力,终于把宿敌司马懿困在了上方谷,准备烧死对方。

偏偏天不遂人愿,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司马懿得以活命。

北伐最终功亏一篑。

经此一败后,诸葛亮在五丈原一病不起,最终含恨而终。

心态不好的人,一定要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但经历得多了,你就会明白:人为之上,还有天意。天意不可违,不可改,有的时候,即便我们倾尽全力,也不免会落得个遗憾的结局。

这种时刻,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接受一件事情没有结果,接受命运里必然的事与愿违。而后,放下执念,从心而活,心无负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3

朱元璋告诉你:

再风光的人,也要尝遍心酸苦楚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身贫寒,却赤手空拳地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

他身无长处,然而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等百年难得一遇的猛将,却甘愿为他效命,尊他为王;

他的对手,如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最后却都一一被他击败。

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代,无人可与他争锋。

可《中国通史》中却讲道:朱元璋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饱尝人世间的种种苦难。

小时候,他家里就十分贫穷。

到他十七岁那年,由于干旱瘟疫,他家更是穷得无米下炊,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兄弟被活活饿死。

心态不好的人,一定要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进了皇觉寺当和尚。他本来是想混口饭吃,然而乱世之下,寺庙也很快闹起了饥荒。

朱元璋只得拿着一个破碗,四处化缘,求人家施舍一点残羹冷饭。

就这样过了三年,朱元璋接到了一个儿时兄弟的来信,对方劝他加入濠州红巾军起义。朱元璋思索了很多,最终决定加入。

他千里投军,成为一个最底层的小兵。

由于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朱元璋受到了大帅的赏识,被一再提拔。

几年后,大帅病逝,朱元璋接掌了他的帅位,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

再之后,他血战陈友谅,剿杀张士诚,耗时多年,才建了自己的帝国。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艰难困苦,是人生不得不尝的一道菜,没有人的一生不经历艰难和痛,越是看起来活得风光的人,背地里尝的辛酸苦楚则越多。

但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升级打怪的磨炼。

我们不能叫苦,只能坚强地讨生活。

当你把痛苦踩在脚底,这些经历中的成长,才会成为你往后余生最大的底气。

4

王阳明告诉你:

再多的磨难,都能被释怀

纪录片曾这样评价王阳明:

“他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的功业事迹,完美实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最崇高的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后代学者赞誉他是立德、立言、立功的圣人。然而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一生却充满了痛苦坎坷。

他少时便确立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当一位圣人。

然而无论他怎么求索,却始终不得入圣的门道。

长大之后,他想通过科举取仕,济世安民,却两次都没考上。

直到第三次科举,他才得以金榜题名,顺利入仕。

但之后,他又因得罪宦官被剥夺官爵,流放到贵州龙场。

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地方,他连一间住所都没有,还一待就是3年。

他是凭什么度过那三年时光的?

王阳明是这样说的:“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意思是,自从他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之所以历尽瘴毒而能保全性命,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

王阳明无论经历什么,都不怨天、不尤人,故而能超越磨难,立地成圣。

往后的数年时光里,王阳明还经历不少磨难,被人利用过,也遭人中伤过。

但到他临终前,弟子问他有何遗言时。

王阳明只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心态不好的人,一定要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只要内心光明澄澈,便无畏磨难,无畏生死,世间一切皆可放下释怀。正如《荀子》所说:知命者不怨天,自知者不怨人。

人活于世,经历苦痛挫磨,实是寻常。

若一经历痛苦,你便郁郁寡欢,便只能在无尽的痛苦中沉沦。

要知道,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只有抱着允许一切发生的心态去对待世事,那么生命中的一切痛苦,都不足以成为你的困扰。

曾有人问史学家张宏杰,为什么要多看历史?

他说:“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人就会变得更从容,更淡定。”

因此闲暇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中国通史》。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相比以往,你能用更宽阔的格局去对待一切发生,用更平静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所有琐碎。

烦恼于你,不过是浩瀚历史里,一粒渺小的微尘而已。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