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领导与科技
在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郑州正以“短剧之都”的崭新定位强势崛起。作为这一战略的核心载体,中国华南城黄帝(短剧)影视城凭借600万平方米内景基地、10平方公里外景资源及全产业链聚合能力,成为全球短剧产业的“超级引擎”。2025年2月15日,中善(深圳)资本集团、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河南峰意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代表到访影视城,与董事长刘鹏宇团队共商“微短剧创作之都”建设大计,标志着郑州短剧产业迈入资本赋能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千亿市场催生产业新地标:一站式拍摄基地颠覆行业生态
短剧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而在“短剧+电商”的创新模式下,这一市场的衍生价值更被预估为22万亿元。面对巨大机遇,郑州依托黄帝(短剧)影视城这一世界级载体,提出“2025年实现万部短剧诞生”的宏伟目标,力求成为全球短剧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的核心枢纽。
黄帝(短剧)影视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场景覆盖”与“零转场拍摄”模式。600万平方米的室内影棚涵盖古装、现代、科幻等多元主题场景,而10平方公里的外景基地则复刻了从都市街景到自然风光的全系景观,可满足99%的拍摄需求。“过去剧组需要辗转多地取景,现在这里一站搞定,成本降低30%以上。”影视城执行总裁张卿表示。这种高效模式已吸引5300家国内外品牌企业入驻合作,涵盖设备租赁、后期制作、IP孵化等全链条服务,形成“拍短剧,到郑州”的产业虹吸效应。
剧商融合:短剧产业驱动城市经济裂变
“短剧不仅是文化产品,更是商业创新的载体。”黄帝(短剧)影视城董事长刘鹏宇在座谈中强调。影视城以“剧宇宙”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十剧联动”生态体系——剧时尚、剧非遗、剧文旅等板块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例如,“剧商带货”模式通过短剧内容植入河南非遗产品,助力本土品牌打开全球市场;而“剧文旅”项目则将拍摄地转化为网红打卡点,预计每年为郑州带来超千万游客流量。
这一创新模式得到资本方高度认可。中善资本高级合伙人任杰指出:“短剧的流量爆发力与电商转化效率完美契合,郑州的产业聚合优势让我们看到千亿级产投机会。”据悉,中善资本将与河南乾图资产等机构联合设立短剧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内容创作、技术研发与跨境发行。
“新华国际医药(北京)有限公司作为医药健康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一直积极探索与短剧内容的深度结合,通过定制医疗科普短剧传递健康理念,在影视城设立“大健康主题拍摄专区”,推动“短剧+健康”的跨界模式。”新华国际医药(北京)有限公司陈薇在座谈会上讲到。此外,陈薇亦是蘭悦丽董事,作为消费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可借力郑州短剧的流量优势,尝试“短剧带货+美妆产品”的营销创新,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
国际盛典加持:郑州站上全球短剧舞台
为加速国际化进程,黄帝(短剧)影视城于2024年发起“全球短剧高峰论坛”,吸引了包括好莱坞制片人、戛纳获奖导演及亚洲顶流明星参与。论坛期间发布的《短剧产业郑州宣言》提出三大行动计划:设立“短剧国际创作营”培育跨国团队;建立全球短剧发行网络,推动中国文化出海;联合高校开设短剧专业,储备产业人才。
港台明星代表在采访中表示:“郑州的硬件设施和创作氛围令人惊叹,这里完全具备打造亚洲‘短剧好莱坞’的实力。”据悉,影视城已与奈飞、爱奇艺等平台达成合作协议,2025年将有30部国际合拍短剧在此开机。
文化强省战略下的郑州担当
河南省政府将短剧产业纳入“文化强省”重点工程,赋予郑州“引领中原文化出海”的使命。黄帝(短剧)影视城的崛起,不仅带动服装、餐饮、物流等周边产业,更激活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例如,依托黄河文化开发的《华夏之源》系列短剧,以年轻化叙事在海外平台单集播放量破亿,成为文化输出的新范式。
“我们要让郑州的每一条街巷都成为短剧舞台。”郑州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市民参与群众演员、剧本创作,实现“全城皆景、全民共创”的短剧生态。
剧变中原,影响世界
随着中善资本等机构的深度介入,黄帝(短剧)影视城正加速向“全球短剧产业标准制定者”迈进。刘鹏宇透露,下一步将联合行业协会发布《短剧制作技术标准》,并建设AI剧本工厂、虚拟拍摄实验室等前沿设施。到2027年,郑州有望形成从创作、拍摄、制作到衍生品开发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码头”。
在这场由短剧引发的城市变革中,郑州以其“郑青春、郑活力”的创新姿态,正在书写一部属于中国文化产业的传奇剧作。正如全球短剧论坛与会者的共识:“当世界看向中国,中国短剧的答案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