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的真正英雄是谁司马三父子算得上吗
  • 这一生全力追求的是什么是成就、安全、爱情、权力、刺激、知识,还是别的
  • 《白眉大侠》的开封府办差官中武艺最高的十位都有谁,结局如何
  • 慕容复口中的“大燕国”,是否真实存在过
  •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中有哪些牛B的绰号,那些人物实力如何
  • 唐朝唐玄宗时期,为何被安禄山的三镇兵马就赶出长安
  • 三国中9人入选武庙,为什么赵匡胤称帝后,想把关羽张飞剔除
  • “有些穷人,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没有感恩之心”你怎么看
  • “白眉大侠”里谁最厉害其他高手的排名是什么样的
  • 赵匡胤将白起等22人踢出武庙,又由谁替代他们呢

三国的真正英雄是谁司马三父子算得上吗

毫无疑问的,三国的真正英雄是曹操,同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不能和曹操相比,这是因为:

首先,曹操拥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当时人对曹操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曹操不仅有雄心壮志,也为当时许多人所理解。

其次,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高超战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再次,曹操抓住了统一的历史机遇,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从而在政治上取得优势地位,他先以司空,后以丞相的名义号令天下,以顺讨逆,接连取得胜利。

第四,曹操取得了优越的战略空间,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建立了以洛阳和许为核心,以邺城为支点的统一核心地区,不断向周四周发展力量,最终统一北方。

第五,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大批人才投到曹操麾下,形成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局面,北方作为统一中心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第六,由于历史机遇,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在江东站稳了脚跟。曹操,曹丕父子曾多次出兵征讨,都没有成功,这说明,天时地利的综合因素不是某一人在短期内能解决的。

最后,刘备在四川站稳脚跟,实现了长久统治,曹操失去了从汉中迅速进站四川的战略机遇。这不是曹操智术短浅,而是洛阳政局不稳,曹操不敢在汉中久留。

司马三父子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这一点来看是英雄,但他们后来篡权,理所当然是奸臣。

你这一生全力追求的是什么是成就、安全、爱情、权力、刺激、知识,还是别的

做好建设祖国的一份子,家庭团结幸福也包括在内。

人人追求安全健康,做到了,很少生病花钱,预防非常重要。

爱情两个人在一起幸福快乐,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

当了十天的同学大队长拾麦子,几个月的村干部,累的第一次生病住院。

游泳气功天天抬头看太阳,这些年眼睛没变样,风雨知道。

也写了些自己经过的事,诗词评论,经历感情方面的生活。

认识了今日头条的男女朋友,感到高兴荣幸认识你们。

《白眉大侠》的开封府办差官中武艺最高的十位都有谁,结局如何

第一位:山西大雁,多臂人熊,三手大将,白眉大侠,徐良徐世真。

在《白眉大侠》这套书中,作为第一号书胆人物的徐良虽然武功不算太高,但在开封府众办差官当中,绝对属于第一的高手。

他家住山西太原府祁县徐家庄,他爹就是江湖上大大有名的陷空岛五鼠之一的穿山鼠徐庆。

他有两位授业恩师,一位是云中鹤魏真,一位是金睛好斗梅良祖。

老西儿是小五义中的老三,为人风趣,性格诙谐,虽然相貌丑陋,但及其聪明,而且勤奋好学。他最厉害之处就是那一手出神入化的暗器功夫,简直就是压盖武林没有对手。

徐良的结局不错,大破小蓬莱之后,他选择了急流勇退,辞官不做了。根据单老最后的交待,他日后可能是做了武当派的派主。

第二位:玉面小达摩,追风侠白云瑞。

白云瑞是《白眉大侠》这套书中的第二号书胆,也是开封府所有的办差官当中,唯一能和徐良并驾齐驱的人物。

他家住浙江金华府白家岗,他爹就是名震天下的锦毛鼠白玉堂。

他有三位授业恩师:一位是峨眉四剑之一的白云剑客夏侯仁;一位是少林八大名僧之一的疯僧醉菩提凌空长老;一位是中州四老之一的威震西方老鸳鸯公冶寿长。

白云瑞相貌英俊,人品端正,而且武艺超群,几乎是个接近完美的人物。但人哪有完美的,他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骄傲,眼空四海,目中无人。那个骄傲劲儿比起他爹白玉堂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白云瑞的结局也挺好,跟徐良一样,最后也辞了官。据说后来接替他师父的位子,做了上三门的总门长。

第三位:笑天王白春白显明。

浙江金华府白家岗人氏,小五义的老大玉面专诸白云生之子,玉面小达摩白云瑞的侄儿。

他也有三位授业恩师:今古奇人柳目柳成光;独棍神佛马天夫;神棍无敌马天池。

这小伙子可厉害,棍法精奇,骁勇异常。一出世,八王府南清宫一场恶战,单棍扫百寇,救了徐良,解了众人之围。

他年纪虽轻,但一身本领已不在他两位叔叔徐良和白云瑞之下。只是年轻气盛,胆子太大,天底下就没他不敢做的事。这也不能怪他,老白家的人可能都犯这个毛病。

白春的结局书中没有交待,应该是继续留在开封府效力当差。

第四位:义侠太保刘世杰。

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氏,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流浪街头。后来被武昌府八班大都头快刀手吴贵收留,学了一身武艺。

刘世杰是七杰之首,性格稳重,为人忠厚。

想当初,他师父一家被他师弟小美人尉迟善所害,他为报师仇,千里寻贼,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手刃仇人,告慰了恩师的在天之灵。

他武功了得,做事稳妥,很受蒋平的器重,在开封府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刘世杰的结局书中也没有交待,应该也是继续在开封府当差。

第五位:日月飞行小太保钟林。

飞叉太保钟雄之子,南昆仑司马真的徒弟。

钟林有一种特殊的兵器,叫做五金龙虎棍。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棍子里面暗藏硫磺火种,关键时刻顺风一抖能喷出火来,令人防不胜防,十分厉害。八宝叠云峰青松狼牙涧的大寨主半翅蜂王典王金龙就曾在他手里吃过大亏。

钟林本身武功就不错,再加上这条棍子更是如虎添翼,为开封府立下不少功劳。

钟林的结局书中也没有交待,没有交待应该就是继续在开封府当差。

第六位:浪里云烟一道光,蒋昭蒋小义。

翻江鼠蒋平的侄儿,霹雳狂风水上浮舟诸葛元英的徒弟。

蒋昭的水里功夫极其了得,在阎王寨十阵赌输赢的时候,他曾下碧水寒潭诛墨鱼,为开封府争光露脸。

其实蒋昭不仅是水里功夫厉害,陆地上的功夫也非常棒,在开封府众办差官当中,也是头一排的战将。

蒋昭的结局书中没有交待,继续在开封府效力当差。

第七为:笑面郎君沈明杰。

朝天岭大寨主“赛王寮”王继先的义子,中山剑客武元功的徒弟。

沈明杰是七杰中的老二,曾经和徐良打斗过数十回合而不落败,可见功夫之高。

当年因不明真相认了杀父仇人王继先为父,后来真相大白,他倒反朝天岭,归顺了开封府。凭着掌中一条龙头凤尾棒,为开封府屡立功劳。

沈明杰的结局书中没有交待,继续在开封府效力当差。

第八位:抄水燕子吕仁杰。

小龙神苗正旺的弟子,翻江鼠蒋平的师侄。

吕仁杰是七杰中的老三,轻功出众,身手不凡,一身武功和沈明杰不相上下。

他的结局书中没有交待,继续在开封府效力当差。

第九位:南侠展昭展雄飞。

展昭就不用多说了,上火。

《三侠五义》里面的一流高手,到了《白眉大侠》这套书中,就跟变了个人一样,连一个采花贼宴锋也打不过。只有一有打斗的场面,展南侠干脆伸不上手,完全沦落成摇旗呐喊、站脚助威的角色了。

展昭的结局书中虽然没有交待,但应该是继续留在开封府,毕竟是多年的老人了,也是一个象征。

第十位:小义士艾虎。

北侠紫髯伯欧阳春的义子,东方侠黑妖狐智化的徒弟。

艾虎是小五义中的老五,脾气暴躁,性如烈火。仗着他义父欧阳春赠给他的那口龟灵七宝刀,在小五义当中除了徐良,就得属他武功最高。

艾虎的结局挺惨,百寇闹东京的时候,他不幸命丧之手。和他一起战死的还有霹雳鬼韩天锦、粉子都卢珍、小元霸鲁世杰、红眉童子柳金杰、黄眉童子柳玉杰等人。

慕容复口中的“大燕国”,是否真实存在过

应该是真实存在的,金庸先生写小说有一个特点,大都是会带着一定的历史背景。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宋辽对立,《神雕侠侣》里的蒙宋战争,还有鹿鼎记里面的康熙王朝。

所以啊,慕容复口中的“大燕国”应该不是金庸先生杜撰,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

当然了,咱们国家历史上的燕国有很多,比如战国七雄之一,那就是史上第一个燕国。当然了,慕容复口中的“大燕国”跟那个燕国没多大关系。

其应该是存在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慕容诸燕”。

小说中交代,慕容复是五胡乱华时鲜卑皇族慕容氏的唯一后裔,其人随身携带的《大燕皇帝世系谱表》中记述了他的列祖列宗有“太祖文明帝讳皝”“烈祖景昭帝讳儁”“幽帝讳暐”;“世祖武成帝讳垂”“烈宗惠愍帝讳宝”“中宗昭武帝讳盛”“昭文帝讳熙”等帝王。

话说两晋时期,五胡乱华,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迁,并建立其自己的政权。其中鲜卑族无疑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在北方到处建国,其中鲜卑的一支部落慕容氏,在蓟辽一代建国,因为那里是燕国故地,便立国号为“燕”,史称“前燕”。
十六国时代北方群雄并起,势力变迁很快的,前燕仅仅存在了34年,于公元370年为前秦所灭。不过公元384年,前燕皇子慕容垂起兵反叛,再度复国,是为后燕。与此同时,同族的慕容泓,在陕西一代“复国”,是为“西燕”,后来西燕被后燕灭亡,慕容燕国再度存续。

慕容垂死后,后燕分裂,慕容德于公元398年自立,雄踞后燕南部领土,史称“南燕”,最终“南燕”为东晋刘裕所攻灭。后残存的后燕也在公元407年,为冯跋所灭。在其旧土上诞生的国家则被称为“北燕”。

而最终,北燕又于公元436年为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所灭,至此,整个纷乱的“大燕国”便覆灭了。

“慕容群燕”,大概距离《天龙八部》历史背景北宋年代近600-700年时间,“姑苏慕容”,复国之执念,不可谓不深!没办法,谁叫人家祖上那么辉煌呢?他们“大燕国”辉煌时代出现不少杰出人物。特别是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等杰出人雄,慕容皝是燕太祖文明帝,是鲜卑族“大燕国”实际上的创建人。其子慕容垂,其曾经历淝水之战,把握时机,一举复国。而其兄长慕容恪更是一代雄才,其饱读诗书典籍,精通汉族文化。虽说其未曾当过皇帝,但其逝世后曾被追谥。在其摄政时选拔贤臣,废除苛政,其不只在政杰出。

慕容恪还精通军事,17岁一战成名,棘城之战勇退赵军,并歼灭三万敌军,麾下军队更是军令严明,战功显赫,仅仅三十九岁就将前燕铸造成当时的第一强国。

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中有哪些牛B的绰号,那些人物实力如何

那可太多了,在单田芳老爷子的评书里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江湖人物的绰号了。一个个叫起来朗朗上口,霸气十足。

当然了,那些人有的确实是在武艺超群,名副其实,有的则是拉大旗做虎皮,全靠名号唬人。

在下不才,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单老评书中那些震天响的绰号,以及他们各自的武功实力。

不过由于人数太多,咱们不能一一列举,只能挑着有代表性的说一说。

“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荷于九莲。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是一个老道,出家在云南小蓬莱东海碧霞宫。

他神功盖世,天下无敌,号称武圣人,是这套书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

“双手托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偷天换日老剑魔”金昌金泰斗。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听外号就知道这是一位神偷。

此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轻功绝顶,能和武圣人于荷大战数十回合不落下风,而是还能从于荷身上盗走碧血鸳鸯剑。

“万年古佛”喃喃罗汉。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是个和尚,出家在海外金蛟岛空空大佛寺。他的绰号起得太好了,一听就给人一种佛法无边的感觉。

这位老罗汉不仅绰号起得好,而是武功精湛,在这套书中排在第五名。

“扭转乾坤,目揽十方”欧阳中惠。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少林八大名僧之首,少林派的当家人。听听这绰号,能把乾坤扭转,够霸气吧?

老和尚不仅绰号霸气,武功也十分了得,在本套书排在第十四位。

“乾坤颠倒,颠倒乾坤”陆景陆天林。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这绰号多厉害,能把乾坤颠过来倒过去的整一遍。而且陆天林的武功也挺厉害,在南海一带属于第一等的高手,在整套书中大约能排在二十名左右。

“铜金刚,铁罗汉,磨成大力佛”欧阳普忠。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欧阳中惠的兄弟,少林八大名僧的老二。

武功不错,尤其是硬功了得,一身本领虽然比不了他哥哥欧阳中惠,但也能进入一流剑客的行列。

“山西大雁,多臂人雄,三手大将,白眉大侠”徐良徐世真。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整套书的书胆,为人诙谐,武艺高强,尤其是一手暗器功夫,出神入化。

在同辈之中,基本上无人能敌,可说是年轻人里面的第一的高手。

“天下第一老剑客,细脖大头鬼”房书安。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书中的搞笑担当,虽然武功稀松平常,但嘴上功夫却是无人能及。

他的江湖绰号叫细脖大头鬼,不过他脸皮太厚,总是自称自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天下第一的老剑客”。

“横推太极,脚踏八方无敌手”张明志。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双阳观二圣之一,书中的第一高手。

“冷眼观潮,笑指武林无高人”赵明真。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双阳观二圣之一,张明治的师弟,一身本领和师兄在伯仲之间。

“六合一气真元子,面壁百年不老翁”欧阳修。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五总十三派八十一门的总门长,武功仅次于张明治和赵明真。

“头顶八卦,脚踏太极,双手分日月,双脚定乾坤,妙手神鞭第一侠”王十古。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大清国三十三路名侠之首,掌中一条三十三节人骨鞭名震天下,在群侠之中能耐最大。

“独霸九州笑鳌头,北极昆仑子”秋田秋佩雨。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东西南北四大昆仑之北昆仑,掌中一口辘轳剑,以三十六路天罡剑法纵横武林。在群侠之中,属于第一等的侠客。

“盖天第一手”谭天谭桂林。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剑山蓬莱岛的大帅,凭着掌中一口三皇剑,能和四大名剑之首的董乾打斗三十多个回合。

“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

《童林传》里面的书胆,经过不断的学习,到了最后基本上能跻身一流高手之列。

“袖吞乾坤小武侯”田芳田子布。

《童林传》里面的人物,云南八卦山九宫八卦连环堡的八庄主,武艺虽然不太出众,但足智多谋,对得起“小武侯”这个称号。

“背靠青山永不老,今古圣人”艾莲池。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主人公胜英的授业老恩师,书中的第一高人。

“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剑客”夏侯商元。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今古圣人艾莲池的顶门大弟子,主人公胜英的大师兄,一身的能耐几乎不在他师父之下。

“天南地北任我闯,万法归宗一尊佛”海空罗汉。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昆仑派的大派主,本套书中的十大高手之一。

“一口单刀压绿林,甩头一子震乾坤,三支金镖无敌手,南七北六第一人”胜英胜子川。

《三侠剑》里面的主人公,今古圣人艾莲池的三徒弟,三侠之一的圣手昆仑侠。绰号虽然挺响,但武功也就一般吧,基本上属于三流水平。

“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天下第一的英雄,金头大老虎”贾明。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这套书中的搞笑担当,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横练的功夫,武功平平,喜欢吹牛。

“威震禅林,气吞山河,无敌昆仑手”葛千元。

《洪武剑侠图》里面的人物,书中排名第二的高手,一身本领仅在狗皮道人张三丰之下。

“斜跨青牛度八方,今世老君,玉面昆仑”李知己。

《洪武剑侠图》里面的人物,听听这绰号起得多么有水平,一听这外号就知道是一位了不起的世外高人。而且他的武功极其了得,是书中的绝顶高手之一。

唐朝唐玄宗时期,为何被安禄山的三镇兵马就赶出长安

注:本文涉及到太子李亨(即唐肃宗)的称呼时,一律使用太子李亨,而不使用唐肃宗。否则称谓前后变化,会增加读者们的阅读成本和理解成本。

当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安史叛军得以攻克潼关之后,整体局势似乎已经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攻克潼关之后,长安就是唾手可得的。

可万万没想到,安史叛军毫无远见(传统史书说法),居然在攻破长安之后驻足不前,眼看着唐玄宗逃到了蜀地,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逃到灵武。

然贼将皆粗猛无远略,既克长安,以为得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无复西出之意故上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无追迫之患。

对于史书的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

既然万里长征只差最后一步就走完了,无论多傻的人都应该知道:我必须走出这最后一步,否则前面的所有努力就都白费了。

可在传统史书的记载中,安史叛军的万里长征都快走完了,大唐皇帝和太子近在眼前了,他们却始终不愿意走出最后一步。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看见了一粒漂亮的芝麻,于是决定丢掉手中的西瓜,先把芝麻捡起来。

你们信吗?

我的观点很简单:当我们发现历史当事人犯了无法理解的低级错误时,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嘲讽他们,这不仅无用,更显得我们水平不高。

能在一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人,无一例外全都是人雄。我们是什么人呢?一群普通人而已。

当人雄犯下了低级错误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警惕:连他们都会犯的错,如果换做我们,岂不是早就步步错了?

传统史书之所以会把安史叛军停止进攻长安一事归咎于他们目光短浅,完全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却并不是传统史书的编纂者真这样认为。

安史叛军没有选择乘胜追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我为什么敢这样肯定呢?因为传统史书的记录前后矛盾。

按照正常逻辑判断,当安史叛军把大唐皇帝打得仓惶逃离都城之后,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讲,都可以称得上是空前胜利。

但是在取得这种胜利之后,安史叛军在西北地区的表现如何呢?非常差劲。

当安史叛军不战夺取长安城后,曾试图夺取紧挨长安城的扶风,结果让一个县级官员(陈仓县令薛景仙)打得抱头鼠窜。

要知道,此时的太子李亨还没有抵达灵武呢。

太子李亨抵达灵武后,叛军再次率军攻打扶风,又被薛景仙打了个落花流水。

经过这两次事件,薛景仙获得了太子李亨的看重,从县级升至市级,后又升至省军级。

戊申,扶风民康景龙等自相帅击贼所署宣慰使薛总,斩首二百余级。庚戌,陈仓令薛景仙杀贼守将,克扶风而守之……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使……以薛景仙为关内节度副使。

扶风距离长安只有两百里左右,组织抵抗的人物只是一个县令。

就这种次核心地区,这种人员配置,都能两次把安史叛军打得灰头土脸。如果唐玄宗愿意固守长安,安史叛军怎么可能取得胜利呢?

唐玄宗弃守长安,和太子南北分开,不是因为安史叛军势大,而是因为内讧。

换言之,安史叛军拿下的长安是大唐政府的馈赠,而不是他们有多么了不起。

也许有人会说:“扶风这种小地方,安史叛军并未放在心上,一时大意才被薛景仙击败两次而已。”

这种观点是无法成立的,因为扶风的战略价值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安史叛军夺取了扶风,就等于卡住了大唐西北军区的咽喉,因为整个江淮地区的物资,都要通过扶风进入西北。

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

太子李亨为什么要北上灵武呢?因为他的基本盘在西北军区,他迫切需要取得西北军区的支持。

可如果安史叛军夺取了扶风,太子李亨就算抵达了灵武也没有什么意义。

不久之后,扶风更名为凤翔。对于了解五代十国的朋友而言,这个地名应该不用我多介绍了,那真可谓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地区。

扶风如此重要,安史叛军怎么可能不放在心上呢?又怎么可能会一时大意呢?

除了扶风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西北地区,安史叛军占领的重要城池只有一个长安,那还是唐玄宗主动放弃的。

除此之外,西北地区相对重要的城池,安史叛军一个都拿不下来。

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安史叛军只占据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面积大概有二百平方公里。

贼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

而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要出了长安,立刻就能在许多周边地区看到大唐的旗帜。要知道,此时的太子李亨还没有称帝呢,帝国的皇帝还是那个被污名化的唐玄宗呢。

自上离马嵬北行,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长安民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诛而复起,相继不绝,贼不能制。其始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皆附之,至是西门之外率为敌垒。

就凭安史叛军的这种表现,谁还敢说他们是凭借真本事拿下的潼关?谁还敢说他们不立刻攻打长安是因为目光短浅?

这分明是实力不足,只能等对方主动放弃。真要把唐玄宗等人堵在长安,那接下来只能血战一场了。

安史叛军有这个能力吗?显然没有。

后来,太子李亨登基称帝,并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准备,从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反攻,三天之后就收复了长安,二十多天之后就收复了洛阳。

在大唐帝国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在封常清和高仙芝临阵脱逃的前提下,在哥舒翰轻敌冒进的前提下,在大唐中央政府即将内讧的前提下,安史叛军的推进速度非常快。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四个前提,安史叛军才能极其凑巧地拿下长安。

可我们看看西北军,他们哪有什么凑巧呢?一路硬桥硬马地拿下,所花的时间和当初的安史叛军差不多。

什么是实力碾压?这才是实力碾压!

看看这个速度,我们大概也能明白一点:唐玄宗为什么一直提防太子和西北军区?因为西北军区实在是太强了。

行文至此,也许有人会奇怪:“既然西北军区可以用实力碾压安史叛军,太子李亨又为什么要准备一年之后才大举反攻呢?更重要的是:他还向回纥借兵了!”

这件事的关键点就在于回纥和吐蕃这些外族身上。

大唐为什么要设置西北军区?为什么要把精兵强将全部往西北堆?就是为了防范回纥和吐蕃的入侵。

很多人在说起明朝的时候,总喜欢说“天子守国门”,把这种行为看做明朝专属。

事实上,哪朝哪代几乎都是“天子守国门”。

西汉王朝的大敌是匈奴,所以西汉的都城在长安;北宋的大敌是辽金,所以北宋的都城在开封;唐朝的大敌是回纥和吐蕃,所以唐朝的都城在长安。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不能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分开,否则一个国家两个中心,早晚会惹出大乱子。

长安的丢失原因,主要是大唐皇帝和太子即将产生内讧。当太子李亨决定反攻安史叛军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接受帝国西部版图即将大幅度缩水的现实,这才与回纥和吐蕃达成默契。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当太子李亨决定东进收拾安史叛军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被安史叛军、回纥和吐蕃联手打崩盘。

很多人都说,回纥的四千精兵进入中原,立刻就能让安史叛军闻风丧胆,可见他们的战力太强了。

这话对一半,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对。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和盔甲很少出现代差,同兵种之间的战力差距不像热兵器时代那么大,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夸大回纥四千精兵的战力。

回纥四千精兵之所以能让安史叛军闻风丧胆,不是因为他们的战力,而是因为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战略意图。

对于安史叛军而言,当他们看到回纥四千精兵的时候,立刻就会明白:大唐西北军区已经与回纥和吐蕃达成了默契,免除了后顾之忧。

在这种背景下,回纥四千精兵算得了什么呢?拥有绝对优势的西北军区才是狠角色啊。

现在,这个狠角色马上就要朝安史叛军出手了,他们怎么可能不怕呢?

我用二战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德国与苏联在西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德军突然发现有一支挂着日军番号的部队与苏军共同作战,他们肯定也会立刻闻风丧胆的。

因为日本是德国的盟友,可现在这个盟友居然和敌军站在了一起,这意味着苏联的东部战线已无任何忧虑,随时可以调兵到西部收拾德国。

从这个角度来看,到底是这支日军的实力强大呢?还是透露出来的这个信息更可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有回纥和吐蕃的掣肘之外,太子李亨其实还有一个顾虑:他也担心自己无法控制西北军区。

我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一再说:唐玄宗根本不是老年痴呆,而是太自私,他把自己的皇位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可我们看看太子李亨的所作所为,其实和唐玄宗没什么两样。

唐玄宗在位时,一直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这样的所谓“奸臣”来制衡朝堂,太子李亨登基之后,立刻用大太监鱼朝恩来节制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众多军方大佬。

其实在大规模反攻之前,太子李亨也曾试图组织过一次大规模反攻,但他始终让一些文职官员节制西北军将帅,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其实唐玄宗也好,太子李亨也罢,他们之所以迟迟无法平定安史之乱,绝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始终要分心他顾。

从唐玄宗到太子李亨,他们一会让文职官员指挥西北军将帅打仗,一会让大太监节制西北军将帅,一会又频繁干预前线行动。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标准的“外行指挥内行”,焉能不败?

可问题是:如果不这样做,无论是唐玄宗还是太子李亨,他们都担心前线兵变,因为西北军区实在是太强了。

不把这些军方大佬收拾妥帖,无论是唐玄宗还是太子李亨,晚上都是很难睡着的。

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其实是对的,因为人这种生物,天生就是得寸进尺的。

当安史之乱行将结束之时,河北地区依然是乱糟糟的,为什么呢?

这绝不是西北军区没能力平定河北全境,而是他们开始养寇自重,当安史叛军希望有条件投降的时候,他们全部接受。

按照他们这种玩法,河北地区能安定才怪。

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玩法,使得藩镇之乱很快拉开了帷幕。

三国中9人入选武庙,为什么赵匡胤称帝后,想把关羽张飞剔除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庙六十四良将「大开杀戒」,其矛头并非关张二人,而是另有其人,况且被老赵扫地出门的也不止关张二人。要说清楚这场因果,我们首先得从武庙的起源说起。

文宣王孔,武成王姜

(孔子)

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圣人之道,包罗万象。中国古代不仅有武庙,还有文庙,且文庙的历史比武庙更为悠长。

孔圣人去世后不久便有祭孔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历代各王朝均推崇备至,文庙的祭祀活动和体系也逐渐完善。

文庙的圣主为文宣王孔子,亚圣孟子配祀,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为「十哲」从祀,另有颜回,仲由,端木赐等七十二子为陪祀。

武庙的盛行源于唐朝,以祭祀武成王姜太公及历代良将。经历唐玄宗,唐德宗,唐肃宗等数代,武庙的祭祀活动和体系也趋于完善,其与文庙相当。

武庙以武圣姜太公为主祀,亚圣张良为配祀,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徐茂公列于左,是为「十哲」,另有历代六十四良将入祀。

可以看出,武庙的设置与祭祀活动与文庙相当,各有圣主,亚圣,十哲,文庙有七十二字,武庙先有六十四将,至宋时发展到七十二将,完全与文妙一致。

武庙的设置源于唐王朝文武并举的开放,包容与自信,武举制度也是开始于自武则天时期。后来经历「安史之乱」,一方面对有功将士加官进爵,另一方面安抚藩镇势力,设置并完善武庙,推崇古代王佐武成之才,也是对藩镇割据势力的一种精神控制和引导。

我们也必须看到,所谓武庙六十四抑或是七十二将,只是王朝统治者的官方设定,并非其绝对战力和战绩的体现,典型的如项羽并未入榜。另外武庙源于唐朝,唐朝的包容与自信也注定了会有不少胡人及地方割据政权的将领入榜,典型的有十六国时期的「五胡第一名将」慕容恪入榜。

具体到三国魏蜀吴时期,共有 9 人入榜。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魏国的张辽,邓艾两人,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亢四人。在世人眼中,吴国向来不出名将,反倒入榜者最多。

白起惹祸,关张躺枪

三国人物大家比较熟悉,特别是蜀国关张的命运更加让人上心。关张命运的这次挫折,缘起不在其自身,而另有其人。

赵匡胤建立宋朝时,登基为帝即为宋太祖。一次赵匡胤祭祀武庙,看到武庙十哲之一的白起,认为白起有杀降的污点,遂命人将白起请出武庙。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名将,在长平之战中坑杀 40 万降卒。老赵以为很是不妥。老大一发话,下面的人赶紧行动起来。没想到这一通调查,不但白起有过,还揪出了包括关羽,张飞等 22 人,于是将这 23 人一同请出武庙,不再享受香火祭祀。

所以说在这次事件中,白起是惹祸的根源,关羽张飞躺枪而已。那么赵匡胤为什么非要兴师动众搞这一出呢?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

太祖动怒,别有主张

赵匡胤是武人出身,一条杆棒打下 400 座军州,可说是历代皇帝中战斗力最强的,对历代名将自有他的看法和见解。不过这次让宋太祖赵匡胤不悦的白起杀降事件,其实与当时的另一起宋兵杀降事件有关,牵动了老赵的神经。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纷纷割据。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自立。而其实全国尚未统一,比如北汉,南唐,蜀汉,南平等等。

于是赵匡胤便开始了其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首先是南下湖南。手下将领李处耘在湖南旗开得胜,俘获了一大批俘虏。老李挑选几十名俘虏中的大胖子,公开吃人,然后将其他一些俘虏脸上刺字放回。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光天化日吃人来震慑附近的割据势力。这些侥幸逃脱的俘虏回到自己的大本营,直呼宋军吃人,果然军心动摇,纷纷撤退,宋军不战而夺城。

屠城杀俘在那个兵连祸结的五代十国的乱世,本是常规操作,但赵匡胤建立了新王朝,必然要有新气象。为了杜绝这股歪风,赵匡胤便从历史上第一杀降之人白起动手,以震慑诸武将。

另外,赵匡胤认为入武庙者必然是「功业无暇者」,即是十全十美之人。当时虽有大臣提出反驳,但最终未能成行,赵匡胤于是将自己心目中有污点,有瑕疵的人请出了武庙,这其中就包括关羽和张飞。

武庙兴废,渊源流长

(越南武庙)

赵匡胤这次动手一共请出了包括白起,关羽,张飞在内的 23 人,有出必有进,于是又补充二十多位将领才算罢手。后来在其后世宋徽宗时期,又增设一些将领,形成武庙七十二将,当然对武庙的折腾还没有结束。

元朝时,虽然仍尊奉姜太公为武圣,但武庙的祭祀规模和人员大规模减员,并无以前盛况。

明朝建立后,刺儿头朱元璋又跳出来了,由于对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十分不满,直接将孟子给废了。对于武庙,朱元璋则彻底连根拔起,于是在 300 年左右的明朝时期,武庙祭祀一度中断。

满清时期,清王朝对关羽的尊崇达到了顶峰,封其为武圣,于是关帝庙成为新武庙。民国时期由于时人将关羽与岳飞并举,忠义和尚武思想深入人心,关岳庙开始流行。

一提到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和朝鲜。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家便是越南,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便发生在越南。越南也仿效中国设立武庙,祭祀姜太公等中国名将,当然也加入了一些越南历史上的良将。

“有些穷人,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没有感恩之心”你怎么看

这题目让人看了怒发冲冠三千丈,恨不得把太阳关闭了。我就问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穷人索取多吗?是穷人不懂付出吗?普通人有欠债2万亿的吗?有大把大把拿补贴的吗?很多资源又谁在享受,奉献多少?

二三流名星,索取的是科学家的N多倍,他们是富人,科学家是穷人,他们比科学家付出的多吗?又感恩多少呢?

穷都是相对来说,比起王健林马云,谁不是穷人,你再厉害,你家有几个万达?北上广有几套楼?动不动说别人是穷人,是侮辱人,也暴露了你的无知。

常言说,三穷三富过到老。你今天有钱,不等于明天有钱,今天穷,不等于永远穷。有钱没要有好身体,别说死了钱不是你的,老,婆都不一定是谁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索取最少,付出最多的是“穷人”,最懂得感恩的就是他们。你看看国家有难的时候,比如保家卫国,比如抗洪救灾,冲在最前边的都是普通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白眉大侠”里谁最厉害其他高手的排名是什么样的

单田芳先生播讲的评书《白眉大侠》实在是太经典了,三十年来长盛不衰,这部评书拥有一大批书迷和听众。在单老绘声绘色的播讲下一个又一个侠剑客就像走马灯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高人的武功究竟谁高谁低,怎么排名是大家非常喜欢讨论的话题。

要说《白眉大侠》中谁最厉害我认为当属细脖大头鬼房书安莫属。此人黑白两道通吃,既能在各个贼窝混得风生水起,又能在开封府官府里混上个一官半职跟徐良等人一起效力当差。他既是贼又是侠客,而且总是能在最危急的时候化险为夷,不愧为天下第一的老剑客。房书安之下排名如下:

第一名武圣人于和

东海小蓬莱碧霞宫的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和于九莲是《白眉大侠》中公认的第一高手,他的能耐是位于武林界金字塔最顶端的,于和手持一把碧血鸳鸯剑可以用天下无敌来形容。

但是无奈于和久居山林消息闭塞,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弟子夏隧良的话偏听偏信误入歧途,竟然与开封府徐良等人为仇作对。结果于和最后与十一大剑客展开决战,最后被逼到悬崖横剑自刎。

第二名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总门长普渡

普渡与于和以及雪竹莲乃是一师之徒。普渡是大师兄。修行于四川峨眉山八宝云霄观。他本人的能耐与于和几乎旗鼓相当,稍微弱那么一头发丝。

普渡之所以稍弱那么一点就在于当年学艺的时候,师傅更加偏爱于和,所以一些精华的招数和秘籍都传授给了于和。当然于和也不负众望,成就了武林第一人的美名。当然普渡也不差,否则也成不了武林最高领袖。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要不是普老剑客亲自出手,就凭开封府那些剑侠根本没有能力逼得于和自尽。

第三名长发道人雪竹莲

冰山北极岛的岛主雪竹莲是与于和、普渡并驾齐驱的最强三人组。师兄弟三人中雪竹莲排行老二,但能耐却位居最后。

雪竹莲手持一把拂尘,这就是他的兵器。他的战绩就是直接跟于和硬碰硬,在东海碧霞宫盗碧血鸳鸯剑不成,与于和大打出手。不比不知道,一比看出差距来了,俩人打了三十个回合被于和一掌打得口吐鲜血,好玄把命搭上。

第四名金灯剑客夏隧良

金灯剑客夏隧良是武圣人于和最得意的弟子,夏隧良几乎完全复制了于和的能耐。因此,夏隧良此人极为狂傲,只服师父一个人,甚至连两位师伯都不放在眼里。

夏隧良也是个悲剧人物,他是交友不慎被那些与开封府和上三门有仇的人比如卧佛昆仑僧、血手飞镰江洪烈、绝命剑客叶秋生等拉下了水,然后他又把于和拉下了水。结果师徒二人那么大的能耐双双死于非命。

夏隧良是《白眉大侠》中最大的反派,是最让开封府群侠忌惮的人物。此人善打金莲掌,手使三尖匕首钺技压群雄,在三教堂一战中夏隧良一人独战八位上三门的高手毫无惧色,展现了强大的实力。

第五名万年古佛空空罗汉

万年古佛是海外派的教主,出家于海外金蛟岛大佛寺。他最得意的弟子就是海外野叟王猿。万年古佛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武术大师,尤其在内气功方面独步天下。

比如他喝了水之后喷出来的水箭威力十足曾打破十八盏灯,更绝的是他运用内气功用双脚踏着独木舟可以在水上疾驰。

万年古佛曾与夏隧良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输赢,实力极为强劲。

第六名白衣神通小剑魔白一子

白佬白一子是八十一门总门掌普渡老剑客的爱徒,此人练有返老还童绝技,虽然年过六旬但是看上去就跟十六七岁的少年一样,唇红齿白细皮嫩肉。白一子脾气暴躁手使一把佛光剑纵横天下,是金灯剑客夏隧良最大的对手。

白一子在三教堂曾与夏隧良比试三场,两场兵器一场拳脚,俩人大战三百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让夏隧良感受到了压力,要说在上三门所有剑侠中谁能让夏隧良感到头疼的话,那非小剑魔莫属了。

第七名飞天魔女龙云

魔山派飞天魔女龙云凤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也可以说是女魔头,善使一把碧月羞光扫魔剑。天不怕地不怕,她算是徐良的半个老师,曾经传授过徐良不少能耐,尤其剑术方面让徐良受益匪浅。她曾传授过徐良二十四路魔山剑法,多次帮助开封府和上三门大破莲花观、三教堂、三仙岛等地。

在东海小蓬莱金灯阵内会斗金灯大剑夏遂良,三十回合被夏遂良用三尖匕首钺刺翻在地,旁边血手飞镰江洪烈趁机上前一掌将龙云凤打死,死得非常凄惨!总体来说龙云凤算是一位正义的剑客。

第八名百步神拳无影掌陶福安

陶福安绰号海外老剑仙。赖以成名的绝技就是百步神拳无影掌,在百步之内可以隔空打人,这种功夫又称为隔山打老牛。陶福安曾用此绝技帮助房书安击败飞剑仙朱亮。搞得朱亮摸不清头脑,怎么这房书安几天不见竟然有如此神功,实际上都是陶福安暗中出手帮助房书安罢了。

不过陶福安这百步神拳无影掌对付朱亮、郭长达这种级别的高手非常管用,但是对付金灯剑客夏隧良的话就有些不灵了,根本就打不动金灯大剑。两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第九名海外野叟王猿

海外野叟王猿是万年古佛的徒弟,半人半兽的野人,善使一把九耳八环太阴刀。王猿深得万年古佛的真传,他曾多次帮过徐良的忙,与徐良是忘年之交。王猿才出世时,万年古佛带他到中原大地遍访高人。

在四川峨眉山八宝云霄观王猿口出狂言,激怒了在场的白衣神通小剑魔,俩人当场动手比武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足见王猿的实力之强悍。

王猿对付飞剑仙朱亮这个级别的剑客不费吹灰之力,他曾轻松就把朱亮那把五金拐棍折成了圈让飞剑侠大惊失色。王猿排第九实至名归!

第十名偷天换日老剑魔金昌

双手托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的金昌强项是轻功占着一绝。在《白眉大侠》中若论轻功金昌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金昌曾用了三十个回合就摘走了于荷背后的碧血双剑,而于和却连金昌的衣服边都没碰到。这足以说明金昌的轻功真是独步天下,用事实证明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笑看武林第一人的称号也是指的其轻功绝技。

但是若论综合战力金老剑客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战绩来印证。因此他排第十是看在其轻功卓越的份上。

赵匡胤将白起等22人踢出武庙,又由谁替代他们呢

开国皇帝赵匡胤下过的命令,真正执行起来未必到位,下面就是典型的例证!

963年,赵匡胤参观唐朝修建的武成王庙,准备重新修葺一番。参观之时他看到了白起的塑像在武成王姜子牙塑像的左首第一位,用马鞭指着白起的雕像说:“白起屠杀已经投降的士兵,不是武将所为,根本不能配享于武成王庙之中!”,立刻命人把他从武成王庙搬出去。

把白起的雕像搬出去这事立马执行了,极有可能放到了仓库里面。赵匡胤的大秘书高锡拍马屁的水平确实高,立马上书要把南朝梁国大将王僧辩也要搬出去,称他没有善始善终。于是赵匡胤马上成立了一个资格审查委员会,寻找武成王庙中有瑕疵的历史名将,一起将他们移出庙宇,不能享受朝廷的祭祀。(武成王庙配享的名将画像)

赵匡胤审查资格的结果如何?

赵匡胤牵头,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左拾遗知制诰(赵匡胤的大秘书,负责草拟诏书)高锡组成了武成王庙配享人员审查委员会。不久他们就搞出了一个大名单,要替换里面的22个武将,准备升级人员名单如下:

灌婴、耿纯、王霸、祭遵、班超、王浑、周访、沈庆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葛从周、周德威、符存审。

这23个人是准备升级到武成王庙的人物,个个也是一时的名将。准备替换下来的名将有:

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彭越、周亚夫、段纪明、邓艾、陶侃、关羽、张飞、杜元凯、慕容绍宗、王僧辩、吴明彻、杨素、贺若弼、史万岁、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

合计共有22人,是彻头彻尾的大换血了。

赵匡胤让搬走的白起雕像并没有被移出武成王庙,而是降级了。而且这一名单也不是最后敲定的升降具体名单,还有后来的调整方案。

赵匡胤是不是闲着没事干,倒腾武成王庙的配享祭祀的历代名将干什么?这里面有深意,虽然赵匡胤在961年“杯酒释兵权”了,一批大将退位让贤,不再统领军队,但是还有不少怨言的,毕竟权力突然就没有了,优越感不存在了。大将手下有很多部下还在位,对赵匡胤逼退大将颇有微词,他们是宋朝军队的中坚力量,赵匡胤搞得这一套有卸磨杀驴的意味。

一语惊醒梦中人!

其实真实的情况让各位是大跌眼镜了!赵匡胤要撤换的22人历史名将一个都没有被撤换,那些候补人员名单中一个也没有进入武成王庙之中,看来那23个人的大名单根本赶不上唐朝确定的人员名单。

这个替换名单刚一公布,就惹来了一位通达明白的大臣的激烈反对,这位大臣就是梁周翰。梁周翰可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大家,与高锡、柳开、范杲等人引领北宋初年的文坛,当时有“梁高柳范”之称。梁周翰对替换武成王庙一事分析的非常透彻,主要有三点:

一、找缺点人人都有。

按照赵匡胤的说法,被剔除的人员个个都有瑕疵,譬如白起杀降、吴起杀妻、孙膑是残疾人士、廉颇曾经被俘虏等所谓的重大个人瑕疵,因此被移出武成王庙。

梁周翰根据制定名单的准则找出了很多尚留在武成王庙名将的重大瑕疵。列举如下:乐毅也曾经被俘、诸葛亮侍奉的是偏安之君、李广因为误了军期自杀、邓禹败于回溪、窦婴因为朋党被杀等,

梁周翰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名单是有大纰漏的,那个名将没有瑕疵,吹毛求疵谁都会的!

二、搬走22员历史名将对大宋将来不利。

梁周翰还称,你赵匡胤修建武成王庙,目的是激励将士,北宋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此时是963年),你整了这么一出幺蛾子,到底是弘扬武将的精神还是贬低武将?

吴起和兵圣孙武并列,当时号称“孙吴”、白起是战神、孙膑是兵家亚圣、韩信被后世尊为“兵仙”等,你把这些人都搬出武成王庙,那武成王庙还是武成王庙吗?支撑武成王庙的不是姜子牙一个人,而是古代名将的集结和升华。搬走这22人,武城庙的威信在社会中掉价不少,几乎没有了公信力了。

宋朝的武将们对这事虽然没有发表意见,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武将战功多等于白干,说不定还有杀身之祸,谁还尽心尽力为宋朝征战?

三、民间对这些早就耳熟能详,撤换使得民间思想混乱。

在赵匡胤确定迁出武成王庙的历史名将中,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大,尤其是如下几位:

吴起、孙膑、廉颇、韩信、周亚夫、邓艾、关羽、张飞、杜预、李光弼等人。

民间的贩夫走卒和儿童们都了解这些人的点点滴滴,已经深入民心了,而且很多人把这些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对他们十分仰慕。如果朝廷将这些人的神位移出武成王庙,必然使得百姓议论纷纷,对此事十分疑惑不解。议论是难免的,恐怕有人对其进行误读的宣传,更是祸乱民心。

况且这些人都已经作古了,是非功过自然有人评说,何必对死去的人吹毛求疵,对死去的人发愤慨,根本就没有必要。(梁周翰像,阻止了赵匡胤全面撤换武成王庙名将名单)

最后实施的结果如何?

梁周翰一语惊醒梦中人,赵匡胤感觉这事太草率了,没想到撤换这些历史名将的害处有这么大。不过这事总要动一动,一些人要进行升降,增补来体现自己说话一定要算数,不然丢脸大了。至于具体怎么安排,没有多少记载,不过到宋徽宗时期有武成王庙具体祭祀名单和名将们的排名。和唐朝排名的对比情况如下:

一、张良。

唐朝时期,张良是十哲之一,坐在武成王姜子牙右手第一位。宋朝时期改了,他站在姜子牙雕像的身边,配享祭祀。

二、十哲排位变了。

唐朝如此排列:

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列于左,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于右。

宋朝如此排列: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吴起、白起排名如何?

吴起居于西庑排名第一位,白起居于东庑排名第一位。他们由十哲降了一个等级,但仍然居于东西的首位。

赵匡胤的心思一看便知,张良是谋圣,他配享武成王庙有点说不过去,他没有真正率领军队打过仗;管仲更是齐国的相国,唐朝根本就没有将他列入,赵匡胤列入了一个文臣,让他排在十哲的首位,明显的是提高文臣的地位,打压武将们,遏制武将的国策居然也提现到武成王庙中了。

赵匡胤开了一个先例,随意升降撤换武成王庙的名将名单,为后来武成王庙关闭埋下了祸根。金国打下中原之后,把自己的女真族的名将加了进去,有著名的完颜宗弼,又称金兀术等人忙的不亦乐乎。到了明朝朱元璋时,面对这种乱象,于是下令明朝廷不再进行祭祀武成王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