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神仙卷真迹在哪里
- 徐悲鸿大师收藏的八十七神仙画卷是画圣吴道子的真迹吗
- 87神仙卷,没有画的一位是谁
- 徐悲鸿花20套北京四合院的钱,买下一幅画,如今这幅画价值值多少
- 《八十七神仙卷》是哪八十七位神仙
- 八十七神仙卷是哪八十七位神仙
- 《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是谁
神仙卷真迹在哪里
神仙卷真迹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古董局中局3》里的《神仙卷》是日本掠宝清单上的宝物之一,《神仙卷》是吴道子的真迹,它的全名叫《八十七神仙卷》,上面画着八十七位神仙,神态传神,细致入微,好像每一根线条都有无限的生命力,现在这幅画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是当代鬼才作家马伯庸创作的系列小说《古董局中局》的最新作,该系列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年度十大好书。
作品于2015年1月1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上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金牌栏目“长篇连播”全国首家同步连载播出。
《八十七神仙卷》是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图中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以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为主的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画面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形神刻画细致入微。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如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徐悲鸿大师收藏的八十七神仙画卷是画圣吴道子的真迹吗
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佚名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张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
徐悲鸿早年曾将《八十七神仙卷》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构图几乎完全相同,连人物数量都一样,但后者在人物造型和笔力等方面不及前者。徐悲鸿经研究认为,《朝元仙仗图》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其好友张大千也赞同这个看法,并进一步推断《八十七神仙卷》系吴道子“粉本”(即壁画稿本)。此说虽非定论,然合情合理,因为武宗元宗法吴道子,许多画史研究者均从《朝元仙仗图》间接了解吴道子的画风画技。由于吴道子真迹难觅,徐悲鸿生前对《八十七神仙卷》极珍视,特在画卷加盖一方“悲鸿生命”朱印。
87神仙卷,没有画的一位是谁
《八十七神仙卷》少了卷首第一位的神将。
《八十七神仙卷》是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图中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以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为主的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画面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形神刻画细致入微。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如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八十七神仙卷》图中的行列应由八十八位神仙组成,但却少了第一位的神将。图中描绘了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在侍者、仪仗、乐队的陪同下,率领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将前去朝谒道教三位天尊的情景。图中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 作者将众神仙安置在和画面平行的廊桥上 ,桥下莲花盛开,祥云舒卷; 桥上锦旗招展,神仙们列队前行,他们或手持鲜花宝瓶,或高擎锦旒旗帜,或手握各类乐器、宝剑,等等;众神仙表情尊贵肃穆,衣裙随风飘拂,队列连绵不断,阵容蔚为壮壮观。画面中七位仙女执各种乐器簇拥而行,手持琵琶、竹笛、芦笙、腰鼓等乐器,边走边奏。此外,卷首、卷尾人物还有某种程度的缺失。
徐悲鸿花20套北京四合院的钱,买下一幅画,如今这幅画价值值多少
引言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的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文化的发展自然是陪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也就是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文化的一些特性也会随着转变,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流行”,每个朝代或者说每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它独有的特色和风格,这个方面所有的创作型艺术都很切合,比如说陶瓷技艺、雕刻技艺,这些东西的风格延续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受到时代大背景影响的,说到创造型艺术我们就不得不想到诗句和绘画,作为文人墨客最拿手的两个好戏,古代的文人们必然都对这些东西非常的熟悉,而诗作与画作通常情况下也是相互承托的,给诗作配画似乎也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很多古代的画家都依靠着这些东西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艺术创作人群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必然的过往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固然非常的宝贵,但是当下的艺术创造也不能单一的模仿和借鉴,创造性才是艺术的真谛,于是近现代涌现出了很大一批诗人、作家、以及画家,他们的出现可以说为我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那些小说、散文的作家相比画家和诗人更不容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因为他们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更加的富有特殊性和审美隔阂,也就是常人可以看懂小说和散文但是不一定能够会诗作的意、赏画作的美,而人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随波逐流”的性质的,也就是所谓的潮流,为什么有一些文学家和画家能够成为大家,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去刻意的附和大众的审美。
他们就是审美的缔造者,这个非常的简单,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想要开创一个新的流派而是单纯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艺术的精髓就在这里,独立和有所见解的才能叫做艺术。
像齐白石、徐悲鸿这样的近现代画家就是这一类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都作为画家的二人,没有刻意的迎合大众但是他们却亲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他们的不少画作也成了人人都追捧的佳作,而本文的主角正是《八骏图》的作者徐悲鸿先生,他的一生不仅仅痴迷于画作,也痴迷于画作赏析,有一次他就在异国他乡找到了一副极具艺术的价值的画作,清贫一生的他却竭尽全力的想要买到。后来画作再次失踪,为了保住这幅佳作他更是负债累累,这到底是是一个什么样层次的极佳艺术品能使得著名画家徐悲鸿都如此的在意。
异国他乡遇佳作
徐悲鸿作为我们国家近现代十分著名的一位画家,他的一生都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仅仅在生活中,就连在成长的过程中他都十分的喜爱绘画,而他的绘画风格不同于国风的写意和山水,也不同于西方的写实和细描,是一种将中西方有点融为一体的画家,他一生的作品中最受后人追捧的当属《八骏图》,徐悲鸿所描绘的“马”是被人们称为最具活力和朝气的,在他的关于马的画作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来他和其他作家的不同,那种活跃在纸张上的灵动和活力是很少有人能够表达出来的,他的绘画对象十分广泛,而风格也存在些许的不同,所以有人说徐悲鸿是一个非常难以琢磨主题的画家,不仅仅百姓和大众不太能够琢磨他的特点,就连他自己都没办法确定自己在作画时的想法,也就是那种独属于他的随性和不确定才造就了他独特却无法复制的传世佳作。
公元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十足的教书匠,虽然有一些才华但是也仅仅是用来教小孩子,他的家庭也就没有那么的富裕,童年时期的徐悲鸿为了能够更多的学习到绘画技巧常常陪伴在父亲左右,父亲除了会给当地的学童教授课本知识以外还经常会给当地的富家孩子教授绘画技巧,以赚取一些薪水,空闲时间还会去到街上卖画,而徐悲鸿就是常常跟随在父亲的身边,学习到了很多旁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东西,从小就积累了很多绘画方面的艺术财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家庭也为他积累了不少的物质财富,他后来有了机会能够去到外国留学,成年之后他作为数量不多的中国留学生去到了法国,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画作,和国风有所不同的是西方的画家更加注重写实,也就是油画,这让徐悲鸿有了能够思考中西方差异的机会,也为他能够创作出这么多中西结合的作品奠定了不少的基础。
归国后的他依然想要将自己所见所闻融合到曾经学习过的绘画技巧中,这样做的人不止他一个但是能够将这件事做好的人却又非常的少见,而徐悲鸿就是尤为成功的一位,多年时间过去了徐悲鸿依靠他独特的绘画风格成为了一个极具名气的画家。时间来到公元1937年,经常参加国内外画展的徐悲鸿收到了马丁夫人的邀请,他需要到英国去参加一场绘画展览,对于徐悲鸿来说平日里除了作画,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鉴赏其他的画作,无论是当代的还是历史名人的,对于他来说能够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是一件非常值得兴奋的事,能够收藏更是好事。
来到马丁夫人的展览上,徐悲鸿早就有所了解马丁夫人手中有很多的中国的古代画作,徐悲鸿认为自己能够买回一两副就是赚到了,于是徐悲鸿就兴致勃勃地去往了画展。
到了那里他果然发现了一副十分有深度的画作,以道家的各路神仙为对象,画质精良,看起来历史也相当久远,虽然不能当场就肯定画作的来源但是它一定值得购买,看到徐悲鸿想要购买于是对方就开价1万大洋,对于那个时候的徐悲鸿来说一万块实在有点多,但是非常的无奈这幅画作实在是太诱人了,最后他和妻子商量后买下了画作。
回国后他终于了解了画作的来历,这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作品,不仅仅历史悠久而且保存的也是十分的完好,但是看到画作上没有实际的提名,于是徐悲鸿就给画作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还加上了自己的印章,常常将画作拿出来把玩,旁人不难看出他对这幅画作的喜爱。公元1942年,他去到了西南地区游玩,一生都不算富裕的他自然不会觉得自己的“珍宝”会有人惦记,但是不幸的是待他游玩归来后家里却早就遭人洗劫了,包括他那一副十分喜爱的画作,此后的他天天闷闷不乐,还得了高血压。徐悲鸿花20套北京四合院的钱,买下一幅画,如今这幅画价值50亿。
结语
对于徐悲鸿来说自己可能再也看不到这幅画作了,但是一年多后《八十七神仙卷》又有了消息,他的一位学生来信告诉他找到了画作,一开始徐悲鸿肯定是十分的兴奋,但是又碍于盗画者不愿意承认,或者有可能撕毁画作一直不敢行动,没过多久一位曾经的好友主动请战为他去和画作的持有人交涉,结果就是画作的实际拥有者要价20万,对于徐悲鸿来说这个金额实在是自己无法承担,但是最后无奈只得四处借钱最后还是将画作买了回来,这个金额在那个时候买北平20个四合院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后来他的家人才知道这仅仅只是那个“好友”设的局罢了,可是没过多久徐悲鸿就因病去世了。
时过境迁这幅画作也被他的家人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而估值也达到了50亿人民币,但是对于徐悲鸿来说这些表面的价值实在太过虚无,能够让他不惜放弃家底都要买回的画作是一种爱好和热衷,不是一个“值钱”的物件,对于他这样的艺术家来说作品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享受,物质财富远小于精神的享乐。
《八十七神仙卷》是哪八十七位神仙
里面有西王母,也有太上老君、千里眼、顺风耳、观音等神仙,具体的很难有人能说清楚,只有画家自己知道罢了。主要欣赏的是那种群仙云集的意境,而非注重是哪些人物。
《八十七神仙卷》的珍贵价值
这幅唐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国宝《八十七神仙图》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故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画面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无怪乎徐悲鸿的好友–张大千和谢稚柳见之也对其夸赞不已。
张大千认为“北宋武宗元之作,实滥觞于此“(指《朝元仙杖图》——北宋画家武宗元的惟一传世作品),而谢也认为是“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并喻之为稀世之宝,自己的收藏被同道好友赞赏品评,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
从此,这被徐悲鸿视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日夜不离地跟随着他。而徐悲鸿也为自己能为这件已流失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赎身,使其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快意之事。
八十七神仙卷是哪八十七位神仙
《八十七神仙卷》本名《朝元仙仗图》是一幅以卷轴画形式保存下来的壁画稿本,亦称《八十七神仙卷》或《八十八神仙卷》。画中描述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前往朝拜天上的玄元皇帝老子。队仗中共八十八神仙,头上有光环的是三帝,身着武装的是神将,另有十名男仙,六十七名女仙。画中按道教的神仙理想,以不同的比例表现人物重要程度,如其中帝君都略高大于其他神仙。他是至今存世屈指可数的中国古代重要艺术瑰宝,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队伍里,帝君、神仙形象端庄,神将威风凛凛,众多仙女轻盈秀丽。
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令观者顿生虔敬之心。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 “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加上亭台曲桥、流水行云等的点缀,画面优美,宛若仙境,赏画间似有仙乐在耳畔飘荡,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
《吴道子(约685-758),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是盛唐时期的杰出画家,擅画佛教人物、山水,在画史上久负盛名,有“百氏画圣”之称,被民间画工奉为“祖师”。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他的作品以宗教题材为最多,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就有三百余间,卷轴画亦不少,被称为“吴家样”,但早已失传,而摹本很多,北宋米芾说,“伪吴生见三百本,余白首止见四轴,直笔也”,分别为苏轼、王防、周种和赵令穰所藏。今天,我们只能依据现有摹本和史料及流派传衍,对“吴家样”进行研究。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吴道子屏风一扇值金二万,为当时最高者”。《八十七神仙卷》人物动态、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堪称“以形写神”和离时于空的一大杰作。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此卷 “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 。它栉千年之风,沐五朝之雨,送给今人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实在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建国50多年来,因其物华天宝的无双地位,一直深藏闺中,从未全身露面,然能窥其全貌者实为寥寥。
《八十七神仙卷》的作者是谁
徐悲鸿生前极为推崇白描《八十七神仙卷》,认为作者是吴道子,但该画至今未能有效进入艺术史。另一幅极为相似的手卷《朝元仙仗图》被普遍认为是北宋初期绘画的“标准器”,归为武宗元。李凇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既不是唐画也不是临摹自《朝元仙仗图》,而自《朝元仙仗图》,而是作于北宋初期,其艺术品质要高于现存《朝元仙仗图》。而《朝元仙仗图》不是北宋内府收藏的那件武宗元原作,应作于南宋初期,作者可能是翟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