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人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工农兵各条战线上,热火朝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图片算是对那个年代的追忆吧。

一批城市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人民公社插队落户

参加过南泥湾垦荒的老战士,回到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坐在窑洞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

丰收之后社员交售爱国粮

收香蕉(摄于1973年)

打谷场上

粮食入仓

社员们收割甘蔗

社员们收割红麻

晒谷场

柑橘丰收了

国营农场小麦大丰收

社员收割水稻

铁姑娘们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投入革命生产和运动,成为农业学大寨的一支生力军。

人民公社在女社员中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坚决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

农业学大寨,粮食大丰收

生产队社员在打谷子

战斗在牧业生产第一线的藏族女民兵

草原上的拖拉机站

丰收的喜悦写在社员们的脸上

女青年带头破除订婚要彩礼的旧习,实行晚婚,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劳动中

大队粮食亩产一跃“过长江”(这是那个年代的特有词汇,“上纲要”是亩产400市斤,“跨黄河”是亩产600市斤,“过长江”是亩产800市斤)

劳动间歇,组织社员田间地头学政治

阿昌族社员坚持大干社会主义,掀起兴修水利高潮

生产队社员给小麦追肥

社员在公社商店选购缝纫机(能够买得起缝纫机的社员,在屯子里算是“冒尖”户了)

蒙古包里,一天到晚都煮着奶茶

景颇族群众举行的“目脑纵歌”盛况空前

七十年代末,社员购买力提高

白族社员的家常便饭。民以食为天,农民的一日三餐,反映着农业生产的好坏和农民生活的现状。

妇女们到河边洗菜,顺便抓几条鱼

牧民的饮用水车和蒙古包是分不开的

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

社员们在收割丰收的水稻

街道卫生站定期给儿童打防疫针

居委会大妈向副食品商店反映居民建议

家里有了缝纫机,给孩子缝补衣服方便多了

把荒坡开成梯田,多打了粮食

生产队的马车往地里送粪肥

社员加固河堤

在劳动休息的时候

农场的新生力量——从城市里来的知识青年

拦河挖泥,大量积肥

观众(屯里来了文艺宣传队,房顶上都挤满了人)

丰收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