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可以干什么?一杯咖啡的时间,有人用它来说一段健康脱口秀。
近来,一批上海的医务人员现身脱口秀舞台,一段五分钟的讲述,浓缩医科风云。有人说,这是中国平均学历最高的脱口秀舞台,“人均”博士。
脱下白大褂,站在舞台上,一个个信手拈来的“段子”飞出,伴之以观众的一次次掌声与笑声——这一幕幕,刷新着公众对医生职业的传统印象。
忙碌的医生们,为什么要拿起话筒说脱口秀?“以自己的专业挑战别人(脱口秀专业演员)的饭碗”,“笑果”又如何?台前幕后,记者走近这群说脱口秀的上海医生,聆听他们心声与感悟。
脱口秀舞台,“炸”出一个个好玩的医生
刚过去的春节,因在上海市卫健委、市健促办、上海教育电视台推出的《健康脱口秀》第二季夺冠,李方圆“火”了。
李方圆,瑞金医院普外科规培基地的住院医生,去年博士刚毕业。他与所有住院医生一样,和患者、家属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他的脱口秀里,常会说些与患者的故事。“医生说脱口秀,得更多输出健康知识与态度。”
有一天,有个患者跑来问他,“李医生,我出院后海鲜能吃吗?牛羊肉能吃吗?”
“这名阿姨术后恢复得很好,化验单上一个箭头都没有,比我都健康。我当时着急去手术室,就跟她说:‘您都这样了,爱吃啥就吃点啥吧!’”谁知,患者的笑容瞬间凝固。
李方圆就此总结“医生最不要和患者说的三句话”——“你怎么这么晚才来?!”“我们已经尽力了”“爱吃啥就吃点啥吧”。在脱口秀的舞台上,他把这三句连起来说了一次,让观众感受一下效果。有人笑了,有人鼓掌。
话题再转到上述那位患者的提问,李方圆考虑的是,把“发物困扰”写成一个段子,给大家科普一点知识。“其实,是否需要忌口、避免发物,对应到西医里的概念,指的就是过敏源。我们的主张是,平时吃什么、手术后完全可以接着吃,也就是爱吃啥就吃点啥。”
健康脱口秀舞台,“炸”出的好玩医生还有不少。90后麻醉医生宣贝贝,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生规培基地,她自嘲“在手术室里当保安”,让人印象深刻。
“盯着各种监护仪的屏幕,一看就是一整天,很像小区物业监控室里的大爷。”要知道,这个“手术室保安”非比寻常,事关生命安全。“有时我们动一动,外科医生会很紧张,心想出啥事了。他们说,麻醉医生突然动了,比病人突然动了更可怕。”
不过,要在舞台上和观众分享一些医患之间的趣闻,对宣贝贝而言,也有点“吃亏”。“见到我们的患者,很快就睡着了。睡着前,有人会担心,‘医生,一会儿能不能多给点药,我平时能喝两斤。’”这话在酒桌上令人闻风丧胆,但宣贝贝有底气让患者放心,“在这个台子上,没有我放不倒的人”。
复赛短视频创下3000多万浏览量,有人称赞宣贝贝是“万千麻医的嘴替”,“终于有人出来为麻醉医生说两句了”。
在此次《健康脱口秀》第二季中,同样“冒”出来的还有80后中医洪满怀,他是一名来自浦东新区洋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洪满怀一开口,选手个个叹服,称他是“医学界的沈腾”。“自小体弱,当医生有十几年经验,当患者有30多年经验。”他的这番自述,一把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坚持30年如一日“亲自生病”,与患者打成一片,信任度拉满。
不考虑全职说脱口秀?“没有哪个职业比当医生更吸引我!”
“厚脸皮地说,我的现场‘笑果’是最多的。”参赛《健康脱口秀》第二季,李方圆的一大劲敌是自己的好兄弟——瑞金医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医生巴突尔·艾克木。
阳光的外形,“要帅气不要疝气”的科普,把普外科(General Surgery)翻译为“将军外科”,把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翻译为“塑料外科”,这名来自新疆的90后医生“很炸、很勇”。
人生头一回说脱口秀,稿子怎么写才好?巴突尔想了个办法,找个听众试试。于是,他对着自己的表弟试讲,“因为他是更年轻的一代,对着他讲讲看,到底好不好笑。”白天忙临床,改稿都在后半夜,巴突尔抓着表弟开视频会议磨稿子,有两次一直磨到凌晨3点,表弟给了他不少意见。比如,在决赛现场,巴突尔专程带上了一个道具——外科微创手术用的腹腔镜。表弟建议他,从西装里掏出来的时候可以定格一下,类似007的动作。
赛前3天突击背稿,大家都说巴突尔表现得很好,但他坦白,“舞台灯光一亮,尤其是面对坐在台下的葛均波、贾伟平两位院士,当场忘了两个梗。其中一个是嘻哈开场,‘呦呦呦,我是谁谁谁’,在现场一眼看到葛均波院士,‘呦’不出来了。”
赛后谈参赛经过,医生们感慨良多。能站上脱口秀舞台,对医生来说太不容易了。确实,披着白大褂,他们很忙。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年轻医生——忙临床、忙科研、忙出科月月考,一天恨不得有72小时!
有些细节,洪满怀看在眼里,“别看大伙来彩排穿着舞台服,不少人里头都是手术服,直接从手术室赶过来的。”
“值班医生吗?1床要换药,2床睡不着觉,3床撒不出尿,4床好像疯了,大呼小叫……就连谁打呼噜响了也要跟我报备,俨然一家之主。”脱口秀的舞台上,李方圆讲述着一名住院医生成长路上的种种经历。他见过凌晨4点的瑞金医院,由于常住医院,儿子看着他眼神迷离,“这叔叔,好像上周也来我家”……走下脱口秀舞台,他们是无数青年医生中的一员。
有30年患病经验的洪满怀也忍不住自嘲,“到医院上班,就想打入医院内部,把这些年看病花的钱再给它赎回来。没想到,医疗这个行业里,身体好的没几个——我好不容易卧底进来了,身边全是卧底。”
“听着听着,怎么有点笑中带泪?!”有网友如是说。
听说自己有点“红”了,李方圆和巴突尔渐渐都乐了,这才好意思告诉老师,自己去参赛了。
“脱口秀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观众缘,更多是一种如何与患者、与大众更好沟通的能力。”巴突尔师从中国腹腔镜开拓者、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促使他参赛的一个原因,和郑民华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有关:幽默是医生很重要的一份职业素养,是医患沟通中缓解病人紧张情绪的一剂良药。
走下脱口秀舞台,医生们与记者聊得最轻松的时刻,是聊他们的专业时。
“有个病人在外院手术发生药物过敏,抢救回来了,但肿瘤手术没做成。到我们医院后,麻醉老师感觉病人应该是肌松药(一种麻醉药)过敏,想在手术前先查清过敏源。备好的药品一个个试,很快就明确了过敏源。后来,手术顺利进行,出院时,麻醉科老师给了这名患者一张肌松药过敏史卡片,今后任何麻醉医师看到都会明白。”宣贝贝说,就这样一个个小瞬间,积攒着她作为麻醉医生的成就感。
巴突尔难忘自己第一次站上手术台的时刻。“以前,我关注过一些医学题材的影视片,对医生临危不乱的场景心生崇拜,但自己真正站上手术台的这一刻才知道,能担起生命之托的并不是医生的勇气,而是学识。”
说脱口秀,对他们来说,带来了暂时与医学生活的抽离感,无异于一种解压。但他们终归心有所属,正如一位选手所言,“不考虑全职说脱口秀”,因为“没有哪个职业比当医生更吸引我”。
“没讲过脱口秀的医生,科普生涯是不完整的”
今年3月,这群说脱口秀的上海医生将在一些线下脱口秀舞台重聚。眼下,每个人正积攒着各自的独家故事。
在医生这里,很多真实发生的故事会把人逗乐。“胃肠手术前要患者禁食,我们会跟患者交代,不要吃饭哦。结果手术当天,跟患者二次确认:没有吃饭吧?患者说,‘医生,没有吃饭,我喝了粥……’”李方圆哭笑不得,“患者推着我们医生,永远要多想一点。”
还有一次也是李方圆当值,半夜要去病区查看患者,检查尿量。这天,夜深人静的病区里,一名患者的心跳数据波动明显。怎么回事?他走到床头,患者看清是他这才发声,“医生你穿一身黑干啥?!”医患之间,面面相觑,又急,又好笑。
笑过之后呢?“医学的严肃属性,让它与脱口秀的‘搞笑’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壁垒,要把严肃的东西说得好玩,不容易。”更多时候,李方圆会去琢磨如何让表达更有科普效果,而不仅仅是“笑果”。
洪满怀在决赛上“直击”保健品虚假宣传。“说起颈椎病,大数据给我推送过一款钛合金项链,据说可以缓解疲劳治疗颈椎病。广告说钛合金植入体内,对身体没有影响;广告又说,钛合金戴脖子上,可以给颈椎带来健康影响。你倒是给句准话,植入人体跟我骨肉相连没有影响,外挂在脖子上反而产生影响了,你这是正经钛合金吗?”洪满怀不需要观众回答,继续开讲,“商家还说,能治疗不仅仅颈椎病,内、外、妇、儿领域的毛病,没有不拿手的,好像俘虏了十多个专家医生,全戴脖子上了。”
说脱口秀,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会四国语言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董曦医生“主攻”辅助生殖谣言。有人问她,“董医生,我这颗精挑细选的胚胎以后是北大清华的料?”有人担心“促排卵针催人老,两针促排卵下去,直接要去跳广场舞了?”董曦逐一粉碎谣言。
“枯藤老树昏鸦,树上吊着大爷大妈”,围绕老年人危险健身的科普,《健康脱口秀》第一季冠军、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医生曹鹏说,“如果我在舞台上的话,能被一个观众听进去,手术台上少一名患者,我就成功了。”
“没讲过脱口秀的医生,科普生涯是不完整的。”这是《健康脱口秀》第二季收官时,担任评委的葛均波院士说的一句话。有人感言,这句话让医生们“卷”出新高度。
鼓励医务人员创新科普表达,实则是葛均波这位心血管专家从业多年的深切感悟。“作为医生,哪怕我们夜以继日,看成千上万的病人,也无法满足所有病人的医疗需求;预防是更根本、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因此,医生的职业舞台不应限于诊室、病房、手术室,做好健康科普,既是医者责任,也是时代命题。”(文/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