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撒是上海?
事实上,邵艺辉是个妥妥的北方的姑娘。出生在山西,大学在北京,拍摄《爱情神话》时来上海不过六年,甚至没当过导演。连她自己都自嘲:“从没上过班,靠写作和母亲接济生活,在上海六年‘一事无成’。”
但就是这般的她,却拍出了“地道”的上海故事。“地道”来源于亲身感受。之所以会写上海,是因为她就生活在上海。在她看来,创作者应该好好先去生活,甚至还写下一篇名为《我利用了上海》的文章,谈及“上海对我很好,我却利用上海把它当作我的写作材料”。当创作素材从生活中生发出来,善于观察的邵艺辉便不断花心力、时间去分析更多的感受,将其成为创作的素材。
图源/《好东西》剧照
反观《好东西》虽没有沪语加持,却如同四两拨千斤般,围绕“沪漂”群体讲出了具有普世性的故事。而人来人往,邵艺辉何尝不是这芸芸“沪漂”中的一个。
邵艺辉曾在接受《中国电影报道》采访时分享自己的拍摄“心路”,谈到“扎根于现实”对自己的创作尤为重要。“我在上海生活了六、七年时间,每天都在认真生活,观察周边发生的事情,因此才有足够丰富的创作来源。”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源泉。
图源/中国电影报道
“地道”也来源于细微平凡。邵艺辉确实“利用”了上海,她决定写一个上海的故事,“因为对这个地方最熟悉,甚至比对家乡都熟悉,在故乡不会刻意去感知身边的环境,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城市,会更敏锐或者更刻意去感知周边。虽然我不是上海人,但是写这个故事却是我的优势,可以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看这座城市,会相对客观,就是更有距离地去感知,角度可能和当地人也不一样。”
如果说上海的“A面”是大众眼中的繁华国际大都市,高楼耸立、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那么邵艺辉则更愿意将镜头聚焦于她熟悉的上海“B面”——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巷弄堂,保留着老上海独特的韵味。步高里、淮海坊、张园、田子坊……这些狭长的弄堂,曾是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后院”,蕴藏着老上海的独特“腔调”,无数故事在这里上演。
图源/《爱情神话》剧照
邵艺辉认为,自己与上海的关系“很平等,我不崇拜它,也不刻意美化它。”她所写所拍的,正是身边最熟悉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多发生在常熟路、淮海中路、乌鲁木齐中路一带,这一片属于上海西区的区域,既有异国情调的市井烟火,也保留着老上海的生活气息,与陆家嘴和外滩的现代都市形象截然不同。《爱情神话》的故事便发生在这片街区的人和事中,剧中的咖啡馆、剧院、探戈酒吧、临期进口超市、修鞋摊等场景,几乎都是邵艺辉平时真实去过的。
在上海,邵艺辉通过镜头捕捉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故事,并将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积累的细腻体察与生活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尤其是在《爱情神话》中。
这些细致入微的刻画,于是便就在《爱情神话》中诞生了——徐峥饰演的主人公老白热衷于在进口食品店挑选价廉物美的临期商品,勉励维持着精致文艺的小生活;马伊琍饰演的李小姐居住在寸土寸金的永康路,推开门里面是逼仄灰暗的过道,斑驳墙面和裸露的电线透露着年久失修的气息;宁理饰演的小皮匠,在繁忙的生意中,宁愿损失一些利益,也要在休憩时分享受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因为对他来说,生活中的仪式感必不可少……
图源/《爱情神话》剧照
正是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却充满深意的描写,使得邵艺辉的作品极具魅力。研究上海文化的学者畸笔叟曾对邵艺辉连连夸赞:“我写了十几年有关上海话和所谓海派文化的文字,影响力远不及一个90后小姑娘的一部电影。她生生地用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从弥漫的仇沪情绪中破冰,让东西南北的人们通过她的方式愉快地接受了上海话以及用上海话传播出去的现代化都市文明。”
近年来,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到新时代的繁华都市,海派文化在诸多镜头画面中被展现。大众各抒己见探讨着海派文化中融合与创新的元素,有对老电影情节的回味,也有对海派文化独特魅力的赞叹。
图源/《爱情神话》剧照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海派文化?
广义定义下,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是根植于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属于上海的独特文化。
“海派”这一在时空经纬交织下诞生的历史词汇,至今历时120余年,经过巨大的时代波澜,其外延与内涵都已经发生变化。但庆幸的是,“海派电影”的多元呈现让大众再一次在细节间感受到海派精髓独有的文艺范儿。
“海”纳百川,且不失“派”头,或许正是新的“邵式”海派定义。在邵艺辉心中,上海有自己的“咪道(味道)”。在《好东西》拍摄过程中,她特意选取了街头梧桐树绽开新叶的季节拍摄外景,只为用镜头记录下最美的上海,在大银幕上充分展示海派特色、上海魅力。
图源/《爱情神话》剧照
如果说上海是一杯越品越香的美式咖啡,那邵艺辉镜头里的“梧桐区”就是double-double,梧桐小道便是她心中海派文化的标志性元素。
在邵艺辉的镜头下,还有很多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混搭,却做出了一道道别有风味的“海派大餐”。好比:老洋房和小弄堂。
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公馆——东湖宾馆、带有明显法国新写实主义风格的瑞华公寓、堪称“old money”不二之选的凯德茂名公馆……许多大隐隐于市的花园洋房建筑,都曾出现在邵艺辉的镜头。在过去,它们都是地位显赫之人的私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仍然不断焕发新生,处处弥漫着当代上海人的生活情调。
东湖宾馆 | 图源/小红书@上海东湖宾馆
“生活在上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见什么惊喜。”这句话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生动描绘,也是电影《好东西》中所展现的都市风貌,譬如历史与现代相织下的局门路、梧桐掩映下的甜爱路微风礼堂……
在这里,高大上的老洋房亦可与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小巷相邻,且互不相扰。《好东西》里,单亲妈妈王铁梅带着9岁的女儿王茉莉搬进了弄堂生活;《爱情神话》里,和老白约会的李小姐,也住在弄堂里。她们是小人物,她们也是自己的主角。魔都的“魔”,正是在于它接纳了生活的各种可能。
图源/《好东西》宣传海报
邵艺辉说:“上海是一座充满包容性、现代性的城市,让人的灵魂更加自然,适合我们这种‘不拘束’的女孩”。于是,她也在影片中“埋”了很多小细节,丰富着观众对上海的回忆和想象,也让魔都的多元文化包容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好东西》里的金句如今被印在了甜爱路的横道线。因为对话充满机锋,让人觉得《好东西》非常地伍迪·艾伦 | 图源/文化虹口
3年前,《爱情神话》被视作上海梧桐街区的片刻放诞与欢愉,成了许多观众按图索骥、跟着电影打卡上海的起点。而《好东西》的拍摄中,城市依然作为故事的一部分融入创作,共在上海取景25处,涉及市内51个风格各异的点位。
一起跟随地图的指引漫步上海这座多元化城市,从戏里到戏外感知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情。
“和《爱情神话》一样,《好东西》全部是实景拍摄,电影中能看到真实的街道和老房子,特别适合打卡约会。”邵艺辉曾在《好东西》上海特别献映现场对这座城市深情表白“我爱上海的所有。”她谈到,两部作品名字的第一个字正好组成“好爱”很奇妙,并希望更多人能感受上海,爱上上海。
从取景到秉性都与上海相契合,在邵艺辉的电影世界里,我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城市日常之美的窗户,与更多生活中的“好东西”不期而遇。而那些熟悉的场景,带着独特的韵味,正引领我们去重新发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编辑/超楠
文字/尹伊
设计/April 师钰哲
图片/见文中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