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尸体变化图鉴》算不算国内对尸体最为精细,详细的解析和理解
  • 为什么人死后会僵硬和腊黄,而猪肉不会
  • 人死之后,多长时间会变成白骨
  • 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 《鬼吹灯》中4个门派属陈玉楼水平最差,为何卸岭弟兄都听他号令
  • 人的死亡时间最多能精确到多久

《尸体变化图鉴》算不算国内对尸体最为精细,详细的解析和理解

首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回答!

自我介绍一下,08年法医病理硕士毕业以后一直从事法医工作,就是搞现场勘验和尸体打交道的法医。《尸体变化图鉴》这本书我以前在微头条也写过,这个对从事法医现场勘验的法医有一定作用,对猎奇者而言除了解决好奇心,很多人看了之后带来的就是恶心反胃。

对于尸体现场勘验法医工作而言,确定死者死亡时间很重要,可以确定案发时间、确定犯罪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等。但是死亡时间是个难题,也是法医学一直研究问题。原先的文章我写过,参加培训班,法医界大佬曾经说过非特殊环境下,24小时以内的尸体尸温是最准确的。超过24小时的尸体,那纯粹靠经验,不准确,特别是腐败的尸体、白骨化的尸体、尸腊的尸体(工作十几年就见过一例)那就更不准确了。

《尸体变化图鉴》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尸体的形态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尸体形态学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推测出死者死亡时间。

这本书里很多图片都是不同的尸体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中,尸体由新鲜走向腐败,被蛆虫啃噬,一直到白骨化后的尸体,所以这对我们这些法医从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学习价值。但是每具尸体所处环境千差万别,每一具尸体的死亡时间的推断都必须综合所有因素来判定。

《尸体变化图鉴》现在也算是国内法医学上一次尝试,该书团队参考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也建立了类似的“尸体农场”,早期尸体现象观察到晚期尸体现象直至全部白骨化为止,每一时段的尸体现象均拍照固定,同时也收集一些特殊现场的尸体现象的案例图片,这有利于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的精确度,算是国内比较不错的法医学著作,但如果说是最详细的理解和解析,其实算不上,这个只是给从业的法医一个参考书目。

《法医病理学》才是现在法医最全面、最详细的解析。

温馨提示:非法医从业者最好不要因为好奇看这本书,我说说我的感受,其实我看那些图片想到出过的现场,都能想到我摸过的尸体和闻到的尸臭。

对法医学和法医日常工作感兴趣的可以小手一抖来个关注,谢谢!!

为什么人死后会变僵硬和腊黄,而猪肉不会

我是个搞现场的法医,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喜欢法医学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有什么法医学上的疑问可以私信我。

题主的题目是,为什么人死后会变僵硬和蜡黄?而猪肉不会?我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

第一人死后为什么会变的僵硬?在这里人死后为什么会变得僵硬,这里说的僵硬就是法医上讲的尸僵。通常情况下,人刚死后尸体是柔软的,就跟人睡着了一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尸体各个关节会变硬出现尸僵,一般在死后12―24小时最硬,然后强度逐渐减弱,大约在死后72小时完全缓解。这样人的尸体经历柔软―僵硬――再变软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人死了以后是蜡黄色?其实这句话不是很准确。大部分人见到的去世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疾病去世的,比如一些消耗性疾病比如癌症等,人生前被疾病折磨的面黄肌瘦,所以人死后面容都是黄中泛点白。

还有尸体蜡黄这样的人,还多见于自杀或他杀出血量较多的尸体。比如前几个月我出的一个因为宫外孕致大出血的一个女孩,尸体表面颜色就是黄中泛白,眼睑球睑结合膜也是苍白色,手指甲都是苍白色,整个人都是瘆人的黄中泛白。一看就知道出血量较多,全身没有一点血色。

但是很多猝死的人,尸体面容可能不是蜡黄色,而是暗紫色,特别是口唇及指甲呈暗紫色,这就是法医学上讲的紫绀。尸体颜色也不是蜡黄色,有种情况死人如果是面部朝下,因为尸斑的坠积面部不是蜡黄色,而是紫红色。

所以笼统的说尸体是蜡黄这句话不是很准确的。

那么为什么猪肉不会呢?因为现实中猪是商品,猪被屠宰以后会被肢解然后流向市场,然后就上了餐桌。所以你说猪不会出现尸僵是不对的,如果是整只猪也会出现尸僵,这点是肯定的。但是你让猪出现蜡黄色,因为猪的皮肤跟人不一样。但是有办法那就是来个烧烤,外焦里嫩香味四溢,也是蜡黄色?。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

人死之后,多长时间会变成白骨

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向身体供血时,组织和细胞就会缺氧,并迅速开始死亡。

但是不同的细胞以不同的速度死亡。例如,脑细胞在三到七分钟内死亡,而皮肤细胞可以在死亡后24小时内从尸体中取出,并在实验室培养中正常生长。

但是与民间传说相反,这并不意味着头发和指甲在死后会继续生长,尽管皮肤收缩会让它看起来像这样。

从这一点开始,自然在分解人类尸体方面非常有效。土葬或火葬发生时,分解正在进行。然而,分解的确切速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

空气中的分解速度是身体在水下的两倍,是地下的四倍。尸体埋得越深,保存的时间就越长,只要地面没有被水淹。

肠道中充满了数百万不会随人死亡的微生物。这些生物开始分解肠的死细胞,而一些,尤其是被称为梭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菌,开始侵入身体的其他部分。

与此同时,在死亡细胞释放的酶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身体经历了自身固有的分解。例如,胰腺通常充满消化酶,因此消化速度很快

分解的组织从腹部开始释放绿色物质和气体,使皮肤变绿/变蓝并起泡。身体的前部膨胀,舌头可能突出,肺部的液体从嘴和鼻孔中渗出。

随着硫化氢(臭鸡蛋味)、甲烷和痕量硫醇等气体的释放,这种令人不快的景象又增加了一种可怕的气味。大约4到6天后,温带国家达到这一阶段,热带地区快得多,寒冷或干燥条件下慢得多。

留在地上的尸体随后被昆虫和动物迅速分解,包括苍蝇,然后是甲虫、蚂蚁和黄蜂。

在热带地区,一具尸体可以在24小时内变成一群蛆。

如果没有动物来破坏身体,毛发、指甲和牙齿会在几周内脱落,一个月左右后组织液化,主体腔破裂。

棺材里的整个过程通常较慢,尸体可能会在几个月内保持可辨认状态。一些组织,如肌腱和韧带,更能抵抗分解,而子宫和前列腺可能会持续几个月。

但是在一年之内,通常只剩下骨骼和牙齿,上面还有组织的痕迹——在棺材里骨骼变得干燥易碎需要40到50年。在中性酸性土壤中,骨头可能会持续数百年,而酸性泥炭质土壤会逐渐溶解骨头。

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马王堆汉墓,是1972年至1974年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的。因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墓,故名马王堆墓。共三座汉墓,一号墓是汉初丞相轪侯利苍,二号墓是利苍的妻子,三号墓是利苍的儿子。地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土丘,高约16米,底径约40米。墓坑的形式基本相同,都是长方形竖穴,北侧有墓道。

一号墓的规模最大,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有4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另外两座墓较小,只有3层台阶。墓底和椁室都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这使得墓里的东西能够完好保存。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因墓的建造和密封条件良好,多保存完整。其中珍品多多。一号墓的丝织品,品种多,做工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巧。特别是素纱禅衣,重量仅有49克,薄如蝉翼。还有一号墓中的彩绘漆棺,时隔千年,依然色彩鲜艳,造型精致,活灵活现。三号墓出土的10万字帛书,记载了古代的历史、哲学和科学等内容,整理后发现了许多佚书,如《五十二病方》,弥补了史学研究的诸多不足。

二号墓更是出土了一具湿尸——辛追,外形完整,身体还很柔弱,关节甚至还能活动,几乎与刚死之人一般,这是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它与尸腊、泥炭鞣尸、埃及的木乃伊都不同,是另一种特殊的尸体,震惊世界。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的手工业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南朝西汉海昏侯墓,是2011年发掘的一座西汉古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到2015年10月底,已完成对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根据汉中出土的文物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基本可以判定墓的主人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墓园以海昏侯墓为中心,面积大约有4万平方米,外围有保存完整的墙。现发现有8座墓葬,1座车马坑。出土的文物有上万件,包括有10余吨的西汉铜钱、诸多的青铜器具、成套的编钟、珍贵竹简等等。展示了西汉贵族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发掘至今,已创下了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如主棺室中出土的一组漆器屏风,上有孔子的画像以及有关孔子生平的文字,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主棺的外棺中有多件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总重超过78公斤,加上这些,整个墓出土的金器数量刷新了中国汉墓考古金器的纪录。墓中出土的竹书《论语·知道》篇有可能是《齐论》版本,如果完全解读,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研究成果。另外,这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而对于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整理仍在继续。

这两座汉墓都是我国考古的重大成就,都出土了非常珍贵的文物,为研究我国的历史,弥补空白,起了重大作用。从规模上来说,海昏侯墓规模更大;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说,海昏侯墓之丰厚也十分罕见;但就考古意义上来说,两者各有千秋,都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鬼吹灯》中4个门派属陈玉楼水平最差,为何卸岭弟兄都听他号令

原著中的陈玉楼可不差,只是电视剧弱化了陈玉楼的能力而已。

在《鬼吹灯》系列中,瞎子陈玉楼算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他原本是民国黑道第一大势力“常胜山”的总把头,南七北六一十三省十几万响马绿林皆听从其号令,堪称天下群盗之首。此外,陈玉楼还是湘阴盗墓世家的盗魁,是四大盗墓门派中卸岭力士的舵把子,卸岭群盗为其马首是瞻。

最牛的是,当年的陈玉楼胸怀大志,有着乱世争雄之心,他利用“常胜山”的黑道底蕴,操纵军火贸易,暗中扶持三湘四水的军阀,成为那个时代的一方巨擘。电视剧里面平日豪横无比的罗老歪,之所以会对陈玉楼毕恭毕敬,一口一个总把头,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除了背景骇人以外,陈玉楼的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陈玉楼的一生颇为传奇,他出生在古墓之中,天生一双夜眼,能在黑夜中不点火把而看清周遭事物。是故其能在光线不明的墓室山洞中,横行无忌,如履平地。

而出身于盗墓世家的陈玉楼,本该是当一个富二代,从小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然而本就出身不凡的陈玉楼,又少年多奇遇。年幼时在街头恰好被一隐世老道看中,老道见陈玉楼天生夜眼,骨骼惊奇,爱才心切,便将其带回山里,陈玉楼因此跟随老道学辩宝之术近十年。直到老道病死,陈玉楼这才回家继承了盗魁之位,成了常胜山的总把头,统帅关内十几万响马群盗。

因为老道的过早去世,陈玉楼并没有学完他身上的本事,但这十数年来也练就了一身本领。

他眼力过人,能够“观泥痕、认草色、寻藏识宝”,任何明器,只需一眼观之便可通晓七分精妙。陈玉楼凭着这身本事,识尽了天下宝藏。

他听力超常,可从罗老歪的枪响声判出三室两厅的墓地和地宫的轮廓。至于身手更是没得说,作为盗墓世家出身的陈玉楼,对于卸岭群盗历代传下来的器械手段,无不精熟。尤其是家传轻功衔燕尾是,乃是搬山道人的魁星踢斗、旧姓张家的蝎子倒爬城齐名的存在。

在原著中瓶山探宝的过程中,无论是遭遇六翅蜈蚣,还是被困在机关城,陈玉楼都展现出了极佳的身手。正如原文中所言,陈玉楼如果要是没点真本事,如何当得了这卸岭魁首?

传承了几千年的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之盗,不是民间的小贼散盗可比,这些字号里代代都有身怀异术的高人,陈瞎子要没有些真本事,岂能做得天下十几万卸岭盗贼的首领。

当然了,陈玉楼真正厉害的不是超绝的五感六识,也不是出色的身手,毕竟陈玉楼再强,也强不过开挂的搬山道人鹧鸪哨啊。

陈玉楼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灵活的头脑,出色的口才以及身上所彰显的领导气质。因为卸岭一派不比摸金、搬山,其依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人多势众。在四大盗墓门派里面,卸岭力士应该是最不为大家所看重的了。因为相比于摸金校尉和搬山道人这种凭借强大的个人实力去破解古墓奥秘的手段,卸岭力士纯靠人海战术。蜈蚣挂山梯架桥,炸药开路,锄头和铲子挖宝,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卸岭一派的手段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其极低的技术门槛,有益于门派发展。卸岭只需要你插香头入伙,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称分金银,只是盗墓的时候就看个人本事和运气了,是生是死,各安天命。相比摸金发丘,这是一个行事相对自由、风险和收益相对公平且门槛极低的流派。所以我们看到民国时代,其他三派尽皆调离,卸岭一派却如日中天,浩浩荡荡十数万之众。

而陈玉楼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团体,他个人的业务水平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领导镇服这些人,如何处理好卸岭群盗之间的内部关系,让他们听从自己号令。毕竟对人海战术而言,团结就是力量,因此卸岭盗魁比搬山首领更注重领导能力。

绿林道上等级森严,而瞎子身为常胜山的总把头、草头天子,若无一身风云气,如何镇得住手下的十几万盗众?

陈玉楼作为一代盗魁,不仅统帅着卸岭群盗,还扶持着湘西军阀,这样的人自然是有着大将风范。他不怒自威,虽然一副书生打扮,却能让罗老歪这样的乱世军阀,对其畏惧有加,这说明他御下有方。他奖惩分明,原著中说他惯会收买人心,因此压命钱给的格外丰厚。

当然,作为一代江湖大佬,陈玉楼自然重情重义,至少对自家兄弟是这样,在瓶山之中,他敢在蜈蚣群里舍命救昆仑摩勒,这也难怪底下人会死心塌地跟着他。

此外,陈玉楼的头脑和嘴上功夫也是一绝,即便是后来褪去了常胜山总把头的光环,沦为一个算命的老瞎子,其依然可以靠着一双巧嘴,悠闲自得。

陈瞎子机辨无双,又有口若悬河的本事,一番话从他口说出来,犹如口吐九九八一瓣莲花,不仅妙彩纷呈,而且瓣儿瓣儿都不带重样的,所以这“问“字诀,向来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陈玉楼在那个民国乱世,绝对算得上是风云人物。然而世事无常,年少轻狂心,鲜衣怒马行,天生奇才的主角人设,让他行事自负骄傲,不太听劝,最终付出了代价。陈玉楼盗发云南献王墓,没有听从胡国华的建议,也没有寻求摸金校尉的帮助,结果中了毒瘴,不仅害死手下几十弟兄,自己还瞎了双眼,自此陈玉楼跌入凡尘,昔日的富贵荣华都成了过往云烟。

曾经的绿林道草头天子,变成了截然一身的陈瞎子。身后再也不见那奔腾于野的,卸岭群盗。成了孤家寡人的陈瞎子只能是四处流浪,靠着摆摊算命、坑蒙拐骗为生,甚至于还因为占道经营被红袖章大妈追着跑,可谓是晚景凄凉了。

当然了,或许这所谓的晚景凄凉只是旁人的看法,毕竟盛极转衰,壮士暮年,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但对于陈玉楼自己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凄凉,毕竟他这样的人物,就算没了眼睛还是个能人。老年瞎子的言谈举止处处透露着洒脱的心态,仿佛过去的一切喜悲于他而言都不算什么。可能他只是放弃了那种惊心动魄的生活,也想做个安稳闲人,做一个江湖算命先生,黄酒一壶,牛肉一碟,淡看这人来人往。

人的死亡时间最多能精确到多久

我是个搞现场的法医,也就是跟尸体打交道的法医。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可能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有耐心的读下去。对法医学感兴趣的可以小手一抖给个关注,有什么法医学上的疑问可以在悟空问答提出并@我,或者在今日头条关注并私信我。

人的死亡时间的推断从来都是法医学的难题,也是让法医感兴趣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死亡时间呢?

法医学上是指人死后经历的时间,就是检验尸体时距人体死亡的间隔时间。别看一个小小的时间,这与确定案发时间、嫌疑人有无作案可能、划定侦查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在法医在工作实践中最常用什么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呢?这里分为早期的尸体和晚期尸体。当然还有冷门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这个后面简要叙述。

一、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1、尸温(非特殊条件下,推断死亡时间最准确的方法。)

尸温就是人死后法医检验时尸体的温度,人死后新陈代谢停止,尸体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尸体温度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体表的热量经过传导和辐射,温度会降低,最后尸体温度与环境相同。

这里所指的尸温法医在实践中一般用的最多的就是直肠内的温度,还有就是肝脏的温度。

直肠温度的测量方法:用温度计插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直到温度计读数停止。肝脏温度测量:就是从右肋缘下切一个小口然后把温度计的头放在肝脏表面。因为直肠温度跟尸体内部温度相似,操作也比较方便,所以常用的就是测量直肠温度。

经研究尸体直肠温度下降规律遵循一定的曲线,表现为短暂的平台期后,散热过程最初较缓慢,逐渐加快并达到最大速率,最后再吃变慢,直至达到环境温度,

国内法医学家经过研究,比如春秋天,人死后最初的十个小时之内,直肠的温度每小时降低1℃左右,十个小时以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肥胖的尸体,死后最初十个小时,每小时下降0.75℃;夏季尸体冷却速率是春秋天的0.7倍,冬天是春秋天的1.4倍等等。并得出结论如下图: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尸体测量肛温时候是24℃,以身体温度内部温度为37℃计算,尸体下降了13度,最初的十个小时每小时1℃,十个小时以后每小时0.5摄氏度,那么推测死亡时间应该是16个小时,如果是夏天那么推测死亡时间应该是16×1/0.7≈22-23小时,如果是冬天16×1/1.4≈11-12小时。

尸温如果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热射病、冻死、冷藏、异常气候、水中尸体等),一般准误差范围能够在1小时之内。我原先参加过一个培训班,全国最有名的法医专家就说过,24小时之内用尸温来推断死亡时间是最准确的,如果超过24小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推断而不准确了(他题外话就是推断死亡时间就是瞎蒙了)。

2、尸斑

尸斑出现在人死后0.5-2小时,开始融合大概为3-12小时,轻压褪色大概0.5-4小时,出现转移性尸斑大概是6―20个小时,尸斑重压褪色12-24小时,尸斑重压完全不褪色一般大于24小时。

3、尸僵

一般下行性的尸僵,下颌关节出现僵硬一般是1-5小时,上肢肌肉出现4-6小时,全身肌肉强硬6-8小时,全身肌肉达到高峰12-24小时,开始缓解24-48小时,完全缓解大概是72小时。

4、角膜混浊程度

轻度混浊6-12小时,中度混浊18-24小时,重度混浊超过48小时。

推断早期尸体死亡时间,法医在工作实践中也就是用以上四种方法。大家发现没有,除了尸温能够较准确的推断出死亡时间,其余的大都是经验性的东西,误差范围也较大。

当然还有人说可以通过胃内容消化程度、尿液的排空,这两种方法只是推断最后一次进食、排尿距死亡的时间,甚至什么超生反应、DNA降解、血液中各种离子浓度,那只是存在于研究阶段或者还处于扯淡阶段,我就不说了。

二、晚期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

这个时期的尸体指的是腐败的尸体和白骨化的尸体。

推断死亡尸检靠得也是尸体现象,比如尸体右下腹出现尸绿一般是超过24小时,尸表出现腐败气泡2-3天,什么皮肤、脂肪、全身尸腊化都是几周―几年的跨度。

还有通过尸体上的蛆虫发展规律来推断死亡时间,那也是误差以天为计量单位。

白骨化的尸体,那就更难了,不同环境,误差甚至以月或者年为单位计算,比如发现一具古代的白骨,用放射性元素测量误差可以以年为单位了。

所以综上所述,24小时之内的尸体(非特殊情况下)误差在1~2小时之内,超过24小时之内的尸体,用早起尸体现象,可能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以天为计量单位的误差单位,如果白骨化尸体那就是以月或者以年为单位的误差了。像电视剧那种,法医说推断这个人的尸体是几点几分死的,那个不是法医,那是神仙。我给死者推断死亡时间,从来都是一个区间,甚至不能准确到几时,就别说分和秒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解疑释惑。想了解更多法医学知识和法医工作日常,请给个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