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七载,导演董越只拍了两部长片。
2017年,他的银幕首秀《暴雪将至》提名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主演段奕宏凭借该片荣膺最佳男演员。影片被《好莱坞报道》赞誉为“犯罪片的外衣下饱含深意”。今年,董越携电影《戴假发的人》再度归来,在这部同样聚焦犯罪题材的电影中,领衔主演黄晓明为出演片中角色减重近30斤,一度冲上热门话题。
《戴假发的人》承袭了董越以往的创作风格,影片以犯罪为表象,深入剖析社会与人性。影片灵感源自一个真实故事——董越的朋友曾历经五年时间,四次参加法考,最终在2002年成功通过,曲折经历触动了董越。
影片中,黄晓明饰演的孟中,是一个法律大专生,他三度法考落榜。在一个雨夜,孟中将积压已久的苦闷与愤怒,发泄在一个戴假发的醉汉身上。自此,他开始了背负不堪秘密的日子,即便多年后,他已成为知名公益律师,那段梦魇般的回忆仍如影随形。
在影片改编过程中,假发成为影片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这一元素,主人公孟中的内心世界具象化,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焦虑、绝望与挣扎。在董越眼中,假发不仅是伪装与逃避的象征,也是中年男性焦虑的具象化。而他对这种“伪装”很感兴趣。
事实上,初次听闻朋友的至暗时刻,董越的内心也掀起了波澜,“千禧年左右,我们刚从学校毕业,那时,考上一所好大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如果考不上,只能走上与父母相同的道路。”
在董越的印象中,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当时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那种焦虑与紧张,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然而,时过境迁,再回首那段灰暗岁月,他感慨万分,时间如白驹过隙,曾经的痛苦如今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而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反而逐渐淡出了记忆。
董越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引导当下的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与其用太多的负面情绪去应对生活,不如放轻松,珍惜每一次机遇降临。
01
创作灵感,源自人生至暗时刻
《中国电影报》:能否分享一下《戴假发的人》的创作缘起?
董越:影片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主角从1998年开始律考,历经曲折,直到2002年才最终通过。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至暗时刻,那种压抑和痛苦让我深有共鸣。
千禧年初期,我们刚从学校毕业,面对的选择机会远比现在少得多。对于小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就更少了。在我的概念里,如果考不到一个好的大学,基本就是父母干什么,你干什么,也就是“接班”。
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回头去看20年前的苦闷和灰暗,只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它好像成为了记忆当中非常有重量感的一段标记,竟有了一种时过境迁的美感与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反而,后来过得比较舒服的日子,却没了记忆。我们似乎对生活的本质有了一种新的体验。
2019年,我决定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现在的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所遭遇的困境,思考是否值得用如此多的负面情绪去面对生活。
《中国电影报》:电影中的假发象征着什么?
董越:我当时想把事件具象化,于是我需要找到一个现实的替代物,能够把主人公孟中所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挫败感、绝望、创伤等,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外化物。每当他与这个外化物产生联系时,观众就能立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波动。比如,当孟中把假发烧掉时,观众第一时间就知道,此时他要跟过去做一个了断。同时,假发代表着一种伪装和逃避,是中年男人焦虑的体现。戴假发似乎是在试图掩盖这些焦虑。我对这种伪装很感兴趣,索性就把伪装做得有意思一点。
《中国电影报》:为何让片中的年轻女孩魏娴也戴假发?
董越:在塑造魏娴这个角色时,我们希望她有一个独特的形象标识。假发就成了这样一个元素,它不仅是魏娴行骗的手段,也让她在戴上和摘下假发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戴上假发,她是满口谎言的酒托;摘下假发,她又变得清纯可爱。
02
减重30斤后,黄晓明融入了孟中
《中国电影报》:在塑造孟中这一复杂多变且层次丰富的角色时,您有哪些特别的考量?
董越:我的创作始终从人物出发,不太喜欢编故事。在创作的最初阶段,我都是在做人物,包括孟中,以及跟他有关的所有人物。我会把自己给代入到主人公孟中,再去揣摩他和每个人物打交道时,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发小对他的背叛。随着人物关系的深入,戏剧性的冲突和张力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故事也就逐渐完整了。
《中国电影报》:电影中,孟中始终被自己的“杀人”过往纠缠,但最后一个镜头显示“假发人”从河里站了起来。孟中到底杀过人吗?“假发人”是魏娴的爸爸吗?
董越:整件事是一场误解,孟中和赵四都只看到了真相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作为个体,特别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总以为,自己能看到事情的全貌,但实际上往往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了解全部的真相,我们所有的焦虑、烦恼均源自部分的、我们以为的真相,这是人的悲剧性所在。
电影中,赵四因“冰山一角”的真相而死,十分荒谬。而孟中在看守所的感悟“情绪皆苦,世事无常”则是对这种悲剧性的深刻体认。
世界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但我们总以为我们看到了事情和真相的全貌,一个人只要有这种想法,这个人便还是活在情绪的苦里。
《中国电影报》:黄晓明为了出演孟中这个角色减重30斤,真的有必要减这么多吗?
董越:他进组的时候大约156斤,减到最后是126斤。
一般而言,有心理焦虑和精神焦虑的人通常消化和吸收都不好,体型偏瘦,孟中这个人物就是这样的人。我希望黄晓明能更贴近孟中的形象,通过减重让他的思绪变得更加凝重。黄晓明非常配合,减重后他的气质逐渐接近了孟中这个角色。在拍摄初期,他还有些黄晓明的影子,但减重30斤后,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角色。
03
刻骨铭心的痛,是最宝贵的记忆
《中国电影报》:作为导演,您最希望观众从这部电影中接收到哪些信息?
董越:我希望观众能理解孟中在看守所里的旁白,那是他的人生感悟。曾经刻骨铭心的痛苦,多年后可能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记忆。而那些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反而容易被我们遗忘。
《中国电影报》:您自己也有过至暗时刻吗?您是如何走出来的?
董越:当然。刚来北京上学时,我很不适应这里的人际环境,变得有些“社恐”。研究生毕业后,我想拍电影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低谷,才华和冲劲儿似乎都消失了。直到我儿子出生,我变得非常务实,只想好好照顾家庭和工作。当拍电影不再成为我的执念的时候,拍电影的机会就来了。再后来就有了《暴雪将至》,得到了国际电影节的认可。
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境遇之后,我才渐渐领悟到,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与我之前设想截然不同的规律。有些事情并非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对于这些无法掌控的部分,心存敬畏即可。
《中国电影报》:当下很多年轻人也常会陷入焦虑中,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董越:放松下来。电影中,孟中所经历的一切至暗时刻,回头去看,可能也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而已。但是人的悲剧性在于,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永远都没有办法跟自己和解。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纠结和焦虑,今天年轻人比我们那时的机会多得多,应该更加珍惜和把握这些机会。
文/杜思梦
编辑/谭 宇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