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又到了一年的收麦的时候,现在都是收割机了,你割过麦打撵过场吗
- 你知道身边哪些有趣的方言
- 人到老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 《刘老根3》电视剧好看吗,你看懂了什么
- 我们小的时候收水稻是用镰刀割,现在是用收割机收割,其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 旅行途中你遇到过最奇遇的事是哪个
- 大家对《刘老根3》有什么看法,聊聊
- 裤裆里藏辣椒歇后语
- 为什么感觉狙击手都是打胸不打头
- 长豆角该怎样正确打顶怎么操作
又到了一年的收麦的时候,现在都是收割机了,你割过麦打撵过场吗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又到了一年的收麦的时候,现在是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想起以前的收麦,满满的回忆啊。
一、压麦场
小麦熟前几天十几天,找一块地,比如自家院子,一般是撒上小麦壳,然后撒水,用碌碡压,压实晒干后就可以做麦场了。
- 拉碌碡的
二、割麦子
早晨早早的起床,一般5点左右,就可以下地割麦子,磨好的镰刀、草帽、水壶、架子车、十几米的长绳子。
到了地里,开始割,一人分几垄,或半畦,或一畦,割快的在前,割慢的在后。落远点了,前面的就帮割几垄,好让后面的追上来。
割麦前,先割一把麦子,做绳,我这叫“打腰”,捆麦子用。
“打腰”的大概手法是,先齐地面割一把麦子攥左手上,右手拿镰攥麦秸根部,左手攥到麦穗下面的麦秸上。右手把手中的麦秸分开一半,左手把麦秸一拧,然后右手放开一半,顺势把做好的“腰”放地上,“腰”最好顺着麦垄放。
打好“腰”后,开始正式割。左手一攥麦秸,右手马上用镰开割,这样割几把,一般是不好拿了,右手用镰刀一勾麦秸,横着放到“腰”上面(尽量把小麦秸的中部放到“腰”上)。弯腰继续割。
差不多够一捆了,放下镰,面对着麦秸,两只手各拿“腰”的一头,兜着麦秸上面一交叉,用脚或膝盖,踩住靠近自己的“腰”的一部分,两只手一起用力,在交叉点拧两圈,然后把拧好的部分,放到“腰”下面压上。一个麦捆做好了。
继续干活,天气凉快时多干点,渴了喝口水。到中午了,为了赶时间中午不回家,吃点早上带的烙饼,喝点水,休息会,继续干活。
- 多少年的镰刀
四、拉麦捆
下午六点钟多开始装架子车,把长绳子中间绑架子车后面,然后一捆捆的放麦捆,不要急,底下要码好,不然码完后容易偏,可能翻车。码好后,绳子左右交叉“刹车”。一个人拉架子车,后面几个人推。天黑正好到家。休息会开始卸车,挨着地的麦捆要立着放(防止麦穗挨着地,受潮发芽),上面随便堆。(下雨天方便盖塑料布)。一天天直到割完。
后来有了拖拉机和柴油三轮车,不仅快,而且省力气。
五、压麦子
在没有小麦脱粒机前,都是在麦场里,用碌碡压麦子。
先把麦捆打开,铺到麦场上。铺满后,人或者牲口拉碌碡,一圈一圈,直到麦粒全下来。中间不断用木叉子翻麦秸。
六、脱粒机脱麦粒
有了脱粒机,就省了些力气。家里麦子割完后,晚上,架好电灯,用柴油机或电动机带脱粒机。
一个人在脱粒机前往机器放麦秸,麦穗在前,麦根在后,不要急防止堵死脱粒机。几个人供随手打开的麦捆。一人刮麦粒。
一般几亩麦,要忙到半夜。
七、晒麦粒
只要不下雨,就要把麦粒,薄薄摊到麦场上。毒毒的太阳,几天麦粒就干了。
等一个刮风的天,顺风扬麦。一人拿簸箕,一人拿铁锹。两人配合,一伸簸箕,马上就要装一铁锹麦粒,然后簸箕一扬,麦粒顺风飞出,麦壳啥的轻东西顺风飞远,近处的全是干净的麦粒。
干净的麦粒堆成堆,装袋,一人撑袋口,一人拿铁锹装,装满后绑口。或者用桶把麦粒装到粮食囤。
这时才真正的把心放肚子里。
现在有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更快更省力了,大几十块钱一亩地,一会一亩地,收完后,用拖拉机或三轮车,要么拉回家,要么直接卖给粮食收购商。
现在想起来,那时收麦真累啊,紧接着还要种玉米。浇完玉米地,才能真正的休息几天。
你知道身边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是东北人。有趣的方言好多呀!如:我们这旮瘩賊拉冷啊,这菜炒的賊拉香啊,还有,我们这要是整天没什么事做,就叫做无极六受。假如什么事没做好,我们就会问:咋整的啊?没这么整的。麻溜的,就是快点的意思。唠嗑,就是聊天的意思,呵呵?太多了,一时半会说不完哪!感谢邀请。
人到老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我出生于196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企业上班,后来国企破产了,就一直打工。和我一起年龄、学历、经历基本一样的、并且大家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一共7个人。我们七个人都是男性,都来自农村,后来考学出来工作,都是一个孩子。爱人有工人,老师,医生,现在都退休了。七人中,我们六个人都已经脱离开了一线工作,基本在养老,我们的孩子,有男有女,但是,他们都有体面的工作,有医生、会计师、土建设计师、大公司的高级白领等。但是,另一个人的儿子,高中毕业后送到了澳大利亚学习了三年,回来后,一直闭门不出,在家里待了四年了,无论谁给做工作,都不能让他出来工作。没办法,我这个朋友到现在,还在为了生活在奔波。我觉得,人老后,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就是最大的失败。
《刘老根3》电视剧好看吗,你看懂了什么
电视剧就象名牌汽车,第一部就象老款普桑,经典,精品,是人们心目中的神话,续集呢就像新款车型,功能在提升,舒适性更好,趣味性强了,但总有点腻,缺少味道,但总是一款车吧,仅此而已。
我们小的时候收水稻是用镰刀割,现在是用收割机收割,其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我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的时候,所有的水稻收割都是用镰刀,因为那时候,在我们那里的农村,还没有水稻收割机器,即使现在有水稻收割机了,但是在我们当地的农村,大部分的农民还是用镰刀收割水稻,水稻田的种植,在我们东北的农村的说法,就是一个池子一个池子种植的,每个池子都打着很高的池埂,池埂子打好之后,年年都不会破坏的,都留着下一年继续使用的,一般情况下,池埂子都在30公分40公分高的,以方便水稻田的储水,更方便在水稻管理过程中,人在上面行走的,由于水稻田的高低不平,有的池子可能大些,有的池子可能小些,所以,水稻田不适合水稻收割机工作,虽然用人拿着镰刀收割水稻会慢些,但是用人收割水稻还是很方便的,而且人用镰刀收割的水稻是特别干净的!
还有一个原因,虽然现在东北农村的玉米秸秆多的是,没办法处理,但是东北的稻草,农民却是能利用上的,所以,用人用镰刀收割的水稻的稻草非常完整,更容易利用,稻草主要是用打草帘子,打草绳子,农民用稻草打的草帘子,草绳子,农民自己也能用,自己用不了的还可以卖出去,或多或少的,还能创造一点收入,稻草还可以垫牛圈,垫猪圈用的,而用收割机收完的稻草就都碎了,也收拾不起来了,也就没有办法利用了!
用镰刀收割水稻,是用的一种弯刀,我们管他叫朝鲜刀,因为在我们吉林省种植水稻比较早的,还是在我们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人,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也是他们传过来的,收割水稻的镰刀也是从他那边带过来的,然后我们这边的铁匠铺也照那样就打了出来,这样的镰刀,比我们收割玉米,收割高粱,收割谷子,收割大豆的刀,都长二三公分的,在收割水稻的时候,长的弯刀可以多揽一些水稻,这样收割水稻的朝鲜族的镰刀,是更适合收割水稻的!
因为水稻种植是一个池子一个池子,所以在收割水稻的时候,那就是凭本事挣工分了,每个人一个池子,割完了之后,丈量你收割水稻池子的面积,按收割水稻的面积给你记工分,这个池子的水稻割完了,再去割下一个池子里的水稻,都是这样的,虽然在我们东北的农村,每年收割水稻也是10月份之后,天气已经比较凉了,但是为了多挣1分2分的工分,也是拼着命,光着膀子使劲收割水稻的,到了晚上的时候,生产组长把每个人一天收割的水稻面积统计出来,就看出了谁收割多少了,多收割的当然就多记公分了,收割少的,那你就少记点工分了!
用镰刀收割水稻的那个年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带一块磨石的,镰刀割了一会水稻之后,镰刀的刃就钝了,就不快了,所谓的“磨刀不误打柴工”,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这就不是磨刀不误打柴工了,而是“磨刀不误割水稻工”了,镰刀不快了,那就赶快磨刀吧,往镰刀上吐两口吐沫,用磨石在镰刀的两面快速的磨几下,那就继续收割水稻,感觉到镰刀不快时候,那就继续再磨一下,所以,东北的农民哪,不但会磨镰刀,也会磨菜刀的,凡是在农村用镰刀割过地的农民朋友们,每个人的手上或者身上都会留下镰刀伤痕的,而且这种伤痕会一直保留着,或许也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农村,但是农村的烙印不但深深地铭记在我们的心里,也刻画在我们在我们的身体上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旅行途中你遇到过最奇遇的事是哪个
在旅途中你遇到过最奇遇的是什么?
那年在新疆当兵,有次执行某种任务时,需要翻过直插篮天,高耸入云的天山。我们共15人,坐的是大解放牌卡车,无篷布,坐自己背包,上车后,在军官的一声令下,奔赴天山北面。
驶离营房不到30分钟,已沒有了半点绿色,黄黄的一片戈壁滩,一眼无际。当时正是7月天,酷暑当头,满身是汗,满脸尘土,连吹在身上的风也是滚热的,自己估计有45度以上。一路绝尘,卡车欢快而奔驰的,跑车的不远处,一队队,一只只野黄羊飞快跳跃的逃向远方。
两个小时后,车辆到了天山脚下,有了绿色,有了青草,牧羊人赶一群羊正在吃草,慢慢地向前移动,寻找羊儿自己所需的美味佳肴,一阵阵浓雾飘过,象南方的春天无异。
大约一个小时后,天气凉快无比,在戈壁滩时是盛夏,到山脚千米高时是春天,小雨朦胧,点点滴滴,洒在我的脸上,象轻风佛过,象3岁孩童的肉手一样抚在脸上,舒服极了。
车上到半山腰,气候象秋天,恰恰秋风,寒气袭来,我们立马翻开背包,找出毛衣穿上,才顶得住秋风的季节。
卡车喘着粗气,快到天山山项时,这大出我们南方兵的意外,到处是白茫茫的厚雪,足有尺厚,我们哈出的气,立即变成了白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哈气成霜,这就是大暑天气。
我们快速地穿上了厚厚的羊皮军大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刺骨,望着飞舞的鹅毛大雪,望着飞舞的雪花,惊奇得我们大笑不止。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六月雪,六月霜。你说奇遇不奇遇?
上山4小时,下山2小时,这就是天山。
大家对《刘老根3》有什么看法,聊聊
经过一次改期之后,赵本山的《刘老根3》终于上线。目前已经更新了10集左右,大部分角色都已经露面,只是很多人期待的“药匣子”范伟还没有出现。
尽管很多演员与同时在播的《乡村爱情12》有重复,但毕竟这个故事还是一个新故事,而且还能与十几年前的两部《刘老根》衔接起来,看起来还是与看《乡村爱情》有不一样的兴趣。
如果说其中最大的不足,那就是戏份非常多的药丸子的戏有些讨人厌。尽管这个角色在演员表中排在刘老根、大辣椒、大奎和山杏之后,但从戏份来看他绝对是最主要角色之一,与刘老根的戏份不相上下。一部剧的成败,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角的表现,从目前这个角色的表现来看,他的不招人喜欢是全剧最大的败笔。
药丸子道德品质有问题因此招人烦
作为药匣子的儿子,药丸子的戏本来是应该非常精彩的。药匣子原名李宝库,药丸子的名字叫李金存,一脉相承,这都是很好的安排。可是归结到药丸子这个人物身上,他就有些让人讨厌了。
按理说理不歪笑不来,这是喜剧创作的规律,一个高大全的人是不会产生多少笑料的,越是吊儿郎当不靠谱的人,就越是容易引人发笑。比如说范伟扮演的药匣子和范德彪,在一般人看来他们都不靠谱,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但他们的缺点不靠谱是不靠谱,却没有发展到惹人讨厌的地步。恰恰相仿,广大观众是多么喜欢药匣子和范德彪。
然而药丸子就不是这样,他不靠谱到过于处心积虑,明明自己把手机摔坏非要装作给刘老根洗脚掉水里泡坏,明明他自己撒谎非要说保姆小琴说谎,这就不是小缺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人品问题。这样的人物,无法获得人们对药匣子和范德彪那样的好感。一个喜剧人物,他可能在言行上有一些缺点,但绝不能是坏人,是恶人,而目前这个药丸子就是坏人和恶人。
或者这么说,喜剧人物是有缺点的好人,而药丸子呢,是一个没什么优点的坏人。这就是药丸子和药匣子的差距。
演员和角色都有些遭恨
除去这个人物,演员的表演也存在一定偏差。不知道是人物形象影响了演员,还是演员形象干预到人物,小东北这个演员长得就不太招人待见,加上人物身上的种种不良言行,观众也就连这演员一起恨了。
其实小东北原名朱星澎,是赵本山非常晚收下的徒弟。他在《乡村爱情12》当中也有出现,只是戏份非常少,扮演追求李银萍的郑宇。
而到《刘老根3》当中,他的戏份增加了太多,顽劣不化的性格给周围人带来不少麻烦。他的戏确实讨人厌,但全剧的很多情节就靠他往前推动。按照目前的趋势,他的戏只可能增加,不可能减少。
小东北发微博解释尴尬
看看《刘老根3》的弹幕,很大一部分观众都在吐槽药丸子这个角色。对此演员小东北也有自知,就在这几天,他还专门发微博进行了解释。
他说,“谢谢大家支持,弹幕我都看了,我虚心接受,打字太累了,你们辛苦,感谢捧场感谢观看,哈哈我真烦人这是真的,我自己都不愿看自己,但是会员都充了,不看钱白瞎了。”
能够这样解释几句,说明这个演员还是有救,只不过戏已经这样拍了,也不可能中途换人和换角色,出于对赵本山等其他演员的喜爱,观众还是会看下去,一边吐槽一边看。
看到本山大叔心里就踏实
《刘老根3》属于什么剧呢?算不上什么精品剧,但对于熟悉这些演员和故事的老观众来说,看他们这些人是一种多年来的需要,根本不能以艺术价值有多高来衡量。
尤其这些年,在电视上已经看不到赵本山的春晚小品,能够看到他和他的徒弟们在剧中热热闹闹地表演,观众心中的一些遗憾也可以弥补一些吧。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裤裆里藏辣椒歇后语
歇后语:
裤裆里撒辣椒面儿——垃圾(谐音)
类似歇后语还有:
红萝卜菜放辣椒——没把你放在眼里
裤裆里拉胡琴——扯淡(蛋)
裤裆里耍大刀–鸡飞蛋打
东北流行的歇后语:
土豆下山,滚球子。
二齿钩挠痒痒,一把硬手。
小毛驴踢房檐儿,弹(谈)不上。
烟袋锅炒爆米花,直蹦(有话直说)。
胡同赶猪,直来直去。
罗锅上山,钱(前)紧。
豁牙子啃西瓜,净道!
水仙不开花,装蒜。
老太太擤鼻涕,手拿把掐。
老太太上鸡架,奔(笨)蛋。
老太太下鸡架,不捡蛋(简单)。
老太太上炕,紧周(锦州)。
老太太喝粥,紧吸( 锦西)!
光屁股撵狼,胆大不知道磕碜。
光屁股拉磨,转着圈儿的丢人。
光着屁股戴围裙,顾前不顾后。
光屁股奶孩子,利利索索。
光屁股做板凳,有板有眼。
两口子盖一个破大布衫子,扯着玩儿。
庄稼佬儿不认识电灯泡儿,弦(闲)扯蛋(淡)。
庄稼佬儿不认识电灯泡儿,好大火茄子。
庄稼佬下相棋,弄个卒(足)。
庄稼佬不认识电线杆子,好大个洋胡琴。
庄稼佬不认识手电筒,哪来一股急火呢。
半夜摸帽子,找(早)呢。
马尾(读:yi)儿串豆腐,提不起来。
刀切豆腐,两面光。
瞎子戴眼镜,多一层。
瞎子掉井里,哪还不背风呢。
新媳妇放屁,零揪。
被窝里放屁,能闻(文)能捂(武)。
裤兜子放屁,两岔了。
吃咸盐放屁,咸(闲)的。
吃咸盐放屁,生咸(闲)气。
肚脐眼儿放屁,咋响(想)的呢?
脱裤子放屁,多费一道手。
土地爷放屁,神气。
裤裆里放屁,臭雀(读qiao)(凑巧)。
树林子里放屁,臭雀(凑巧)。
蚊子放屁,小气!
喝酱油放屁,咸(闲)的呀!
土地佬放屁,神气。
骑驴放屁,打腰了。
飞机上放屁,响彻云霄(响屁)。
裤裆里耍大刀, 鸡飞蛋打。
裤裆里抡大锤,受到沉重打鸡(击)!
肚脐眼拔罐子,抽风!
屁股眼拔罐子,找嘬屎(作死)。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像)。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吐白沫,才来劲。
吃饭把着盆,盛(成)手。
牛犊子逮老家贼(麻雀),心灵身子笨。
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名)生在外。
王八瞅绿豆,对眼了。
黄皮子(黄鼠狼)下豆雏子(田鼠),一代不如一代。
被窝里伸出个脚丫子,你算第几把手。
二尺半的大裤衩子,你装个屁呀。
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
寡妇生孩子,有老底儿。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傻小子吃锅烙,硬饺子(觉着{东北人一般读为“jiaozi”})挺好。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啃猪蹄儿,不知自脚(自觉)。
武大郎卖豆腐,人熊货也囊。
猴拿虱子,瞎掰。
老鸹落在猪身上,看别人黑不知自己黑。
管老丈母娘叫大嫂,没话搭拉话。
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
高山点灯,就那一疙瘩亮。
西瓜皮揩屁股,没完没了。
刷术头子揩屁股,漓儿琅淌。
苞米瓤子揩屁股,没顺茬。
土卡拉揩屁股,迷门儿啦。
鸡蛋壳儿揩屁股,乞吃咔嚓。
纱绷子揩屁股,露一手。
厕所边上摔跟头,离屎(死)不远了。
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厕所扔炸弹,激起民粪。
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熊瞎子戴帽子,装人。
大粪勺子咔嚓土豆,臭匙(词)乱用。
上厕所大便不带手纸—想不揩(开)。
拉屎攥拳头,装横!
背手尿尿,不扶(服)。
洗澡不叫洗澡,泡人。
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下(吓)人。
竖笛不叫竖笛,短萧(削)啊!
狗长犄角,羊事(洋式)儿。
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杀猪切后鞧,腚(定)下来了。
小偷拉电门,贼闭(毙)。
巴掌上长毛,老手。
老头上树,盘紧(盘锦)。
掌鞋不不用锥子,针行(真)!
后脊梁背大鼓,短捶。
大鼻子他爹,老鼻子了。
猪头肉不叫猪头肉,熟食(收拾)。
油炸屁股,酥腚(输定)了
仰壳撒尿,往上浇(交)。
狗呲尿,现用现浇(交)。
水里冒泡,多鱼(余)。
小王八屁股,新龟腚(规定)。
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屎(死)。
暖瓶挂到屁股上,有一腚(定)水瓶(平)!
尿罐子镶金边,嘴好。
上厕所不带纸,高手!
屎壳螂打旋风脚,过粪(分)。
王八屁股长疮—-烂龟腚(规定)。
老虎屁股,摸不得。
一脚跨过便池过粪(分)了。
炕洞子发大水,黑龙江。
小黄牛拉磨盘,没长劲儿。
屁股上挂粪筐,等屎(死)。
屁股眼儿上画眉毛,好大的面子。
厕所点灯,找屎(死)。
癞蛤蟆掀门帘儿,露一小手。
鸡屁股栓绳,扯蛋(扯淡)。
汽车压罗锅,死也值(直)。
裤腰带没眼,系(记)不住。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破草帽没檐,晒脸啊
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秃脑亮打伞,无法无天。
一寸照片,少扯景。
照相馆的药水,泡人那。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黑瞎子带钢笔,硬充大干部。
喝酱油耍酒疯,咸(闲)的;
杨二朗的兵器,两面三刀。
孙悟空的后代,一肚子猴心眼。
高山倒马桶,臭气远扬。
眼睛夹仗子,咯眼。
小葱伴豆腐,一清二白。
里手赶车,没外人。
碟子扎猛子,不知深浅 。
老鼠爪子上菜墩,露上一小手。
胡同扛木头,直来直去。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高口。
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 。
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
三岁长胡子,看你那小老样儿。
火烧云不叫火烧云,叫天(添)浪。
搬不倒儿掉酸菜缸,穷酸臭美乱晃荡。
三月煽扇子,春风满面。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连鬓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
小鸡儿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油梭子发白,短炼(练)。
杀猪捅屁眼子,假装通事。
屁股底下响炸弹,击(急)眼了。
为什么感觉狙击手都是打胸不打头
狙击手有战场幽灵之称,在很多人眼中狙击手那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在日常的训练中也寻求高难度,比如打鸡蛋、硬币大小的目标,更有甚百米打牙签或者打刀刃“一弹两孔”,那么实战中却是多打胸部而不是头部,这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首先理解上的误区是根本原因。前文我们提到了训练中的狙击手,极为严苛,对于训练所使用的标靶是越小越好。但是在实战中随着交战环境和交战对象的转变,训练和实战就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狙击手根据交战距离和任务性质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比如部队狙击手的一般执行的是中远距离高价值目标精准狙杀和中近距火力压制任务,这也是专用狙击步枪和欧美所谓的精确射手步枪之间的本质差别;然而警方或者城市反恐作战环境下,狙击手多以执行近距离精确击杀任务为主,交战距离通常在70米以内,最远也不会超过200米。
由于打击目标和任务性质的不同,不同作战环境下狙击手实际瞄准的参照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城市反恐或者人质解救任务中,世界各国多遵循“人质优先”的原则,对于射击目标的部位选择也略有不同,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人质的安全,通常会选择一击致命的头部三角区、中枢神经等要害部位,强调的精度射击,毕竟所有的国家都不是毛子,端着机枪一顿狂扫,无论人质、恐怖分子一概歼灭,有人质幸存算是意外的收获。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在训练中也有侧重,比如解放军特种部队在狙击训练中除了打一些近距小靶标之外,更多的是练习中远距离的射击,同时在训练中带有诸多战术背景,比如隐蔽渗透接敌、长时间潜伏等等;在武警部队的训练中又是另一番景象,武警特战狙击手日常训练狙击距离大多集中在200米以内,且在目标的选择上也侧重于小目标,同时还加入了一些识别射击等训练在里面,两者还是存在很大的训练差异和理念差异的。
其次,胸部的射击面积要远大于头部。很多人有理解上的误区,认为想要一击毙命最好是选择头部,理论上也是这样的,命中头部射杀的概率也更大一些;但是命中胸部同样能够致命,因为胸部是人体很多重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子弹命中心脏固然最好,但是命中胸口三角区同样是致命的,所以说有些人心脏不在左边的说法可以歇着了,这种概率有但也是少数。
另外,现代弹药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了,狙击步枪多采用的是7.62mm中口径,虽然侵彻性略低于小口径枪弹,但是其毁伤威力并不小,简单点讲就是子弹在击中身体之后,前部只有一个小弹孔,但是子弹在进入人体之后,会产生翻滚运动,在人体内造成大面积的创伤,这才是导致致命的根本原因,因此打击胸部照样能一击致命。
人体头部的着弹面积只有胸部的三分之一左右,听起来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瞄准镜世界里差的很远。通常当射击距离超过600米之后,整个人体在瞄准镜中的大小也就只有一个指甲盖这么大,此种条件下选择瞄准头部的难度可想而知。举个例子我国高精度狙击步枪瞄准镜放大倍率可达32倍,但是百米距离上打刀刃在镜子中几乎和刻度线一般粗细,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打弹着面积大的目标肯定比弹着面小的目标命中率要高得多。
最后就是考虑到对狙击手心理影响。战争是残酷的,不是手游中那般简单。根据美剧在中东地区的实战经验,狙击手患有心理疾病以及自杀率要远高于其他专业兵种,因为长期直视战争的血腥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诸多的影响,子弹命中人体头部之后,血肉横飞的场景会成为很多人的噩梦,毕竟所有的人都是畏惧生命的,这就和很多杀人犯长期生活在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反而被抓了之后,都是及其冷静的根本原因。
为了降低战争创伤疾病的发病率,很多国家的狙击手在实战中大都选择射击人体胸部,因为作战人员所穿着的迷彩作战服,在视界有限的镜子中,看到的只是一些局部的花纹,就算是观看了子弹命中身体的整个过程,也不会有太多的血腥感。很多人说可以选择不看,不看怎么确认是否击中目标?确认目标死亡也是计算战果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狙击手在实战中多射击胸部还是有很考量的,这一潜规则多适用于野战环境下,至于城市反恐或者人质解救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长豆角该怎样正确打顶怎么操作
长豆角的打顶并不适合于任何品种,仅适用于主蔓结荚而且是密植栽培,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所采用的一种整枝方式。
主要的整枝方法如下:
长豆角整过整枝,可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矛盾,减少养分的消耗,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促进开花结荚,实现早熟丰产。
在密植栽培的基础上,依靠主蔓结荚的豆角品种,通过整枝,可以增加主蔓的花序数和结荚数,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对长豆角采取的整枝方式有,抹底芽,打腰杈,闷群尖,主蔓摘心等。
一,抹底芽
抹底芽就是在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及时抹去,以促使主蔓粗壮和提早开花结荚。
二,打腰杈
打腰杈就是在豆角生长早期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子摘心,以促进侧蔓第一节形成花芽。
三,闷群尖
所谓闷群尖就是等植株生育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侧枝,见到花芽后进行摘心,也就是常说的打顶。
当主蔓长到15–20节,高2–2.3米时,可以进行摘心,以促进下部节位各花序上副花芽的形成和发育,也有利于采收豆荚。
总之,豆角的打顶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密植和主蔓结荚的豆角才可进行打顶,其它的分枝结荚和非密植栽培的条件下,不适宜打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