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 咱们聊聊《小丑2》。
上映前,它是观众期待值拉满的「宇宙大饼」。
上映后,却成了口碑山崩、票房血扑的全球公认烂作。
观众看完都很无语,被这年度最大诈骗气到发疯。
坐在电影院里,仿佛自己才是小丑。
好奇心不死,上映后第一时间前去试毒。
想看看今年最重磅的电影,到底怎么个烂法。
从电影院里出来,我深感意外。
你别说,这个片烂得还挺别致——
《小丑2:双重妄想》
Joker: Folie à Deux
五年前,《小丑1》在各种抵制声中大爆。
狂揽全球10亿美元的惊人票房, 斩获奥斯卡11项提名。
还助主演华金·菲尼克斯演技封神,夺得影帝。
一言以蔽,赢麻了。
很快,华纳宣布加大投入制作第二部。
全球观众翘以盼,希望早点看到小丑再次大杀四方。
结果等来等去,等来的全是丑闻。
什么华金大量改剧本,Lady gaga高光戏份被删。
什么导演拒做试映不顾口碑,上映前干脆躲了起来。
终于面世后,直接大扑特扑。
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差评一片。
欧美地区上映后,评分惨不忍睹,刷新漫改真人电影最低分。
来到内地,一样不受待见。
豆瓣开分5.9,还不及格。
那么,到底拍得怎么样?
鱼叔觉得,确实烂,但烂得很别致。
第一部中,「小丑」亚瑟连续犯下杀人案, 又在直播中枪杀脱口秀主持人。
掀起暴乱后,被警方逮捕关进阿卡姆疯人院等待审判。
电影书接前作,讲得就是亚瑟在阿卡姆发生的故事,以及被审判的过程。
制作上, 视觉设计与氛围营造延续前作,依旧卓越。
小丑仰头抽烟与起舞的癫狂标志性动作,也一以贯之。
而之所以出现大量差评,首先因为形式。
这竟然是一部歌舞片。
「哥谭」变「歌坛」,小丑情侣上演《Ga Ga Land》。
这本不是原罪,片中的音乐歌舞部分也有其作用。
像是在阿卡姆,亚瑟通过音乐小组认识了灵魂伴侣小丑女莉(Lady gaga 饰) 。
俩人谈恋爱或是灵魂共振时,音乐歌舞沾染着幻想属性,常常伴随响起。
但问题是,形式过于单薄,还影响到了叙事。
歌舞部分夹杂在剧情中本就容易产生断裂感,失败的爱情建立又让形式更显突兀。
电影里,莉全程工具人。
她突然出现,向亚瑟表达好感并迅速成为爱人。
之后被亚瑟发现身份造假,根本没有相似的原生家庭和犯罪经历。
真实身份是中产家庭供养出的 心理学高材生。
只是出于崇拜「小丑」才住进阿卡姆接近亚瑟。
所以她不断告诉亚瑟,你没病,你要做真实的自己。
当谎言被拆穿,莉迅速宣布自己怀孕。
让亚瑟为了两个人的未来,以精神领袖「小丑」的姿态解决庭审重获自由。
没看到啥灵魂伴侣的爱情,只看到私生饭要挟爱豆继续营业。
本质上,还是为了呼唤「小丑」登场回归。
这不仅是莉的心理, 也是观众期待。
主创团队也完全明白大家想看什么,于是迅速收束了工具爱情线。
借由人物之口宣布真正的好戏即将上演:
「- 我感觉之前的演出,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 那我们就给他们想要的。」
可惜,期待拉满了,却完全是虚晃一枪。
预告片里营造的「双疯」场面根本没出现。
小丑女的高光戏码被大大删减,剧情完全变成了亚瑟的独角戏。
说它诈骗,一点不冤。
不过,就算是拍独角戏,拍好了也行。
谁知「小丑」也没有归来,还被彻底粉碎。
一场审判,宣判精神肉体上的双重死亡。
片中,这场庭审是小丑脱罪的关键。
只要亚瑟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便能因此免刑。
换句话说,小丑越是病态猖狂,与亚瑟差别越大,越能获得胜利。
法庭外所有的追随者,以及崇拜者莉,都想看到这一幕。
创作者还有意拉高预期。
特意在庭审前阶段,让亚瑟做出前作里犯罪发疯前的动作。
像是冒犯又滑稽地亲吻年长女性,或是换上小丑装扮嘲讽所有人。
然后,期待全部落空。
亚瑟刚出庭时享受着欢呼簇拥,但 姿态僵硬而笨拙。
纵使换上了小丑装,也被证人几句话搞崩心态。
他说了很多话,过程漫长而又无聊,像是故意煎熬观众对人物失去耐心。
随后他回到监狱,又很快为自己法庭上豪言壮语嘲弄狱警付出代价。
不仅被脱光衣服狠揍,还 让其亲耳听到自己的追随者被殴打到咽了气。
说白了,纵使画上小丑妆,亚瑟也没有回天之力。
而且很快,他的小丑妆就被折磨到面目全非。
在一次次品尝过绝望和无助后,亚瑟终于在法庭上认罪:
「根本就没有小丑,都是我做的。」
到这,这部续作的内核 既推翻了前作,也瓦解了「小丑」形象。
把所谓的「犯罪天才」还原成一个瘦弱、可笑、悲惨、缺爱、只能在臆想中胜利的精神病杀人犯。
紧接着,还有更决绝的。
法庭被神秘的炸弹摧毁,亚瑟被戴着小丑面具的人救走。
然而,他在半路上跳车,以一种割席的姿态疯狂逃离这个符号。
但这种短暂的自由仅持续数幕,亚瑟随即再次被捕,重回监狱。
最后,亚瑟被小丑女抛弃,又被那些曾崇拜他、如今因他的认罪而感到背叛的囚犯刺死,落得个悲惨结局。
联系第一部来看,这似乎在说:
悲惨者永远无法救赎,只有毁灭才是宿命。
鱼叔看完有点懵。
整部电影相当现实,击碎了关于小丑的全部幻想。
如果你喜欢第一部,那你会感觉被深深背刺。
如果你喜欢小丑IP,你会被电影精神创死。
而如果你是普通观众,很幸运,你不会受伤,只会觉得非常无聊。
在不好听的歌曲和漫长的庭审戏,以及对各种话题浅尝辄止的流水账中渐渐绝望。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烂得别致。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烂片,演技、制作都不差。
但观众想看的,它全部反其道而行,比烂片更能激发愤怒。
只能必须,送上差评。
鱼叔实在好奇为什么会这么拍,于是查了查背后故事。
一方面,确实是创作陷入封闭状态。
《小丑1》时,创作者就曾表明,这是一个非DC非超英的原创独立故事。
独立带来新尝试,小丑也就被还原成一个更具体的人物,成就一个更确切的演员。
但首部成功后,主创将电影成功看得太过独立,忽视了IP加持。
开始沉溺于个人想法,在角色身上投射个人喜好。
导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鱼叔总觉得它拍的可能是亚瑟,也可能是主创,但似乎不是小丑。
另一方面,也有第一部的后续影响。
因被质疑宣扬枪支暴力、美化反派、煽动民粹,电影在多国被禁映。
「奥罗拉枪击案」的幸存者和罹难者家属强烈抵制该片上映。
还有一大波左派影评人和民众批判电影,质疑主创团队的用心。
导演与主演在各种采访里对电影立意讳莫如深。
华金对自己饰演的角色亚瑟也持负面态度,认为悲剧的发生离不开个人观念。
巨大的反馈让电影像小丑一样成为某种符号,让人感到危险。
「华金:这个不情愿的、不知情的符号现在正在为第一部电影中的罪行付出代价」
对这些声音的回应,不知是否投射在了这部续作中。
让亚瑟拒绝再成为小丑,也不愿继续幻想。
我甚至觉得主创未尝没有预感到观众反馈。
就像电影里,亚瑟对莉说:
「别唱了,说话」
而代表了对小丑有幻想的崇拜者莉则回答:
「我们有的只有想象」
随即弃绝了无法成为小丑的亚瑟转身离开。
亲手摧毁所造之神,讽刺地留下具体的人。
我莫名觉得,比起故事,这部电影更像一种表态。
这让观众的差评,也沾染上相似的属性。
鱼叔不由得为之遗憾。
个人化的表达有更为具体的魅力,但过于确切就窄化了表达空间。
就像「小丑」这个角色形象,远不只有政治意涵。
《自杀小队》里杰瑞德·莱托版小丑就说:
「I’m an idea,state of mind.」
《 蝙蝠侠:黑暗骑士 》中,希斯·莱杰版小丑又是一种无序的化身。
他的伤疤可以变成不同人不同形状的内心结痂。
他的罪恶可以驻扎在任何一处人性的松动上。
因为没有具体的形状,所以可以是任何形状。
可以说,人性不灭,小丑就不会死去。
反派天花板具备的人物多义性和丰富的可阐释性,才是角色生命力的基础。
或许,华金版《小丑》也是一种电影与人性的尝试。
走向绝路,大概也是一种答案。
但知道无数平行宇宙里,有魅力的作品与角色是永存的。
对于观众来说,也能以慰受伤的心吧。
全文完。
助理编辑: 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