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技术去干预主观恶意的诱导,各平台应有所为。
短剧的风吹向了银发一族。在最近的短剧热度榜中,《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连续5日霸榜第一,抖音话题总量破25亿,同类型“玛丽苏”题材的《闪婚五十岁》也有6亿的抖音话题量。此外,亲情类的《母爱无声》、家庭情感类的《半生夫妻终成陌路》、逆袭类的《团宠老妈惹不起》等短剧也备受中老年欢迎。
中老年短剧爆火,老年人收获情绪价值,平台及制作方收获可观的流量和收益。按理说,这是各方乐见的共赢结果。根据《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上升至15.4%。数量庞大、有钱有闲的老年群体,他们的情感理应被关注,但问题是目前瞄准中老年群体的短剧大多存在粗制滥造、诱导付费等问题,尽显套路。
在内容上,走红短剧的“配方”惊人相似。上文提到的《闪婚五十岁》《闪婚老伴是豪门》两部短剧,讲述的都是“中老年女主遭遇恶儿媳,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被假扮打工人的中年霸总拯救”的故事,核心还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匪夷所思的强烈冲突,配上不断反转的狗血剧情,看似和日常生活格格不入,却让许多老年人有了“爽”感,从而吸引众多“爸妈”付费。加上短剧付费“开通容易关闭难”,看剧花费不菲。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父母追短剧的付费记录,金额从几元到数千元不等。甚至有媒体报道,一老人最近半年保持着每个月6000元的微短剧付费频率,累计充值金额高达4万元。
近几年,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除了付费短剧,此前被曝光过的“假靳东”事件,通过拙劣的抠图技术就能令老年人心甘情愿地倾诉、打赏,还有一些短视频直播间则通过直播剧本和话术套路,不断引诱老年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消费埋单。很多时候,主播们口中“亏本清仓”的名酒名画、“为粉丝争取到低价福利”的保健品以及“因生意失败低价卖货抵债”的桥段,在年轻人看来是“一眼假”,但却总能“收割”老年群体。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十分节俭的老人,在网络世界慷慨埋单?一方面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他们比年轻一代更容易相信视频和主播;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快节奏社会所产生的的孤独感,需要直播间主播们的理解和呵护,也在热播短剧的反转和安慰中寻找着补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情绪价值埋单,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权利。
对于平台而言,中老年短剧的爆火、老年人在直播间的消费能力,反映出这个群体已成网络消费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任由套路横行必定走不远。目前中老年在直播间遭遇的带有欺骗性质的网购,在短剧消费中遇到的诱导付费、自动充值等陷阱,主要是利用中老年用户对互联网叙事、支付规则的不熟悉而完成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并不可取,后续如何通过技术去干预这些主观恶意的诱导,各平台应有所为。
至于年轻人对于老年人的干预,则应少一些事后“居高临下”的质问和指责,多一点日常陪伴,通过在事前、事中充分沟通,去提高长辈的网络技能和鉴别能力,减少他们被收割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