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河南商丘的现、当代名人有哪些有什么光辉的事迹
  • 谁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军
  • 女少将贾丹兵是王明贵的儿媳妇,请问王明贵是什么干部
  • 公安军19师师长王明贵简历
  • 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 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
  • 王明贵的生平简介
  • 王明贵的介绍
  • 东北抗联授予的最高军衔是谁

河南商丘的现、当代名人有哪些有什么光辉的事迹

王明贵,河南商丘人。2004年晋升少将,原防空兵指挥学院政委。因涉嫌严重违纪,2013年11月总参纪委对其立案调查,2014年1月移送军事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王明贵因涉嫌严重违纪,2013年11月总参纪委对其立案调查,2014年1月移送军事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据中国军网1月15日的消息,军队权威部门当天对外公布了2014年军队查处军级以上干部重大贪腐案件情况。其中,“原防空兵指挥学院政委王明贵因涉嫌严重违纪,2013年11月总参纪委对其立案调查,2014年1月移送军事司法机关依法处理。”2012年1月,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王明贵被任命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3月,王明贵连任。

我在防空兵指挥学院上学时的政委!
弘扬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介绍几位从河南商丘大地上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孙端夫(1911年—1974年),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刘口乡孙场村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兼政委、副军长、军长、空军高射炮指挥部副司令员、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

赵先顺(1924 2002年2月2日),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人,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9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副师长、师长、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6月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

张树田,河南商丘人,2000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39年9月生,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等职。

河南商丘籍的将军还有很多,欢迎友友们补充。

商丘,顾名思义,商人的发源地之一,庄子在这里梦蝶,墨子也是商丘人,因为是宋国都城,宋国又是春秋战国时候各国眼中的坏小明,所以又是很多成语的发源地,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宋高宗赵构在这里登基,又名:“应天”,“南京”,还别说,这两个名字连很多商丘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大学时候因为这个,我和一个商丘的同学争了一节课,最后,他的另一位老乡同学告诉他,商丘有个应天小学,他才服输。

至于近现代嘛,好像郑海霞,孙殿英也是商丘的,现在嘛,我们洛阳的精品烟酒店一多半都是商丘人开的,以前都是卖假烟假酒,赚到钱了,现在很少卖假烟假酒了,但是,烟酒店很多还是商丘人开的。收旧家电有很多永城的,也有商丘的,还有一个,就是饮料行业的百岁山现象,百岁山刚打市场的时候,因为定价偏高,零售价:2.5元,所以很多快消品经销商不看好,最后,商丘的经销商独具慧眼,通过百岁山赚到了钱,很多商丘人就去全国各地代理百岁山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百岁山代理商都是商丘人,通过百岁山很多又做大做强,成了地区内举足轻重的经销商。

商丘宋飞 商丘首富

商丘市

睢阳区

郭村镇

谢X宜

谁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开国将军:

1、彭施鲁少将,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李荆璞少将,1935年2月,李荆璞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是周保中)第一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王效明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王明贵少将,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王明贵在第6军3师任连长、第8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朱光少将,1932年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彭施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荆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效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明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朱光

女少将贾丹兵是王明贵的儿媳妇,请问王明贵是什么干部

王明贵,吉林省磐石县人,1910年出生,1934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军长是著名的杨靖宇。1936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王明贵在3师任连长、第8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苏军撤离东北,抗联人员脱离了与苏军的关系,王明贵任齐齐哈尔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师师长、独8师师长。建国后,王明贵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王明贵被授予少将军衔。

公安军19师师长王明贵简历

王明贵,1932年参加革命,曾担任东北抗联支队长、师长、88旅营长、四野骑兵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离休(副兵团)2005年去世)。

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时间: 2017年11月12日

地点 :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孔家

采访人员: 张志刚、谢伟、冯福才、冯雨
抗日战争时期,汤原县是下江中心县委所在地,太平川地区,更是著名的红地盘,抗日组织遍布,抗联活动频繁。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太平川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老人们故去,老房子拆除,老物件消失,很难再寻找到当年抗日的踪迹了。2017年秋冬时节,在太平川一家简陋的农舍里,在屋主人古老的家谱的末页,一首七律抗日诗篇被发现。它像一缕阳光,照射进漫漫历史空间,让人们窥见了昔日下江军民共御顽敌的画面。
【患难兄弟手足般,枪淋弹雨几多年。

优秀儿女齐参战,同心同德灭敌顽。

庆余屯中孔庆余,舍死忘生助抗联。

但愿抗日成功后,你我兄弟乐晚年。

东北抗联第六军 夏云杰 、冯仲云。

伪满康德三年仲秋。】

这首七律抗日诗篇的发现,引起了抗联斗争史研究人员和抗联后代极大兴趣,汤原县博物馆、抗联后代联谊会等前往考证。2017年11月9日,笔者也前往太平川,采访了珍藏抗日诗篇的孔祥吉老人。

笔 者 :请您说说家谱书上那首七律抗日诗的情况。

孔祥吉: 我岁数小,我接家谱才几年呀。我是七几年接的家谱。原来在我父亲家搁着,我父亲去世了,才传到我这经管。俺家老头活着他也没说。为啥写这顶上,我这么考虑,日本子来了顶架(东北方言,总、经常的意思。)搜查,他再搜查不能搜查家谱。就这么地,就写在这谱书后面了。

笔 者 :怎么来的不知道?

孔祥吉: 不知道。

笔 者: 那你爷爷识字吗?有文化吗?

孔祥吉: 他识几个字不多,会打算盘。那时候,虽说我家是大户,就父亲私熟念了二年,我老叔,一个字不识。那时候没地方念书去,都不识字。

俺们家不像老耿家(注释1),吃小灶,俺们家人都和劳金(长工)一样吃,半夜起来,吃完饭你该干啥干啥去。我四叔那时候,还整个狗皮箍脖灵盖(膝盖)上。现在跟人家说人家都不信。缝脖灵盖上干啥?抗磨(保护裤子耐磨)呗!

【结果有些令人失望,那首七律抗日诗篇背后的故事没人知晓,那显然是精彩的,而它随着历史的烽烟隐去了,几乎不可能再被人们所知了。

遗憾之余顿笔思考,我只好再询问主人陈年古事,力求给读者一个完整解释,还原一段抗日传奇。

家谱的主人姓孔,叫孔祥吉,依照家谱的排序,他该是孔夫子的第75代后裔,是“焚书坑儒”之后逃亡云南的一支,这一孔姓旁系后迁徙山东福山,那就是孔祥吉的祖先。】

【孔祥吉采访笔录】:

笔者: 请您谈一下老孔家的情况,包括家史和抗日的事,咱们就打开话匣子唠家史吧,随便唠。

孔祥吉 :我叫孔祥吉,今年74岁,1944年6月30日出生。我爷爷孔庆余,父亲孔凡喜,我是爷爷的长孙。

我们家山东省福山县人,闯关东过来的。那时候(晚清时期)我祖太爷只身一人,挑八股绳(指做生意的担子,前面四股绳,后面四股绳,拢起了两边的担子,民间称为八股绳。)过来的,边走边做小买卖,卖个针头线脑的。就好象货朗扁担似的,走那那是店。后来到了江南吉林省三姓城火龙沟站住脚了。后来祖太奶打听其下落,没打听着,其实,我祖太爷在江南那嘎,就派大儿子孔宪和来找。二儿子又来找,可下打听着了,在江南火龙沟。那就是我的祖爷爷。后来就给我祖爷爷结婚了,和当地范家女子结婚。

在家里这边,我祖太奶奶抽签,抽到一个凶签,说是五个小孩围着一口棺材哭。她再也坐不住了,谁劝也不行,着急忙慌,只身出发奔北大荒寻亲,抿装脚,走了半年,到江南火龙沟还真找到了家人。

结果,我祖爷爷死了,他的二儿也死了,扔下五个孩子。我祖太爷爷的哥哥,终生未娶,就为扶持侄女侄子长大成人,谁劝也不行。那时候也像现在扶贫似的,官家给一挂车,全家就来汤原县了。开地,有良田几百倾,开油房。后来,日本人来了,缴地照,缴枪照。地就没那么多了。
【孔祥吉所述的孔家先祖闯关东的事,汤原县志有记载:

民妇孔刘氏,山东福山县人。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举家由吉林三姓迁居汤原县城东北太平川地方,系甲长孔庆余之祖母,生而贤淑,又秉母训。十九岁于归孔氏。翁姑早逝,佐夫、子紫勤俭持家,生二字,长宪和,次宪周。时因年荒。抚夫远出谋生计,二十余载无音耗,历尽艰辛,抚养二子成立 ,乃命长子宪和出外寻父 。时宪和二十一岁,东奔西驰数千里,遍历城乡里,年余无耗。恐母忧念,不得已旋里。又二年复遣次子宪周寻父,行至吉林三姓界北大垃子地方,父子得相遇。又数年无耗,适有邻人郑性者,道及其父子在外做小负贩,次子已娶妻生子。乃复遣长子宪和往寻,乃得相遇。又数年,闻夫昭魁、次子宪周相继病故,氏哭望天涯,痛不欲生。至光绪二十五年,长子宪和迎母就养吉林。三十二年举家迁居汤圆,一门孝友,诚该氏训迪有方之所致也。

邻里述其形状于大府,于民国十五年5月,奉大总统令,给与红绶银章一座,“乡里矜式”匾额一架。】
此段文字记述,与孔祥吉所述稍有偏差。意思是说:孔祥吉爷爷孔庆余的爷爷孔昭魁,灾荒年别妻离子,挑着货郎担子独闯关东谋生,落脚于依兰县火龙沟地方。其妻在家独自抚养两个幼子,历尽艰辛抚养大孩子,先后遣其去关东寻父,终于得见。又十余年后,长子回乡接母去关东就养,其夫已亡,二儿子亦亡,抛下寡妻刘氏并三子二女。其后,全家迁徙汤原县垦荒务农,开办油房,置办家业,家业渐兴,富甲一方。民国大总统令,授与红绶章一座,“乡里矜式”匾额一架。

这是一段凄惋传奇的经历,孔家人勤勉贤达,悯贫,虽少有文化,却深得中华传统文化之熏淘,继承了优秀的民族精神。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孔家在乱世中舍命与日寇周旋,为抗日出力的义举了。
【孔家为抗联筹集布匹、粮食、药品。冯仲云遇险获救,夏云阶(注释2)被护送上山。老孔家为抗日贡献了一切,包括两个儿子的命……】

笔 者: 老孔家抗日的事,您都有啥记忆,都说说吧。

孔祥吉: 赵尚志、夏云阶、张寿篯,周保中,祁致中、戴洪宾、谢文东、李华堂都来过我家。王明贵(注释3)也来过我家,王明贵就是在我家参加抗联的,他就是顶俺家去一个人,他替我们家去的。王明贵外号叫王十老三,金沟刹金子的,那时候兴拜把子,嗑头联香,他排行十三,叫王十老三。

我说这个你们可能不信,这是我母亲说的,我们家一宿放六回桌子没亮天。一会儿抗日队来了,一会日本子来了,一会又是三十八团来了,一会儿又是山林警察来了。谁来了你都得招待,人家说要吃猪肉,你得马上去给杀猪去。不管黑天白天,来了就是先吃饭,旁的不讲,先吃饭。正吃饭呢,就起队了,到那得先吃饭。那时候也别说胡子和抗日队了,都穿的靰鞡,系的靰鞡草,这鞋呀,两只都不能一堆脱呀,这只系好了,那只再脱。你知道啥时候来令起队呀,正吃饭呢,端饭腕起队走了。到那得先吃饭,这顿饭吃了,那顿饭到那吃,到那去不一定呢。

那时候俺们家,那时候粮食也不值钱。那时候不卖粮不给你布,给抗日队整多少布呀,白布,整到山里去染了做军装,我们家都没少整。药,我姥爷于药铺(孔祥吉姥爷绰号于药铺),药都没少给整。

笔 者: 据说冯仲云在你家遇险,是假扮你太奶奶的儿子脱险的。

孔祥吉: 当年冯仲云在我家,表面上就是我家的长工,以长工做掩盖(掩护),顶架(东北方言,长时间的意思)在我们家。他有个名号,叫冯瞎子,他不戴眼镜嘛。

有一天,日本子来搜查来了,又是警察署,又是宪队兵的,来了不少。来的挺突然,想躲躲不了了。我太太和我爷爷一看,就给弄炕上去了,假装有病了,搁那守着(在那守护着)。日本子来了,问,老太太几个儿子?其实我太太她三个儿子。四个儿子。炕上躺的谁?炕上躺的我老儿子。他乍了?得伤寒病了。日本子寻思半天呀,一看也挺属实,一看真四个儿子,我爷爷老大,我二爷我三爷,加他四个,这样就给他掩盖(掩护)过去了。还有一回,抗联和日子干仗,退却了,打的日本子的洋白面和枪啥的,就来不及了(来不及带走了),就塞到我家的黑天棚里了。这日本子来了就搜查呀,这要是搜去了还了得了。都上去了,登梯子上去了,用枪在那搁楼(东北方言,拨拢的意思。),拨拉半天,寻思寻思又下来了,没发现,那要是发现就完了。
笔 者: 老孔家为抗日贡献的太多了。

孔祥吉: 今天我说实话了,我大爷我二大爷都是为抗联死的,为抗日死的。怎么说呢?我大爷是肺结核,那不是送剁子嘛(剁子,用骡马驼运物资送往某处,称送剁子),偷着往山里送小米,走半道遇到山林警察队。就跑,在山里能有好道嘛,还牵着马,驮着小米。后来可下跑出来了,还掉炕洞沟(东北方言,指沼泽、漂垡甸子、沟塘等山林难行地域。)里了,那让人撵的就没个样了。我大爷他是肺结核,他肺结核挺严重,肺结核就犯了,我二大爷还掉炕洞沟里了,腿摔折了,没让人抓去还挺好。那时候乱巴地(东北方言,指混乱荒蔽的年代。)的时候,缺医少药的,也没有先生(医生),买药也没有地方买去。我大爷的肺结核就拖严重了,那时候他俩就差两三岁,我大爷不超过二十五岁,我二大爷也就二十二三岁,就先后都死了。

夏云阶在我家养病,警察来搜查来了,我爷爷让我父亲护送上山,自己出面应付敌人。我父亲护送夏云阶上山的时候,可能都不到二十岁,顶多二十岁,也喜欢摆弄枪,想参加抗联。两个弟弟都小,才十来岁,两个哥哥都死了,家里没人,脱不开。老夏说,不去就不去吧,不去也能给抗联做事,在家里也一样抗日。他就参加了青年队,晚上把鬼子的电线杆子拉折了,白天再给埋上,日本人白天还得让你大户人家出人给埋上。
【老孔家炕热乎!老孔家小米粥香!老抗联们记着老孔家的好,回访老区多次探望孔家。老孔家和抗联心连心,为解救蒙寃入狱的抗联老兵,孔庆余两进京城找冯仲云。】
笔 者: 你爷爷后来见过冯仲云吗?

孔祥吉: 五几年的时候,好像是五五年,我父亲还去北京找过冯仲云,还是为别人的事。怎么说呢,这事说也行不说也行。

笔 者: 没事,现在无所谓,说吧。

孔祥吉 :张传福你知道嘛?张传福的四哥张合(注释4),他不也是抗联的团长嘛。好像五几年,他家不有点啥事了,就让人搁(关押)起来了,掐尖入狱了。完了,他家人就来找我爷,要不怎能上北京呢。头一次去接待了。那个时候接待行呀,你一个老地主,随便去呢。冯仲云给说一句话,就把老张头子放了。具体怎么说的,说的啥,不知道。给说话就行了呗,人家那么大的官。就是为他的事去的。

为啥事蹲芭篱子呢,好像老张头吧,在我的记忆里,大跃进那几年受管制,戴个牌子,扎个麻绳头子,在车站晃悠晃悠。老张头家成分不也高嘛,像我们似的,都富农地主的。

笔 者: 你不是说去冯仲云那两次嘛,那第二次怎么个情况?

孔祥吉: 还有一次人家没接见,说是去开会了。

笔 者: 有这种可能。

孔祥吉: 八几年的时候王明贵王钧(注释5)回访革命老区,都上我们家来过。在乡里会见后,我父亲要回家,王明贵不让,非拉我父亲吃饭,还得挨着他坐着。老孔家炕热呼,老孔家的小米粥香,好喝!他们都还记着老孔家的好。王明贵家,王钧家,我都去串过门,还在他们家吃过饭。

【土改中,孔家被划为地主。孔家没有因为帮助抗联抗日受到褒奖,却因为地主成分饱受歧视。这应该是民族的悲哀!】

笔 者: 土改时老孔家的情况怎么样?

孔祥吉 :说实在的,俺们家成分吧,头前是地主,后来整个富农,后来化中,后来又整个富农。怎么回事呢?说起话长了,五八年,我五七年我小学毕业,考中学没考上。五八年不大跃进嘛,我十五,就考那个汤原有个奇克职业学校,属于中传。考上了,考上了我就去村上开介绍信,人家要介绍信。那时候有个文书,叫王天成。那时候咱岁数小,好像低人一等似地。他说你是谁家的?我说我是老孔家的。孔庆余家的?我说嗯那。你家什么成分?瞅瞅本,我说化中农。他说你家乍能化中呢?我说人家定的就是化中呀。你家不是化中,是富农。拿就给改了。完以后又是富农了。

完考上学校,念了三年书。60年毕业了,荣丰鱼场实习二年,完了分配。在那念书吧,你成分不好,另眼看待。完了毕业了,分配了,都分配了。我们分配在依兰。人家不接收,又回来了,回到荣丰鱼场。那时候赶上精减嘛,下放自留人员。那时候归佳木斯水产局管,水产局王局长李科长,说你们已经安排不了,我们三个,你们先回家等待吧。你们吧也不算下乡,也不算插队,也不算知识青年。等待分配,一定给你们安排。这话说的挺死,我们就等,等到七几年了,62年回来的。去找了两回,我两个同学去找的,佳木斯水产局找,人家说安排不了。去荣丰鱼场找,人家说,哎呀,你们来晚了。人家都安排完了。那完了,咱们也没有门路。回来再等吧,后来也放弃了。我们同学大多数都安排了,后来都退休了,有的都死了。我那是岁数最小的,人家都安排了,都退休了。

笔 者: 那是荣丰鱼场,你应该是荣丰鱼场的职工。

孔祥吉: 嗯那。

笔 者: 你这个家谱上写的这首诗,如果经专家考证,确定是冯仲云夏云阶写的诗,那就是革命文物。它本身没有啥经济价值,但是它有重要的历史与政治价值,对研究东北抗联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属于你们家,它更重要的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所以,我建议你,要妥善地保管好这个东西,不要谁来了都给人家看,那些照片也是一样。你们孔家勤勉贤达,伸明大义,为乡里称道。孔老夫子的七十五代后裔,能为抗日做出贡献,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后记】

孔庆余,汤原县太平川乡兴隆村(庆余屯)之首住民。庆余祖辈晚清年间独闯关东,初落脚于江南火龙沟,民国初年举家迁居汤原太平川,开荒种地,置办油房,家业渐兴,始有庆余屯。

《汤原县志》载:1934年日本侵略军进驻太平川后,孔庆余避之唯恐不及很少抛头露面。同年6月抗联派人下山,与孔庆瑜会晤,孔庆余毫不犹豫捐出抢二支、马八匹、粮食若干。从此以后孔庆余曾多次为抗日武装筹措枪支弹药粮食衣物,其家亦为抗日武装下山停留,随时提供方便。夏云杰军长曾在其家养病休整。伪军警察觉孔庆余与抗联往来,于1936年5月至八月间,连续数次突袭搜查。一次日军进村恰逢夏云街患重感冒,发烧在孔家治疗。孔庆余令儿子套马车将夏军长迅速送出转移。自己出面应付敌人,使夏军长免遇敌人遭遇。

1957年,孔庆余七十岁,因病逝世于太平川。

抗日战争时期,汤原地区抗日民众四起,高潮时军队数千,抗日组织遍布城乡。仅汤原东北太平川一带,既有孔庆余、黄友、贾友等开明士绅筹措枪支马匹粮食药品支援抗日。孔庆余家仅为一代表人物。此番景象正印证了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引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注释】 :

1、老耿家,汤原县太平川反动恶霸地主耿子修。耿家勾结日寇,捕杀抗联及抗日群众,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2、冯仲云,东北抗联六军政委,东北抗联三路军总政委。解放后任松江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副部长。夏云阶,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牺牲。

3、王明贵,抗联六军三师师长,东北抗联三路军三支队队长。解放战争中任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八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60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铁道兵副司令员、公安十九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

4、张传福,东北抗联六军二师师长,1938年西征途中牺牲。张合,张传福胞兄,抗联六军团长。光复后加入三江人民自治军,参加剿匪斗争。

5、王钧,东北抗联六军保安团政治部主任,三路军三支队参谋长。解放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省体委主任。

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

                                                    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

                                                             刘纾悦

      绵延千里,横亘万载,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片素有“天然大氧吧”之称的茫茫林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就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闪耀在祖国的东北边陲。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朴实、热情,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气概,向自然进军,向严寒挑战,向大山呐喊,把沉睡千年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建设成了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光阴流转,岁月如梭,历史犹如翻转的书页,每一页都那么难以忘怀,都那么步履铿锵。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以殷红的鲜血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透过岁月的烟尘,回望百年征程,小兴安岭上的红色足迹,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的孔武有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爆发。次日,日军侵占沈阳,随即辽宁、吉林大多数城市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当时伊春(含铁力、嘉荫)虽人烟稀少、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但日本侵略军也于1932年开始入侵,到1933年5月,铁力、乌云、佛山(嘉荫县)先后沦落敌手。日本侵略者一边血腥镇压与统治这里的人民,一边疯狂掠夺木材、黄金等资源,小兴安岭惨遭日军铁蹄践踏,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提出在东北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就召开紧急会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9月20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告全满朝鲜工人、农民、学生及劳苦群众书》,9月22日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广大群众罢工、罢课、罢市,发动群众反抗日本侵略。中共汤原(当时,伊春归汤原管辖)县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和满洲省委抗日救国的主张和号召,组织了一支化妆的抗日宣传队,深入城乡各地宣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南岔区浩良河镇吉星村是当时抗日宣传队经常活动的地方,汤原县抗日游击队夏云杰、戴鸿滨在此作了大量发动群众抗日的工作。经过培养和考验,在这里发展了伊春林区第一个中共党员高玉斌。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这里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等抗日组织,高玉斌任会长。他组织全村群众同日伪军进行斗争,这里被评为抗日模范村。他还动员这个村27名青壮年加入了抗日联军,其中有24人为国捐躯。

    随着抗日斗争的深入,抗日斗争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反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1933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团结和争取各种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到1936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根据这个宣言,在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下,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到第十一军。在小兴安岭活动的主要是三、六、九、十一军。当时小兴安岭的抗日斗争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的。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先后设立在南岔区浩良河所“四块石”、朗乡局新东林场“张木营子”和乌马河区西岭林场的“锅盔顶”等地办公并召开多次重要会议。

    伊春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这里被誉为“五地一道”,即中共北满省委诞生地,抗联三、六军抗日根据地,东北民众抗日联军所在地,东北抗联主要战绩地,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培训基地,红色国际通道。小兴安岭的沟沟岔岔都留下了抗联先辈的足迹,山山水水都洒下过抗联英烈的鲜血,留下很多小兴安岭抗日斗争时期的遗址遗迹遗存,这些遗址遗迹见证了日本侵略者镇压我抗日军民、掠夺我森林资源的滔天罪行,见证了小兴安岭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生动场面,见证了小兴安岭军民建立根据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14年艰苦斗争的历程,见证了无数抗联先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血洒兴安的壮烈情景。

    1935年夏,赵尚志率抗联第三军主力来到汤原萝北一带,在汤旺河、梧桐河流域建立了三、六军根据地,在萝北南部的老等山、大黑林子一带建立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仓库和军政干部学校,亲自担任校长,为抗日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同年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三军军长,把北满抗日游击战推向了高湖,令日寇闻风丧胆,时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和“南杨北赵”之称。

    1935年,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她率领的抗联队伍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在那里可以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在没有敌情的时候,抗联的战士们在深山老林里烤火,顺带烤一些野味,一齐唱歌,给艰苦的战斗生活增添了温暖。抗日军民尊称她为“李姐”,战士们则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也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1936年3月,为建立稳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决定攻打位于汤旺河中游的日伪据点“老钱柜”(上甘岭区境内)。此次战斗制定了“奇袭智取”的作战方案。3月17日,李兆麟、戴鸿宾率领百余人组成的突击队,乘马爬犁由浩良河村出发,顶风冒雪,急行军200余公里,于19日晚抵达“老钱柜”(上甘岭区境内)。突击队利用在途中俘虏的伪警察解除了哨兵的武装,智取了“老钱柜”,击毙7名日军,俘虏100多名伪警察,缴获长短枪100多支及大量物资。奇袭“老钱柜”战斗的胜利使汤旺河沟系完全置于我军控制之下,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打开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6年12月,打响了攻克佛山战斗。佛山(今嘉荫县)是当时国境线上的重镇,城内除伪县公署和警备局外,还驻有伪国境监视队。抗联三军五师师长景永安带领抗联战士,悄悄摸进县城,割断电线夺取电台,包围警备局和国境监视队,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毙、缴械。这一仗打死日军9人,伪军3人、击伤和俘虏48人,缴获步枪50支,猎枪40支,子弹1150发,警刀41把,马93匹,棉被489床,伪币70000元,日本参事官逃跑后被冻死,日本指挥官五十岚被烧死。这场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敌人,鼓舞了我军士气,不仅有利地支援了三军主力部队的西征,而且完成了护送北满临时省委代表赴莫斯科向中共代表团汇报工作的任务。

    1936年底到1937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军部和第一、五师西征,由汤原县向铁力,奔海伦,越小兴安岭,直驱黑龙江的逊河,纵横千余里,与敌人打了百余仗,攻克城镇20余座,歼敌800余人,俘敌300余人。

    1937年5月,小兴安岭茫茫林海,飞花飘翠,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冯治纲、许恒志、黄成植等抗联领导同志从东北各抗日战场上,汇集到这里参加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抗日救国的一些重大问题。

    时至今日在小兴安岭还有东北抗联2处遗址和1处抗联战略要地和13处抗联密营遗址。比较知名 的有老白山、翠峦、大丰等密营,其中位于伊春,依兰,汤原3县交界的四块石密营是当年抗联三军、六军的后方医院、被服厂所在地,也是1938年李兆麟将军和他的战友创作抗联《露营之歌》第一段的地方。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段,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支由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共同创作的《露营之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内容,在东北抗日战争艰苦的年代里,成为鼓舞抗联战士英勇杀敌、坚持斗争的有利精神武器。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大举进攻,将东北作为它重要的后方基地,关内成为反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东北地区局部抗日变成全国性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的任务即由单独作战改为袭扰敌人后方,削弱敌人,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关内军队作战。全面抗战的爆发,给东北人民抗日战争以极大鼓舞,在东北地区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小兴安岭的抗日战争出现了新的高潮。

    张家湾战斗是抗联三路军西征后在铁力境内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1939年初,绥(化)、庆(城)、铁(骊)三县的日本守卫队和伪警察队联合组成一支搜山队,沿着依吉密河逆流而上进行“讨伐”。抗联得知消息后,半夜进入敌宿营地,四挺机枪同时开火,日本鬼子没等明白咋回事就没命了。这次战斗共打死日伪军30余人,抗联战士排着队,扛着战利品,撤离了阵地。

    西北河战斗是我东北抗日联军一场歼灭性的速决战,尽管战斗规模较小但它的影响很大,有力的震慑了日寇,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战斗发生在1940年除夕的前一天,抗联第三路军第二支队一部52人从老金沟出发,直奔铁力大依吉密伐木场准备袭击那里的日伪警察队,夺取武器和给养。夜晚10点战斗打响,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鬼子被打的狼哭鬼叫。不到半个小时战斗就胜利结束了,抗联以少胜多,击毙日伪军60多人。

    东北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的发展壮大和胜利,使日本殖民统治者深感不安,为巩固其统治,他们向小兴安岭大量增兵,封锁交通,包围抗日游击区,集中大批兵力对各地抗联部队进行“讨伐”,清乡归屯,妄图割断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此时的抗日联军陷入了极端困难,危险地境,外无援助,内缺给养,孤军奋战,被迫转入小兴安岭深山密林中,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月26日,在吉星沟对岸长嘴子(现浩良河镇)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为了教育和培养大批军政干部,设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的政治军事学校”。东北抗日联军统一编制后,这所学校正式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由赵尚志担任。在伊春的军校共办了三期,校址先后设在双子河畔、伊春河畔和翠峦河畔,先后培养了250多名军政干部。原黑龙江省司令员王明贵就是这个军政干校的学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36年7月在巴兰河谷张木营子建了电信学校,同军校第三期合并,为抗联三军、六军和十一军共培养了9名电报员。

    东北抗日联军不但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也是一支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的部队,不仅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培养军政人才,而且经常给战士们上政治课、军事课,教战士学文化,教唱自己创编的歌曲,还创办报刊杂志等,鼓舞抗联将士战胜艰苦环境的信心,坚定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念。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敌强我弱的困难条件下,依托小兴安岭独立自主地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牢固占领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不断向东北增兵,1932年总兵力约6-7万人,到1942年,达到76万人,而我抗日联军从无到有,到1937年10月,发展到11个军才3万多人。东北抗日联军针对我劣势装备与日本强敌作战的实际,制定了以少胜多、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山林游击、平原游击战术,与敌人进行周旋,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兴安岭的战役战斗就有100多次。

    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的小兴安岭抗日斗争中,冲杀在白山黑水之间,用血肉之躯与敌斗争,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资源,消灭和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也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可以说,他们为东北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指出: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子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份力量,甚至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系列辉煌壮丽的抗战历史,充分证明了这块土地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用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战斗和无数先烈热血和忠诚写在伊春史册上的光荣。

    林都伊春不仅是一块绿色土地,更是一块洒满抗联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对抗联战士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抗联文化,搞好三次创业,实施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书写伊春的中国梦。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们一起重温一百年来小兴安岭上我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感受家乡这片热土上一幕幕感人肺腑的革命画卷,怎能不叫人热血沸腾,怎能不叫人激情澎湃?让我们永远铭记小兴安岭上这闪光的红色足迹,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把家乡建设成和平幸福、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而努力奋斗!

王明贵的生平简介

王明贵是吉林省磐石县人,1910年出生。1934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军长是著名的杨靖宇。1936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王明贵在3师任连长、第8团团长。
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先后编为杨靖宇的第一路军,周保中的第二路军和李兆麟的第叁路军,第6军属第叁路军,王明贵担任过3师代师长,第3支队支队长。1938年,中共东北各省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赵尚志、第6军军长戴洪滨和第11军军长祁致中越过黑龙江进入苏联境内,寻求苏联的援助,以后周保中和冯仲云也进入苏联境内。这一年,东北抗日联军由3万人减至5000人,1939年减至2000人,1940年,撤退到苏联境内和坚持在东北的人数已不足1000人。
1941年,经周保中等和苏方交涉,苏方同意抗联人员在苏联境内整训,待机再战。抗联人员在苏联,一方面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战术和技术训练,一方面和苏联远东军组成了15个战略侦察小分队,在东北搞情报工作。
1942年,在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组建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设旅、营、连叁级,军政主官由抗联人员担任,苏联军官担任副职。为了保密和保证供应体制,苏联最高统帅部授予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旅番号。第88旅下辖4个教导营,还有冲击枪营、无线电营和迫击炮营,王明贵是第3教导营营长。
1945年,第88旅编入苏联远东军第2方面军,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用火车和飞机 将第88旅的抗联人员输送到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齐齐哈尔、吉林、牡丹江、佳木斯等地,进入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参加了苏军卫戍区司令部的工作。王明贵到了齐齐哈尔,担任中共嫩江地区委员会书记。八路军进入东北,苏军撤离东北,抗联人员脱离了与苏军的关系,王明贵任齐齐哈尔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师师长、独8师师长。建国后,王明贵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王明贵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5年6月22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5岁。

王明贵的介绍

王明贵,男,汉族,大学文化。1984年参加工作。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东北抗联授予的最高军衔是谁

  东北抗联走出9位开国将军,但在1955年授予只有7位授予少将,后来两位分别在61年和64年授予少将,他们是谁?

  

  王明贵,1934年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先后出任连长、团长、师长、支队长;解放时期,他出任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因为参加革命时间较晚,资历不高,但在建国后是准军级,55年被授予少将。

  

  王效明,早年参加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他反日救国军;1935加入东北抗联任参谋、二师参谋长、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时期,他担任吉林市警备司令、军分区司令、东北野战军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到海军海岸炮兵学校任校长,评衔为准军衔,55授予少将。

  

  朱光,早年拉起一支革命队伍,后加入抗联任副团长,后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才入党。抗战爆发后,他被调往八路军总部任炮兵团军事教员、副营长、延安炮兵学校总务处处长;解放战争,他调往东北人炮兵团长、副师长;后参加抗美援朝任炮兵师长。55年被授予少将。

  

  孙三,1934年参加抗联后,又去了苏联学习军事技术;抗战爆发后,他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教员。解放战争时期,他调任东北出任战车团团长、师参谋长。一路随部队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参加过抗美援朝,55年被授予少将。

  

  李荆璞,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东北游击队,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师长,随后去了苏联学习。抗战爆发后,他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解放时期,他出任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绥宁省军区司令员、热河省军区司令员。55年被授予少将。

  

  李钟奇,早年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后参加抗日义勇军任支队长、团参谋长。抗战爆发后,他调任115师代营长、纵队参谋长、骑兵团长;解放时期,他担任了华北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后任副教育长。新中国任军训部助理部长,55年被授予少将。

  

  高体乾,早年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任支队长、游击队长。抗战爆发后,他出任八路军纵队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解放时期,他担任了纵队参谋长、军参谋长。55年被授予少将。

  除了这7位55年授予少将之外,另外两人彭施鲁和纪亭榭在61年和64年被授予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