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后得到各方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系列影片的第二部,该片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新体验与新感受呢?
在我看来,该片在接续上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恢弘气势与广阔视野的基础上,更加聚焦于精准细腻的微观叙事,与此相关的人物、细节、情感的设计与表达上得以更加精细地呈现。
人物设计别出心裁,鲜明独特。军委作战部参谋李默尹身经百战,依然壮心不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深入掌握前线战况,主动请缨,来到189师,并身先士卒,以血肉之躯阻挡敌人,一位大气、坚定、从容、豁达的高级将领形象跃然而出;李想,这位刚刚从人民解放战争中得到洗礼的营教导员,一转身就投入到了这场异常艰苦的跨国战役之中,是“铁原阻击战”的战士形象的代表,当李想以引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之际,一位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机警睿智的志愿军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李晓,这位刚刚从联合国舞台上走下来的英语译员,目睹战场上死伤的战友们,她被点燃的激情,借着对敌人的英文广播释放出巨大能量,一位果敢、聪慧、热烈的女性形象令人难忘;吴本正,作为志愿军部队的归国军工专家,一面带着浓浓的书生意气,一面也是充满热血,为了研制的火炮更加符合战场需要,冒死跟战士们一起冲杀在敌人坦克最近处,那种执拗、倔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被演绎得入木三分;孙醒,一位在战场上严重负伤,身患“战争应激失忆症”,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慢慢恢复了记忆,冲入战场时爆发出巨大战斗力,显示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忘我的精神境界……这些战士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勇有谋。面对几倍于自己的强敌,志愿军战士不气馁,不放弃,将有限兵力分散成若干小组、灵活运用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绕敌背后挖掘地道,以及开闸水库大坝淹没战场等巧思妙想,有效阻击了“联合国军”来势汹汹的进攻。
细节设计匠心独运,韵味不尽。该片以“铁原阻击战”为核心展开叙事,剧情整体紧张激烈,但并没有令人产生窒息感,精细的细节设计起了关键作用。彭德怀司令员送给李默尹的一块糖果,转送给了李想,那片糖纸最后伴随着李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李家门上的一把钥匙,在李默尹手上,也在女儿李晓手上,在片中多次出现,表达出他们对祖国、对故土、对家园的热爱与眷恋;孙醒在“战争应激失忆症”状态下连自己名字都记不得了,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听闻到战友们的名字,突然被唤醒,那种重获新生的兴奋令人激动;吴本正在召集战士们探讨武器应用问题时,饥肠辘辘的战士看到了桌上摆放的山果子,吴专家拿起来一个个送到他们嘴边,战士们那种如饥似渴的眼神,加上敌人“品尝”缴获的志愿军日常食用的炒面、土豆时那种无法下咽的眼神,志愿军将士们艰难困苦的生活景观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表达丰富充沛,感人至深。该片通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上至司令员,下至普通士兵,面向强敌,不畏艰难,敢于亮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忘不了彭老总得知我军与敌人军力相差倍数时,那种埋在心头的对将士们的心疼但又坚决果敢的神情;忘不了李想在弹尽粮绝时,把珍藏在手中的妹妹赠送的干花叠成纸船,放入水中的不舍又决绝的神情,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贞感天动地;该片对亲情的表现也是别具一格。李默尹先是失去了同是革命者的妻子,儿子李想与女儿李晓又分别寄养在别处,一家三口千辛万苦总算团聚,还没享受几天天伦之乐,就分头投入到抗美援朝战场,一把家里钥匙、一朵摘来的鲜花、一块获赠的糖果,让我们体验到这个特殊家庭相互牵挂的特别亲情;该片对友情的表现也是颇具创意,除了战友们一起帮着唤醒孙醒等,战损记录员杨三弟为了留下死去战友们的最后记录,一一掀开罩在他们身上的白单子,并庄重地向他们一一行礼道别的场景令人泪目!
深情款款,长情绵绵,《志愿军:存亡之战》为我们铸造的志愿军英魂将常留人们心间!
(作者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彭康婧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