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航线》上映前的宣传是“中国首部空中犯罪电影”,但看完你就会发现,这哪是什么动作电影,明明就是科幻电影嘛。

因为从头到尾,整部电影的逻辑就一直不在线。各种设定不但经不起推敲,而且常常有让观众惊掉下巴之感。比如,劫匪们发明出了一种打死人、打穿塑料内饰板,却打不穿机舱蒙皮和玻璃的“特制子弹”。这是什么黑科技?严重怀疑,是本片主创发现电影后期机舱内子弹乱飞,飞机却能正常飞行的情况实在太离谱了,只能硬掰扯出这样一个同样离谱的设定。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海报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危机航线》毕竟只是一部商业电影,定位就是一个“爽”字,从制作水准上来看还是合格的,既然如此,何必要较真呢?大家看个开心,不就好了吗?

不能说这种说法完全没道理,但这里头也藏着一个长期的认识误区——商业电影并不等于“爽片”,更不等于可以胡说八道。谁都不能否认《流浪地球》在商业上的成功,这恰恰来自其叙事和设定的合情合理,来自其非常明确的主题思想。

回过头来看《危机航线》,其致命问题就是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向观众传达什么,表达什么,以至于自我矛盾的地方数不胜数。就拿正反两位主角来说吧,到底为什么要把他们设定成狂躁症患者?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剧照

刘德华饰演的国际安保专家高皓军还相对容易理解。他因为精神疾病被迫与妻子、女儿分离,还和家人间有了很深的误会。而在飞机上的挺身而出,不仅是他挽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是重拾亲情的重要契机。主创似乎一开始有意创造一个“有缺陷”的主角,用这种角色弧光丰富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告诉观众,在生活中应该帮助而不是歧视此类精神疾病患者。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剧照

但事实很快打了我的脸。屈楚萧饰演的恐怖分子头目也患有狂躁症,而且被塑造成了一个冷血、无情、暴力的角色。不仅如此,电影还非要用不同颜色的滤镜展现两位主角的动作戏,同时很多场面也没有回避血腥、残忍的一面。那么,这就很让人困惑了,电影到底是在支持还是在“抹黑”狂躁症患者?

同样的,郭晓东饰演的航空公司CEO李航宇几乎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不光会做生意,身手不凡,能在危难时刻驾驶飞机,还特别关心机舱内每一位乘客的安危(身体素质堪比超人,中枪后还能照常开飞机)。我猜想,电影的初衷可能是告诉观众,当下的航空安全还是很让人放心的,从业人员不仅职业素养高,还有极强的社会责任心。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剧照

然而,谁又能解释一下,这么一个聪明、智慧的企业管理者,怎么会察觉不到身边的财务总监吃里爬外,策划出了这么大一个阴谋?这么一个专业、严谨的航空专业人才,到底是怎么管理自家企业的安保的,竟然能让一大群恐怖分子公然带着降落伞和武器登机?试问,电影到底是在力挺还是在看衰航空行业?

全片最离谱的当然还要数影片的最后一幕,也是最高潮,大型客机A380在城市高速公路上实施迫降。对于飞机在起落架打不开的情况下能不能降落在两辆大卡车上的问题,技术专家或许能给出更权威的回答,在此姑且存而不论。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非要安排上述情节?

电影主体部分是高皓军与众多恐怖分子的对抗、博弈,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孤胆英雄套路,可尾声部分又花费这么大的篇幅讲述一个“紧急迫降”的段落,而在这个段落中高皓军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否说明,什么才是电影的着力点,主创们从来就没搞明白?

再说迫降本身,虽然电影多次强调了时间紧急、附近没有机场等情况,但相信观众还是很难相信,让巨大的客机降落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市区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飞机上的乘客生命很重要,那么那些无辜的市民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吗?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剧照

撇开策略的合理性不谈,硬要安排这样一场高潮戏,恐怕还是因为此前恐怖分子已经尽数被打败、制服,接下来已经“没戏”了。既要为观众提供充足的感官刺激,还要撑足电影时长,如此一来,看上去并没有必要的迫降,就很有“必要”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主创的策划从一开始就是稀里糊涂的,观众也只能看个不明所以。在飞机就要迫降的时候,我身后的两位观众竟然笑出了声,是的,是非常大声的爆笑。恐怕,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实,虽然空中劫机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并不意味着主创就不能拍出新意来。比如,对比一下同题材的《空军一号》,虽然人家是近三十年前的老片子,但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反派显然要比屈楚萧立体得多,而后者饰演的角色在本片中除了一味耍狠、装酷,根本就没有人物魅力可言。这也让观众很困惑:他的手下凭什么对他死心塌地,为他出生入死?

《危机航线》:表面上是动作片,实际上是科幻片-风君歌曲歌词大全网

《危机航线》剧照

另一边,刘涛和张子枫也沦为典型的花瓶角色。影片开头部分铺垫的家庭矛盾,在刘德华表明身份后就被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那请问就这点误会早几年为啥不讲清楚呢?显然,主创根本就没有在人物以及情感的深度上下功夫,造成叙事和角色都趋于极度扁平化,自然,要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无从谈起了。

电影结束滚动字幕时,放出了幕后的拍摄花絮,显然是想告诉大家,整个团队多辛苦,多用心啊。但观众一看到绿幕,尤其是看到原来演员离地面就这么点距离,毫无“惊险”可言,实际上只会感到一种奇妙的荒诞感——这是在闹着玩呢?

这种弄巧成拙,无疑是整部电影的缩影。看来,真的该有人及时提醒:商业电影想要拍得让观众满意,其实不容易。不是请来一大群大牌明星,不是堆积所谓商业元素,就能让大家买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