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谜团——
登基不久的雍正,为何会突然对老十三允祥发火?
要知道,畅春园那晚,若非老十三及时赶到,老四胤禛根本无法顺利继位,成为雍正皇帝。
难道,这其中的真相确如邬思道提醒老十三的那样:
“你至今尚未堪通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可问题是,基于雍正刚刚登基的朝局,老十三可谓是能帮雍正控制局势最重要的一大助力。
既如此,即便雍正有“鸟尽弓藏”之心,似乎也并没到“兔死狗烹”的时机。
同时更诡异的是,就在雍正向老十三发火的过程中,剧中竟切入了一段乔引娣跟老十四允禵的对话。
难道这段话,与雍正突然向老十三发火的原因有关?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谜团:突如其来的怒火
康熙去世那晚,在畅春园,若非老十三空手夺下丰台大营的兵权,及时率兵勤王护驾,即便隆科多当场拿出了康熙留下的“传位诏书”,势单力薄的老四也很难顺利继位。
雍正勉强继位之后,为了消除康熙朝“九子夺嫡”遗留下的问题,先用“立太后”的方法,化解了尚未解除兵权的老十四的当众发难;随后又在朝堂上,重用老八允祀为总理王大臣,化解了八爷党的虎视眈眈。
然而,就在一切都基本步入正轨之后,雍正却突然间向老十三发火了。
当天,雍正正召开小范围的内部会议。
在会议上,雍正先是着重表扬了山西诺敏整顿藩库亏空一事,随后又抛出了“由谁担任恩科正副主考”的议题。
在这一议题顺利结束之后,老八顺势拿出了由户部尚书阿灵阿赶制的新朝通宝样钱。
雍正看着手里那橙黄明亮的新制钱,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满意之色。
可谁知就在这个时候,户部主事孙嘉诚跟户部尚书阿灵阿竟因制钱一事,打到了御前。
闻听此事,雍正当即沉着脸召见了孙嘉诚。
孙嘉诚一见雍正,就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新制钱“铜六铅四”的弊端,言称这纯属“粉饰太平”之举,不仅不利于民间流通,还给了贪官污吏,收集制钱熔炼卖铜的揽财机会。
见孙嘉诚将其中的隐情摆到了台面,一旁的张廷玉也没有逃避,就着孙嘉诚的话,又进一步补充了新制钱存有的弊端。
见此,雍正立马就明白了八爷党很可能在新制钱一事中,别有用心。
可随即,不愿破坏当下平稳局面的雍正,瞬间就压下了心头的怒火。
那天的内部会议,在雍正严厉训斥孙嘉诚之后,就草草结束了。
会议结束后,雍正却没有提前结束当天的工作,反倒拉着老十三、隆科多和马齐三人,私下里又单独开了一个小会,研讨其他工作。
在中途休息中,雍正特意将老十三单独留了下来,说是要跟老十三边下棋边吃饭。
注意!
这次君臣间的对话,是畅春园那晚过后,雍正跟老十三第一次单独相处。
或许“半隐”的邬思道在临行前的提醒奏了效,在这次单独的相处中,老十三既无多年之前,兄弟二人私下相处时的轻松惬意;更无自持有“拥立之功”,而无所顾虑、百无禁忌。
反倒从选棋子开始,就流露出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态。
而雍正则从棋局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有故意找茬之嫌。
先是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似玩笑,又绝非玩笑的话:
“皇阿玛早就说过,论棋术啊,在阿哥中间你是这个(大拇指),朕呢,是这个(小拇指)。”
对此,老十三自然不敢坦然接纳,勉强应付过去之后,想给雍正提醒的老十三,小心翼翼地将话题引到了孙嘉诚的身上,委婉地表示孙嘉诚方才的那些话,并无过错,对其予以严惩,恐怕会寒了忠臣的心。
熟料,老十三的话刚一说罢,雍正就将手中的棋罐扔在桌上,起身反问道: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言外之意,你是不是觉得朕这个皇上当得窝囊,身为天子,明知错在老八,不仅不敢当场追责质问,反倒严惩了忠臣孙嘉诚。
见雍正动怒,老十三慌忙跪倒在地,解释说他之所以会提及孙嘉诚,只是在恪守为臣的本分。
然而听了老十三的解释,雍正的火气却更大:
“屁!朕看你越来越不像以前的允祥了,敢说敢为敢笑敢怒,圣祖亲赐号‘拼命十三郎’,现如今这,这怎么了这是……”
随后,老十三只是顺势感慨了一句“此一时彼一时,情势不同了”,雍正却一把将桌上的棋罐打翻在地。
到此,其实不难看出——
雍正这一次对老十三突然发火,很可能是早有预谋的。
可问题是,雍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是畅春园那晚过后,老十三暗中做错了什么事情;还是说,雍正真生了“鸟尽弓藏”的心;亦或者说,雍正此举还藏有其他的目的?
线索:诡异的对话
在雍正向老十三允祥发火的过程中,剧中极其诡异地插入了一段乔引娣跟老十四允禵的对话。
按常理来说,在这种表现形式下,突然切入的对话,势必与雍正跟老十三的对话有关。
也就是说,雍正突然跟老十三发火的原因,很可能就藏在乔引娣跟老十四的对话中。
可若是如此的话,那么这段突然切入的对话,究竟暗示了什么呢?
就在雍正一把将桌上的棋罐打翻在地之时,另一边,乔引娣也正在收拾散落一地的棋子。
见此,老十四问乔引娣,你捡它干什么?
而乔引娣则俏皮地说:
“捡起来,好让你再扔啊。”
听了乔引娣的话,老十四饶有兴致地问:
“这个主意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注意乔引娣接下来的回答:
“我呀,是跟我们村的一个老奶奶学的,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死了丈夫,一守寡就是四十多年,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官府报请朝廷,给她立了一座贞节牌坊。你猜,这么多年了,这个老奶奶是怎么守过来的?
“每天晚上当她睡不着的时候,就把这罐子棋子都撒在地上,滚得满地都是,然后她就一颗颗地去捡,等她把这些棋子捡完的时候,天也亮了,鸡也叫了,她也困了,她这才回房去睡……”
乔引娣口中这个“老奶奶守寡”的故事,究竟表达了什么?
按乔引娣的说法,这个老奶奶守寡四十多年,在此期间,对于这个老奶奶来说,最难熬的便是那数不清的夜晚。
而老奶奶为了度过那难熬的夜,采用了一个极其特殊的方法——便是在夜晚将棋罐里的棋子撒落一地,然后再要求自己一颗一颗地捡起,等散落的棋子全部捡回到棋罐里时,黑夜就在不经意间度过了。
对于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单拿“转移注意力”这么一个笼统的概念来解释,其实很难抓住其中隐藏的暗示。
要想窥探这个故事里隐藏的东西,我们就需要借鉴一定的哲学概念——
在哲学中,关于“矛盾”有一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概念。
什么是“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什么是“次要矛盾”?
相对于“主要矛盾”而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叫做“次要矛盾”。
之所以,在事物的发展中会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是由于“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导致的。
这也就是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旦新的条件产生,让事物内部各种矛盾力量出现了新的不平衡,那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可能会发生转化。
而在乔引娣的这个故事中,守寡四十多年的老奶奶,每当夜幕降临,于她而言,“主要矛盾”便是即将到来的难熬黑夜。在这期间,其他的事情都属于“次要矛盾”。
可当老奶奶将棋罐的棋子打翻在地,亟待拾取的棋子,瞬间就从“次要矛盾”一跃变为“主要矛盾”,成了老奶奶在夜晚里最重要的事。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乔引娣口中这个故事的暗示了。
若眼前的“主要矛盾”,是我们暂时无法解决的,此时,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条件,改变“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让“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以此来缓解当前的局势。
那么,这种暗示与雍正突然间跟老十三发火有什么关联呢?
难道说,在雍正和老十三之间,存在什么“主要矛盾”是雍正暂时无法解决的,因此,雍正这才想制造一个全新的矛盾,来取代那个“主要矛盾”吗?
可若是如此的话,那么那个暂时无法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而雍正向老十三发火,又想制造一个什么样的“全新矛盾”呢?
真相:化解君臣矛盾
在雍正恼怒地将棋子打翻之后,跪倒在地的老十三允祥没有再开口,而是选择了沉默不语,现场的气氛一时间沉重压抑了起来。
见此,雍正带着“恨其不争”的口气,向老十三说道:
“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
然而,听了雍正这句暗含“解释”意味的话,老十三却并没有借着话势认错表态,来化解君臣之间这突如其来的不悦,反倒是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正是这段话,暴露了存于他们君臣二人之间的“主要矛盾”。
“皇上,您知道,咱们宗室骨肉,为的就是这把龙椅,为了拔去我这根眼中钉,有人几次摆圈套害我,这些你都应该知道的。
“我这十几年如履薄冰,步步小心,还是着了人家的道儿啊,在宗人府被皇阿玛圈禁了整整十年啊!皇上,皇上,整整十年呐!皇上,我是从荆棘丛里爬出来,油锅里滚出来,地狱里逃出来的人呐。您看看我的头发,一多半都白了,您想过没有,我今年才三十七岁呀,怎么能指望那个死了的‘拼命十三郎’再去还阳呢?”
注意,在老十三的这段话中,有一个特殊的细节——
当老十三提到他被圈禁十年的那件事时,背对着老十三的雍正,眼神有过一瞬间的闪躲。
那么,雍正为何会有如此反应呢?
在之前的文章里曾提到过,老十三之所以会被康熙圈禁十年,其中存有一个特殊的隐情。
当时为了扳倒复立的太子胤礽,老四暗中将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密信,借老八之手递给了康熙。
在那之前,“血洗江夏镇”和“火烧百官行述”这两件事都已顺利完结,陡然间又出现了一封与太子有关的密信,自然会让康熙起疑,怀疑这里面藏有老四算计太子的局。
而在那期间老四从未出过手,凡事都由老十三代劳,由此,康熙要想敲打警告老四,就只能用“欲加之罪”严惩老十三。
也就是说,老十三被圈禁,老四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这里面的事儿,一开始老十三可能没有察觉,但在被圈禁的十年时间里,老十三不可能意识不到,对此,雍正其实也心知肚明。
而这就是雍正和老十三之间难以化解的“主要矛盾”。
可以说,一旦雍正无法顺利化解这个矛盾,那么存于君臣二人之间的“芥蒂”,势必会影响到后续工作上的配合。
若把老十三换成其他人,或许雍正并不会急于化解这个矛盾,可老十三是他掌控朝局,对抗八爷党最重要的助力。
到此,我们再联系剧中突然切入的那段关于乔引娣跟老十四的对话,其实就可以得出:
雍正突然向老十三发火,很可能就是要用乔引娣在故事里提到的那个“方法”,制造一个“全新矛盾”,来取代他跟老十三之间的这个主要矛盾。
那么,雍正是如何操作的呢?
老十三的话一说完,雍正就连忙走上前去扶老十三坐下:
“十三弟,是四哥错怪你了。朕这阵子心事太多,没有顾及你的心境,朕是想让你振作起来啊。”
等气氛缓和下来后,雍正立马步入了正题:
“你要知道,朕现在是在火炉上烤,你也还在荆棘丛里啊。”
听了雍正这番话,不知其意所指的老十三,连忙起身问其缘由。
见此,雍正不慌不忙地说道:
“皇阿玛在世的时候,你和我就专干这个差事,催讨各省的亏空,结果呢?我被撤了差,你被圈禁。”
言外之意,如今看似我当了皇上,朝局也算平稳,可实际上仍旧是危机四伏。就拿整顿各省亏空的这件事来说吧,表面看起来干得的是有声有色,可背地里却是阻力重重。一旦咱俩掉以轻心,很可能就会重蹈当年的覆辙,所以,我需要你振作起来,更需要你我齐心协力。
雍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拿“外忧”来缓解“内患”,用外部矛盾来取代他们君臣之间的内部矛盾。
然而,雍正的话刚一说罢,老十三却直接提出了质疑:
“那皇上,为什么还要责罚孙嘉诚呢?”
老十三会有此质疑,也实属正常。
要知道,当年老十三被圈禁跟催讨各省亏空是毫无关系的,如今在雍正的口中这二者却成了“因果”。
同时,若按雍正的说法,他要做的是有利于大清朝江山社稷的事,为此,不惜与朝中反对势力为敌。然而,就在刚刚,他却为了不得罪八爷党,责罚了敢于直谏的孙嘉诚。
面对老十三提出的质疑,雍正没有任何慌张,立马就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我之所以要责罚孙嘉诚,是因为他上条陈的时机不对,眼下我才登基,局势也刚稳定下来,此时一旦我对八爷党出手,很可能会授人以柄,引起朝野动荡。
而且我当众责罚孙嘉诚,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不久我就会下旨重用他。
见老十三接受了他的解释,雍正又顺势继续说道:
“如今天下积弊如山,朕何尝不晓得呀,现在吏治腐败无官不贪,官员结党成风朋比为奸,皇阿玛在世的时候,就对此痛心疾首啊,但是他老人家,晚年龙体欠安,倦于政事。你说这些事,朕要不做,我大清何必为国呀。”
雍正这段话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向老十三表态,他今后要做的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因此,他希望老十三能够放下芥蒂全力帮助他,改革吏治的腐败,完成康熙的遗愿。
以上,就是雍正突然向老十三发火的背后真相。
显然,雍正这种化解君臣之间芥蒂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听了雍正的话,老十三立马跪倒在地,表示: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从!”
而雍正见他的目的已彻底达成了,这才在张廷玉回来之后,正式予以了老十三封赏:
“衡臣啊,当年允祥在先皇手里办差,干得很漂亮。先帝也常说,允祥乃吾家千里驹啊,朕对他也深有了解呀。如今他在上书房参赞机枢,朕看封个亲王赏三眼花翎,还是应该的嘛……”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