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离开和平中学的一堂课,也是离开剧组的这堂课,我是把它作为临别赠言送给这个角色的。”在最近播出的一集《春风化雨》中,演员佟丽娅扮演的乡村教师安颜与学生们告别的戏份,让很多观众落泪。
9月5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主演佟丽娅、张峻宁、康爱石,编剧饶俊,导演王骏晔带着这部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沪产电视剧,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与担任主持人的毛尖、周轶君展开对谈,并向今年刚刚入学的师范新生分享了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理解。
在接受采访时,佟丽娅直言这是一次圆梦的演出:生在教师家庭,她在学生时代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老师,如今终于有机会在剧中过一把“教师瘾”,“对我来说,安颜是我等了很久的角色”。
编剧: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出品、东方娱乐联合出品的《春风化雨》,讲述了乡村教师安颜(佟丽娅饰)在长治县和平中学的故事,剧集以双线叙事展开,直观展现乡村教育的给两代学生带来的改变。
这部温暖作品,与编剧饶俊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生于贵州农村的他,初中时成绩不错,但在周围同学普遍选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的环境中,他也曾想过随大流放弃学业。当时,班主任坚决拦住了他:“有一天晚自习,她把我叫出去,拿了5块钱,说希望你把书坚持读下去。读书不一定为了让你得到什么工作,但会让你多一条选择。”
当年的5块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一个贫困学生可以一周五天、每天都吃新鲜的饭菜,而不是就着家中带来酸菜和豆豉下饭。“是因为老师的5块钱,鼓励我读了高中和大学,后来成为职业的编剧。甚至在我之后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那么一位老师改变了我的轨迹。”
于是,这个5块钱的故事,被饶俊写进了《春风化雨》。
与此同时,导演王骏晔因为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创作:“特别希望我们这样付出,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关注乡村教师的群体。”
而为了写好这个乡村教育的故事,饶俊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上海广播电视局的协调帮助下,专门前往贵州的异地扶贫搬迁学校挂职当校长助理。他意外地发现,现在的乡村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比如,饶俊上学的年代,师生往返家校的交通成本很高,大家几乎都是住校,关系非常亲密;如今交通发达,很多乡村学生进入城区学习,网吧、KTV、夜市成了新的诱惑,“老师们要求学生必须来学校接受教育,实在做不到,老师就送教上门,他们承担的工作非常之多。”
对此,近年拍摄了两季《他乡的童年》的作家周轶君感慨,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像戏里安颜和她的同事们,在乡村那些不被人看见的学校里面,反而真正触及到教育的本质。一个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是生命教育,是生命换生命,心换心的教育,这才是有力量的。”
佟丽娅张峻宁:到生活中找人物
从编创到演绎,《春风化雨》剧组的主创们几乎都有下乡真体验的采风过程。
开拍前,佟丽娅前往贵阳、荔波等地走访不同的学校,和校长、老师对谈,去学生家家访。她形容从师生们的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小时候,佟丽娅总是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坐车翻山越岭,从伊宁到乌鲁木齐上学。因为新疆气候干燥,有些家庭困难的同学,会在开学时就带着一口袋的馕当作整个学期的口粮,“老师会专们给大家做一点肉,我们也会带上土特产跟同学分享”。
所以,《春风化雨》中,安颜为了保护贫困学生的自尊心,主动让学生拿酸菜跟自己换肉的情节,在佟丽娅看来是很有共鸣的。
这种感同身受,还来自担任教师的父母对佟丽娅的耳濡目染,来自于恩师在关键时刻给出的指引:“我遇到过好老师,是老师带我去北京参加国庆阅兵式,让我有机会看到更大的舞台,还鼓励我去北京,继续学习深造,所以后来我学了舞蹈、考了中学,才有了今天的我。”
当然,佟丽娅也欣喜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师生们的住宿条件更好,很多学生的家整齐划一、干干净净。有一次家访,她看到学生家中只是摆着几张小板凳,但满墙的奖状却更显震撼,“那就是最好的装修了,我真的很震撼,我也拍给我儿子看。我儿子说,妈妈我也要拿奖状贴墙上。我想这就是互相激励”。
在剧组,佟丽娅不仅是“教物理的安颜老师”,也是帮助小演员们入戏的“表演老师”。有一场学生张楠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戏份,最初小演员并没有找到感觉,佟丽娅找来许多真实的、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视频,鼓励他从真实的片段中得到启发。“我说你去看,看完再想想你的感受。这封通知书像珍宝一样,你一定要洗干净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大声地读出来。”
有类似的感受的,还有在剧中扮演驻村书记卢广斌的张峻宁。他提前下生活,跟着贵州当地的驻村书记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地奔走,“常常是觉得忙完了准备吃口饭,临时接了个电话,又跑去解决问题了”。
有趣的是,因为肤色偏白,最初定妆时,张峻宁特意请化妆师比对着驻村书记的照片,还原人物风吹日晒的生活状态,“要往糙里走,他们脸上是真的有晒斑和日照痕迹的”。但在拍了一个多月后,他早已经变成了人物的样子,“后来导演都说,不用再做那个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