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的《血色浪漫》讲的是一群北京大院青年的故事,他们这帮人都是同一个阶层,有着恒定的发展轨迹,但唯独在钟跃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个根本不是同一个圈层的人,那就是住在北京宣武区大杂院里的李奎勇。
初看《血色浪漫》时,李奎勇这个人其实代表的是普罗大众,一生悲惨,到最后病逝时对钟跃民说的那番话,对大家的触动很深。
再复看时,才发现,李奎勇能和钟跃民这样的大院青年交好,其实是跟他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的。
钟跃民的家庭背景
钟跃民的父亲从南京调到北京工作时,由于是中途插班,又暂时插不进干部子弟学校里,所以钟跃民只能是暂时插班到了普通小学里,上了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
李奎勇从小就练摔跤举重,在学校里没人敢惹他,钟跃民很是佩服李奎勇的这一身功夫,两人成了好朋友,同了半年学,四年级下学期,钟跃民就转走了。
虽说两人只有一学期的同学情缘,但钟跃民和李奎勇却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两人一直保持着交往。
但如果不是因为钟跃民中途插班的原因,恐怕这两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任何人生的交集的。
钟跃民的父亲叫钟山岳,参加红军前是长沙师范学校的学生,文武双全,最崇拜的人是鲁迅,于是他也喜欢写一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若有人抨击鲁迅,钟山岳立马跳出来与对方在报刊上展开论战。
再加上钟山岳看过几本法国小说,受里面贵族思想的影响,一有矛盾就要求决斗,于是在一次与抨击鲁迅的一个叫“绿野”的人决斗时,用铁棒将那人打成了脑震荡,连夜从长沙逃到了湘西贺龙的部队。
这一年,钟山岳17岁,是1935年。
辽沈战役时,钟山岳已经是东北野战军里最年轻的五纵二师师长了。
东野总部的宣传干事叫姚萍,是一位漂亮的大学生,攻打锦州时,钟山岳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的光棍儿们就经常找姚萍套近乎,钟山岳也不例外,那时他30岁。
钟山岳胆子很大,直接跑到洗衣服的姚萍身边说,如果锦州顺利解放,他就回来娶她。说完,就骑上马扬鞭而去。
后来,钟山岳与姚萍顺利结婚生子,于1952年生下了钟跃民,生完后姚萍因子宫肌瘤切除了子宫。
钟跃民10岁时,姚萍肝癌去世,钟山岳此生未再续娶,不是不想,而是各方面条件不具备。
到了1968年,钟山岳隔离审查时,钟跃民和一帮干部子弟就成了没人管的嚣张野小子,成天打架溜冰拍婆子。
在这帮大院子弟的眼中,胡同青年、或是天桥、街头的青年们,都属于流氓,既没教养,又心狠手辣,还以无知为荣耀。
唯独住胡同的李奎勇,始终和钟跃民是好哥们儿,但钟跃民身边的那些大院子弟们,却瞧不上李奎勇,只是奈何钟跃民又算是他们的老大,这才默许了李奎勇在他们中间的存在。
李奎勇的家庭背景
李奎勇家住宣武区南横街一带一个很破烂的大杂院里,院里十几户居民,李奎勇一家七口住14平米的两间东房。
李奎勇的父亲叫李顺发,早些年是从沧州逃荒来到京城的,以拉黄包车为生,能让自己不挨饿就已经很好了,哪还有钱娶媳妇。
1951年,李顺发从老家领回来了一个丫头,第二年就生下了老大李奎勇。
李顺发一共生下了9个孩子,但只养活了6个,四儿两女。
李顺发靠踩平板三轮车挣钱养家,一个月有56块钱的工资,八张嘴吃饭。
1965年,李顺发因心脏病和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去世了。
14岁的李奎勇是家中长子,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李顺发的抚恤金也由李奎勇掌管,支配家里的生活开销。
一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性格上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要么极其自尊要强,要么极度自卑。
李奎勇属于前者。
李奎勇和钟跃民成为了朋友以后,李奎勇也会偶尔和钟跃民圈子里的人一起玩儿,他知道这些人看不上他这类人,但他只要求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如果不受尊重,那么就用拳头说话。
李奎勇能和钟跃民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是,钟跃民尊重李奎勇。
李奎勇和钟跃民一前一后插队到了陕北当知青,李奎勇在当地娶了个没文化的农村丑媳妇,1979年才调回北京,托了很多关系才当上了出租车司机,条件却是不提分房的要求。
李奎勇的家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李奎勇一家和他的母亲,就一直住在父亲李顺发留下的这14平米的老屋里。
在李奎勇患上肺癌晚期的前两年,母亲也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整天除了昏睡就是发呆。
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时的李奎勇,也有过梦想,他很为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自豪,理想是做一名重工业的技术工,让一家人都过上安稳日子,就知足了。
可如今的李奎勇却早已沦落为了社会的底层弱势群体,看病没钱,一家人几十年如旧地住在大杂院里。
李奎勇也有过初恋,有过自己一辈子最心爱的女人,是个西安知青,两人好了三年,可最终抵不过现实分道扬镳。
钟跃民在得知李奎勇患病后,来家里看他,两人有过最后一次对命运的长谈,李奎勇谈到了佛教的因果轮回,谈到了人活着就是单纯地为了生存,没有任何意义,人分三六九等,不过也是龙生龙,凤生凤,他的儿子也随他,一辈子苦命穷命。
李奎勇觉得,他活了一辈子,活得泼烦,毫无意义,也不想再投生为人,永世轮回,可这样又需要极高的修为,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没办法, 还得生生世世遭罪,只有世世累积行善,希望下一世、下下世,过得不要这么苦了。
钟跃民留下了两万块钱给李奎勇,没过多久,李奎勇在医院去世了,他赶到医院,遵循他俩先前的约定,朝着病房的天花板挥挥再见,那是与李奎勇的灵魂飘去做最后的告别。
不同圈层的朋友
钟跃民和李奎勇好了一辈子,两人都视对方为真正的铁哥们儿,当钟跃民转业回来在路边摆摊卖煎饼时,李奎勇拉了一帮司机朋友来照顾他生意;当钟跃民失业后,也是李奎勇让钟跃民跟他一起跑出租,每人12个小时,帮他渡过难关。
在钟跃民的身边,如张海洋、周晓白、郑桐、袁军等人,他们都是大院青年,都有着不一般的背景,他们的人生之路也毫无波澜,仕途平坦,唯独住在大杂院的李奎勇,不是一类人,却被钟跃民视为好兄弟,只是因为李奎勇虽穷,却活得有骨气,有尊严,穷但有志气,只是命运不济,只能守着清贫在底层过一辈子,直到生命的终结。
人这一生,看似我们可以选择,但最终似乎都被命运推着走向它该走的方向,该去的地方。
常言道: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在李奎勇的临终时刻,他想到了佛法,知命知己,不怨天,不怨人,这就是他的命,他每一世的因果所集结的报应。
李奎勇说:“每个人的命运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什么平等,这是我的命,我必须得认命,我这辈子就是个穷命,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这个穷命,现在我真是认头了,人怎么能挣得过命呢。我挣扎了一辈子,到头来不但自己的现状没有改变,亲人的现状也没有改变,就算在朋友中间,我也是个没用的人,混到这个份儿上,也早该被淘汰出局了。什么叫万念俱灰?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人各有命,各有各的活法,时也命也,又怎么能逆天改命呢?
幸运的是,李奎勇有钟跃民这么一个好朋友,钟跃民仗义,李奎勇有情,只此半年的同窗,却好了一生,这样的情义,又算是凄苦中的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