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上周院线新片的票房表现基本是一塌糊涂,几部新上映的院线片都完全没人关注,而票房表现出色的几部影片,仍然是之前的那几部。
而这些被冷落的院线新片,就包括一部在北美卖到爆的小片。
这部片子最近绝对是卖成现象级了,本片上映至今,北美票房1.35亿美金,全球票房2.85亿美金,而影片的成本仅有2500万,而且,票房仍然在增长中。
11倍,甚至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是相当抢眼的票房成绩了。
当然,这也仅是北美和其他国家的票房成绩,本片上周内地上映之后,也是完全不行,上周票房仅有100多万,现在预测的内地总票房也就200万出头,基本不到人家一个零头。
只能说,好莱坞影片在内地的票房表现确实是不行了,尤其是,这部影片的质量也没有那么好。
毕竟,烂番茄也仅有57%的新鲜度,5.6分。
其实无论是影片本身的质量、还是演员阵容、各方面,这片都不算特别突出,所以,倒也能理解本片在内地不是那么受欢迎。
不过呢,既然能卖出近3亿美金的票房,成为近期北美最赚钱的小片子,这部电影,总是有点东西的。
首先,还是因为原著的原因,影片根据科琳·胡佛的同名小说改编,也算是前两年的热销书了,刚好国内也要出版这本书了,看看官方的宣传语,你们就明白这书在北美有多红了。
是的,由于有上面这些成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受欢迎也就不让人觉得意外了。
或者,这部电影内地不受欢迎,也是因为,这书是北美红的,内地基本都没谁听过这个书,所以,自然不会有北美那样的热度了吧。
而围绕着这部影片产生的争议,其实更有意思。或者也是因为网红书、热门电影,话题度高,所以,争议也就更多一些。
当然,也跟这本书有关。
因为,如果你没看这部电影之前,也会跟我一样,以为这是一部典型的浪漫爱情片,虽然这几年好莱坞不常拍这种类型了,但,那确实是非常常规的一个类型。
包括影片在之前的各种宣传,影片分类也都是爱情分类。
大家都觉得,嗯,浪漫爱情片嘛,很常见。
但如果你真正看过了这部电影(或者原小说),就应该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浪漫爱情片,或者是完全相反的一部电影。
因为,这是一部以家庭暴力、情侣暴力为主题的伤感的影片。甚至,她的核心是黑暗的。
先看一下剧情简介:
莉莉·布鲁姆(布蕾克·莱弗利 饰)遇到一个帅气多金的神经外科医生莱尔·金凯德(贾斯汀·贝尔杜尼 饰),他们一见钟情,彼此沉迷,灵魂与身体的无比契合让他们迅速走进了婚姻。
当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看起来温柔迷人的医生莱尔,实际上却有家暴倾向,他经常会无法控制自己,对莉莉·布鲁姆使用暴力。这也让莉莉·布鲁姆想起当年自己父亲对自己母亲的那些暴力举动,最终,她决定离开莱尔……
是的,这是一部反家暴的电影,所以,原书也曾引起了很多遭遇过家暴的读者的共鸣。
于是,问题也出在这里了:
作为一部以家暴为主题的电影,宣传的时候,却基本有意隐去了家暴的主题,而是更多强调影片的浪漫属性。
而本片女主角(同时也是本片制片人)的布蕾克·莱弗利,在影片宣传期间的一些行为,更是引起不少网友的反感。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觉得,你这么沉重的一个主题,这么严肃的一个故事,你在宣传的时候,态度未免有些太轻佻了,让人觉得你对那些受害者没有同情心。
当时,外网的网友们,也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人们批评她在电影宣传期间推广她的新护发产品。同时,鼓励影迷“穿上花朵”,呼应了去年围绕《芭比》“穿粉色”的潮流,并且避免明确提及家庭暴力。
因为影片中的女主角是个花店的店主,布蕾克显然是想以美丽的花朵为主题,去让影片轻松化,创造新的热点。
想法确实挺好,希望可以延续《芭比》那种粉色系的成功。但是,《芭比》毕竟是部换了的娱乐片,而你这是部关于家暴的电影啊!
最终,这样的态度,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弹。
于是,在她的IG上,那些宣传影片的帖子里,评论都是批评她的,尤其最热的几条。
基本就都是说,你以这样一种轻松、欢乐的方式推广一部家暴相关的电影,是对家暴受害者的不尊重。尤其,宣传期间还有意隐藏了家暴话题。
甚至,关于电影的一些商业联动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包括其中一款演员的主题鸡尾酒被称为“Ryle You Wait”,但这个Ryle,就是那个家暴的男友。
而之后,布蕾克·莱弗利与影片另外两位演员珍妮·斯蕾特、伊莎贝拉·费雷尔以及小说原作者科琳·胡佛共同出席了一个对谈,但她们讨论的主题却非常轻松愉快,都关于梦想的工作、关于星座等等,完全没有提到家庭暴力,这同样被一些网友认为很”肤浅”。
包括她借影片宣传推广她的护发用品,也让网友非常不满
有网友表示:“当然,她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莉莉这个角色,尤其女性的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是没有什么(我是指绝对没有任何理由)能够为布蕾克利用这部电影来推广她的护发产品辩护。这举动让人觉得投机、毫无同理心……”
而布蕾克·莱弗利在另一个节目中接受采访时同样引起争议,一位采访者问,如果“在个人层面上与这部电影的主题有深刻联系(曾遭遇家暴)”的人,在公共场合遇到她,她会怎么和对方交流?
布蕾克·莱弗利在采访现场很热情,她开玩笑说:“比如问我的地址、电话号码这种问题吗?”然后她继续解释说,由于她是“处女座”,所以需要更多细节,而她的搭档布兰登·斯克莱纳在这次交流中明显感觉不舒服。
网友会觉得,你用这种非常轻佻的方式去处理这样严肃的话题,未免太不尊重人了。
而媒体则直接表示:“这就是布蕾克·莱弗利如何推广这部讲述逃离虐待关系和打破虐待循环电影的方式”。
当然,在各种反对声音之后,布蕾克·莱弗利也尝试去挽回一些东西。比如,她曾发帖去表达了对家暴的态度,并附上了家庭暴力互助热线的链接,似乎也无济于事,并没办法改变大家对他的态度了。
其实关于这个事情,《滚石》之前发的一篇文章,讲得也很有道理
《滚石》一开篇就明确表达,好莱坞在对待这样沉重主题的电影时,一定是优选金钱,而不是主题与社会责任。
这也是这部影片在营销期间最核心的问题。
毕竟作为家暴主题的电影来营销,一定不那么好卖,只有弱化家暴主题,去各种粉色化,轻松与浪漫爱情一些,片子才会吸引更多观众去关注。
《滚石》甚至觉得,其实当初的书就很多问题,虽然本书作者曾多次强调,这个书的灵感来自于她自己的童年噩梦(她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行为),但是,这个书还是包装成了一部花哨、满是老套和荒谬话题的三角恋小说。
显然相比家暴主题,上面那些话题才是更吸引观众的。
是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关于三角恋的故事,而那个家暴男很多时候暴力的原因,就是因为怀疑女主和她前男友的关系(而在续集小说里,她最终离开家暴男,跟前男友走到了一起)。
而当初小说大卖的时候,就有网友指责这个作者消费家暴受害者,且以此牟利。
因为这本书核心仍是一个爱情故事,且有意对女主受虐待环境的合理化,再加上这本书及其随后续集专注于浪漫爱情的原因,意味着这部小说与家暴主题总有点格格不入。
甚至,在2023年,本书出版商曾宣布将推出一本该书的涂色书,这一决定更是受到了粉丝们的强烈抨击,并促使原作者立即原地道歉,最终,涂色书也没出成。
所以,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始终在黑暗主题与流行传播之间摇摆,而随着女主角布蕾克以各种光鲜亮丽的方式宣传这部电影(比如拍照、虚拟花束和在纽约和洛杉矶进行的寻宝活动),基于这部分的讨论也就更加多了起来。
另一方面,本片导演(也是男主角)的贾斯汀·贝尔杜尼与布蕾克的矛盾,也同样是一个热门话题。
无论是《好莱坞报道者》还是《综艺》,都以多个消息源证实了两人之间的不合。据说在影片拍摄期间,就有很多矛盾了,在此之前,就有消息表示:
贾斯汀·贝尔杜尼在影片拍摄期间,曾让布蕾克在片场感到很不舒服(具体原因并没有透露)。
而在影片上映之后的宣传期,两人甚至完全没有同框过,这也让网友非常好奇。
你看,男女主只有跟别人的照片,却没有一起的合影。
同时,还有网友发现,包括布蕾克以及原作者科琳·胡佛,以及多位片中演员都没有在IG关注贾斯汀·贝尔杜尼,而贾斯汀·贝尔杜尼却关注了她们。
另外,关于影片剪辑版本的问题也基本被媒体证实了。
据称影片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导演贾斯汀·贝尔杜尼与他的剪辑师的版本,另一个则是女主角布蕾克邀请剪辑师Shane Reid(《死侍与金刚狼》的剪辑师)剪辑的版本,媒体表示并不清楚最终上映的是谁的版本,但,这显然暗示着两人之间是有矛盾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第一部卖成这样,第二部是一定会拍的,而第二部的版权同样在贾斯汀·贝尔杜尼手里。
但他似乎不再想当导演了,之前有媒体问他是否想去执导第二部,他说其实有人已经准备好执导第二部了,那就是布蕾克·莱弗利。
当然,媒体也认为,无论矛盾如何。这个片子的续集,最终还是会拍的。大不了贾斯汀·贝尔杜尼退居幕后当制片人,专心收票房分成就好了。
而且,在下一部,他的戏份也会减少的,因为下一部的主角是女孩莉莉·布鲁姆和她前男友的爱情故事,家暴男友本身也变成一个配角了(是一个易怒的反派)。
总之,看这个电影的幕后故事,显然比电影本身好看太多了。
多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