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

短剧行业,最大的特征是快,最大的魅力是快,最大的问题也是快。

作为“网文视频化”的一种形式,短剧的内容基因和商业逻辑与网文更贴近,这也是为什么在网剧赛道走得更早更好的公司,大多数是做网文起家。短剧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网文十几年走过的商业化探索之路,付费与免费之间的博弈早早上演,很快就打破了行业刚刚跑通、验证成功了的投流付费模式。

短剧本质上归属于内容产业,无论是网文还是长视频,付费与免费共存都是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结果,短剧也不例外。业内人士都清楚这是必然的趋势,只是一切都发展得太快了,被裹挟于其中的从业者需要一点时间调整与适应。

事实上,野蛮生长期的短剧正是因为投资少、周期短、回款快等特点,制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吸引了无数人涌入分羹,行业因此良莠不齐。有投资人坦言,其投资的第一部短剧原本并不出彩,但在应用“5~6秒要有一个爆点”、加入无数狗血反转剧情等策略后,该剧就实现了“起死回生”。此外,早期有一些从业者,通过制作违规的“吸睛”短剧,内容被投诉了就直接下架、关掉小程序,“赚一波”就跑,给行业带来很坏的影响。

事实上,当一个行业以“低门槛”“暴利”等标签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资本的狂潮就会涌入,无数想赚快钱的投机者也会来“赌一把”。但是,当短剧充斥着大量雷同的题材、粗糙的制作、不良的导向,观众很快就会审美疲劳,付费意愿降低,也会为长期的发展埋雷。有短剧写手坦言,“短剧300亿规模的下一步,可能是500亿、1000亿,也可能是零。”

跟游戏行业一样,监管的导向与尺度对短剧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极大地影响着资本进入的意愿与态度。资本虽然看好短剧赛道,但目前总体持保守、观望的态度。就此而言,当爆发早期的流量红利渐渐消退,“退烧”后的短剧或许会迎来内容的春天。更加多元的变现模式,将使过去被投流的高杠杆、高门槛劝退的创作者得以入局,沉淀更多优质内容,在供给侧逐渐摘掉短剧过往的标签,变短期投机为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