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儿》概念teaser
如果一定要为这个电影在说什么打个比方,我想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当代版的《孽债》故事。
它也是一部关乎自然地理、口述历史、错综因果的电影。
更是一场同时充满着未知与感知的探寻之旅。
剧情讲述了:上海女性阿茗独自来到西双版纳,试图在父亲曾插队过的农场寻找两位下落不明的故人,但一系列看似不相干的人物与事件正在这片热带密林中等待着她,似乎正为她共同揭开着某个真相……
影片的取景地会在西双版纳南端靠近缅甸的一个村落,也就是我父亲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我想除此原因之外,我绝无可能在十三年间从上海转辗三千公里反复来到这个边陲角落,所以结合上头的故事梗概也不难看出,它是一个基于我私人的家庭史和真实经历所改编的剧情长片,它将同时混杂着纪录片的方法,又与故事片的虚构设计所相抱。
若不是几年前那次著名的亚洲野象出走事件,人们或许并不知道景洪周围几千平方公里的绿林其实并非原始热带雨林,而是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由父辈一代人力改造的橡胶种植林。橡胶树一度被那红极一时的新闻报道所提及,但它与知青尤其是知青后代的关系、与这片土地上其他物种生命的关系,仍未被从当代性的角度进行过影像的表达和创作,似乎只有在其他专业领域,诸如环境科学或人类学语境下才对其进行过某种探讨与实践,所以那里的自然、植物、动物、人类的变迁,一部分在我们常人的感知世界中呈现出缺席的状态,它们只是一堆被掠过的概念和几种轻易评判的标签。
但缺席于我而言恰恰是行动的可能性,如同我父亲在十多年前罹患一种罕见疾病离世——我极为感恩他的死亡、他的缺席所创造出的那种可能性,促使我自己踏上旅途去寻找、去发现这个世界中那个真正“活”的但却被遗漏的部分。
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个暂名为《上海女儿》的电影项目,便是这样一场无法在现有的档案或类型预设中找到明确答案的影像实验行动。我们将以一种简洁自然的、带有独特凝视感与微妙奇幻色彩的方式去展现这个故事中最沉默也是最有独特感染力的地景、动植物,以及其间出现的各种人的命运状态与动人口述。
这个电影项目不仅仅只关乎一部电影的完成,它似乎更像是一个由我私人因缘引发的、逐渐扩散成一个更大更集体的田野行动中的一环,所以对于众筹的想法,我对制片人表示,我想带领一个众筹人的团队去到版纳实地,去开展一场真实的电影内外的旅程,而不仅仅是依照众筹的惯例,只在影片的尾给到大家相应的credits、给到传统的电影工业范畴内的投资回报与荣誉——而且我自己并不认为这样的回报会在我们这个项目上发生。
但一个充实的三天实地工作坊的想法已经在我的脑中成熟,并且为此感到踏实和具有信心。这个工作坊的内容,就是由我与不同的剧中人带领大家去到影片取景地、故事的发生地,去到农场的割胶现场,去到原始森林的秘境,去到傣族的村寨和依靠着它们而建的佛寺,去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从各个面向真实地去触摸和感受那片土地的历史与当下,感受它的复杂与奇妙。
与此同时,除了实地工作坊之旅,我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旅行者的欲望》也正在出版设计流程中,它也会出现在这部电影众筹的福利list中。
这项目在最初阶段寻找云南相关生态领域研究者时,我就在自己的这个公号里发布过一篇日志,一晃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半,得力于我那些十分热心肠且靠谱的朋友们的转发联络,我找到并结识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伙伴。电影项目的核心团队分别是两位制片人布布(徐瑞婧)和泥巴(廖勇)、摄影指导蒲伟、声音指导德格才让,以及最重要的——那群东风农场跟我有着特殊缘分的父老乡亲们,没有他们与我在轮回中的重逢和推心置腹,就不会有这个项目的缘起,也同样就没有这个故事的生成。
在多次回访与剧本打磨后,这个计划其实有些出乎我意料地入围了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随着我继续返回实地考察、寻找演员、和制片人一起构建起更完整的团队与拍摄计划。截止至今夏,我们完成了电影立项和启动资金的初步筹备,离十月底的开机仅剩两个月,但整个项目还差40万元的资金尚未筹备到位,所以我们决定在此刻发起众筹,其实我并没有看完任何一篇制片人发给我的其他电影项目的众筹文案,我感到我只能写自己的想法。尤其地,我相信个体与个体的连接在这个项目中的几乎奇异的重要性。
与这个电影项目一路结缘而来的,有我在生活中早已认识的朋友,但更多的则是素未谋面的陌生读者、影迷和同样的电影创作者,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会有这样的有缘人,愿意助力转发影片的众筹信息,或干脆冒险地加入这场旅程——关于一部电影,又超乎一部电影的真实旅程。
以下是影片的主创简介 & 众筹信息
导演/编剧↓
Ag:写作者、导演,独立策划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影视编导专业。著有短篇小说集《无限的卧室》《上海地理注疏》《深渊模拟器》等,同时从事当代艺术纪录片的编导工作,也有机地参与各类放映评赏与艺术公教。
制片人↓
徐瑞婧:土生不土长的云南人,制片人/策展人/多维文化项目操盘手,已制片完成项目《不游海水的鲸》《南流》《翁丁》等;合作导演恰巧都不是云南人,却都钟爱这片土地。所以也才有了《上海女儿》的契机。毕业于美国CUNY Baruch College金融专业,后回国创业,建立“十二橡树”文化传播品牌。
廖勇:独立制片人,已完成的作品《舞迪斯科特》《这个女人》《新年旧日》,而正在后期制作中的《七分熟》《一个新的情绪》与接下来正要开机的《上海女儿》好巧不巧还都是在云南拍摄的作品,制片的这六个作品碰巧还都是导演首作。
摄影指导↓
蒲伟:电影摄影师(DP)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已完成电影长片作品11部,短片12部,作品《池水干涸》曾荣获2018届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联合制作学位作品最佳摄影奖。
声音指导↓
德格才让: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师从著名电影混音大师Skip Lievsay( 代表作《地心引力》、《老无所依》等)。主要合作导演有王家卫、贾樟柯、万玛才旦、曹保平、郑保瑞、甄子丹、李少红等导演,参与创作80多部影视作品。
制片人想要说的话:
“团队已经深入到拍摄地多次。毕竟一个如此特殊的项目,需要与在地的人和事,自然和空间都需要建立一种联系,才能更深度、更有表达性地完成作品。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前期参与我们的堪景/田野,还是在地努力生活着的人–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地缘文化,既是影片想要去努力保留的,也是想在拍摄的后端想让很多人看到的另外一种生活。
参与一部电影的拍摄,可能是一件很专业,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的事情。但是,这一次想把喜爱探索,也对电影有浓厚兴趣的人带到这个专业的团队里面,在影片制作阶段,和导演和团队一起踏上一个为期三天的电影、人文与自然生态的workshop之旅,探索这片地缘文化的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你也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联合出品人。
《上海女儿》是一部低成本的人文艺术片,也是一部记录跨越了两代人生活的电影。所有主创,为了这部片子,几乎都是零回报。但是要完成一部电影,真正的完成一部电影,从设备器材,到人物选角,美术置景,剪辑调色,都是不小的开支。虽然是一部独立的长片首作,但我们依然想把她做得完整、做得漂亮,也为边境一代又一代的植物移民、人类移民留下珍贵的档案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带着完整的项目计划、剧本和导演5次的深入田野调查,及主创团队2次到拍摄地之后,团队终于在今年年初抵达了SIFF NEXT。”
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备案,将于今年深秋在版纳开机。
《上海女儿》播下了这颗种子,希望能和你一起,让她长成苍天大树。
参与388及以上所有众筹档位的朋友,除了您会受邀在影片上映后到影院现场观摩电影和其他礼遇外,您的署名也将会出现在影片字幕中,所以请务必记得留下您的姓名。
/感谢所有人/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