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关于竞选太子一事,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问题:作为竞争者的各位阿哥都推举了谁?
老四胤禛与老十三胤祥不用说,别人都是闭卷考试,靠盲猜,只有他俩,不仅得到了邬编剧的考前一对一辅导,还提到拿到了正确答案——推举废太子胤礽。
也是因此,二人被康老爷子当众点名表扬。
老九胤禟与老十胤䄉,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作为八爷党的核心人物,老八的铁杆支持者,他俩推举的自然是八爷党的领袖老八。
至于老十四胤禵推荐的是谁,答案也很明确,同样是老八。
只不过,老十四推举老八并非真心,而是权宜之计罢了。
毕竟,当时的老十四还躲在八爷党的势力下韬光养晦,准备伺机而动,在那种没有好处的情况下,他自然不会主动暴露野心,自外于八爷党。
除了上述的几位近乎明牌的阿哥,当时在场还有投票权的阿哥只剩下三位——老三胤祉、老八胤祀,以及鲜少露面,却破天荒出现在议举新太子闭幕式上的老十七胤礼。
其中,老十七推举的对象大概率是老四胤禛。
这一点,从后续康熙驾崩那晚,老十七力挺老四,与八爷党大打出手就能得到验证。毕竟老十七早就私下站队老四了,他自然不会把票投给老八或是其他人。
到此,还剩下两位阿哥,一是老三;一是老八。
相对于其他人,这两个人把票投给了谁,就比较具有争议性与讨论性了,而这也是今天这篇文章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内容。(不存在投给自己以及弃权的情况)
明哲保身的老三
老三把票投给了谁?
最先排除的,就是老八。
为何这么说?
要知道,虽说老三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夺嫡之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没有这个心思。
身在权力的中心,面对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唯一不同的是,野心的大与小,以及实现野心的可能性的高与低。
如果老三真的无心夺嫡,那么热河狩猎期间,在康熙指派老八代太子胤礽赐宴时,老三就不会表现得那么失落。
基于这个角度,老三自然不会选老八。
倒不是说,老三认为自己投了老八,会助力老八上位,从票数来说,有没有老三这一票,老八都是一枝独秀的存在。
这一点,老三心知肚明。
而他之所以不投老八,是因为一旦老三将票投给了老八,那么康熙很容易会怀疑老三与老八,已经暗中达成了同盟或是某种合作。
这样一来,既有悖老三与世无争的人设,还容易引康熙猜忌。
毕竟,太子胤礽刚刚被废,老八就成了众望所归的新太子人选,这在明眼人看来,并非是一件好事。既然有风险,善于明哲保身的老三自然要躲得远远的。
而且,剧中的一个细节也证明了老三投的不是老八。
当时,在佟国维的配合下,张廷玉的助攻下,以及隆科多的“大义灭亲”下,康熙给老八扣上了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顺理成章的毁了老八苦心经营的大好局势。
在老八落选之后,康熙命老三去接出被关押的废太子胤礽。注意接到这个任务的老三的表情,没有任何失落与不悦,反而呈现出了喜悦。
这就说明,对于老八落选的事,老三是高兴的,这也间接证明了,老三没有投给老八,他并不想看到老八上位。
同时,从康熙将接出废太子胤礽的差事交给老三来看,老三举荐的人,不是会引起康熙不悦的人,这再次验证了,老三没有给老八投票。
排除了老八,那么老三把票投给了谁就显而易见了。
是老四!
要知道,选谁不会惹康熙猜忌,选谁更有利于明哲保身,选谁对方不会真的上位,这才是老三投票给谁的决定因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四显然是最佳人选。
一来,老四曾与老三在追比国库欠款时闹过不愉快,而如今老三不计前嫌的投票给老四,反而会彰显他无私客观,光明磊落的品质。
二来,老四是有名的“孤臣”,不存在结党营私的问题,投给老四既不会被康熙猜忌,老四也不可能因为他的一票上位。
三来,除了老四,老三也没得选了。
八爷党的那些阿哥他不能投,又不能弃权,不能自荐,他总不能投给老十三或是老十七吧?真要如此,康熙很可能会觉得,他把推举新太子一事当成了儿戏,或是认为他敷衍了事。
所以说,老三只能投给老四,这样最安全,且最不容易引火上身。
当然,老三不投给废太子胤礽,倒不是他不想投,而是他没有邬编剧的开卷执导,压根就没看到那一层。
争议最大的老八
关于老八把票投给了谁,争议是最大的,而其中呼声最高的观点是,认为老八投给了老四。
理由是,老八投给老四,有利于博贤名,毕竟他的票数一骑绝尘,投给谁都不影响他的优势。
对于这个观点,个人只认同一半。
老八的优势确实毋容置疑,他投给谁都不会改变领先的优势,可这并不代表着老八一定会投给老四。
相反,如果真是为了所谓的贤名,他最不该投的就是老四。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很简单,老八与老四不对付的事人尽皆知。
从表面上看,老八把票投给老四,可以彰显他不嫉贤妒能,愿意为对手举大旗的谦逊品德。可实际上却未必!
因为,想要达成这种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老八与老四在票数上势均力敌,或是相差并不巨大。
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八的票数是遥遥领先的,领先到了别人根本无法企及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把票投给了死对头老四,作戏的成分太过明显,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是觉得胜券在握了,才会如此大度。
这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让人觉得他虚伪至极,甚至还会产生一种,胜利者挑衅、羞辱失败者的不良效果。
对此,善于笼络人心,深谙人性的老八自然能想到。
既然举荐老四并不能博来贤名,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名声,老八又怎会给老四投票呢?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一点,老八如果真把票投给了老四,老九、老十以及老十四会怎么想?
以老九、老十的性格,势必不愿意看到老八把票投给老四,即便是装样子,走过场,也该内部消化,比如投给老十四,而不是肥水流入外人田。
他们巴不得老四一票没有呢,这样更显得老四不得人心。
当然,老八有一意孤行的权利,也有劝说老九、老十等人的能力,可还是那句话,老八这么做没有任何好处,他又何必冒着影响内部团结的风险,去举荐老四呢?
也就是说,无论是为了贤名,还是为了内部团结,老八给老四投票的可能性都不大。
排除了老四,那么就剩下两个人了——一是老三;一是老十四。
毕竟,剧中在马齐统计票数的时候,获得选票的只有老三、老四、老八以及老十四这四个人。
我们先来看,老八投给老十四的可能性。
从有利于内部团结的角度来说,老八确实有理由把票投给老十四。
可问题是,老十四是八爷党的人,老八这个八爷党的领袖,在新太子时,却举荐了自己的追随者老十四,这件事看起来不觉得可笑吗?
别人会怎么想?康熙又会怎么想?
是你老八自认为谁都不如你,才会用把票投给下属的方式,来敷衍了事?亦或者是你老八,容不下、看不上任何八爷党之外的人?
对此,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几个部门经理竞聘总监,需要公司内部民主投票,其中有一个部门经理的支持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而他没有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竞争对手,反而举荐了自己部门里的一个小组长。
其他部门经理会怎么想?同事会怎么想?老板又会怎么想?
你品,你细品。
如果老八不蠢,如果他不想过分的暴露野心,如果他顾忌贤名,就不会把票投给贴着八爷党标签的老十四。
到此,老八举荐的是谁,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了。
是老三!
对老八来说,虽说他的一票改变不了局势,但至少他不能让这一票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老八把票投给老三,对他是最有利的,也是最不容易惹康熙不悦,或是授人以柄的。
一来,老三与他远日无怨,近日无仇,且二人之间没有过节,投给老三,不会像投给老四那样,被扣上虚伪的帽子;
二来,当时老大已经被圈禁,老二胤礽刚刚被废,老三顺位成了竞选太子的阿哥中,年龄最大的那一个。老八把票投给这样的老三,符合自古以来的“立嫡立长立贤”原则,既合情也合理,任何人也挑不出毛病,包括康熙。
外置大脑邬思道
聊完了老三、老八等阿哥都推举了谁,还有一个番外话题值得深究一下:就是邬思道是如何猜到正确答案的?
从剧中可以得知,除了深通圣意的张廷玉,只有邬思道在谜底揭开之前,猜到了康熙的真实想法,这才有了老四与老十三的出彩表现。
可邬思道不像张廷玉,时时刻刻待着康熙的身边,可以通过试探等方式,去揣测康熙的心思,那么邬思道又是如何猜到的呢?
答案很简单——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立储之事,向来都是一言堂,康熙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的民主投票。
用佟国维的话说,议举新太子,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可要知道,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最终解释权与决定权都是康熙的手里。
这一点,从老四继位就能得到验证。
老四是继承人,不也是康熙自己定的吗,也没搞什么民主投票,什么民心测试啊。
也就是说,从康熙宣布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新太子开始,邬思道就隐约察觉到了这其中有故事,要么是考验,要么是局。
无论是哪一种,在邬思道看来,老四最该做的,都不是到处拉票,而是继续深藏野心,借机向康熙表明他没有觊觎之心,只有为国为民为大局的赤诚之心。
基于这个角度,举荐废太子胤礽显然成了最佳选择。
至于票数呈压倒性优势的老八,邬思道从未认为其会上位。
因为当一个集团的势力已经大到影响朝局走向,威胁到皇权的时候,必然会遭到来自皇权的打击。
结语
议举新太子一事,其实揭露了一个“开会潜规则”:开大会往往都是走形式,走过场,基调、内容与结果,早在小范围内定好了,而真正的关键问题,从来都不是在会上解决的。
一句话,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