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高管开车撞倒了赶时间送货的外卖员,一场车祸,撼动两个家庭,剧烈的碰撞之中,人心也在相互靠近,尝试互相理解。8月16日上映的影片《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从一桩交通意外切入,触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故需要判定责任,生活难以讨论出对错。站在外卖公司高管危力的角度,他正常行驶,是外卖员超速闯了红灯;对于被撞成重伤的外卖员陈金鹏一家而言,这是一桩巨大的悲剧。悲剧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事实:不久前,危力为了业绩提出压缩外卖员的配送时间。
算法将外卖员困在系统里,运用算法的人也逃不开被抛弃的结局。车祸发生不久后,危力被“优化”了,中年之苦,失业之困,育儿之难,一连串的遭遇,令原本脆弱的家庭变得摇摇欲坠,所有人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局。那么,谁应该对这桩悲剧负责?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问题抛出,给观众思考。
故事尾声处,最初对周遭事物冷眼旁观的危力选择站在外卖员这一边。他拒绝了公司为了自保向他发出的工作机会,理由是:“人不是橘子。你不能吃完橘子把皮一扔就算了。”
影片上映前,导演刘泰风接受了第一财经专访,谈到了创作初衷和创作之外的思考。在他看来,影片并不只是关于平台打工人或是外卖员的故事,它和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有关,无论阶层高低、从事何种职务,当每个独立的个体遭遇困境或看见不公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和联结起来。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讲述了一个富于戏剧性的故事,呈现的方式却接近于生活本身。影片中许多镜头还原了每个人日常正在经历的现实:装修的噪音,奔忙的车流,嘈杂的街道,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
导演刘泰风今年四十岁,故事源自三年前,一次开车上班等红绿灯时的经历。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他等了一个漫长的红灯:“红灯变绿灯的那一瞬间,我踩下油门,一个外卖小哥从车头前飞奔而过,我差点撞到了他。”刘泰风记得那一刻的感受,引擎盖上的热浪令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像是海市蜃楼,往来穿梭的人流不停忙碌着:“突然觉得大家都好累,都在忙什么?”
彼时,影视行业正处于停滞期,刘泰风将很多时间花在剧本创作上。在写作这个故事之前,他一直关注民生和社会领域的新闻事件。那篇在社交平台引发轰动的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他读了很多遍。
刘泰风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生活变得和过去很不一样,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便利和实惠,但也带来不可预计的问题。刘泰风觉得,正视那些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困境是必要的:“首先得承认问题的存在。不能一天到晚地说,你努力就能成功,它不实际。要承认我们遇到了困难,才有可能去反思和改变。”
故事大纲很快写了出来,在这之后,刘泰风做了大量调研,与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交警、律师等许多行业的人交谈,丰富剧本细节。对谈中,他了解到很多外卖员的真实处境:“他们有的是从农村来的,有的是转行的,有的是做兼职,他们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都是真真正正被生活碾压到了要从事这份职业的地步,这份职业不是你去体验两天就能感知到的复杂和艰辛。”
影片中,外卖员被撞倒血流满地那一刻,手机仍在不断发出提示音:“你的订单即将超时。”
“算法是冰冷的,它是非人性的设计,只按数据说话。平台告诉外卖员,不能闯红灯,按照规定路线,可以避免交通事故,但它忽略了人性。每个外卖员都想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多挣一些。”刘泰风说,算法也存漏洞:“当这些漏洞从虚拟世界来到现实世界,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传播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无法挽回。”
刘泰风还了解到,外卖骑手在入行时会签一份合作协议,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仔细把这份协议看清楚,包括每天上线必扣三块钱的意外险,然而到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外卖员都不会选择报保险:“他们告诉我,一旦报保险,就可能会封号。我不理解,但事实如此。”
说出了外卖员的心声
八月初,《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在上海MOViE MOViE影城举办了路演。诗人王计兵从苏州昆山赶到放映现场。王计兵平时在昆山兼职做外卖员,在近四十度的高温天气里连日奔波,和许多外卖员一样,他的胳膊也被晒得黑白分明。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被撞外卖员的妻子徐晓霞指着大街上如织的车流,向危力发出质疑:“凡是这些送外卖的,他们有没有闯红灯?他们为了什么闯红灯,难道我老公是去找的死吗?”
那一刻,王计兵有一种站起来想要和她发出共鸣的冲动,和大家聊一聊,外卖员为什么要闯红灯。此前为了写作,王计兵采访过一百多位外卖员,其中有一个在雨天发生了车祸,折断了八根肋骨。在他看来,电影的情节设置很真实,说出了很多外卖员的心声,比如平台在持续地压缩外卖员的配送时间:“当手机上的时间开始倒计时的时候,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不顾一切。”
王计兵告诉第一财经,这两年他也在研究如何解决外卖员与平台之间的问题:“我刚开始送外卖的时候,正常的送餐时间差不多在五十分钟左右,现在的送餐时间已经压缩到半小时,但如果将送餐时间延长,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每一个外卖小哥从事这份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赚钱。他会选择最能赚钱的方式,这就意味着闯红灯、逆行等不良习惯。”
“外卖小哥在生活当中是一个需要提高的团队。”王计兵说:“因为外卖员是进城打工人员的兜底工作,它对你没有培训和要求,可以直接上岗。但是关于权利的问题,就像影片中呈现的一样,真的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的智慧能达到的。”
在王计兵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群体是很重要的:“很多问题现在看可能是无解,需要时间去缓冲,好在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就像电影片名一样。”
路演现场,制片人朱桐透露了一个影片背后的故事。危力的饰演者宋宁峰的母亲死于一场交通意外,肇事者之一是一名19岁的外卖员。对于这起事故,宋宁峰选择了原谅,没有追究肇事者的责任:“他觉得外卖小哥当时超速有很多原因,视线不好,着急送餐,有人催单,一系列原因酿成了悲剧。”
谁在创造价值
在这个一场车祸引发的两个家庭的变故之中,除了外卖员群体的生存处境,刘泰风还想讲更多。比如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复杂环境中,人的良心和选择。这不是一部充满控诉的情绪化的影片,相反,它冷静而克制。
影片中的这起交通事故,交警判定外卖员逆行、闯红灯,负主要责任,危力通过路口时没有减速慢行,负次要责任。危力不服,决定申诉。在双方就赔偿事宜商讨过程中,律师冯源与危力发生了一场争执。冯源决定以不合理的奖惩制度起诉外卖公司。
作为算法中的一环,危力认为公司创造的软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冯源反驳说:“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现在躺在ICU里。”
外卖员陈金鹏的妻子徐晓霞也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十多年来,她为城市中许多家庭料理及教务,照看小孩。夫妻二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成绩优异,却只能回老家继续学业。丈夫重伤后,为了申请一项赔偿,徐晓霞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工作经历。她觉得很不解:“我在这个城市这么多年,不工作,哪来的钱,怎么能生活到现在。现在还得想办法证明这些。”
律师冯源和徐晓霞的第一次见面在杭州的一所三甲医院取景。影片中,冯源在医院走道上看见了走投无路的徐晓霞,向她伸出援手,这一场景来源于现实生活。
正式拍摄前一个月,刘泰风在医院走廊里见到了一个坐在地上的女人,拍摄那天,她仍坐在同样的位置,穿着同样的衣服。刘泰风和冯源的饰演者孙之鸿、徐晓霞的饰演者郭柯宇一同上前询问,女人抬头看向他们的一瞬间,泪流满面。
他们得知,女人的丈夫一个月前在工作时突发脑溢血住进了ICU,两个人都是从外地来杭州的打工者,因为家住得离医院很远,她每天坐在这里,是为了离丈夫近一些。在那个出行谨慎的时期,女人和他们说了许多夫妻之间的故事,他们感情很好,丈夫干体力活,她每天都会为他准备水果和盒饭。
女人的话让刘泰风觉得温暖,也非常心酸:“这就是老百姓,这就是真正的生活。他们和我们没有不同,付出劳动和汗水换取回报,但是保障在哪里?外卖骑手也是用劳动换来他们的价值,为什么他们就要那么拼命,要承担高风险,他们想得到与付出成正比的经济效益,有错吗?我觉得很不公平。”
影片拍完之后,刘泰风没有停止与外卖骑手的联系。他了解到眼下的情况是,骑手的单价一降再降:“已经压榨到极限了,就是卷。两年前情况还好些,那时候大家出行不便,都需要外卖小哥,现在他们似乎被边缘化了。”前些日子连日酷暑,一个满头大汗的骑手告诉他,高温费补贴是十块钱。刘泰风觉得很无奈:“40度,十块钱一天的补贴,能干什么?”影片在济南路演时,一位跑了七年外卖的女骑手说,大部分外卖员不小心摔了或磕碰了,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哪里伤了,而是餐有没有撒。
影片的最后,危力选择站在外卖员这一边,拒绝了公司的邀约。离开公司后,他坐上了一辆写着“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字样的公交车回家,站台上的公益广告写着:关爱社会、关爱地球、关爱世界、关爱自然。在刘泰风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释放善意,此时此刻非常重要。
影片以字幕的形式打出“徐晓霞在冯律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赔偿”,这是刘泰风的愿望:“电影里他们没有得到赔偿,但我希望无数像徐晓霞、陈金鹏这样的人能够得到赔偿,也许将来会有一系列法律政策建立,能够推动劳动者保障的完善。整个社会的改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