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半悦读
众所周知,《少年白马醉春风》里所有人的结局,在《少年歌行》里早已写得明明白白。
其中,最让我感到不值,绝对莫过于风华公子萧若风了。
他本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可却偏偏无心皇位,为扶持哥哥萧若瑾登上至尊之位,在平定“八王之乱”后,当众撕毁了先皇传位与他的龙封卷轴。
然而,他不爱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他下属的琅琊军将士却多有不甘,一心想推他当皇帝。
为了稳定朝纲和天下,萧若风选择了自污于身,而已经是明德帝的萧若瑾也顺水推舟,判了他一个谋逆之罪,并于七日后立即行刑。
好友李心月自萧若风下狱就闭门不出,养剑七日,虽得剑心诀大成,可仅凭她一人一剑之力,却依然敌不过四位大监的联手。
关键时刻,剑仙李寒衣以可摧万城的剑势惊掠而至,突破各大高手的层层防守踏足法场,一剑西来威凌于天子。
可就在她剑指德帝咽喉要求放人时,萧若风却带着几分悲哀和嘲讽的笑容拔剑自刎了!
01、平清殿外的传说。
萧若风临死前,说了此生最后一句话:“哥哥”。
弄清整件事的始末后,我们就会发现,萧若风谋划这件事的缘由,确实全都包含在这声“哥哥”里了。
他跟萧若瑾虽然贵为皇子,可因母亲不受宠且早逝,从小没得到太安帝的什么宠爱不说,甚至就连颇有些势力的内监也敢欺负他们。
所以说,这无人问津的兄弟俩,能依靠的只有彼此。
比如说,萧若风六岁时染过一场重风寒,因太医们不上心,医了很久也没好,眼看都快要死了,才被一位医术好些的太医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外界一直在传,那个太医本也只是匆匆看了几眼就打算离开,是萧若瑾在大雪夜苦苦跪求了他两个时辰,才把人留下救了萧若风一命。
而这些,其实只是萧若瑾让那位太医说出去的假故事。
当晚的真实情况是,他拔出了母亲留下来的长剑拦在门口,才逼着那位太医全力救治重病的弟弟。
也是从那一天起,萧若瑾暗暗发誓:
我绝不要做那无人问津的皇子,绝不要被人压在脚下,我要和我的弟弟登上天启的顶端,让所有人都不敢低头看我!
可不管怎么说,萧若瑾的这个恩情,萧若风一直牢记在了心底。
所以,一向喜欢游山历水结交江湖义士的他,才会放下对江湖的向往,留在天启城帮助同胞哥哥夺得皇位。
不然的话,就凭萧若瑾那并不占优势的区区三百虎贲将,想从一众皇子里夺取九鼎之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先皇驾崩那一夜,在“八王之乱”的风暴中回到天启的萧若风,带着他游历江湖所结交的一众好友浴血奋战,才护着萧若瑾站在了平清殿外。
要知道,其他皇子们也是有备而来,同样请来了江湖上顶尖的高手助阵。
而萧若风那些好友,无论是名门大派的雷梦杀、李心月夫妇和百晓堂堂主姬若风,还是无门无派的司空长风,全都是当年江湖中的少年英才。
所以说,那一日的平清殿外,留下了很多传说。
比如,剑冢传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剑破百甲,打开入殿之路。
亦有雷门雷梦杀在百米之外,一拳击出,隔数十人击碎四王子头颅。
还有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一杆长枪,拦住了敌方近十个高手。
亦有一个手持长棍的长发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拦住了十八位试图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
更有萧若风这个才智武功均属一流的风华公子,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挡下了几位王子的合力。
以至于,当他浑身浴血护着萧若瑾守在平清殿外等待着传位诏书时,其他人再不敢上前半步!
02、萧若风手撕龙封卷轴。
可以说,本来毫无希望染指皇位的萧若瑾兄弟俩,占据了绝对的武力优势。
那种情况下,那张用来传位的龙封卷轴,也就成了其他几位皇子最后的一线希望。
毕竟,若是那一纸诏书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夺位理由,再借着五大监的助力,还有拼一拼的可能。
可五大监虽然从殿里捧出了诏书,却迟迟没有人上前打开。
最后,还是离得最近的萧若风打破僵局,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过诏书看了一眼,又当着众人的面将那张诏书撕得粉碎。
然后,就听萧若风朗声口传圣旨:“本王已阅,圣上有命,传位于三王子萧若瑾!”
面对琅琊王萧若风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奉命传诏的五大监,却全部保持了沉默,没有一人上前阻拦。
而且,他们在萧若风喊了三遍“传位于三王子萧若瑾”后,反而率先下跪,算是默认了萧若风所说的诏书内容。
至此,其他几位还活着的皇子,再也没有反抗的借口,只能丢下手中兵器,跟皇宫内所有的侍从兵士一样跪下来山呼“万岁”。
次日,萧若瑾正式登基为明德帝,拜琅琊王萧若风为大柱国,并以“北离大都护”之名统帅三军。
而跟萧若风进天启城的众多高手中,除了雷蒙杀位列八柱国之一,李心月、司空长风、姬若风、唐怜月四人则无心官职,只做了天启四守护。
萧若风还以为,他只要撕毁了龙封卷轴,无论诏书上写的是谁的名字,到时候也都死无对证了。
而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去过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了。
然而,哪怕是他自愿让位,可没有那张诏书,萧若瑾继位的合法性就一直会遭受质疑,也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
更何况,另一张本该送往钦天监封存的龙封卷轴,却于途中被劫,也相当于给北离预留了一个危机。
而且,官至北离大都护萧若风也根本不知,身怀绝世之才的他,早就是师父学堂李先生选定培养的北离护国人。
之后十六年,他为了平定战乱南征北战,拒敌于北离国境之外,保持了自己不败的神话,琅琊军的风头一度超过了镇西候的破风军。
萧若风从南诀班师回朝后,威望和民心日重,也让一些乱臣贼子又起了别样的心思,再次拿先皇的传位诏书说事儿。
久而久之,就连一直对他无比信任的萧若瑾,心里也开始动摇起来。
这整件事,说来也是可悲。
当初兄弟俩一无所有时,萧若瑾还什么都不是,尚且愿意提剑去保护弟弟的性命,就算会因此蒙罪也在所不惜。
可当他如愿以偿登上至尊之位,明明都已经大权在握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在他面前自刎而死。
只因为,他担心皇位受威胁,害怕失去手上那些虚妄的事物,才提不起制止弟弟为稳定朝纲自愿赴死的勇气。
而萧若风一直到死,都没有再重入江湖。
03、萧若风不惜自污以定朝纲。
其实,萧若风跟哥哥之间的芥蒂,早就已经存在了。
萧若风为人良善且重情重义,行走江湖那几年所结交的好友,也都是百里东君、司空长风这样至情至性的人。
可萧若瑾却心思深沉,一心想要当皇帝,好把别人都踩在脚下,至于他看上的东西和人,也都要收入囊中才甘心。
为了成全萧若瑾的野望,萧若风只能与昔日好友背道而行,一再强行插手拆散叶鼎之和易文君的姻缘。
而为了国家大义,他也不惧世人畏惧,坐拥泼天权势和强悍武力,几度将南诀之军挡于国门之外。
可他就算再拥护哥哥,为人处世也有着自己的底线。
比如说,叶鼎之在萧若瑾跟易文君成亲当天抢亲失败,萧若风不仅没杀他,还费尽心思安排他离开天启。
叶鼎之率魔教东征,百里东君为了平息叶鼎之的怒火,在皇宫里当众暴揍了明德帝一顿,萧若风班师回朝后,也只是低声暗骂: “打得好!”
说起来,他又何尝不想暴打日益骄横的哥哥一顿,可这些少年人的率性而为,注定是他心向往之却无法做到的。
没看到,哪怕他已经足够谨小慎微了,还是有些试图作乱的臣子想要借他的名头挑事儿,而他下属的很多将士更是想让他取而代之当皇帝。
殊不知,对于生性潇洒的萧若风来说,那个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势的皇位,只是一个枷锁最多的牢笼罢了。
以他的性格,当个将军还行,当皇帝就太累了,所以,他当年才会在平清殿外撕毁诏书,口传帝位于萧若瑾。
但是,天下百姓想让他当皇帝,文武百官也想让他当皇帝,他不想做的事儿,所有人都在逼着他做。
甚至,朝局都因此而开始动荡。
所以,他不得已之下,才不惜自污己身,在法场自刎以定朝纲。
明德十六年,全天下最没有理由谋逆的萧若风,因天启城的一场小动乱,而被明德帝判定为谋逆。
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琅琊王自入狱之日就保持缄默,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认罪,也没有为自己辩驳。
本来,就凭他那极好的人缘,朝堂上很多人都愿意替他说情。
可审讯他的天启七御史中有三人认为他无罪,第二日这三人就被发现死在了家中,所有人也都开始保持缄默。
明眼人都能想到,这不是谁想陷害琅琊王,只是当今天子明德帝想要他死。
最终,只有被萧若风授过棋艺的六王子萧楚河站了出来,在朝堂上声情激昂地列举了十三条琅琊王谋逆案可疑之处。
萧楚河此举,令很多老臣当场落泪,也引得明德帝震怒,将这位最受宠爱的六王子贬为庶人,流放青州。
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敢多言了。
鉴于雷梦杀已经死在了南诀的战场上,天启城内最后能阻止这件事的人,便只剩下天启四守护了。
然而,朱雀司空长风早已离开,玄武唐怜月恰好受密令外出,青龙李心月这个最大的变数,则是被十几个高手困于府中。
至于白虎姬若风,则是在朋友的情义和对皇帝的忠诚之间选择了忠诚,最终也只放了萧凌尘一人离开。
萧若风的谋逆之罪,从定罪到行刑,只有短短七日。
要知道,按照北离律法,就算是普通的犯人获罪之后,也要等到秋后问斩,皇室宗亲更是有漫长的审判期。
但是钦天监观天象,传天命,称:琅琊王之刑,不容片缓。
看完全书,哪怕明知萧若风是有意寻死,可我仍为明德帝阴冷的沉默而心寒。
04、萧若瑾的罪己诏。
萧若风行刑那天,李心月也终于养出了势不可挡剑心诀。
然而,李心月养了七日的剑心,连四大监的联手都没敌过,更别说守在明德帝身前的白虎和国师齐天尘了。
好在,她女儿李寒衣及时赶到,以可摧万城的剑仙之剑直指明德帝咽喉,逼退四大监,也削开了萧若风手中的铁链。
说实话,以李寒衣剑仙的实力,若是以命相搏,未必不能从天启城众多高手中带走萧若风。
可她要真这样做了,也就违背了萧若风谋划这件事的本意,他舍一身荣耀,自污入狱,就是要断了一些人的念想,换来北离的安定。
所以,萧若风才会在双方动手前,给重伤在地的李心月留下那几句保命的话后,拾起她掉在地上的那柄长剑往自己脖子上用力一抹。
而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明德帝,则被弟弟的决绝震得倒退三步,整个人瘫倒在了玉座之上,回宫后更是在平清殿中不吃不喝呆呆地坐了三天三夜。
当时,萧若瑾尚且不知,这件事势必将会让他悔恨终生。
仅仅六年之后,帝位之争在萧若瑾几个子侄之间再次上演。
而琅琊王唯一的子嗣萧凌尘,也被重新集结的琅琊王军从海上寻回,他们带着愤怒和不甘,誓要推他为新皇。
然而,当浊字辈的三位老大监拿着先皇亲笔撰写的龙封卷轴现身,萧凌尘却跟他的父亲当年在平清殿前一样,在所有人惊讶万分的目光中,将那龙封卷轴撕得粉碎!
在对待皇帝宝座这一点上,他们父子俩的态度出奇一致:无论是顺理成章继承皇位,还是流血千里改朝换代,他们都不要。
最终,这场被后世成为“琅琊兵变”的惊天谋逆案,以明德帝当场口拟“罪己诏”为琅琊王昭雪来收场:
“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属孤误判!琅琊王萧若风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却惨遭奸人所害。现奸人已然伏法,旧案昭雪,赐其谥号‘达’,重入太庙,香火十年盛之不断。其子萧凌尘承其爵位,袭琅琊王,赐宣武将军,可重召琅琊旧军,并三军之外,直隶帝王。孤听信谗言,误杀爱弟,愧悔无地,每三日便赴太庙奉香,至死方休。”
不过,萧凌尘虽然秉承父亲的遗志,没有趁机拿下皇位,却并不代表他原谅了明德帝这个伯父。
在他看来,虽是父亲一手谋划了这一切,可不管是出于君臣间的信任还是兄弟间的默契,明德帝都不该自始至终保持沉默。
再说了,当年明德帝若是单纯想要消除隐患,也并非没有第二种方法。
比如说,他完全可以揪出那些想要作乱的臣子,就地正法,光明正大打消某些人想要改朝换代的小心思。
要知道,他们兄弟俩,一个为君,一个为帅,若是真能做到兄弟同心,完全可以掌控北离国运,而不会被人借机利用挑起动乱。
而明德帝若是真的信任萧若风,也完全可以和他一起坚定地告诉天下,没错,龙封卷轴上写的名字就是萧若风,可那又如何?
有琅琊王自愿让位和守护,皇帝依然是萧若瑾,有萧若瑾的深信不疑,琅琊王也依然是萧若风,这是他们兄弟俩的选择,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可萧若瑾却没那么做。
因为那样做的风险,可能会让他的皇位不稳,进而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天启城的稳定。
所以,当萧若风选择用自污以定朝纲时,他才会骗自己说这是萧若风自己的选择,他总有一天要为若风平反,在太庙中重新供奉他的牌位。
然而,他这些年来确实愧疚和自责,但直到萧凌尘撕毁第二次现世的龙封卷轴,他才决定为萧若风平反昭雪。
正因为这样,当明德帝问计于萧凌尘,他到底该把皇位传给哪个儿子时,萧凌尘才会漠然回答:
“很简单,你最痛恨哪个皇子,就把位子留给他。陛下的这个位子注定是孤家寡人,活不痛快的。”
多讽刺!
明德帝这才知道,在萧若风父子俩眼里,天下也好,社稷也罢,就连被他视若珍宝的皇位,也都不过如此!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