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大同盟战争的介绍
大同盟战争(1688年 – 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英国、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同盟联合对抗。战争的结果是法国被逼与大同盟各国言和,放弃对外扩张的念头,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简介
荷兰为了阻止法国夸张的野心,联合奥地利组成奥格斯堡同盟,参加者还有西班牙、瑞典等国。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也站到奥格斯堡同盟一边,
这是一次从陆地到海洋几条战线同时进行的欧洲大战,法国在陆战中多次获得胜利,但在海上却受到英国舰队的重创。1697年,《莱斯威克和约》签订,
英国巩固了在地中海的地位,并同法国签订了有利于英国的商约。
一战以前欧洲著名的战争知多少
西班牙光复运动(711-1492):
十字军东征(1096-1291):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意大利战争(1494-1559):
尼德兰独立战争(1566-1609):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英西战争(1586-1604):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
四国同盟战争(1718-1720):
俄土战争(1676-1829共8次):
奥土战争(1540-1790共7次):
大北方战争(1700-1721):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七年战争(1756-1763):
拿破仑战争(1793-1815):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1870):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普奥战争(1866-1866):
普法战争(1870-1871):
英国荷兰三次战争英国都是战胜国
英荷战争时期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加之国家处于内乱时期,实力其实不及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英国仅有第一次是明显胜利,第二次是略微失败,第三次平手。
战术上皇家海军率先采用线式战术,其战列舰普遍比荷兰战舰大,将领又多为炮术专家,所以总体来说占据优势。但是荷兰海军采用吃水浅的小船使得英军在数次获胜的情况下因为忌惮荷兰海岸的浅谈而放弃追击扩大战果的机会。而自第二次英荷战争开始,经过改革的荷兰海军在质量上已经和英军接近,在堪称十七世纪最优秀的海军上将德.鲁伊特的指挥下频频重创英军。第三次英荷战争更是面对英法联合舰队也能不处下风。
战略上荷兰的确在三次战争中被削弱,但是英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也只是更加恶化了国内局势。说英国通过英荷战争获得海上霸权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如果第三次战争不是法国的加入,英国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应当是一个平手局面,荷兰英国海上力量达到均衡,荷兰财力依然胜过英国。战争到1672年英国和荷兰单方面媾和,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荷兰则要耗尽家财在陆上和法国对抗到1678年。
之后,荷兰执政威廉成为英国国王,两国同盟。当时的海军实力应该是英法荷三足鼎立。在1692年的拉乌戈海战中英荷联合打垮了法国海军,使得法国海军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在漫长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荷兰负责用财力支持同盟在陆上对抗法国的战争,耗尽了国家的财富,考虑到海上有强大的盟友,荷兰缩减了本国的海军,转而专心陆战,将海上优势从此让给英国。
所以直到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说英国获得了海上霸权才算是实至名归。荷兰算是英国在崛起路上遇到过的最强大也是唯一没有战胜的对手。通过与如此强大对手的交战,英国海军磨练了自己,其先进的战术理念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帮助她在之后两百年称霸海洋。
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动的战争那些,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路易十四在54年的亲政时期,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法荷战争(1672–1678) 、大同盟战争(1688–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希望称霸欧洲,下面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一下几场战争的具体爆发原因。
法荷战争:路易十四亲政后,先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与之争夺南尼德兰。就在路易十四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南尼德兰时,却被荷兰共和国联合英国、瑞典插手干涉。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先后向荷兰宣战。
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路易借由此战重创荷兰、名震全欧。 此时法国的强邻神圣罗马帝国正在与奥斯曼土耳其作战,路易十四决定借此时机,在德意志地区扩张其影响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察觉到路易的意图,于是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号召与牵线下,于1686年7月9日组成奥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国加入后,改称“大同盟”),希望能阻止路易在德意志扩张。可是路易十四却在1688年9月,乘哈布斯堡王朝刚在东面战胜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机,先发制人地侵略德意志,展开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战计划,“大同盟战争”正式开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起端就在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查理二世死后绝嗣,而查理二世死前,遭到群臣力荐与罗马教宗的诱导,于遗嘱宣明传位外甥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同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次孙,等于是法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波旁王朝获得广大的西班牙帝国。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满,他们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该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即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继承,因此他们积极寻找同盟,以期对法宣战,并夺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强权震惊于势力均衡被法国破坏,很快在1701年与奥地利签订反法盟约。
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国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及数个德意志邦国、萨伏依、葡萄牙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当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以及多数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萨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正式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