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胡人是哪个民族,汉人对外族人的称呼
胡人并非特指哪一个民族,是古代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泛称。
上古时代,由于交通闭塞,中原地区的人只知道天下有中国,并不知道还有其他民族和国家。先秦时期也只知道有个“北狄”。汉朝开始通西域,才发现有很多与我们不同的人,并且不属于朝廷管理。当时有一个“匈奴”,他们自称“胡”,天之骄子的意思。匈奴人也发现南面有不同于他们的人,这些人自称是“大汉”。于是,我们管他们叫“胡人”,他们管我们叫“汉人”。汉族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年纪大的叫“老汉”,青壮年叫“汉子”。后来,汉人又相继发现很多不是汉人的人,就统统称为“胡人”。通西域以后,引进了很多外族的东西,都被加上“胡”字,如:胡琴、胡椒、胡萝卜、胡文、胡乐等。
汉族与胡人交往的同时,相互也发生了长期的征战,如“五胡乱华”等等,最终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统一的大中华。
胡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是北方前辈
首先说什么是胡人,是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后来匈奴自称胡人,就好像南方人与北方人这种称呼一样。
一提到匈奴,大家肯定会有一个固有印象,就是匈奴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长期对汉朝进行压制。比如,汉朝初年的时候,刘邦被匈奴的四十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最后只能用计脱身。而在被压制了七八十年之后,汉朝直到汉武帝才有能力组织起北伐。
战国时期入侵中原的匈奴骑兵规模就已经有十几万了,而到了汉初的时候,匈奴已经能够一次性出动40万大军,所以,中原只有构建更大规模的政治体才能够同匈奴抗衡。这个理论虽然没有错,但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秦朝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六年之后秦始皇就发动了对匈奴的北伐,三十万大军从长城出击,把匈奴击退了七百里。有一句话,我们都知道叫“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也就是说,至少在秦朝时期,在军事上中原是对草原反压制的。但是,仅仅十五年之后,同样出动三十万大军的刘邦却差一点被围困致死。中原和草原,双方的力量对比似乎发生了逆转。
对于匈奴来说,这十五年的日子真的不好过。首先南边秦始皇把他们击退了七百里,其次西边的月氏也对匈奴进行军事压迫,匈奴为生存不得不向月氏进贡,而东边的东胡也在不断蚕食匈奴的领土。南、西、东三个方向同时对匈奴进行压制,匈奴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此时此刻,匈奴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离开草原,向更北的,环境更恶劣的地方迁徙;第二,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强大起来。北迁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匈奴只能背水一战。
其实,匈奴自身的实力并不弱,问题在于他们原先的政治体制,让他们的军事优势发挥不出来。公元前209年之前,在政治上,匈奴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那个时期,虽然也有单于,但他的政治地位实际上仅是部落联盟的联盟长而已,就跟周代的天子相似,对各个部落基本没有控制力,更不要说统一指挥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原地区会频繁地遭受匈奴的入侵,因为入侵的匈奴根本不是一伙的。前面虽然说过,战国时期就有十几万的匈奴军队入侵中原,但这十几万军队是拼凑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劫,所以,十几万大军被李牧很轻松的就击溃了。这种形式到了冒顿单于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冒顿单于是一个铁腕单于,他为了当权,不惜弑父杀妾。他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直属军队,并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将原本松散的匈奴重新统一,建立了匈奴帝国,时间就是公元前209年。说巧不巧的是,秦始皇在后一年去世。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熟悉了,冒顿先击败了东胡,然后驱逐了月氏,甚至月氏首领的头骨都被他拿来当酒壶。在东西两边都搞定之后,冒顿率四十万大军南下,逼迫汉朝同匈奴展开贸易与和亲。这就是为什么,匈奴能够在十几年之中迅速崛起的原因。
这个时候匈奴是东亚地区的头号霸主,按理来说应该高枕无忧才对,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即使是逼着汉朝采取和亲和贸易的政策,匈奴在面对汉朝的时候,仍然不轻松,原因很简单,两个政权的实力相差太大了。匈奴的总人口是150万左右,只有汉朝的1/40,双方的人口体量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别。虽然,在军事上匈奴胜了汉朝,但组成一支四十万的大军,这事对匈奴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同时,北方草原气候恶劣,除了牲畜和毛皮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因此,在经济物资上,匈奴严重依赖中原。这样一来,匈奴就陷入了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与汉朝为敌,另一方面又要严重依赖汉朝。但如果在经济上严重依赖汉朝,匈奴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史书就曾经记载,汉朝向匈奴开放贸易之后,“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但是,如果匈奴为了保持政治独立而和汉朝完全断绝经济关系,连生存都会变得很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单于就采取一种“外部边界战略”。这里的“外部边界”指的是中原和草原之间的界限,这个“外部边界战略”,其实就是利用军事优势,不断向汉朝施压。于是,即使是在有和约的情况下,匈奴仍然会不定期地对中原进行军事劫掠,逼迫汉朝更新条约。这样一来,匈奴就可以利用军事,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平等,另一方面又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种战略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之后,匈奴的“外部边界战略”开始崩溃,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绝对实力上面,匈奴的军事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其政治独立了,也就是原先那种通过武力逼迫汉朝更新条约的办法,失效了。第二,匈奴内部爆发了政治危机,整个帝国开始分裂。第一个原因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说,我们重点说一说第二点原因。刚才说到,匈奴原本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是冒顿单于把匈奴在政治上统一起来的。这种模式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匈奴单于并不是一个制度,而是一种权威,只有拥有权威的人,才能领导匈奴。这样一来,匈奴就没有固定的权力继承模式,往往都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只有当最后一个弟弟去世以后,才轮到子一辈继承权力。这样一来,匈奴的继承者就不十分明确,同一时间可能有很多人都有继承的资格。于是,在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之后,匈奴一度分裂成五个部分,史称“五单于并立。”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边界战略肯定执行不下去了,于是匈奴开始了“内部边界战略”。这个战略其实也简单,就是为了能够战胜其他单于势力,五单于之一的呼韩邪单于就在政治上依附汉朝,在名义上成为汉朝的从属,然后利用这层关系,向汉朝谋求经济支持,以此来打击其他的单于部落,恢复匈奴的统一。所以,历史上,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支,南匈奴采用“内部边界战略”在汉朝的帮助下,将北匈奴赶出了北方草原。
史上的“胡人”是指哪些区域,哪些民族的人谢谢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控制的只有大漠,他们还没进入中原。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他将南宋吞并了,使元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
南戎北狄和东夷西蛮均被成为异族,北方的游牧民族大都是胡人,即我们现在的河南以北大部分地区,犬戎、鲜卑、拓跋、羌族和匈奴均被称作胡人,胡人主要是针对生活在中原的汉人而言的。
胡人是什么人
胡人原指戈壁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族群。“胡”是北亚民族语言中“人”的意思。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
后来胡人一词则被用来作为戈壁以北和西方的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
“胡”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参见《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外族或外国人的泛称。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游牧部族称为北狄,后来狄人逐渐被华夏和蒙古高原崛起的胡人所同化。胡人原指秦汉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匈奴西迁后蒙古高原又相继崛起了鲜卑、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