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清代早期祭红瓷器为什么是暗红色
  • 祭红瓷有何来历
  • 有着“千窑一宝”之称的祭红釉,如何鉴定真假
  • 瓷器的霁红与祭红是一种颜色吗
  • 如何鉴定祭红瓷器瓶口与足底图片

清代早期祭红瓷器为什么是暗红色

相传,明朝的景德镇曾发生过瓷业工人投入窑中的故事。当时,皇帝命令景德镇的瓷工们烧制一种像鲜血一样鲜艳的红釉瓷器,限时完成。这可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品种,工匠们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反复试验,也无法制成。眼看规定的时限就要到了,工匠们一个个一筹莫展。在封建社会中,违抗圣旨可是杀头之罪。期限一到,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死期到了。这时,一位工匠的女儿提出,再烧制最后一次。大家默默地点上了火,呆呆地看着窑炉中熊熊的烈火。突然,那位姑娘奋身一跃,跳入了窑炉之中。强烈的红光顿时布满了窑室。当工匠们醒悟过来,前去抢救姑娘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姑娘的身躯化成了灰烬。大家强忍着悲愤打开窑门。奇迹发生了,窑中的一件

件瓷器散发着鲜红的光彩,就像姑娘的鲜血一样红,一样的鲜艳。瓷器的新品种——祭红就此诞生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曾以这个传说为

蓝本,拍出了电影《祭红》。

听了这个故事后,人们在激愤之余,自然而然地想,祭红究竟是怎样一种瓷器?它为什么会如此难烧制呢?我们不妨先到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陈列室中去参观一下。这儿陈列着一件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一1424年)的祭红釉僧帽壶。奇异的造型就像一顶和尚头上的帽子。但祭红瓷器最名贵之处并不是它的造型,而是它的釉色。宋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青色,还有少量的黄、绿、黑、褐等色。一些呈红色的瓷器,它的呈色元素和其它色彩都是铁。北宋中期以后,钧窑中烧成了钧红瓷器。青釉中由于含有一些氧化铜元素,烧成后,铜元素便在青釉中呈现出美丽的紫红斑块。这是中国掏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铜元素的呈色是非常困难的。元代发明的釉里红瓷器,就是用含铜元素的釉料在瓷器的胎上描上各种图案,再上一层透明釉烧制成器。烧制时火候控制稍有不慎,那红色就会变成灰黑色,十分难看。祭红釉则是整个器物外壁全部上红釉,发色也比钧红和釉里红更鲜艳,更红。当然烧制的难度也就更高了。

祭红瓷器首创于明代永乐年间,当时称为“鲜红”,因它常被用作祭祀,因此又被称为“祭红”。它另外还有“积红”、“霁红”、“醉红”等称呼。

祭红瓷器烧成难度非常大,对烧成条件非常敏感,每次烧制的成功率很低。稍一不慎,如器物在窑中放置的位置略有变动,就有可能烧坏釉色,成功的作品只能是百里挑一的珍品。所以烧祭红瓷器被称为“火的艺术”。相传当时工匠配制红釉时掺入南洋进口的红宝石、红珊瑚和玛瑙等珍贵原料。真可谓不惜工本。人们因此给明代早斯的祭红一个宝石红的称谓。《景德镇陶录》中有“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说明永乐年间的祭红瓷器是最名贵的。

这件祭红僧帽壶是这类瓷器中的代表作品。下部浑圆,就像一颗和尚的脑袋,上部口部突出,就像一顶折角的和尚帽子,器外的釉面鲜红欲滴,釉层肥厚、透明,就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器

物的底足和内部施浑厚滋润的白釉。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部形成两条白边,远远看去,红白相映,异常美丽。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收藏有明永乐和宣德时期的祭红瓷器。它们胎质细腻,红色

鲜丽,都是极为名贵的珍品。

到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祭红瓷器已普遍烧制,工匠已熟练地掌握了烧制工艺。不但御窑厂中继续烧制,民间窑也大量制造。造型也更为丰富。御窑厂的产品有梅瓶、胆瓶、蒜头罇、玉壶春瓶、天球瓶,各种盘和带托子的花盆等。民间窑中除了上述产品外,还有盆、碗、把盏和文具等。

各个时代官窑祭红瓷器的底部都有款识。如“大明永乐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字样,字体有楷书、篆书、行书等不同书体。一般都是用蓝色的青花料书写的。明代早期有一种款是刻暗花款的。

前面我们讲过,祭红釉非常难烧,在官窑中,次品一律打碎扔掉。民间窑就耍不起这么大的派头了。所以在明清的祭红瓷器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器物的红釉上呈现出绿色的斑点或绿雾。有些釉面上会隐现出微细的橘皮纹。清代雍正和乾隆时的祭红中,还有一神在红釉上用金粉或粉彩描绘的图案。这是因为釉面上有瑕疵。用这些图案舉掩盖的。这不仅弥补了釉面的缺陷,更增加了新的特色。

祭红釉瓷器的出现,开创了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单色釉装饰工艺的新天地。清代康熙年间的郎窑红和豇豆红瓷器的产生,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祭红瓷有何来历

祭红釉属于氧化铜釉类的一种,经有关部门测算,祭红釉中氧化铜的比例低于釉里红、豇豆红,但是却高于郎窑红、窑变红。相传古人在烧制祭红釉的时候,为了使釉色便加美丽动人,特别是为了达到“其色似初凝之鸡血”的鲜明效果,在配釉过程中还掺入了玛瑙、宝石、珊瑚、玉石等名贵的矿物。

考古发现,元代钧窑开启了以铜入釉烧制瓷器的先河。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以氧化铜做为发色剂,烧出了以画面为主的釉里红瓷器品种,和器物表面通体表现为红色的祭红釉瓷器品种。

明初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有青花、釉里红及颜色釉瓷器品种,风格和质量与元代晚期接近。

到了明中后期,祭红釉瓷器数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作祭红釉品种颇费工费时,在烧制过程中还难以掌控,明中后期的财力已经无力支撑。二是从成化时期开始,青花瓷器和釉上彩瓷器品种如斗彩、三彩逐渐发展并成熟,抢占了祭红瓷器的市场。

到了明代末期,由于上述原因,祭红釉技术几乎失传。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景德镇的窑工们在明代槎窑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大、更稳定、窑位更多、更好把控的新式窑炉。由于温区更丰富更加适合颜色釉瓷器发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明末祭红釉几近失传的情况下再次成功烧出了祭红釉瓷器。

到清后期,咸丰、光绪等时代也一直在烧制祭红釉瓷器,但是由于国力的衰退,这一时期的祭红釉瓷器整体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处于下滑乃至断档阶段。

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临时大总统曹馄在景德镇定烧过一批以中南海办公地“延庆楼”为号的瓷器,其中包括两件高 70、口径 17、底径 23 厘米的祭红釉观音瓶。器物外表施祭红釉,口内施白釉,发色属中上等,整体无瑕疵,底部为仿康熙时期典型的台痕圈足,圈足中心单框内书“延庆楼制”四字篆书款。如此大的祭红釉瓷器,也是开创了祭红釉瓷器新的高度。

有着“千窑一宝”之称的祭红釉,如何鉴定真假

祭红釉是景德镇的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著名红釉品种,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

瓷器的霁红与祭红是一种颜色吗

霁红和祭红是一种釉,传承下来的名字是祭红,祭红在永宣时期由景德镇匠人创烧,由于通体均匀深沉的红色同时极难烧制而被用于祭祀等场合。他是继宋朝钧红后中国红釉瓷器的一个高峰,后由于战乱等逐渐失传,到康熙雍正年间才逐渐复烧出来,同时在复烧过程中还创作出了更加艳丽的郎红。但就铜红釉系列来说,祭红釉应该是最难的,讲究“红、润、透、亮、匀、净“。但是由于铜发色很难控制,很难烧匀,所谓烧窑难得一宝。现在人们更愿意用霁红来代替祭红,毕竟祭祀的场景在古代很隆重,现代人们则不愿提及。

如何鉴定祭红瓷器瓶口与足底图片

祭红也叫霁红,它的口部是灯草口,就是一圈白,很明显也很规整,底部类似于郎窑红的特色郎不流,就是流釉不到底,在临近底部时呈现突然而且很平的停住的显现。关于底足,由于祭红普遍烧于清三代,鉴定方法可以看底足是否符合时代风格,比如泥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