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内首部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商战创业剧《赤热》的海报亮相并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期待与质疑一路相伴,正如当前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承载着公众对产业突破国际竞争重围的热切期待,同时也引发了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质疑之声。“芯片人”是否能从该剧中找到与自己的故事相似的影子?剧中人物与企业是不是有现实中的原型?电视剧选择当前行业下行阶段上映是否合适?带着这些疑问,集微网最近采访了《赤热》编剧虞璐琳,了解这部国内首部聚焦科技兴国战略性产业题材的电视剧的台前幕后。
追求专业VS现实触碰
《赤热》于2022年杀青,彼时该剧暂名为《纵横芯海》,剧照和网传的剧情一曝光,就引发了半导体圈的激烈讨论。一方面,近年来国产行业剧都陷入“披着职场的外套谈恋爱”的窠臼,专业度备受行业人士挑刺;另一方面,不少行业剧缺乏现实触碰,使得普通观众很难感同身受。
对此,虞璐琳表示,《赤热》的创作初衷是描绘本世纪初科研人员回国投身创业,加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奋斗历程。虽然当时集成电路在国内尚未成为热门行业,但其对于国家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事实上,该行业的贸易额已与原油进口规模相提并论,这不仅凸显了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也预示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赤热》通过这一背景,展现了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它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价值。
她强调,在《赤热》剧本创作之初,编剧先后采访了上百位知名半导体创业者、投资人;前半程导航芯片的技术指导主要是博通集成的董事长张鹏飞,后半程通讯芯片部分的技术指导主要是格科威的董事长赵立新,里面的技术难点不但要符合剧情还要符合年代,为此,下了很大功夫;拍摄期间,制作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包括实验室的搭建、设备器材的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虹集团为剧组提供了生产线的实地拍摄机会,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则在专业层面提供了全程的监督和指导。剧集制作完成后,还得到了行业内多位专家的指导咨询,这一过程进一步确保了《赤热》在专业性和真实性方面的高标准,反映出主创团队对专业准确性和行业深度的执着追求。
“我们希望《赤热》能够以高专业度来呈现,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行业的尊重。”虞璐琳说,“作为第一部讲述芯片人的电视剧,本剧在题材上就是一大创新,正如半导体行业的持续创新一样,每一处创新都充满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精心雕琢和不懈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集展现行业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创业者的奋斗故事,同时提升公众对这一战略性产业的认识。”
而这也正是所有行业剧都会面临的两难考验:如何兼顾专业人群和普通观众因对专业认知的不同而影响观赏。
面对观众对剧情合理性的质疑,虞璐琳解释说,剧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我们不想让剧情显得过于戏剧化,而是希望它能够真实反映科技创业者的艰辛与挑战。”她补充道。
例如剧中展现了创业者之间因理念不合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从最初的合作携手到后来因观念差异而产生分歧,最后再因共同的目标再次共同战斗,这反映了现实中创业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展现了技术创业者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技术人员转向管理或商业领域的困难;也展现了资本对创业的影响,包括资本的双刃剑特性,以及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如何正确利用资本等等。通过这些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尤其是那些在科技行业奋斗的创业者。
不难看出,《赤热》剧组力求在涉及行业专业的部分尽善尽美,但是虞璐琳也强调,本片虽然是行业剧,但本质首先是要讲一个好的故事,是励志、让观众爱看的,其次才是反映产业的变迁。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半导体行业可能是晦涩难懂的,一定要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述故事,而不是要教育观众这个行业怎么更新迭代,那就成了纪录片。
关于原型的猜测,编剧最有发言权!
随着《赤热》的播出,伴随剧情跌宕起伏,观众日益深入其中,有关剧中企业和人物是否具有现实中的原型,也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对此,虞璐琳明确否认了《赤热》是基于特定企业或创业者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猜测。她解释说,选择手机通讯芯片作为剧情的切入点,是因为在剧本创作的时间节点(2016年),国产通讯芯片在全球市场已经占据了25%的份额,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此外,她认为相比其他技术领域,手机芯片的相关概念更易于被广大观众所理解和接受,这有助于拉近剧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强共鸣。
同时,剧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是综合了众多芯片创业者的特点和经历,塑造出来的全新形象。这些角色并非单一个体的简单复制,而是站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宏观历史背景下,融合了众多创业者的精神和故事。虞璐琳认为,如果将这些角色视为某一个具体人物的原型,那将是对该角色深度和广度的误解。她强调,一部优秀的行业剧应该能够触动每一位观众,让他们在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而不是仅仅为某一个特定的人物立传。这样的创作理念旨在展现整个行业的风貌,而非局限于个体的叙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部分观众还对《赤热》的播出时机提出了疑问,认为剧集拍摄时正值行业的高峰期,而现在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可能会让剧集显得与时代脱节。对此,虞璐琳回应称,虽然剧中没有明显描绘行业周期的波动,但角色们的创业历程已经隐喻了半导体行业面临的挑战,如资本市场的波动、产能过剩或不足等问题。剧中角色所遭遇的困难和波折,展现了他们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虞璐琳进一步强调,创业之路本就是瞬息万变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没有任何产业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它们都必须经历市场的严峻考验。即使当前半导体行业处于低谷,但只要企业能够坚持生存下去,就有机会迎来转机。她认为,正是这种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才是推动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通过《赤热》,虞璐琳希望传达出无论行业如何波动,坚持和创新始终是企业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核心动力。
“如果观众能通过电视剧对半导体行业产生兴趣,愿意加入这个行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能为行业吸引到更多人才,这个影视作品就已经起到它的宣传意义的。这跟做集成电路其实是相通的,不会在短期内就看到效果,但我相信从长远来看,《赤热》的影响力会很大。”虞璐琳表示。
“实际上,《赤热》的整个筹备上映过程都很紧凑,各部门成员都做了很多努力,也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以确保剧集的质量和传播力。”虞璐琳透露,“这种紧迫感和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经历,与芯片创业者的精神不谋而合。”
她坦言,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最终作品的呈现超出了她的预期。从最初的剧本创作到拍摄过程中26次的剧本修订,再到400多人的主创团队一年的辛勤努力,期待《赤热》能够向那些充满激情、坚定执着的中国“追芯”人致敬。
最后引用剧中一句台词:“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勇气是当你还未开始,就知道你可能会输,但你依然要去做,并且无论如何都会坚持到底。”面对当前中国半导体行业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和行业寒冬,这句话更显得意义非凡。愿所有芯片人、创业者都能在逆境中保持寻找光明的决心,不断超越自我,直至达到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