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重要人物的死亡,都是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给观众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清流领袖孙嘉诚,雍正帝亲自派去西北推行新政的,莫名其妙的就被西北大将军年羹尧砍了。还有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墨林,稀里糊涂的就替一身武艺的弘历挡刀,偏偏凶手一个活口都没留……
这里面到底还藏着哪些隐情,剧中没说,咱也不好猜测!
但是,这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坎儿(高福)之死,却又描述的过于具体。甚至他被毒杀之后,突然从梦中惊醒的邬思道,一路小跑到他房间,并亲口给高福之死下了结论: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可是,真相,真如剧中所展现出来的那样吗?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高福会被急着灭口,你看他手里还掌握四爷啥秘密?
一、
高福之死,看起来脉络清晰,顺理成章,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描述的清清楚楚。
确实,原本人家李卫、高福和翠儿三个发小,快快乐乐在雍亲王府生活,结果就莫名其妙卷入了《百官行述》风波。
就因为李卫跟翠儿钻了小树林,被老四胤禛将计就计,派往了西北去监视年羹尧。原本的发小铁三角,一下子走了两个,孤木难支的高福瞬间就垮了,只能去酒楼买醉,结果就着了老八胤禩管家的道儿。
高福在酒醉之后,跟红袖招滚了床单,还无意中透露了老四胤禛手中攥着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书信。结果就被人家将计就计,又是送宅子,又是送美女的,陷入了温柔乡出不来了。
可惜好景不长,高福跟老八胤禩那边走动频繁的事情,被老十三胤祥首先发觉,并告知了老四胤禛。邬思道为了救高福,派他将太子胤礽的那封书信暗中送给老八胤禩,以此将功赎罪。
可惜,由于这些事是背着老四胤禛做的,被他发觉后,也瞒着邬思道,将高福这个叛徒毒杀!
至此便有了邬思道半夜惊醒,一路跌跌撞撞跑到高福那里,对着他的尸体发出一句“杀高福者,邬思道也”的感慨。
可是,等我(杨角风)再次重刷《雍正王朝》之后,突然就感觉脊背发凉。原来我们,包括邬思道在内都被骗了,高福之死的背后还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二、
首先,邬思道在安排高福给老八胤禩送信时,还特意嘱咐过他一句:
“记住,这件事情,对任何人都不要说起,(四爷)也不要说!”
邬思道要救高福,这是肯定的事,而且也确实有瞒着老四胤禛去办这事的必要。毕竟,太子胤礽的书信一旦落入老八胤禩手中,遭殃的不仅仅是太子胤礽,连带着老十三胤祥也要遭殃。
要知道当初老十三胤祥建议老四胤禛把信烧掉时,老四的回复就是担心一旦烧了信,太子胤礽就更有恃无恐,很有可能把处死郑春华,私放钦犯,以及血洗江夏镇的事全推到老十三胤祥头上。就老四胤禛来讲,绝不可能明着跟邬思道商量送信的事,就算邬思道提出来了,估计也不会答应。
也就是说,邬思道确实没有提前跟老四胤禛商量的可能,就算他是军师,就算他住雍亲王府,那在人家兄弟面前终究是个外人。他提出这种策略,往轻了说,是替老四胤禛谋划夺嫡的方式方法欠妥,往重了说,这就是挑拨人家兄弟间的感情。
按理说,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只有邬思道和高福知道,且取得了初步战果。可就在邬思道思考怎么跟老四胤禛讲这件事时,却传来了高福被毒杀的消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几个疑点:
谁派高毋庸杀的高福?
杀高福的人,知不知道他做过什么,又以什么理由杀的他?
既然要杀,为什么杀完还不处理尸体,特意让邬思道看到?
三、
其次,高福在被毒杀之前,除了要见邬思道以外,还冲出门去,嘴里喊的是:
“四爷,四爷他……”
这句话的语气是充满着疑问,貌似是不敢相信,明明邬思道说了,只要送了信就能将功赎罪,四爷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可是怎么……
其实,高福在临终前喊出这句话的背后,另有深意。雍亲王府的人嘴巴牢,规矩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高福自己干过什么,他自然清楚,被杀掉也是理所当然,没啥好喊的。可是,他为什么却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难道四爷曾经许诺过他什么?
还有他临终前手里为什么紧紧握着一枚戒指,邬思道追过来后,也是将这枚戒指拿起来,盯着它喃喃自语?
整部剧中,光给了这枚戒指就有多次特写镜头,这是非常奇怪的地方。难道这枚戒指跟高福的死有关,他紧紧握着是临终前有什么话没来得及说吗,还是另有隐情?
况且,高福再傻,也不会在万永当铺被老十三胤祥一锅端,连李卫都知道四爷让他出去躲躲风头的前提下,还去酒楼买醉。买醉也就罢了,怎么就好巧不巧碰到了八爷府的管家,更要命的是他俩还认识:
“这不是四爷府上的高管事吗?”
而且,他们俩认识的方式很特别,就发生在前些天,这也得到了双方的肯定:
“前些天,你不是随四爷到八爷府上来过吗,咱们照过面!”
四、
八爷府管家一句前些天,就证明时间不会离得太远,要么发生在万永当铺被抄之前,要么发生在被抄之后。
当初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老十三胤祥前来替魏东亭求情,就问过李卫和高福,问他们回了京为啥不去找自己玩?
结果李卫回答:
“四爷家规矩大,他没叫去,我们能去吗?”
这说明,平时李卫和高福他们就养在府上,轻易不会把他俩派出去,连老十三胤祥的府上都不行,更不用说八爷府了。
可是,老四胤禛为什么却带着高福去了一趟八爷府,如果是万永当铺被抄之前去的,那他怎么放心再派高福去八爷的万永当铺赎当?
若是万永当铺被抄之后去的,那就更说不过去了,难道他不怕人家认出高福来?
当然,通过高福从万永当铺回来后跟邬思道等人的对话可知,老四胤禛当时应该不知道万永当铺是八爷的产业。所以,按照正常的思维来看,高福应该是去八爷府在前,去万永当铺在后。
为此,得知万永当铺跟老八胤禩有关后,邬思道还担心的问了一句:
“高福,他们认出你来了吗?”
高福也不确定,只是回答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他们应该认不出来!”
应该,就是有可能会认出来,既然有可能会认出来,高福又刚去过八爷府,老四胤禛为什么还会放任他四处闲逛,又是逛酒楼,又是保养妓女,还夜不归宿?
五、
这些还不是最大的疑点,最大的疑点是,高福怎么知道老四胤禛手里握有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的书信?
高福甭管怎么说,也在雍亲王府待了十多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自然是清楚的很。就算喝醉了嘴巴不把门,也不至于把他跟狗儿怎么赎当的事全抖搂出来,末了还来一句:
“对了,还说过有一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要知道,老四胤禛手中握有太子胤礽跟任伯安书信这事,乃绝密事件,知道的人并不多。满打满算就年羹尧、邬思道、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知道,当时也是他们四个在屋子里商量应对之策。
这期间,高福也确实带着一个丫鬟来送过茶水,但是从门口就感觉到里面的气氛不对,人家又悄悄把门给关上离开了。这么远的距离,他根本看不清桌子上放着什么,更不会知道桌子上的一张当票和一封信上写的什么。
而且,随后老十三胤祥就走到门口,把门给关牢了,看得出,他们并不想让第五个人知道这事!
后来老四胤禛喊高福来,并让他拿着当票去万永当铺赎当的时候,桌面上只留了这么一张当票,书信早就藏起来了。
也就是说,高福在醉酒并拜倒在红袖招的石榴裙下后,不仅嘴巴不再牢了,乱说一气,更重要的是,竟然透露了原本他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透露也就罢了,怎么就这么巧,偏偏让八爷府上的管家听到了。
六、
要想解释清楚这一切的谜题,我们就得从高福手中的那枚戒指入手,这枚戒指究竟什么来历?
高福手中的戒指是年羹尧送的,当时一共掏出来两个,原本是想问翠儿更中意狗儿(李卫)还是坎儿(高福),他就将这一对儿送给翠儿跟意中人。可惜,翠儿笑了笑,害羞的跑开了,跑之前说了一句:
“这么不正经,还是个大官呢?”
翠儿的笑而不选,就证明她其实已经有意中人了,而且这种情况,高福也一清二楚。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接过年羹尧递过来的戒指,并在年羹尧提到谁有福分戴到小翠手上后,沉默不语。
明明获赠了一枚戒指,高福一开始还挺高兴,听到谁有福分戴小翠手上后,瞬间就沉默了,再看人家李卫,都笑成了一朵花:
事实上,在这之前,李卫就已经跟翠儿搞到一起了,还记得他们俩鬼混时,翠儿说了一句啥话不?
“也不管人家死活,这么晚把我从福晋身边唤出来,就为了猴手猴脚的轻薄……”
翠儿说这话时,俩人还系着衣服扣子,翠儿还说又骗她咋咋的。这都说明,他们俩已经不止一次约会了,而且也不止一次脱了衣服,来一次猴急猴急的轻薄。
随后,李卫就把戒指戴在了翠儿手上,即使高毋庸过来了,也没摘掉。这里比较搞笑的是,高毋庸怒斥李卫,你当我真不懂啊,这种事儿,它一个人干得了吗?
七、
这也说明,李卫跟翠儿好上的事,在雍亲王府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不然的话,四福晋也不会选择老四胤禛正要选人去监视年羹尧时,突然玩一场捉奸游戏。更不会在李卫跟翠儿离开时,送了一千两银子当安家费,另外一千两银子给翠儿当嫁妆。
主子都知道的事,作为李卫跟翠儿发小的高福,又怎会不知?
既然高福早就有这种准备,又怎会在李卫跟翠儿走后,失魂落魄的去买醉?买醉也就罢了,自己在府上躲屋子里偷偷喝不行吗,非得去大酒楼?
当然,高福选择这家酒楼去喝酒,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家酒楼的老板是托合齐,这一点,八爷府管家就对店小二提到过:
“得罪了他(四爷府上的人),只怕你们托合齐大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之前咱们分析过,托合齐是前任九门提督,也是太子胤礽的绝对心腹。后来太子胤礽起兵时,就是委任托合齐为九门提督,想以此撤了隆科多的职。
在《百官行述》被人从万永当铺夺走,并被一把火烧毁之后,老八胤禩一伙就怀疑这是老四胤禛搞的鬼,为此才派出了管家去调查究竟是谁去过万永当铺?
怎么就这么巧,偏偏在这家酒楼,让正在寻找高福的管家,逮了个正着。
是八爷府管家提前得到消息,知道高福在此出没吗?
有这种可能性,但概率几乎为零,刚才也提到了,四爷府上的人嘴巴牢,除了高福以外,还没听说出过其他的叛徒。
八、
那么是高福提前得到消息,知道八爷府的胡管家在此出没,所以才去碰头?
这也说不过去!
那是不是就简单理解成一种巧合呢?
那也未免太巧了吧!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雍亲王府的人,除了嘴巴牢,轻易不走漏消息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安插到其他皇子身边的眼线,也很多。
就比如老十三胤祥前脚提醒老四胤禛,说他府上的人跟八爷府上的人来往密切,后脚老四胤禛就补上一句:
“老九送给你那个乔姐,失踪了吧?”
对最好的兄弟,老四胤禛都不忘派几个眼线到府上,更不用说其他皇子了。就连太子胤礽,他都利用自己手下捉知了的组织,也就是粘杆处,监视着对方。在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老四胤禛在他耳边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让太子胤礽还钱的话,把太子搞烦了,出门就是一句: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烦人的知了,给我收拾咯,粘杆处的,干什么吃的?”
其实就是暗指老四胤禛就是这只知了,烦死人了,快把他除了,只是他也不想想,粘杆处是谁创建的,后来又是谁把它发扬光大的?
对于托合齐的这家酒楼来讲,也是老四胤禛监视的重点,历史上的托合齐,不就是因为“会饮案”才入狱吗。也就是说,剧中的这家酒楼,就是太子胤礽的心腹们,最常来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其他皇子安插眼线的重要地点。
九、
所以,也就有了酒楼的店小二,见胡管家出现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哎呦胡大爷,您是本店的贵人啊,也是本店的常客。”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胡管家常来的地方,只要想办法把高福派到这里,就创造了俩人相遇的机会。
为什么老四胤禛会纵容高福出入酒楼,妓院,还可以夜不归宿。目的就在于此,他就是希望能有人把太子跟任伯安有书信的事捅出去。
为什么这么说?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康熙帝权衡利弊,决定升他为四川巡抚,并借机把年羹尧叫到身边问话。在年羹尧出发前,老四胤禛曾经问过邬思道这么一句话:
“那么,要不要年羹尧把事情和盘托出?”
这个和盘托出,可不仅仅是指血洗江夏镇的事,而是太子胤礽跟任伯安有书信来往的事也一并交代了。
但是,就跟之前劝老四胤禛不要接刑部冤案一样,邬思道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不能,年羹尧只能说是奉了刑部的公文去抓钦犯,太子的事是一个字都不能提。”
是啊,当初刑部冤案就是让老八胤禩接的,这一次的情况是一样的,四爷不能当这个坏人,坏人得别人去当!
可老八胤禩又不是傻子,若是很容易得到这封书信,那必然起疑,一旦起疑了,也就不会按照老四胤禛的计划走了。而且一旦暴露出,是自己主动把这封信透露出去的话,太子胤礽又怎么轻易饶了他?
十、
由于老四胤禛玩了一场火烧《百官行述》的大戏,不仅得罪了太子胤礽,也让老八胤禩他们感到了兴奋。
邬思道很清楚,这时候的老四胤禛已经处于危机之中,若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极有可能会被太子和老八他们两面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老十三胤祥最怕的就是书信落到老八胤禩手中:
“我只是怕万一这封信走漏了出去的话,最主要的是怕八哥他们知道。”
可老四胤禛最适合他利益的做法,就是把这封书信送给老八胤禩,让他跟太子胤礽咬起来,转移自己承受两面夹击的矛盾,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高福跟八爷府管家解除一事,老四胤禛绝对不能比老十三胤祥先知道,即使他的信息来源远比老十三胤祥要强,也得假装不强,甚至在对方提出疑问后,当场予以否认:
“哼,没有的事,我府上篱笆牢,不像你那儿……”
以他跟邬思道的默契来看,对方肯定会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以免自己落下手足相残的骂名。可是,这样做,他的内心又十分煎熬,不知道到底做的对,还是不对。
所以,才有了关键时刻他跑去找府上的大和尚忏悔: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见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大山是真山还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还是假河?”
他的意思很明确,江山已经近在眼前,自己的选择将决定是真江山,还是假江山,究竟自己该怎么选呢?
十一、
大和尚看出了老四胤禛的烦恼,于是劝他放下手中的念珠,等于是劝他放下自己的慈悲心,对于江山来讲,这不重要:
“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
是啊,你连皇位都争不来,就算你身边聚集着一群支持你的人,也包括老十三胤祥这座高山,可到头来都成了虚幻。
只有你当上了皇上,他们这些人才能真正成为大山,大河,成为你江山的一部分。
老四胤禛还是不忍心:
“那为何每当我眼前矗立起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顿生无限烦恼,不尽忧愁呢?”
可是,每当我看到身边的这些人,就要成为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后,心里还是难受,非常不忍心,咋办?
大和尚来一句:
“有江山就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是啊,你要想夺得江山,哪里还能有你我之分,哪能顾及个人情感,甚至连家都没有,要做一个冷血的人。
最终老四胤禛下定了决心,一方面干掉坎儿,另一方面也牺牲掉好兄弟老十三胤祥:
“阿弥陀佛!”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都被蒙在了鼓里。嘴上都是仁义道德,其实到了内心深处,依然是豺狼成性。
就这样,高福死了,死在了明明按照主子的意思办事,为什么还是被杀了?
他的死也警告了邬思道,善于揣摩是好事,但有些时候要学会闭嘴,不然高福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
邬思道也心领神会,是啊,四爷当然是英明的,干坏事的只能是自己: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