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官阶和官职的区别有哪些可以介绍一下吗
- 唐朝时各州都有哪些官员
- 中国最早的官阶制度是怎么样的
- 唐朝大臣等级,妃嫔等级,皇太后等级
- 大学生在清朝是官阶相当于什么官职
- 想写小说,如何快速了解我国古代官职
- 历史上的官阶分为几等
- 中国历史人官衔最高的外国人是谁
官阶和官职的区别有哪些可以介绍一下吗
打一个不那么严谨的比方的话,“官阶”就相当于中国现在的“行政级别”,“官职”就相当于中国现在的“领导职务”。
以唐代为例——官阶(阶官、本官)决定了一名官员的实际品级与基本待遇;官职(职事官、使职)则决定了一名官员的实际工作岗位与具体职权。
具体而言:
唐代的“官阶”,大致以安史之乱为分界。安史之乱前,一般以“散官”来作为一名官员的阶官,因此官员的散官品级即为他的“本品”。
例如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时,时任中书舍人(职事官,正五品上)的马周。因其散官为朝散大夫(文散官,从五品下),因此他的实际官阶即为从五品下。
安史之乱后,由于散官的不断贬值,部分职事官的形骸化,以及部分情况下散官采取了“累计进阶”的方式【1】等原因,官员往往以职事官或检校官来作为“本官”。于是,这些官员所带有的职事官衔或检校官衔的品级,就成为了他们的“本品”。
例如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时的白居易。他当时的散官为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本官为京兆府户曹参军(职事官,正七品下),实际出任的职务为翰林学士(使职,无对应品)。于是其实际官阶即为正七品下。
注1:中、晚唐时的文官,在获得第一个散官后,之后考课、泛阶等同散官提升有关的资历都会累积下来,直至积攒的结果满足升迁到“朝议郎”(文散官,正六品上),再一次性升迁。具体可见我在【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问题下的回答。
而唐代的“官职”,则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职事官”和“使职”。职事官,即在唐代律令制度之下的官员职务,有相应的品级。
如前述马周所任的“中书舍人”。
使职,则是在唐代律令制度之外的官员职务,没有对应的品级。
如前述白居易所任的“翰林学士”。
唐朝时各州都有哪些官员
题主是想知道州官员设置的情况吧。在唐朝时,每个州按照人口、大小的不同,分为上州、中州、下州。上中下州因为事务轻烦不一,设置的官员就有些不同。
根据《新唐书卷49》:
上州
1、刺史一人,從三品,職同牧尹;別駕一人,從四品下。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加使持節,丞曰別駕。十年,改雍州別駕曰長史。高宗即位,改別駕皆為長史。上元二年,諸州復置別駕,以諸王子為之。永隆元年省,永淳元年復置。景雲二年,始參用庶姓。天寶元年,改刺史曰太守。八載,諸郡廢別駕,下郡置長史一員。上元二年,諸州復置別駕。德宗時,復省。元和、長慶之際,兩河用兵,裨將有功者補東宮王府官,久次當進及受代居京師者,常數十人,訴宰相以求官;文宗世,宰相韋處厚建議,復置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州別駕。
2、長史一人,從五品上;
3、司馬一人,從五品下;
4、錄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
5、錄事二人,從九品下;
6、從七品下:
7、司功參軍事一人、
8、司倉參軍事一人、
9、司戶參軍事二人、
10、司田參軍事一人、
11、司兵參軍事一人、
12、司法參軍事二人、
13、司士參軍事一人;
14、參軍事四人,從八品下;
15、市令一人,從九品上;
16、丞一人,從九品下;
17、文學一人,從八品下;
18、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合计:上州设置18个官职,编制23人;
中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
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
錄事一人,從九品上;
正八品下:
司功參軍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兵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司士參軍事各一人,;
參軍事三人,正九品下;
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合计:中州设置12个官职,编制:14人。
下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
別駕一人,從五品上;
司馬一人,從六品上;
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
錄事一人,從九品下;
從八品下:
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各一人,;
參軍事二人,從九品下;
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合计:下州设置11个官职,编制:12人。
中国最早的官阶制度是怎么样的
谢谢谢邀
根据曾繁康著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贺旭志著的《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张晋潘,王超编写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西汉的官职表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教育。
博士, 秩俸比六百石, 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博士弟子,
歌吹诸生。
2,光禄勋
光禄勋,由秦郎中令演化而来,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但是实际的权力不止于此。
皇帝的智囊班子集中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是候补官员集中训练的地方。
光禄勋官吏:
光禄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光禄丞, 秩俸千石,
车郎将, 秩俸比千石,
户郎将, 秩俸比千石,
骑郎将, 秩俸比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郎中三将,主宿卫护从。
做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五官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右中郎将, 秩俸比二千石, 此三郎将统称中郎将,主宿卫护从。
虎贲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羽林中郎将,秩俸比二千石, 此二将统称为虎贲羽林,主宿卫护从。
光禄大夫, 秩俸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 秩俸比一千石,
中散大夫, 秩俸六百石,
谏议大夫, 秩俸六百石, 此四大夫掌故问应对,为皇帝谋事。
议郎, 秩俸六百石, 为皇帝谋事。
仆射, 秩俸比千石, 主宾赞受事。
谒者, 秩俸比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常侍谒者, 秩俸六百石, 主宾赞受事。
给事谒者, 秩俸四百石, 主宾赞受事。
主事,
员吏,
掾。
3,卫尉
卫尉,秦时官名,西汉景帝初更名为中大夫令,有元年复为卫尉。
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是皇帝的禁卫司令,西汉兵制在京师有南北两军,北军由执金吾领,掌京师的徼巡,南军由卫尉统领,掌官门内屯兵。
卫尉官吏:
卫尉卿, 秩俸中二千石, 银印青绶。
卫尉丞, 秩俸千石, 卫尉卿助手。
公车司令, 秩俸六百石, 掌殿司马门,夜缴宫中。
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南宫卫士丞,
南宫卫士员吏,
南宫卫士,
北宫卫士令,秩俸六百石
北宫卫士丞,
北宫卫士员吏,
北宫卫士,
卫尉员吏,
卫尉卫士,
左都侯, 秩俸六百石, 掌剑戟,缴巡宫。
右都侯, 秩俸六百石,
宫殿掖门司马,秩俸比千石。
4,太仆
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
太仆官吏:
太仆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车马,天子每出,负责安排前后的礼仪队伍。
太仆丞,
太厩令,
太厩丞,
太厩尉;
未央令,
未央丞,
未央尉;
家马令,
家马丞,
家马尉;
边郡六牧师苑令,
边郡六牧师苑丞;
考工令, 秩俸六百石, 制作兵器,弓弩刀铠。
考工左丞, 协助考工令。
考工右丞, 协助考工令。
5,廷尉
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
廷尉官吏:
廷尉,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廷尉丞,
廷尉左监,
廷尉右监,
廷尉左平,
廷尉右平,
廷尉正。
6,大鸿胪
大鸿胪,原称为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
大鸿胪分管边区少数民族事务和诸王列侯朝聘事务。
大鸿胪官吏:
大鸿胪,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鸿胪文学,
大行治礼丞,
大行卒史,
行人,
翻译,
主客。
7,宗正
宗正主管皇室的宗室事务,皇帝,诸侯王,外戚男女的姻亲嫡庶等关系都由宗正来记录。
宗正官吏:
宗正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宗正丞, 秩俸比千石,
宗正员吏,
公主家令,
公主丞。
8,大司农
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官吏:
大司农,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大司农丞,秩俸千石, 掌财政收支的统计财会事。
大司农部丞, 共有是三人,负责十三州事务。
治粟都尉,
太仓令,
太仓丞;
均输令,
均输丞;
平淮令,
平淮丞;
都内令,
都内丞;
籍田令,
籍田丞;
斡官令,
斡官丞;
盐市令,
盐市丞;
郡国盐铁官,
常平仓官,
大司农史,
稻田使者,
郡国农官,
榷沽官。
9,少府
少府主管皇室的财钱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以及山海池泽之税。
少府机构官吏:
官名 俸禄 职掌
少府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掌山河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之用。
少府丞, 秩俸比一千石, 辅佐少府卿治事。
符节令, 秩俸六百石, 率符节台,主符节事。
兰台属官:
御史中丞,秩俸一千石, 领殿中兰台,掌图书秘籍,受公卿奏事,纠举不法。
侍御史, 秩俸六百石, 分五曹办事。
御史员, 秩俸六百石, 留台治百官。
尚书属官:
尚书令, 秩俸一千石, 掌皇上的奏章及出纳。
尚书仆射,秩俸六百石, 主章奏文书,尚书令不在时,可代行时。
尚书丞, 秩俸四百石, 佐尚书仆射。
侍曹尚书, 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尚书, 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尚书, 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尚书, 主外国四夷事。
三公尚书, 主断狱事。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掌诸医。
协律都尉, 掌校正乐律。
供皇帝服御诸令丞属官:
织室令, 主织。
东园匠令, 做陵内器物,有十六丞。
钩盾令, 主近苑囿。
尚方令, 主作器物。
尚书待治, 尚书令的属官。
御府令, 主天子衣服。
采珍宝金玉令, 主才珠宝金玉。
太官令, 主膳食,属官有尚食,尚席,食监三丞。
汤官令, 主饼饵。
导官令, 主择米。
若卢令, 主藏兵器。
水衡都尉, 掌上林苑,有五丞。
水衡都尉丞, 协助水衡都尉。
上林令, 主上林,有八丞,十二尉。
均输令, 有四丞。
均输丞, 协助均输令。
御羞令,
禁圃令,
辑濯令,
钟官令, 主铸钱。
技巧令,
六厩令, 掌天子六厩。
辩铜令, 主分辨铜之种类。
黄门令丞属官:
黄门令,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黄门,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驸马,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中谒者,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黄门署长, 掌侍左右,通报内外。
三,除九卿外的其他诸卿
1,执金吾
执金吾领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
执金吾的官吏:
执金吾, 秩俸二千石。
中垒令,
中垒丞;
寺令,
寺丞;
武库令,
武库丞;
都般令,
都般丞;
式道左中侯,
式道左中丞;
式道右中侯,
式道右中丞;
左京辅都尉,
左京辅都尉丞;
右京辅都尉,
右京辅都尉丞。
2,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原为将作少府,本是从少府中分离出来,主要是掌治宫室。
将作大匠的官员:
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银印青绶。
石库,
东园主章,
六章长丞,
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3,大长秋
大长秋是后宫皇后的官署,秩俸二千石。
4,右扶风
右扶风,原名为都尉,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5,京兆尹
京兆尹,原名为内史或是右内史。是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6,左冯翊。
左冯翊,京师三辅地区的行政长官。
四,郡国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郡国同级。
郡国的编制:
郡守, 秩俸二千石, 掌一郡大小事。
国相, 秩俸二千石, 掌一国大小事。
都尉, 比二千石,
郡丞, 秩俸六百石,
长史, 秩俸六百石,
功曹史,
五官掾,
督邮,
郡府属官:
主记事掾史, 主录记事。
录事掾史, 主记。
奏事掾史, 主奏议事。
少府史, 总典守相私家财务出纳。
门下督贼曹, 主兵卫,巡查侍从。
门下贼曹, 主侍卫。
府门亭长, 主守卫。
门下议曹史, 主谋议。
门下掾, 杂务人员。
门下史, 杂务人员。
门下书佐, 杂务人员。
门下小吏, 杂务人员。
民政官员:
户曹掾史, 主民户,祭祀,农桑。
田曹掾史, 主垦埴畜养。
水曹掾史, 郡国水利人员。
时曹掾史, 主时节祭祀。
比曹掾史, 主郡内财物,尾数之检核。
财政官员:
仓曹掾史, 主仓谷事。
金曹掾史, 主货币盐铁事。
计曹掾史, 主上计之事。
市掾, 主市政。
兵政官员:
兵曹掾史, 主兵事。
尉曹掾史, 主徒卒转运事。
政法官员:
贼曹掾史, 主盗贼事。
塞曹掾史, 掌边塞之职。
贼捕掾, 主捕盗贼。
决曹掾史, 断罪决狱。
辞曹掾史, 主辟讼事。
交通官员:
督邮掾, 主奉诏系捕,录送囚徒,催租点兵。
法曹掾史, 主邮驿。
漕曹掾史, 主漕运粮草事。
教育卫生官员:
学官掾史, 主郡学校事。
郡掾祭酒, 主教育。
学经师, 主教育。
文学史, 主教育。
医曹掾史, 主医药事。
五,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与郡国同级,掌管西域各国。
西域都护府官吏:
西域都护, 秩俸二千石,
西域都护副较尉,秩俸比二千石,
西域都护丞,
西域都护司马,
西域都护候,
西域都护千人。
六,县制
县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汉朝在郡以下设县,大县(万户以上)设县令,小县(万户以下)设县长,都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称为道。
县官员:
县令, 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县长, 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 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功曹史, 总揆众事。
县尉,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掌县军事。
县丞, 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
主簿, 县府门长,官众事。
廷掾, 督乡事。
主记室, 管文书。
少府, 主财用。
门下游缴,
门下贼曹, 主兵卫。
门下议曹, 参议诸事。
门下掾史,
闾师。
县佐,
县史, 秩俸百石以下。
七,县以下的机构
县以下的基层机构是乡,里,亭。
汉制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
乡官主要有三老。蔷夫,游缴。三老掌教化,蔷夫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游缴捕盗贼,官治安。
乡下有里,什,伍。里设里长,什设什长,伍设伍长,亭设亭长,秩俸百石以下。
汉朝郡:
名称 治所
京兆尹, 长安
右扶风, 长安。
左冯翊, 长安。
河南郡, 雒阳。
东郡, 濮阳。
颖川郡, 阳翟。
汝南郡, 平舆。
沛郡, 相。
南阳郡, 宛。
琅琊郡, 东武。
东海郡, 郯。
会稽郡, 吴。
豫章郡, 南昌。
南海郡, 番禺。
交趾郡, 赢偻。
日南郡, 西卷
蜀郡, 成都。
益州郡, 滇池。
武威郡, 姑藏。
张掖郡, 觖得。
敦煌郡, 敦煌。
太原郡, 晋阳。
涿郡, 涿。
西域都护府, 乌垒。
渤海郡, 浮阳。
辽东郡, 襄平。
乐浪郡, 朝鲜
唐朝大臣等级,妃嫔等级,皇太后等级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 国子祭酒 正四品上 六部侍郎,尚书左丞(一人),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 左谏议大夫(四人) 从四品下 尚书右丞(一人),国子司业 正五品上 中书舍人(六人),国子博士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郎中 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 从六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国子助教 从六品下 侍御史,国了监丞 从七品上 左补阙(六人),右补阙(六人)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宫女
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
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婇、司计
后妃
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唐玄宗开元年间 除皇后外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妃(即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正三品。 才人七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东宫太子 在太子妃下设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
大学生在清朝是官阶相当于什么官职
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凡未参加院试或在院试中末被录取者,皆称童生,通俗的说就是上学念书的人。童生经过县、府两级初试,合格者,再参加由省提学院使(即学政)主持的考试,故称院试。院试一般每二年举行一次,由学政分别至各府巡回举行。考中者,称生员,即可入府、县学继续学习,取得生员资格者,即称秀才。因古代学校又称庠,故生员又称庠生。凡取得生员资格者,即算有了功名,朝廷即给予免除赋税的待遇,见了县官不用下跪,只作揖即可。
生员并不是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举人相当于大学生。
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但秀才却不能小看,不仅有上面说的特权,更重要的是,有了生员资格,才可参加乡试,去考举人,也就是说秀才或生员是踏上当官的第一阶梯。
想写小说,如何快速了解我国古代官职
找本《中国官制大辞典》看看,但快速了解几不可能。
我曾有研究古代官僚系统,下过些许苦功,但发现还是掌握皮毛;而且前人的研究,还有瑕疵。
比如这本宋史专家龚延明写的《宋代官制辞典》,140万字巨作,老先生花费大量精力整理。当我写小说想了解被“供奉官押班”是个什么职位,发现里面没有。
只有供奉官,或者押班。
可是《资治通鉴》,《宋史》都有这么一句话,“供奉官押班张永德”。
到底是一个官职,还是两个?
按照龚老的说法,供奉官有东头供奉官、西头供奉官两类。押班呢,代表站班位的时候,引领队伍的官员。
可是押班却偏偏没有“供奉官+押班”这样用的。
是《资治通鉴》错了?还是龚老错了?
真是麻烦。
总之为这个问题我考证了半天,觉得《资治通鉴》错了。
因为这例供奉官押班是孤证;而龚老虽然比司马光差了900年,不能比史学大家更了解五代北宋初年,但《宋代官制辞典》对宋官制考证比较严谨,所以我觉得司马光手滑了(他想突出张永德不一般,此人以后是那个著名的“殿前都点检”),然后后人就传承下去了。
历史上的官阶分为几等
感谢推荐,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官阶是分等级的,但是朝代不同,官阶一不一样。首先说中央官
秦汉时期,一般是三公九卿 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往上是九卿。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门下,尚书,分别掌管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掌管是宰相,在往下是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掌管是尚书。副官是侍郎 ,在往下是郎中,在往下主事。
宋朝时废掉尚书,改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明朝改设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清朝则设为军机处。
其次是地方官,秦汉时期行政区掌管是郡,长官是郡守,汉朝称太守。隋唐行政区是州,长官是刺史,宋朝设州,官员称知州元朝成为省,明朝改称府,长官是知府,清朝改称省省下设成府。在往下秦汉时期是县,长官是县令,也叫知县。一般后朝,基本沿用,知县或县令。
中国历史人官衔最高的外国人是谁
第一位:李彦生
李彦生大食人(今天阿拉伯人),唐朝中期随商队来中国,参加朝廷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及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阿拉伯籍进士。
第二位:阿倍仲麻吕
一位官位最高的日本人,公元717年19岁的他来中国留学,先后进入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太学毕业考取进士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唐玄宗开元19年(731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
第三位:崔致远
崔致远新罗人(今天韩国人)公元868年,12岁的崔致远来到长安求学。874年,崔致远参加科举,金榜题名。随后被朝廷任命为溧水县尉。后来唐朝爆发黄巢起义,崔致远进入淮南节度使高骈账下担任幕僚。
第四位:蒲寿庚
蒲寿庚官位最高的阿拉伯人,蒲寿庚先辈大约10世纪从阿拉伯移居越南,后移居广州,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蒲家族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到了蒲寿庚这一代,因为帮助宋廷镇压海盗有功,被授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之职,执掌福建兵事民政要职。此后蒲寿庚以提举泉州市舶司的身份,垄断了泉州的海外贸易长达三十余年。
第五位:铁哥
官位最高的印度人,元太宗窝阔台时期,随父叔来到中国(蒙古)传播佛教。后来元世祖即位,看到铁哥长相清秀,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元成宗时期,铁哥被封为光禄大夫。元武宗即位,加封铁哥为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 。 仁宗皇庆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傅、录军国重事。铁哥死后,追封秦国公,谥忠穆。后又加封延安王,改谥忠献。铁哥是古代印度人在中国爵位最高者了,达到了王爵。
第六位:汤若望
汤若望德国人,1619年抵达中国传教。汤若望经历明清两大,均帮助朝廷修正历法,顺治八年(1652),顺治帝加封汤若望为能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为正三品。顺治十年(1654),汤若望完成了《时宪历》,顺治特赐汤若望“通玄教师”。康熙元年(1662年)汤若望晋升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成为当时中国官位最高的欧洲人。
第七位:南怀仁
比利时人,1658年来华。南怀仁帮助清廷铸造火炮,修订历法,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被任命执掌钦天监,正二品官员。南怀仁所著《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在我国的科技发展影响甚大。
第八位:郎世宁
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来到中国,此后进入清宫,成为宫廷画家,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郎世宁的正式官职是内务府属奉宸苑堂官,负责掌园囿禁令并本苑事务,正三品。
第九位:赫德
官位最高实权最大的欧洲人,1853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英、法、美三国领事趁机攫取上海海关征税权,洋人征洋货的税,清廷当时根本没有关税意识,对此竟无所谓。此后,中国沿海各口岸海关就逐渐落入洋人手中,“邀请”洋人“帮办税务”成了惯例。
赫德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4年清廷加赫德按察使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