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林更新因为在《玫瑰的故事》中饰演方协文,频频现身热搜。
本来大家冲到他微博目的,是想痛骂角色在剧中的操作。
没想到林更新发挥嘴炮功力,来一个怼一个。
评论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骂骂咧咧的来了,支支吾吾的走了。
当初关注刘亦菲又和谁谈了,是打工人下班后的头等大事。
如今浏览林更新评论区,成了打工人获取快乐的有效渠道。
随着女主黄亦玫在剧里谈了,分了,结了,离了,爱了,死了,又谈了,《玫瑰的故事》也快完结了。
回溯剧集从开播到结局,每个阶段都有热议话题出现。
同期另一部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墨雨云间》也即将收尾。
制片人于正在剧开播之前,就放话说这剧一定会爆。
剧集开播后,热度也持续飙升。
女主吴谨言也在《延禧攻略》之后,再凭这剧稳坐“内娱掌公主”头把交椅。
各种“人妻文学”“小妈文学”等狗血配对关系更是炸裂。
观众一边骂着“什么东西”,一边忍不住偷摸追剧。
《玫瑰的故事》和《墨雨云间》无疑占据了6月所有热门话题。
有观众疑惑,这两部剧热度是够了,但能算是“爆剧”吗?
真不怪大家分不清,毕竟现在内娱很多剧,但凡有点热度都敢吹自己是爆款。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剧方最爱用数据和榜单挽尊。
实际上这些数据本身的可信度就有待考证。
国产剧早期发展阶段,观众的观看工具只局限于电视。
官方统计出的收视率数据,尚且还能作为观众喜爱度参考。
如今网络视频平台成为追剧的主要阵地,剧集动不动就热度破万。
平台为了推剧,这些数据中不免要掺点水分进去。
剧集在平台站内的热度值,以及各种名头比剧情还长的榜单,只能作为剧方吹嘘的依据。
而不能像电影票房一样,作为观众喜爱度参考。
往前倒十多年,爆剧有个非常直观的判断依据。
只要能被辣条厂家看上的剧,一定是爆剧。
如今版权查的严了,辣条厂家也不敢轻易冒犯了。
(*本人强推《回家的诱惑》)
虽说爆剧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但有几个重要因素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爆剧通常会有爆梗。
观众玩儿梗,除了想达到娱乐目的,还想获得认同感。
玩儿梗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性的网络社交行为。
因此爆梗的产出率和使用率,可以直观反映剧集的出圈程度。
拿去年公认的大爆剧《狂飙》举例。
“老默,我想吃鱼了”“风浪越大鱼越贵”简直是病毒式传播。
只要视频中出现角色或演员本人,甚至出现条鱼,这句梗都会刷屏。
老默都在《庆余年2》里变成羊驼守护者了,还有人跨剧刷梗。
徐江一句“坐小孩儿那桌”“你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xx”至今也仍是评论区常客。
这些热梗往往会伴随着剧情一起出圈。
因此热梗的数量也能直接反映剧情名场面的数量,比播放数据含金量更高。
类似于《狂飙》这种一部剧爆几十个梗的现象极其少见。
近十几年能超过《狂飙》的,我只能想到《甄嬛传》。
剧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出圈名梗。
皇后、甄嬛的梗有多火咱们就不说了。
连四十多集才出场的瓜六,也有一句名梗:“臣妾要告发熹贵妃私通”。
瓜六被赐死那天的大雨,使用频率已然超过了依萍被她爸赶出家门那天。
就算是没看过剧的人,也知道“就是矫情”是出自华妃之口。
贱人
更别提,甄嬛传的表情包已经到了一集一个素材库的程度。
真正称得上爆剧的剧集,所生产的梗即便过了十多年,也仍在被使用。
《回家的诱惑》中,一句“你怎么穿着品如的衣服”再加一个“你好骚”表情包。
让渣男洪世贤从2011年火到2024年。
和洪世贤一起长盛不衰的还有《回家的诱惑》主题曲。
不管隔了多少年,一听到那句“为所有爱执着的痛”,品如复仇归来的身姿立即浮现在眼前。
这就是爆剧的第二个参考因素:爆ost。
ost往往伴随剧集的重要情节出现,除了推进情绪,本身也具有叙事功能。
爆火ost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出现时,也能让观众立刻回想起相关剧集。
《墨雨云间》能不能称得上爆剧不好说,但吴谨言的另一部《延禧攻略》确实算得上爆。
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也随着剧集爆火,成为继《鬼怪》之后的初雪必备歌曲。
虽然《知否》的主题曲,现在已经在某音出现了各国语言版本。
成了测试演唱者语速和肺活量的经典试题。
但不管哪个版本,只要旋律一响,剧粉的DNA依然疯狂跳动。
(*论语言艺术,还得是中文)
原因在于,大多数爆剧的ost都是依照剧情创作词曲。
《甄嬛传》的音乐制作由刘欢亲自操刀,花了三个月才创作完成。
尤其是主题曲《凤凰于飞》,迂回的曲调配上姚贝娜的声音,和跌宕的剧情完美贴合。
唐人影视在制作《仙剑》系列时,也要求ost要完全服务于剧情。
《仙剑三》主题曲《此生不换》就是以剧中角色的爱情、友情为背景而创作的。
所以ost的爆火,其实反映还是观众对剧集本身的喜爱。
上面提到的几部爆剧,还有一个共通点是爆角色。
此处说的爆角色,并不只是爆主角,而是全员上桌。
因为真正的爆剧不是只靠主角撑起来的。
当年《仙剑一》和《仙剑三》中启用的演员,大部分是没演过几部戏的新人。
剧集爆火之后,主角团全员出圈,如今演员们也都跻身一线。
不仅如此,不少配角也因为剧集有了角色粉。
比如《仙剑一》中热爱科学的拜月教主;
潇洒天地间的酒剑仙;
《仙剑三》中割肉救苍生的茂茂;
以及靠美艳出圈的火鬼王;
去年的另一部大爆剧《漫长的季节》也再次验证了配角的重要性。
任一配角单拎出来,演技都能吊打百分之八十的流量。
哑巴疯批傅卫军也凭借此剧爆火,个人cut血洗B站。
张译就是因为看了《漫长的季节》,成了蒋奇明的粉丝。
甚至还有圈内明星,花钱买蒋奇明的照片。
由此看来,真正的爆剧除了爆角色之外,对演员本人也有加成。
在这一点上,朱一龙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镇魂》爆火,直接把朱一龙的人气,抬到和一线流量持平。
此后又因《知否》中的小公爷一角,人气再上一层。
演完两部爆剧,咖位飞升好几个台阶。
另外,爆剧不仅爆新人,还能让老演员翻红。
在《甄嬛传》之前,几位主演各自都有知名代表作。
其中饰演华妃的蒋欣,虽然少演主角,但有过不少出圈的配角。
《天龙八部》里的木婉清,还被观众称为最惊艳的选角。
不过,在《甄嬛传》之后,蒋欣才算是爆红。
蒋欣本人都说华妃是她演艺生涯的里程碑。
因为华妃,她才有了更多挑选剧本的机会,才有了后来《欢乐颂》中的樊胜美。
无独有偶,《延禧攻略》中饰演富察容音的秦岚也是如此。
由于中年演员的职业困境,她原本只能在各个戏中出演配角。
但在《延禧攻略》之后,秦岚不仅接到了主角戏约,类型还是姐弟恋。
不过,爆剧不论是爆梗还是爆角色,都要依托于剧情。
剧情带来的持续讨论度决定了热播剧集能不能转化为爆剧。
2017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话题引发了全民热议,创下近十年最高收视纪录。
剧情尺度之大,台词之尖锐,使这部剧成为分析中国官场现状的蓝本。
各角度的剧情解读层出不穷,一句台词都不放过。
而在十多年中被解读最多的剧,还是一颦一笑皆有深意的《甄嬛传》。
剧中的基础剧情基于流潋紫的大火小说,但郑晓龙导演做了大量改编。
当年拍摄时,郑晓龙心里也很没底,还和陈建斌一起去隔壁《新还珠》剧组互相鼓励。
2011年11月剧集在电视台第一轮播出后,收视十分惨淡,原著粉也不买账。
但2012年第二轮播出时,观众被剧情吸引,逐渐上头。
这也反映出真爆剧的一个重要标准:长尾效应。
观众对《甄嬛传》剧情的研究,甚至衍生出了一门学问,名为“甄学”。
这剧从首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甄学家”的队伍仍在不断壮大。
更妙的是剧情中蕴含的细节,十年都没被挖干净。
每年看三遍《甄嬛传》,每遍都有新发现。
观众针对剧集的二创花样只多不少。
连最不讨观众喜欢的大橘,都能靠着在抖音出专辑,吸引了一波粉丝。
《甄嬛传》的出品公司每年光靠这一个剧的版权,就能收入上千万。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甄嬛传》大概会像《武林外传》一样,被观众盘上二十多年。
通过上面的爆剧案例,大家应该能发现,真正的爆剧无短板。
剧情、角色、演员演技等方方面面都有高讨论度,且必须是正向口碑才能达成长尾效应。
像《我的人间烟火》一样,即便爆了角色,也有高讨论度,但仍然不能称为真爆剧。
真心希望影视从业者们能意识到,只有专注内容,才能制造真爆款。
只靠营销得来表面繁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最后,大家心中认可的爆剧是哪一部?欢迎在评论区提名!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