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阳历农历阴历,是什么区别
  • 中国执行的是公历、农历、阴历三种历法,请问有什么不同
  • 人们常说的阴历、农历、阳历、公历如何区分到底有什么意义
  • 人们所说做“公历”和“农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由来
  • 请来说一下阴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
  • 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农历、阴历,是什么区别呢

阳历也称公历,是由联合国统一规定的日历。阳与阴相反,故阳历是根据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推算出来的日期,基本上每年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份,其中一、三、五、七、八、十、腊为大月,每个月都是三十一天。而四、六、九、十一为小月,每月三十天,平年二月为二十八天,闰年在二月份再增加一天。

而阴历又叫夏历,还称农家历。是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根据月象的变化而推算出来的日期。每年的月份并不相等,有闰月的年份多达十三个月。这样全年的日子就有可能是三百九十天左右。

表面看,阴历似乎是不科学,正常年也是十二个月,而有闰月的年份就有十三个月。但毕竟这是古代先人们经过长时期的观察,所得出的相对精确的日历。中国的阴历不仅仅是记录时间段的工具,还有指导农民种地的实际应用意义。

谈到农家历就绕不开二十四节气,比如说早在唐朝时期,那时的阳历还没有出现。有被后人称之为小杜的诗人杜牧,在七言绝句《清明》一诗中写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可见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后,天气开始发生变化,雨水增多,便于农民进行春耕生产。就是到了目前,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仍然是多雨的天气。

阳历与阴历的区别就在于推测时间时的参照物不同。阳历是根据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推算出来的。而阴历是根据月球围绕地球转而推测出来的。但二者都是人们为计时而推算出来的工具,是为人们安排各项工作而服务的。(原创于:2021/09/03)

中国执行的是公历、农历、阴历三种历法,请问有什么不同

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有阳历、阴历和农历,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下面作以简单的回答,希望各位网友喜欢!

一、什么是历法

历法,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历法是关于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科学,是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直接与天体运行的周期有关。例如:2020年5月18日,这个时间就是通过三个天体——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的比例计算出来的。

准确的计算时间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的周期比例都不是整数,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或365天,只是一个概数。实际上一个回归年为365、2422天,一个朔望月为29、5306天,它们即不是月的整数倍,也不是日的整数倍。所以,历法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别。

人们为了使用和计算方便,使年、月、日的周期能够互相配合,并且都能以整数进位,便人为的规定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数日,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规年,这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因比,历法是计算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周期比例的学问,是以三个天体的运转比例为研究对象的。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这种比例关系,就是不同的历法。

二、什么是阳历

阳历的全称为太阳历,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和民族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阳历是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所出现实规律制定的。它把地球绕一圈所用的时间定为一个回规年。回规年是太阳历的基本周期,这个周期起始定为365日,后来经过精密的计算,确定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约合365、2422天。

太阳历有大月小月之分,每年十二个月的天数不规则,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2月为日28天,闰年2月为29天。除二月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外,每年各月的天数都有一定的数日。7月以前,单月为 31天,双月为30天;八月以后,双月是31天,单月是30天。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编了一首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每逢此月全是大;

四六九冬三十天,唯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准在二月加。

(冬即十一月,腊即十二月)

三、什么是阴历

阴历全称为太阴历。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4200多年前就有阴历的叫法,它是根据月亮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

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为“朔日”,朔日定在阴历每个月的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望日定在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底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12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2、8秒,约合29、5306天。

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单月是大月,为30天;双月是小月,为29天;全年共354天,12个朔望月,总计354、367天,两者一年相差0、367天。如果不调整, 40年后,朔望日期就会发生颠倒。所以,阴历需要安排”闰年”。其方法是每30年,给规定的11年中的每年最后一个月加一天。经过这样的调整以后,每30年和月亮绕地球的步调只差16分零8秒。

由于月亮绕地球运转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速度不均匀,为了保持朔日必在阴历每月初一,所以也要进行调整。因此,有时会出现一连两个阴历大月或一连两个阴历小月的情况。

民间通常把“农历”称为“阴历”,这样称呼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原因仍然使用阴历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了。

四、什么是农历

把阳历和阴历二者配合起来的历法称为“阴阳合历”,也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农历”。

阴阳合历在我国夏代已经制定,所以历史上长期称为“夏历”。这种历法安排有二十四个节气,以指导农事活动,且主要在广大农村使用,因此称为“农历”。它以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和阳历的性质,所以说它是一种阴阳历并用的历法。

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也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在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多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这样它又具有阳历的成份,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回归年)为准,但一个回归年是365、2422天,这个数目比12个月的朔望月日数多,比13个朔望月的日数少。如果农历固定每年都是十二个月,则一年只有354天左右,同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三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农历的平年为354天或355天,闰年为383天或384天。这样两者就差不多了,所以,农历的月份、季节可以在长期内保持大体上一致,不会发生寒暑颠倒的现象。

在推算农历时,“冬至”是处于首要地位的,确定了冬至,也就确定了农历的年长。“春分”也非常重要,十二中气是农历月终的标志,也是农历设置闰月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我国传统四季的正式起点;而农历的节气,是以黄经度数计算的“真节气”,其精度很高。

农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创造之一。它的特点是:任何一日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利用农历日期可以推算潮汐,也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习惯使用的历法。

人们常说的阴历、农历、阳历、公历如何区分到底有什么意义

公历阳历是一样的,最少的每月28天,30天,最多31天,月亮月圆不定时候。比阴历早。农历就是阴历,每月29天一30天。三年两闰月,月亮十五圆,24节气,农村人生日按阴历算。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等按阴历算。

人们所说做“公历”和“农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由来

一,公历: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阳历的一种。一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为大月,每月31天,四、六、九、十一为小月,每月30天,二月是28天。但因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所以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二月末加1天,全年是366天。

闰年的计算法是:公元年数用4除得尽的是闰年(如1960年),用100除得尽的是平年(如1900年),用100除得尽用400也除得尽的又是闰年(如2000年)。

公历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生年算起。也叫格里历,因为格里历精确度很高,所以被世界多数国家采用,通称公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即公历。

二,农历:我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都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请来说一下阴历和阳历是怎么回事

阴历是太阴历简称,阳历是太阳历简称。我国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现行的世界通用的公历,是从古埃及太阳历改造而来。我国在夏朝时就有夏历,就是现在我国人还在使用的农历一一太阴历,太阳历合历一一把太阴历和太阳历二者配合起来用的历法就叫阴阳合历,我国夏朝时有了。其最大特点是运用节气历给阴历设置闰月办法。

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而制是的历法,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古时主要有夏历,古希腊历,伊斯兰教历,并非我国独有。阴历依据月相变化周期来制定,比较直现,容易掌握,为人所先用。我国先人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初一就是月朔,月圆为望,从塑到望是前半月,从望到朔是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一个月,阴历重在月,反映的是月相变化,月变规律。月变周期长得测定用时29天12时44分3秒。但日要计整不计零,所以设置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会有一年七个大月出现,一年十二个月,是354天或355天,闰月有十三个月,384天,闰月无中气,十九年必七闰。由于日计整不什零,十五月亮既会十四圆,也会十六圆。

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古埃及就有太阳历,后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主持修改了古埃及太阳历,再后来罗马教皇格列再次修改,便形成现在通行的公历。现行的公历是一年12个月,1、3、5、7、8、1O、12月为大月31天,2、4、6、9、11月为小月3O天,2月特殊,平年28天,闰年29天,4年一闰,能用4除尽的为闰年。太阳运行年周期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天数计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我国先人通过土圭测日影法制定了太阳历,也叫节气历,用节气的形式表现太阳运行状况,运行特点,运行规律。先测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我国先人在夏朝时,就懂得观察日月运行,掌握其中规律而制定阴阳历,并找到合历而用的办法。阴阳历年日差11天左右,于是就让阴历置闰月,并形成19年7闰,使阴阳历年日差在一定年限内平衡协调一致,不会出现节气在阴历来看太离谱的现象。

阳历是什么意思

日历分为公历(俗称阳历)和农历(俗称阴历)。公历日期在表达时为几月几日(号), 农历日期在表达时为几月初几、几月十几、几月廿几后面没有“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