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举杯邀明月,为何对影成了三人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底是以月喻人,还是李白喝醉了真别说,昨晚喝重影了呢
  • 为什么“对影成三人”,而不是成“二人”或“成四人”

举杯邀明月,为何对影成了三人

谢谢邀请。

诗句出自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在花间独酌,因为是一壶酒,再加上“无相亲”,这对于诗人这样的浪漫之人,未免显得太单调,很没有情绪。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的场面,立刻就热闹起来了,于是,诗兴大发,一挥而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底是以月喻人,还是李白喝醉了真别说,昨晚喝重影了呢

李白好酒,且能饮,每喝必醉之,醉了而又诗兴大发,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成就了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诗人独自在外,身边也无书童跟随侍候,某天夜晚也许是中秋之夜,望着万里长空升起的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千里之外的亲人,月圆人不圆,乡愁思涌,以酒浇愁,以月喻人,以诗抒情。诗人自斟自饮,频频举杯,在醉与非醉之时,乘酒兴吟诗《月下独酌》一首。成了千古名篇。诗人豪放浪漫,想象力丰富奇特,不愧“酒仙”“诗仙”之盛名。

为什么“对影成三人”,而不是成“二人”或“成四人”

为什么“对影成三人”,而不是成“二人”或“成四人”?。只有理解了“月下独酌”全诗意境,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对影成三人”。

试想一下,当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独自坐在一片花的中间,面对静悄悄的四周,空无一人,凄美的环境下,酌上一杯美酒,却难以下嚥。抬头忽然看见明亮的月亮,不由举起酒杯:“啊,月亮哥们,快快下来和我一塊,干上一杯”说完低头发現,月光下自己的影子。这下并非我一人了。月亮加上我,对着我的影子,咱们不正好是三个人(月亮,影子拟人化)吗?。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更孤独罢了。

如果抛开全诗,单独就“对影成三人”,而为什么不是二人或者四人,谁也难以理解。因此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否则不仅歪曲了诗的意境,而且还会弄出不少笑话。不知理解是否正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