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中的一个人物,像祥林嫂似的大意是把一件事反复拿出来说。

被比喻成“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清晰理解“祥林嫂”是何许人物。

一、挣扎着想改变命运的祥林嫂

《祝福》中的“我”第一次见到祥林嫂时,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很能吃苦耐劳,“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后来陆续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

祥林嫂是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的,介绍时说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实际上,祥林嫂是瞒着逃出来的。

旧社会的女人有“三从四德”,“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既然已经出嫁了,就是婆家的人,娘家是管不了的,又死了丈夫,也没有孩子,还有个待娶的小叔子,她自己也知道面临的命运是什么。

所以才瞒着婆婆跑出来,因为不想屈从于既定的命运。

可终究,还是没逃过。

二、像挨了锤的黄牛的祥林嫂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开头写道:“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祥林嫂再嫁后,大家都说她交了好运了,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

那时的祥林嫂,心中充满了希望,以为生活会永远美满下去。

谁料到有的是力气的男人,因为伤寒就死了,以为春天不会有的狼,却吃了自己的儿子。

生活会永远美满下去的奢望,突然变成了一个大铁锤,锤的祥林嫂措手不及。

三、初现死尸迹象的祥林嫂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没有办法,又来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这时候的祥林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以“我真傻,真的,”为开头,讲了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事。

又经历一次大难的祥林嫂,已经没有往日的聪明劲了。

原文中说:“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

因为祥林嫂嫁了两次人,是败坏风俗的,所以不能帮忙准备祭祀的事情的。

而镇上的人们,对她也只剩下鄙薄了。女人们一开始也还一遍一遍听着她的悲惨故事,流些虚伪的眼泪,到最后,只剩下厌烦了。

而祥林嫂的故事,对别人而言,是茶余饭后的故事,对她而言,却是差不多要了她命的重锤,一遍一遍回顾着阿毛可爱的神态,想象着阿毛长大的样子,自我安慰着,像一个失去灵魂的死尸,在世上孤零零的挨着时间。

四、百无聊赖的祥林嫂

出现死尸迹象的祥林嫂,总还算是半个人。

但柳妈的话,让她彻底对生活失去希望。柳妈说她,当时索性撞死了就好了,结果和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将来到阴司去,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她锯开来,分给他们。

祥林嫂的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她听了柳妈的话,做了一年活,总算存够十二元鹰洋,到土地庙里去捐了一条门槛。

捐完门槛,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她以为这样,就算赎了自己的罪孽,从此不再是个耻辱之人了。冬至的祭祀节,她像第一次参加祭祀时那样,准备去拿酒杯和筷子。四婶的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使她意识到,即使捐了门槛,她还是个不受待见的人,阎王爷还是要把她锯成两半。

从此,祥林嫂的境况便越发不好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就是“祝福”的前一天,那时候,她“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二天,祥林嫂就死了。

五、被比喻成“祥林嫂”

被比喻成“祥林嫂”,多半带着鄙视、同情的含义。会被比喻成祥林嫂,一般会有三个特点,神态上的和语言上的,以及遭遇上的。

《祝福》里,关于祥林嫂的描写,最令人叫绝的就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的场景,那时候祥林嫂销售不看,仿佛木刻似的,尤其那句“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一个麻木、没有生气的活死人,就这样付诸笔下。如果有人也经常毫无生气,颓废不堪,丧气十足,坐在椅子上,眼睛没有焦距,没有神采,偶尔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货物,那他就会被比喻成祥林嫂。

这是神态上的,祥林嫂的另一个大的特点,就是第二次出现在鲁镇后,总是唠叨阿毛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也这样,以固定句式开头,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己悲惨的事情,自怨自艾,也有可能被比喻成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社会被践踏,受鄙视的可怜人,在那个时代,践踏她的是吃人的封建礼教。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祥林嫂式的人物,只是践踏他们的,换了一种面貌,而他们自己的表现,与祥林嫂相比,也略有不同。

所以,第三种特点,是不易被发觉,人们多是从第一第二种特点上来判断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