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碇步桥飒飒摇摆,节奏欢快灵动;千年古韵遗音,点亮非遗文化瑰宝;“神兽”遇见神兽,炫动舞台惟妙惟肖……除夕之夜,2023兔年春晚在一片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如约与观众见面。
“春晚”年年有,年年有新意。
在阖家欢乐团圆之夜,癸卯兔年春晚舞台凸显“满庭芳”词牌意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隐形的创意纽带贯穿始终,用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为千家万户奉上跨年夜里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也在浪漫的写意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与传承之美。
文化之美,是古典美学的静水流深,现代光影的诗意渲染。
国宝不再是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舞蹈《锦绣》让默然无声的文物在舞台上“说话”。
舞者们在织锦线上步步莲花,翩翩起舞,舞出巍巍大汉,织出锦绣江山,一颦一笑尽显汉代的庄重与气魄。
令人惊艳的汉代织锦技术从历史的烟尘中“走出来”,在典雅的舞姿中“活起来”,不期然间和观众“撞了个满怀”……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从秋日的“朱柿”里发现吉庆的红,从雨过“天青”处采得清雅的蓝,从清晨天光中寻得“东方既白”……《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把对中国色彩的理解唱成歌、舞成画,描摹出斑斓绮丽的满庭芳华。
女子群舞《碇步桥》轻音曼舞、欢快灵动。在碧波荡漾处,摇曳生姿的少女过溪涉水,翩翩舞姿流淌在一座琴键般的碇步桥上,描绘出一幅婉约的诗意江南美景。
中国传统乐器刚柔并济、余音袅袅,伴随着脚步滴答,化为碇步桥上的回响。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轻盈欢快地在碇步桥边嬉戏打闹,随手一截就是一张让人惊艳的壁纸。
这或许就是我们心中向往的江南,也是那抹不去的乡愁!
文化之美,是心心相惜的共情,也是传统与现代交汇时绽放的光芒。
古韵“南音”,素有“华夏瑰宝”“音乐活化石”美誉,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今年首次在春晚舞台绽放异彩。
百花齐放、《百鸟归巢》,婉转典雅的千年古音与时尚明快的现代音乐邂逅碰撞,为观众带来百鸟翱翔嬉戏的吉祥场景,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传承的恒久魅力。有网友感叹:“听得如痴如醉!”
音乐剧《当“神兽”遇见神兽》唱出了祝福,唱响了活力。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技术的加持下,凤凰、麒麟、貔貅等寓意吉祥的古老神兽,“走出”文献古籍,与现代生活中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奇妙相遇,共同传递祥瑞和祝福。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蓬勃活力在此刻迸发尽显。
文化之美,是代代薪火相传,创新生生不息。
共赏幡舞九天,纵览龙跃神州!杂技表演《龙跃神州》将现代音乐的旋律音色与传统非遗巧妙结合,为中幡这一传统杂技表演形式注入了强劲的舞台表现力和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勇士们手中舞动的中幡仿佛巨龙般在空中、地面交相呼应、上下飞腾,尽显勇武、巧妙,烘托出国人奋跃向上的精气神,展现出传统艺术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蓬勃生命力。
粉墨缤纷,同唱梨园欢歌;锣鼓铿锵,奏响华彩乐章。
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华彩梨园》荟集多剧种的经典名段:《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智取威虎山》……老中青少幼同台献艺,共同展示戏脉深远、戏韵悠长。闪转腾挪、唱念做打,多少年来薪火相传,一招一式,皆是功夫。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技艺与形式相得益彰。
这些“高光时刻”,让观众们体味到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勾连起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豪地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沐浴着繁花似锦的春光,2023除夕之夜,春晚如活水徐徐浸润五千年文脉肌理,于广阔大地上寻来处,于诗情画意中看共生,于一招一式间铸精魂,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团圆年味晕染了一层绵延不断、经久不衰的文化底色。(文/王卓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